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很多学校只注重课堂上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结合实际的重要性。本文针对高师声乐课程体系与市场培养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对于怎样提高在校课程体系与市场实践之间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学以a致用,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师声乐 课程体系 市场培养 探析
高师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培训在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完全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所以,怎样的声乐课程体系才能够让学生日后在市场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所有高校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高师声乐课程体系
声乐课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声乐也就是艺术歌唱,包含在音乐课程内,主要教授发声方法、理论基础知识,用艺术性的语言和科学的歌喉塑造出动听的歌声。声乐课程教学一直沿用了传统的口传声授的教学模式,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主干课程。
二、高师声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一对一”是现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这个和专业院校是一样的,这样的授课方法对个人能力较差的学生很有帮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授课方法。但会使学生对完整的系统声乐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对声乐方法、歌唱技巧和歌唱学体系上的掌握也不够具体,认知不够深刻,了解甚少,基本上是依赖老师,得不到系统的学习,所以在日后的实践中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就此产生理论教学体系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
(二)教育教学能力欠缺
高师音乐的基础课程中,都只是形式上在课堂对学生进行辅导,传授的也仅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只有空洞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结合会形成很大的阻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自身提高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过程中歌唱及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
民族、美声、通俗唱法是现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演唱方法的三种划分。对选择的演唱方法,曲目也是相对应的,这虽然使学生自身的演唱能力得到提高,但对日后从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却可能力不从心,不能和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有机结合。因为要强调声乐的艺术性,就使声乐专业的学生不能随自己自然的声音演唱儿童或是青少年作品。而且在声乐教学中的这几种唱法大多都不能很完美的将中小学阶段的作品表达出来。曲目的选择上也应该注意,出于专业角度考虑,大多时候会倾向于难度大、技巧性强的作品。完全不能与中小学阶段的作品进行有机结合。此外,在艺术实践方面也缺少锻炼,作为声乐教学的延续,艺术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及时解决现有的问题,会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不能很好地消化这种局面更加恶劣,将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怎样使课程体系与市场实践有机结合,学习致用
(一)结合实际市场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在校期间的技能培训学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适应日后工作所需,如果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技巧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那么教学和学习就都失去了意义。多做一些市场考察,根据现在社会发展需要建立适合学生日后发展的教学模式,提前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对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产生很大帮助,是提高在校课程体系与市场实践之间的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在声乐教学课堂上,可以增设声乐小组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演唱方法,鼓励并指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方式。尽量选取和中小学教材相关积极向上的作品,能够让表演在课堂上发挥声乐小组的重要作用,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合理增设除专业以外的科目。例如,声乐美学、歌唱心理学、演唱基础技巧、歌唱生理构造和嗓音保护等科目。多为学生推荐一些与声乐相关的课程,例如声乐小课,它在学生对声乐深入学习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把不同风格的演唱在唱法上稍微改变,通过声乐小课的微调,使学生个体方面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善方法。
(四)经常组织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活动。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可以经常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型表演,例如,演唱会、戏剧表演、乐器演奏等,经常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自己可以在过程中逐渐的独立并且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也对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四、结语
要想改变高师声乐教程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状,就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及时找到教学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并做出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改进教学体系的同时,结合市场实际现状,建立完善一套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市场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春春.美国文理学院课程体系特色探析——以麦克莱斯特学院为例[M].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2.
[2]洪嘉乐.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与高师声乐教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3,(04).
[3]苏帆,王光明.高师非教育系基础教育理论类课程设置模式的构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1,(01).
[4]马波,梁锦荣.律师事务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团队建设之探析[J].晟典律师评论,2009,(01).
作者简介:
[1]徐玲: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高师声乐 课程体系 市场培养 探析
高师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培训在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完全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所以,怎样的声乐课程体系才能够让学生日后在市场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所有高校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高师声乐课程体系
声乐课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声乐也就是艺术歌唱,包含在音乐课程内,主要教授发声方法、理论基础知识,用艺术性的语言和科学的歌喉塑造出动听的歌声。声乐课程教学一直沿用了传统的口传声授的教学模式,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主干课程。
二、高师声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一对一”是现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这个和专业院校是一样的,这样的授课方法对个人能力较差的学生很有帮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授课方法。但会使学生对完整的系统声乐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对声乐方法、歌唱技巧和歌唱学体系上的掌握也不够具体,认知不够深刻,了解甚少,基本上是依赖老师,得不到系统的学习,所以在日后的实践中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就此产生理论教学体系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
(二)教育教学能力欠缺
高师音乐的基础课程中,都只是形式上在课堂对学生进行辅导,传授的也仅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只有空洞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结合会形成很大的阻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自身提高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过程中歌唱及相关方面存在的问题
民族、美声、通俗唱法是现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演唱方法的三种划分。对选择的演唱方法,曲目也是相对应的,这虽然使学生自身的演唱能力得到提高,但对日后从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却可能力不从心,不能和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有机结合。因为要强调声乐的艺术性,就使声乐专业的学生不能随自己自然的声音演唱儿童或是青少年作品。而且在声乐教学中的这几种唱法大多都不能很完美的将中小学阶段的作品表达出来。曲目的选择上也应该注意,出于专业角度考虑,大多时候会倾向于难度大、技巧性强的作品。完全不能与中小学阶段的作品进行有机结合。此外,在艺术实践方面也缺少锻炼,作为声乐教学的延续,艺术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及时解决现有的问题,会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不能很好地消化这种局面更加恶劣,将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怎样使课程体系与市场实践有机结合,学习致用
(一)结合实际市场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在校期间的技能培训学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适应日后工作所需,如果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技巧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那么教学和学习就都失去了意义。多做一些市场考察,根据现在社会发展需要建立适合学生日后发展的教学模式,提前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对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产生很大帮助,是提高在校课程体系与市场实践之间的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在声乐教学课堂上,可以增设声乐小组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演唱方法,鼓励并指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方式。尽量选取和中小学教材相关积极向上的作品,能够让表演在课堂上发挥声乐小组的重要作用,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合理增设除专业以外的科目。例如,声乐美学、歌唱心理学、演唱基础技巧、歌唱生理构造和嗓音保护等科目。多为学生推荐一些与声乐相关的课程,例如声乐小课,它在学生对声乐深入学习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把不同风格的演唱在唱法上稍微改变,通过声乐小课的微调,使学生个体方面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善方法。
(四)经常组织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活动。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可以经常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型表演,例如,演唱会、戏剧表演、乐器演奏等,经常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自己可以在过程中逐渐的独立并且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也对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四、结语
要想改变高师声乐教程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状,就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及时找到教学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并做出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改进教学体系的同时,结合市场实际现状,建立完善一套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市场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春春.美国文理学院课程体系特色探析——以麦克莱斯特学院为例[M].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2.
[2]洪嘉乐.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与高师声乐教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3,(04).
[3]苏帆,王光明.高师非教育系基础教育理论类课程设置模式的构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1,(01).
[4]马波,梁锦荣.律师事务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团队建设之探析[J].晟典律师评论,2009,(01).
作者简介:
[1]徐玲: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