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引导学生课外广泛独立阅读不可替代的途径,然而,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能真正基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因而教学情况不容乐观。为此笔者在多年的一线实践中,探索出几条基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期望能在正确把握略读课文性质和特点的情况下,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 独立阅读 语文素养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第二、第三学段开始增加略读课型的学习要求。然而由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略读课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有效开展略读课文教学的只有约15%左右,而其他85%的略读课文教学都存在问题,笔者对存在问题的课堂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一而贯之,略读=精读。有些老师由于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但他又不敢怠慢略读课文,所以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一样教学,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
2. 应试唯上,略读置之不理。有些老师在应试理念的影响下,全身心放在精读课文上,略读课文随意地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3. 研而不钻,阅读能力每况愈下。由于许多老师对略读课文性质和特点没有把握透,所以造成种种误区,这与编者想通过略读课文将学生的阅读由课内渡向课外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从而最终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此笔者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必须基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逐步形成以下教学策略:
一、追本溯源,聚焦方法——走向“清晰”的略读课文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将阅读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二类,其中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仔细翻阅教材不难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篇目逐渐占据半壁江山。但在实际教学中,略读课文教学一直处在一个漂忽不定的位置,略读课文该怎样教,该怎么定位,一线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才能顺势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把握经典,发展能力——走向“精读”的略读课文教学
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略读只是略掉了老师的精讲,并不能略掉学生的精读,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随读”,效率低下。因此,教学时应寻找准确的着力点,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在“精读”中,切实培养阅读能力。
三、让出平台,形成能力——走向“自主”的略读课文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锤炼,学习逐步深入,从而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构建自己的阅读意义。
(一)朗读退出来,给学生更多时间静心默读
略读课文教学当然不反对朗读,相反,对于精彩片段,需要朗读,提倡朗读。但笔者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更多采用默读,对于不易理解的地方,也可慢读或反复读,以加深理解,这些都对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多进行默读训练,学生们才会在课外阅读时通过默读,阅读大量书籍。
(二)教师让出来,给学生更多空间自读自悟
在略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安排“合体”的任务,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独立完成。当然,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设置一些“拐棍”,如借助读书卡、导学单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三)课堂空出来,给学生更多机会合作交流
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主要的学习方式。在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课堂中,教师还要匀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合作、充分交流,在同伴的互相影响下,学生的阅读思路会更开阔,阅读能力会更强,当然阅读的欲望也会更强烈。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的能力迁移搭建平台和空间。
四、内外兼修,拓展能力——走向“丰盈”的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教学既要重視课内文本的学习,更要延伸到课外,达到“内外兼修”的高度,着手于文本,放眼于课外,内引外联,真正让略读课教学成为连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和纽带,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一)以一拓十,激活阅读兴趣
学生将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运用和实践。久而久之,文章的理解能力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也随之加强,为独立阅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后续学习中会逐渐形成能力。
(二)累积词句,丰富学生语言
大部分的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生能积累起来,用于写作是极好的。另外,我们还让学生们准备一本“采蜜本”,不定期组织学生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并经常检查、督促学生,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让略读课上练就的本领能够持久地帮助学生吸收多方面的营养。
(三)实践训练,实现有效迁移
迁移即“举一反三”,这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课后拓展可以是一种检测的手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一段课外资料,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茜茜.语文教学 贵在扎实——关于小学语文字、词、句的教学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
[2] 王燕.小学语文略读文章教学方法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探究,2015(07).
【关键词】 独立阅读 语文素养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第二、第三学段开始增加略读课型的学习要求。然而由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略读课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有效开展略读课文教学的只有约15%左右,而其他85%的略读课文教学都存在问题,笔者对存在问题的课堂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一而贯之,略读=精读。有些老师由于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但他又不敢怠慢略读课文,所以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一样教学,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
2. 应试唯上,略读置之不理。有些老师在应试理念的影响下,全身心放在精读课文上,略读课文随意地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3. 研而不钻,阅读能力每况愈下。由于许多老师对略读课文性质和特点没有把握透,所以造成种种误区,这与编者想通过略读课文将学生的阅读由课内渡向课外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从而最终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此笔者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必须基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逐步形成以下教学策略:
一、追本溯源,聚焦方法——走向“清晰”的略读课文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将阅读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二类,其中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仔细翻阅教材不难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篇目逐渐占据半壁江山。但在实际教学中,略读课文教学一直处在一个漂忽不定的位置,略读课文该怎样教,该怎么定位,一线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才能顺势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把握经典,发展能力——走向“精读”的略读课文教学
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略读只是略掉了老师的精讲,并不能略掉学生的精读,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随读”,效率低下。因此,教学时应寻找准确的着力点,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在“精读”中,切实培养阅读能力。
三、让出平台,形成能力——走向“自主”的略读课文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锤炼,学习逐步深入,从而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构建自己的阅读意义。
(一)朗读退出来,给学生更多时间静心默读
略读课文教学当然不反对朗读,相反,对于精彩片段,需要朗读,提倡朗读。但笔者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更多采用默读,对于不易理解的地方,也可慢读或反复读,以加深理解,这些都对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多进行默读训练,学生们才会在课外阅读时通过默读,阅读大量书籍。
(二)教师让出来,给学生更多空间自读自悟
在略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安排“合体”的任务,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独立完成。当然,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设置一些“拐棍”,如借助读书卡、导学单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三)课堂空出来,给学生更多机会合作交流
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主要的学习方式。在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课堂中,教师还要匀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合作、充分交流,在同伴的互相影响下,学生的阅读思路会更开阔,阅读能力会更强,当然阅读的欲望也会更强烈。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的能力迁移搭建平台和空间。
四、内外兼修,拓展能力——走向“丰盈”的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教学既要重視课内文本的学习,更要延伸到课外,达到“内外兼修”的高度,着手于文本,放眼于课外,内引外联,真正让略读课教学成为连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和纽带,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一)以一拓十,激活阅读兴趣
学生将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运用和实践。久而久之,文章的理解能力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也随之加强,为独立阅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后续学习中会逐渐形成能力。
(二)累积词句,丰富学生语言
大部分的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生能积累起来,用于写作是极好的。另外,我们还让学生们准备一本“采蜜本”,不定期组织学生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并经常检查、督促学生,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让略读课上练就的本领能够持久地帮助学生吸收多方面的营养。
(三)实践训练,实现有效迁移
迁移即“举一反三”,这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课后拓展可以是一种检测的手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一段课外资料,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茜茜.语文教学 贵在扎实——关于小学语文字、词、句的教学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
[2] 王燕.小学语文略读文章教学方法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探究,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