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青少年自杀统计死亡人数排名第一的国家,每年因为不堪心理问题折磨而选择结束生命的青少年有很多。另外,這份报告还指出,目前我国至少有三千万以上的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面对这样一个让人痛心的结果,我们应该正视在青少年群体中亟待改善的心理问题和漠视生命的解决方式,我们不得不去思考:青少年心理何以如此脆弱?他们何以会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我们的教育又应该如何适从?
早在1968年,著名的美国教育学家杰·唐纳·化特士针对当时面临强烈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第一次提出了“生命教育”这一理念,作为改善青少年群体居高不下的自杀率的一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很多国家地区都竭力倡导生命教育,各学科也都积极发掘生命教育内容,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同时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性学科,在生命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学中无不渗透着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关怀的渗透。所以,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感悟人文关怀的同时,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传记是一种历史悠久、体系成熟的文学样式,以其自身丰富多样的题材种类和易于理解、涵盖领域广泛、适用性强的优点,成为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教育之上的教育是来自伟大事迹的激励。因此,在传记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意义重大,优势明显。具体而言,首先,传记本身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四川外语学院社科系的何元智教授在其文《简述传记文学的功能》中明确指出,传记有“教化功能”,“它可通过效法传主的榜样,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它可通过传主精神力量的张扬,实现国家民族的牢固凝聚与长期强盛”。其次,传记题材丰富,具有各式各样的传主形象,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了更自由的品读选择,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被编进教材的传记作品,往往都是传记中的经典、时代的典范,传主杰出的思想方式、智慧和脱颖而出的人格魅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都有极大的启照和激励作用。
由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新课标所要求的“立人”目标,我们充分把握传记特有的优势,在其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传记文本的生命教育内涵,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生命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传主的精神光照下,感悟生命价值,探求生命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具体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传记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凸显生命教育内容。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学生思想复杂多变,对之加以正确引导,是我们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而对于传记教学,新课标提出:“阅读人物传记,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能体验传主的内心感情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因此,在传记文学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了解传主形象事迹外,我们要充分挖掘隐藏在传记中的生命教育资源,设计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这样有目的、有方向地让学生在教学中接受生命教育熏陶,提升学生的生命认识,即新课标所说的让学生“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其次,在感知探究传主形象中,引导学生找寻生命动力。处在花季雨季中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难免会有烦恼、困惑、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传记里的每一位传主都有着独特的人生际遇,其形象本身就是很好的人生观教材。如《子刘子自传》中命途多舛、坚强乐观的刘禹锡,《为世界工作》中勤奋忘我、无私奉献的马克思,《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中认真执着、积极进取的袁隆平……教师可以根据传主事迹,挖掘出与生命教育契合的部分,在课堂教学的“感知”或“探究”环节,引导学生以传主为生命参照,探求生命的意义,寻找激励自我的生命动力。如教学《在哈金森工厂》时,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的艰辛,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学习、生活条件,启发学生欣赏邓小平坚强不屈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奮好学的品质和开朗乐观的个性。
再次,在“表达与交流”中,帮助学生建构积极、崇高的生命观。新课标指出,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还应该在“表达与交流”维度获得发展,学生要“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对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有较强的欲望,“表达与交流”可以通过说与写的方式给他们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表达与交流”活动,以传记阅读为载体,让学生在自主探讨、自由讨论、写作反馈中发现传记蕴含的生命理念,从而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并以此为指导去重新审视自身,从而建构出积极、崇高的生命观。如在讲授《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时,可组织开展“幸福是什么”的讨论会,让学生通过参照伟人的幸福观,反思现状,珍惜当下生活,学会从细小处体会幸福。
总之,在传记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要有足够的生命敏感度,要能充分发掘并利用好传记中的生命情感和生命原型,设计出合理的生命教育渗透策略,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伟人生命为参照,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自主地探求生命意义,逐渐建构起积极、崇高、幸福的生命观。
早在1968年,著名的美国教育学家杰·唐纳·化特士针对当时面临强烈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第一次提出了“生命教育”这一理念,作为改善青少年群体居高不下的自杀率的一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很多国家地区都竭力倡导生命教育,各学科也都积极发掘生命教育内容,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同时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性学科,在生命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学中无不渗透着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关怀的渗透。所以,语文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感悟人文关怀的同时,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传记是一种历史悠久、体系成熟的文学样式,以其自身丰富多样的题材种类和易于理解、涵盖领域广泛、适用性强的优点,成为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教育之上的教育是来自伟大事迹的激励。因此,在传记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意义重大,优势明显。具体而言,首先,传记本身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四川外语学院社科系的何元智教授在其文《简述传记文学的功能》中明确指出,传记有“教化功能”,“它可通过效法传主的榜样,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它可通过传主精神力量的张扬,实现国家民族的牢固凝聚与长期强盛”。其次,传记题材丰富,具有各式各样的传主形象,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了更自由的品读选择,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被编进教材的传记作品,往往都是传记中的经典、时代的典范,传主杰出的思想方式、智慧和脱颖而出的人格魅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都有极大的启照和激励作用。
由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新课标所要求的“立人”目标,我们充分把握传记特有的优势,在其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传记文本的生命教育内涵,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生命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传主的精神光照下,感悟生命价值,探求生命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具体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传记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凸显生命教育内容。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学生思想复杂多变,对之加以正确引导,是我们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而对于传记教学,新课标提出:“阅读人物传记,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能体验传主的内心感情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因此,在传记文学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了解传主形象事迹外,我们要充分挖掘隐藏在传记中的生命教育资源,设计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这样有目的、有方向地让学生在教学中接受生命教育熏陶,提升学生的生命认识,即新课标所说的让学生“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其次,在感知探究传主形象中,引导学生找寻生命动力。处在花季雨季中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难免会有烦恼、困惑、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传记里的每一位传主都有着独特的人生际遇,其形象本身就是很好的人生观教材。如《子刘子自传》中命途多舛、坚强乐观的刘禹锡,《为世界工作》中勤奋忘我、无私奉献的马克思,《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中认真执着、积极进取的袁隆平……教师可以根据传主事迹,挖掘出与生命教育契合的部分,在课堂教学的“感知”或“探究”环节,引导学生以传主为生命参照,探求生命的意义,寻找激励自我的生命动力。如教学《在哈金森工厂》时,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的艰辛,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学习、生活条件,启发学生欣赏邓小平坚强不屈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奮好学的品质和开朗乐观的个性。
再次,在“表达与交流”中,帮助学生建构积极、崇高的生命观。新课标指出,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还应该在“表达与交流”维度获得发展,学生要“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对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有较强的欲望,“表达与交流”可以通过说与写的方式给他们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表达与交流”活动,以传记阅读为载体,让学生在自主探讨、自由讨论、写作反馈中发现传记蕴含的生命理念,从而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并以此为指导去重新审视自身,从而建构出积极、崇高的生命观。如在讲授《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时,可组织开展“幸福是什么”的讨论会,让学生通过参照伟人的幸福观,反思现状,珍惜当下生活,学会从细小处体会幸福。
总之,在传记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要有足够的生命敏感度,要能充分发掘并利用好传记中的生命情感和生命原型,设计出合理的生命教育渗透策略,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伟人生命为参照,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自主地探求生命意义,逐渐建构起积极、崇高、幸福的生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