太子参参须皂苷对RAW 264.7细胞体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来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旨在研究太子参参须皂苷(Radix Pseudostellariae fibrous roots saponins, RPFRS)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脂多糖(LPS)刺激RAW 264.7细胞,检测RAW 264.7细胞的增殖、吞噬活性、NO产生量、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相关免疫分子及免疫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PFRS组中的RAW 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OD值呈剂量依赖式上升(P<0.01),NO、IL-6的含量、IL-6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剂量依赖式上升(P<0.05); RPFRS的浓度为12.5~100μg/mL时,IL-10、IL-1β、TNF-α的含量及IL-10、IL-1β、iNOS、MyD88和NF-κB的mRNA表达量在呈剂量依赖式上升(P<0.05),但TLR4的mRNA相对表达量呈剂量依赖式降低(P<0.05);WB结果显示RPFRS能够上调TLR2、MyD88、TRIF与胞核NF-κB蛋白,下调TLR4、IκB-α和胞浆NF-κ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上述结果表明,RPFRS可以通过提高RAW 264.7细胞的增殖能力、吞噬活性、分泌NO和细胞因子能力从而增强RAW 264.7细胞的免疫功能,提示RPFRS可能通过TLR2/4-MyD88/TRIF-NF-κB信号通路活化RAW 264.7细胞。
其他文献
目的对2004—2021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该地区人间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发病数、发病率和构成比等描述疫情。采用AMOS-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2016年该地区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基于MLVA-16分型方法对本研究的菌株与国际布鲁氏菌MLVA数据库的羊种布鲁氏菌进行比较,调查菌株间的分子流行病
目的 分析博爱县61例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2018—2020年博爱县人间布病发病数据,病例感染方式来源于个案调查报告,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间布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8—2020年博爱县共报告人间布病61例,年均发病率为5.35/10万;全县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孝敬镇、清化镇街道办事处和磨
以具有pH变色功能的紫甘蓝花青素(red cabbage anthocyanins,RCA)为芯材,聚己内酯(PCL)为壁材,利用瞬时纳米沉淀法(flash nanoprecipitation,FNP)制备微胶囊。该微胶囊可提高花青素的稳定性,同时可利用花青素的pH变色响应性对伤口酸碱度进行监测。优化了瞬时纳米沉淀法制备工艺,考察了进料质量浓度、进料流速和清洗干燥等条件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对微胶囊
腹膜功能障碍是影响长程腹膜透析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早期识别腹膜功能障碍,保护腹膜功能,避免腹膜功能丧失是腹膜透析从业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腹膜转运功能原理、功能障碍分类评估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腹膜透析质量。
近些年来,在教学中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界最受瞩目的课题,如何结合自身文化底蕴来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成为各省区地方政府大力发展自身传统文化和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力实施,"文化创意服务"和"文化消费型经济"也开始展现其社会特征,这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结合河北省特有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将文创产品设计与文创产业开发等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对一起锥形螺栓断裂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了锥形螺栓断裂的可能原因。结合机队普查结果,得出与飞机制造商不同的调查结论和建议。提出当前锥形螺栓的断裂原因暂不明确,仍存在安全隐患,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并报告异常情况,并推动制造厂商和适航当局修订处理建议。同时建议,锥形螺栓的更换较复杂,对飞机停场周期影响较大,应提前进行准备。
目的 研究下承式哑铃型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与变形,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有限元模型,分析拱桥施工过程中应力、变形的变化规律及结构参数变化对拱肋受力的影响。结果 钢管与混凝土峰值压应力均位于拱脚截面,考虑收缩徐变影响时拱脚上弦管压应力较二期荷载作用下提高61%;与先浇筑上管混凝土相比,先浇筑哑铃型下管混凝土时,组合
为解决单开口式(即仅有1个预信号开口)逆流左转车道(即通过预信号控制动态借用的出口车道)的长度与左转交通需求匹配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单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的设计进行分析,提出1种双开口式(即设置2个预信号开口)逆流左转车道的设计及控制方法。结合逆流左转车道的车辆运行规则,分析单开口式、双开口式逆流左转车道上车辆排队行为特征差异,构建逆流左转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和延误计算模型。考虑主预信号协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