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解首批砺剑工程实施效果,系统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利用柯氏模型对问卷数据和系统中的业务量数据进行评估,得到4个层次的研究结果.包括:①反应层:学员对砺剑工程和轮训单位总体满意度较高;②学习层:学员阅读中医经典和总结病例的频率增多,学员参与砺剑工程后各项能力均有提高;③行为层:学员工作积极性、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提高,原单位同事评价学员各项能力有所提高,学员产生了积极影响;④结果层:学员在原单位和轮训单位的业务量平稳上升,能较好地发挥跟师专长.砺剑工程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在经费
【机 构】
: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人事科 深圳518109;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保险办公室 北京100191;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科 北京100026;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100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首批砺剑工程实施效果,系统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利用柯氏模型对问卷数据和系统中的业务量数据进行评估,得到4个层次的研究结果.包括:①反应层:学员对砺剑工程和轮训单位总体满意度较高;②学习层:学员阅读中医经典和总结病例的频率增多,学员参与砺剑工程后各项能力均有提高;③行为层:学员工作积极性、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提高,原单位同事评价学员各项能力有所提高,学员产生了积极影响;④结果层:学员在原单位和轮训单位的业务量平稳上升,能较好地发挥跟师专长.砺剑工程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在经费保障、宣传力度、轮训范围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其他文献
旨在通过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比较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形式在此类课程中的教学效果,为中医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研究证据.共纳入了 25项随机对照试验,校正后有效样本量为1 947名学生.Meta分析结果显示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中医类课程的学习成绩,尤其是临床实习类课程的成绩提升平均在6分以上.学生对翻转课堂这种形式的教学满意人数也是传统授课模式的1.35倍.建议未来的中医类课程教学、尤其是临床实践类课程教学中可以考虑推广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以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为样本,对各高校多校区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我国高校多校区的现状,为高校多校区发展提供建议.通过调查分析显示,高校多校区已成常态化,其中65所为多校区高校,校区数量多为2~5个,主要为同城校区;高校多校区可划分为合并重组型、新建校区型和混合型,形成时间集中在1992年至今.多校区高校具有校区分散、学校规模大、校区情况复杂等特点,需合理控制办学规模,把控办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共享.
目的 挖掘混合式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与方向.方法 检索CNKI数据库近10年相关文献,采用Bicomb2.0统计高频主题词,形成词篇矩阵;采用SPSS 22.0对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67篇,提取高频主题词36个.通过聚类分析,文献研究主题可分为:护理教育领域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及效果研究、护理教育领域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教学引导的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共4类.结论 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领域混合式教学研究发展
中医原创思维是中医发展、创新的原动力,中医教育与中医人才应当重视中医原创思维的教与学.从名老中医角度调查中医人才学习与应用中医原创思维的现状,同时反映这方面的中医教育问题,探索初步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启发中医界如何加强中医原创思维的教学.研究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法和扎根理论方法对14位全国名老中医进行了访谈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发现了中医人才在学用中医原创思维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中医教育应当发挥多种教育方式的特点并改进不足,坚守中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核心,将名老中医学习中医的建议落到实处.
为了厘清现代中医眼科学界对近视病因、病机认识的发展过程及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统编《中医眼科学》第一版到第十版教材中近视章节的梳理,分析各版教材的理论框架和近视章节的主要内容和书写体例,探讨中医眼科学界对近视的认识特点.通过梳理发现,近期出版的教材与前期出版的教材相较而言,对这3种病因病机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中医眼科学》教材中,未对“神光”这一重要概念进行明确的解释,造成一些学者从西医的角度理解这一概念,混淆了中医治疗近视的诊治思路.为此,建议后续的《中医眼科学》教材增加相应的内容,更加突出中医理
象数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方式之一,培养形成和引导应用象数思维对中医药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在方剂学的教学中,老师可将象数思维渗透贯穿于方名、主治、病机、功效、组方、遣药及临床应用等各个方面,带领学生理解、领悟象数思维并运用其分析、组成和应用方剂.既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象数思维,又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中药药理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专业中药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为了紧跟现代化教育教学脚步,打破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中药药理学课程团队通过梳理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构建教学过程、录制与制作教学视频及配套线上教学辅助材料,建设完成中药药理学在线课程,并先后通过校内SPOC、中国大学MOOC平台运行4学期.探讨了中药药理学在线课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反思与改进,以便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服务线下教学,同时也为构建基于在线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
基于对不同类型中医药博物馆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现状,从社会科普、馆校联合、中医院校专业化教育等方面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从对外交流与宣传方面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国际传播功能.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在平行文本指导下,从改善中医药博物馆英译文本的角度探析中医药博物馆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文化科普教育平台和对外交流窗口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为优化和完善中医药博物馆的教育和国际传播功能提供一定借鉴.
目的 研究微信小程序在针灸实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校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按照班级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人.实验组采用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混合式学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毫针刺法”的教学,t检验比较两组学生的操作成绩.同时对实验组行问卷调查,评价学习效果.结果 实验组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混合式学习在针灸实训教学中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系统梳理了国际和国内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现状,并对中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培养过程中凸显出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探索符合中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专博”与“专培”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构建包含培养方案、考核评价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等在内的“专博”与“专培”相结合全方位培养体系,对于突破当前中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瓶颈,破解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