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计算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任务,既要求学生算得正确,又要确保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计算方法。为有效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计算兴趣;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算理及算法;掌握计算方法,灵活应用简便方法;给予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关键词】计算能力;提升策略;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重点,老师要给予正确引导,使其能够掌握简便算法,将数学素养不断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能力的高与低直接会对学习效率带来影响,所以数学老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计算兴趣;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算理及算法;掌握计算方法,灵活应用简便方法;给予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要想将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喜欢上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收获到乐趣,进而做到主动计算。为此老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兴趣,例如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此时老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大头儿子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大头儿子想买两个篮球,每个篮球的单价是75元,大家帮大头儿子算一算要支付多少元呀?大头儿子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动画人物形象,极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参与积极主动性,乐意帮助他解决这一难题,由此将算式:75×2列出,进而引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教学重点。在此过程中老师不要将计算过程、答案直接告诉学生,给予他们思考与探讨的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法。另外在练习环节,老师可开展一系列的比赛,巩固学生计算能力,学生可以抢答,哪位同学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又快又准确地计算出结果便获胜,这样不仅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而且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计算技巧,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算理及算法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虽然有些学生能够将结果得出,但是却无法掌握计算的原理以及算法,此时就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算理、算法准确掌握。比如关于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教学中,老师便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题目:同学们经常会和父母一起去旅游,如果景区门票是每张120元,若买15张要支付多少元呢?学生将120×15的算式列出,并表示15个120元相加,这样老师就可以继续问:谁能用学到的计算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便会有学生提出将120×5=600与120×10=1200列出,600 1200=1800。老师继续提出问题:120×5=600计算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5张门票要花的钱数。120×10=1200计算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10张门票要花的钱数,为什么要用600 1200=1800这样计算呢?5张门票是600元,10张门票是1200元,相加就是15张门票的钱数。在老师多次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寻找到答案,了解到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对算理、算法准确掌握。
三、掌握计算方法,灵活应用简便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算法是经常会用到的,当出现在计算题中很多学生都知道如何去做,但是相同的式子放在另外一个题目中,学生便不会使用简便算法。针对此情况,老师可以将生活常见现象融入到计算教学环节,比如在分数乘法练习时,老师可融入简便方法计算教学,如计算题(
【关键词】计算能力;提升策略;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重点,老师要给予正确引导,使其能够掌握简便算法,将数学素养不断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能力的高与低直接会对学习效率带来影响,所以数学老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计算兴趣;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算理及算法;掌握计算方法,灵活应用简便方法;给予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要想将小学生计算能力提高,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喜欢上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收获到乐趣,进而做到主动计算。为此老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兴趣,例如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此时老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大头儿子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大头儿子想买两个篮球,每个篮球的单价是75元,大家帮大头儿子算一算要支付多少元呀?大头儿子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动画人物形象,极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参与积极主动性,乐意帮助他解决这一难题,由此将算式:75×2列出,进而引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教学重点。在此过程中老师不要将计算过程、答案直接告诉学生,给予他们思考与探讨的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法。另外在练习环节,老师可开展一系列的比赛,巩固学生计算能力,学生可以抢答,哪位同学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又快又准确地计算出结果便获胜,这样不仅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而且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计算技巧,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算理及算法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虽然有些学生能够将结果得出,但是却无法掌握计算的原理以及算法,此时就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算理、算法准确掌握。比如关于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教学中,老师便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题目:同学们经常会和父母一起去旅游,如果景区门票是每张120元,若买15张要支付多少元呢?学生将120×15的算式列出,并表示15个120元相加,这样老师就可以继续问:谁能用学到的计算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便会有学生提出将120×5=600与120×10=1200列出,600 1200=1800。老师继续提出问题:120×5=600计算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5张门票要花的钱数。120×10=1200计算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10张门票要花的钱数,为什么要用600 1200=1800这样计算呢?5张门票是600元,10张门票是1200元,相加就是15张门票的钱数。在老师多次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寻找到答案,了解到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对算理、算法准确掌握。
三、掌握计算方法,灵活应用简便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算法是经常会用到的,当出现在计算题中很多学生都知道如何去做,但是相同的式子放在另外一个题目中,学生便不会使用简便算法。针对此情况,老师可以将生活常见现象融入到计算教学环节,比如在分数乘法练习时,老师可融入简便方法计算教学,如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