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搞好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自己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力求通过探索高效的方法来提高信息技术课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
一、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分层教学
从前面的问卷调查出可以看出,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受到先天因素、基础知识、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教学,也是新课程提出的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而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是以任务形式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介绍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用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特点就是紧密围绕任务展开教学。通过讲→练→学生操作实践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将这两种方式有机的进行结合,实现任务驱动下分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的结构,对任务进行分层。将任务分成三个层次:任务分别针对优、中、差三个层次,并向学生说明,在完成规定任务后,可以对高一层次的任务进行尝试,而且隔一段时间再进行测试,根据成绩,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你现在的情况和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以《高中信息技术》中第三章网页制作为例,首先,提出任务,我根据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目标,将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所处环境相结合,设计了一个基础任务:制作一份宣传自己班级或学校的网页。在这个任务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只要求其完成最基本的网页制作中表格使用、图片插入、文字输入、背景设置、设置超级链接;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我要求完成前面基础要求的同时,还必须使网页的设计排版合理优美,能体现班级或学校特色,必须有二层以上的超链接,对于表格、下划线、图片进行一定的属性设置,能插入滚动字幕或站点计数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以上任务后,在网页中必须有一个特效,同时要求其将完成的网页上传至网上。
其次,明确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任务,让其将任务进一步的细化,将这个大的任务细分为每一步,然后再进行解决。
第三,完成任务。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学习的方法和已掌握知识的知识水平不一样,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允许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可以更好地补充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不足,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完善协作精神。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学生通过协同合作完成任务。
最后,任务评价。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在完成任务后,由学生推荐比较好的作品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再最后对不同层次的任务进行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这个课堂教学中,对较好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学习,同时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协作完成。
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同一时间里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和知识技能,还能使学生不断地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大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富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注重信息的及时反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体现了与其他学科不同教法。在会考中也体现了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不适于死记硬背的形式。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得到掌握,对于发给学生的每一个任务,最关注的应该是完成后老师的评价,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如果不进行评价和反馈,那么这个任务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只是学到了部分知识。因为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好的东西,有些是老师无法想到的,同时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就以第二章操作系统基础为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文件、文件目录、资源管理器。对于这一章的内容,可以说知识点非常多,而且题目的陷阱很多,比如有将home文件夹中的子文件夹删除,不细心的同学就会将home文件夹中所有的内容或home整个文件夹删除,这些小小的问题可能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认为自己没错,但结果是错误的,如果教师不再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可能同样的错误再犯一次。我在教学过程中,将发给学生的每个任务,让其完成后通过网上邻居放到指定的文件夹中,然后在课后进行手工阅卷,(当然这些题都是我自己针对学生存在的情况进行编写的)。每次进行测试都提供两套以上的题目供学生进行隔行考试,以保证考试成绩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然后收集上来后进行手工阅卷(也就是一题一题看学生的操作),对于每个学生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载,并且对照上一次指出进步的方面,然后将这些内容打印出来以反馈单的形式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在今后操作中应注意哪些知識点,并且对有进步的学生适当地进行表扬加以鼓励,这会对学生触动很大。不少学生说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从来没有教师发反馈单给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老师重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高了,同时也能够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也不会觉得计算机课的枯燥乏味了。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这一年的教学,使我感到要教好这一门课,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不断去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去积累经验,以上是几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希望大家提出意见。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
一、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分层教学
从前面的问卷调查出可以看出,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受到先天因素、基础知识、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教学,也是新课程提出的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而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是以任务形式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介绍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用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特点就是紧密围绕任务展开教学。通过讲→练→学生操作实践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将这两种方式有机的进行结合,实现任务驱动下分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的结构,对任务进行分层。将任务分成三个层次:任务分别针对优、中、差三个层次,并向学生说明,在完成规定任务后,可以对高一层次的任务进行尝试,而且隔一段时间再进行测试,根据成绩,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你现在的情况和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以《高中信息技术》中第三章网页制作为例,首先,提出任务,我根据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目标,将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所处环境相结合,设计了一个基础任务:制作一份宣传自己班级或学校的网页。在这个任务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只要求其完成最基本的网页制作中表格使用、图片插入、文字输入、背景设置、设置超级链接;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我要求完成前面基础要求的同时,还必须使网页的设计排版合理优美,能体现班级或学校特色,必须有二层以上的超链接,对于表格、下划线、图片进行一定的属性设置,能插入滚动字幕或站点计数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以上任务后,在网页中必须有一个特效,同时要求其将完成的网页上传至网上。
其次,明确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任务,让其将任务进一步的细化,将这个大的任务细分为每一步,然后再进行解决。
第三,完成任务。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学习的方法和已掌握知识的知识水平不一样,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允许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可以更好地补充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不足,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完善协作精神。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学生通过协同合作完成任务。
最后,任务评价。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在完成任务后,由学生推荐比较好的作品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再最后对不同层次的任务进行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这个课堂教学中,对较好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学习,同时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协作完成。
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同一时间里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和知识技能,还能使学生不断地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大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富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注重信息的及时反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体现了与其他学科不同教法。在会考中也体现了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不适于死记硬背的形式。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得到掌握,对于发给学生的每一个任务,最关注的应该是完成后老师的评价,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如果不进行评价和反馈,那么这个任务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只是学到了部分知识。因为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好的东西,有些是老师无法想到的,同时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就以第二章操作系统基础为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文件、文件目录、资源管理器。对于这一章的内容,可以说知识点非常多,而且题目的陷阱很多,比如有将home文件夹中的子文件夹删除,不细心的同学就会将home文件夹中所有的内容或home整个文件夹删除,这些小小的问题可能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认为自己没错,但结果是错误的,如果教师不再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可能同样的错误再犯一次。我在教学过程中,将发给学生的每个任务,让其完成后通过网上邻居放到指定的文件夹中,然后在课后进行手工阅卷,(当然这些题都是我自己针对学生存在的情况进行编写的)。每次进行测试都提供两套以上的题目供学生进行隔行考试,以保证考试成绩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然后收集上来后进行手工阅卷(也就是一题一题看学生的操作),对于每个学生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载,并且对照上一次指出进步的方面,然后将这些内容打印出来以反馈单的形式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在今后操作中应注意哪些知識点,并且对有进步的学生适当地进行表扬加以鼓励,这会对学生触动很大。不少学生说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从来没有教师发反馈单给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老师重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高了,同时也能够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也不会觉得计算机课的枯燥乏味了。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这一年的教学,使我感到要教好这一门课,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不断去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去积累经验,以上是几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希望大家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