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叶澜教授也曾强调:“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的确,只有充满生命感悟的语文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笔者就这几年与新课程磨合的经历,谈谈在语文教学生命化探索之路上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用激情,用褒扬,用素养为语文生命化之航扬帆
叶圣陶曾经说过:“有一事可言者,语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水平关系至巨;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所以要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生命化,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从自己做起,更新教育观念:
1.激情是语文生命化的源头。
语文教学生命化的前提是对语文返璞归真的信任、热情、挚爱,面对语文教材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生命感悟思想的文字,教师理所当然要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去感动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走进文本深处,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灵动,我们的学生也才能够真正与生命对话,真正领悟生命,不断成长。
2.表扬是语文生命化的润滑剂。
冷峻的面孔,严厉的指责,往往会使学生丧失成就感,从而丧失学习的热情;学生上课词不达意,观点稚嫩浅显,写文章语句不通等等都是正常现象,而这恰恰就是生命化语文最真实的地方。对此,我们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动辄批评,学生就有可能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写了,这也是很多教师弃掷生命化教学,样式百出,收获却甚少的症结所在。
3.素养是语文生命化的必备基础。
语文的底气灵气来源于过硬的专业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命体验,语文的生命化教学更需如此。只有具有一定语文素养、对文字有良好感觉、储备必要专业底蕴的施教者,才能让学科内在的魅力充分地显现出来,也才能很好地驾驭语文生命化的课堂,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带动更多的学生喜欢并爱上语文,真正领悟语文生命化之美。
二、用课堂、课外实践为语文生命化之航掌舵
如何在高中语文读写教学中实施生命化影响,如何结合课内外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命化教育,我们可以从阅读教学、课外指导、作文训练等几个方面着手。
1.课堂阅读教学要彰显生命意识。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文。无论是作品中塑造的典型人物,还是作者本身,很多都是很好的生命化学习典型。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就地取材对学生进行思考生命、感悟生命等人生意义的引导教育。同时,语文教学要依据课程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课本本身的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悟,结合文本去思考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进而培养并丰富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
2.课外阅读指导会奠实生命底蕴。
教师要结合高中语文各阶段的相关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为学生量身制定课外读书计划,帮助引导他们列出相关的阅读书目;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具有效性和审美性。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关生命感悟的读书活动,如开展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自主阅读大讨论;举行中外名著阅读“大推荐”的读书交流会;举办“精读、略读、赏读、泛读”经验介绍会;还有诸如读书沙龙、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阅读方式中感悟内涵、品味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我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为自己奠定厚实的生命底蕴。
3.随笔作文训练能提升生命境界。
语文课时有限,可以将生命感悟教学延伸到随笔写作中;而后对随笔进行运用、整合、提升;通过三年的训练积累,使学生的随笔从目标、主旨、题材等各方面形成系统化;从而变小为大,为高考大作文建立起自己独有的素材库和思想库,厚积薄发,最终能顺利地写出感情真挚、思想深刻的考场大作文。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读写课堂的系列训练指导,使学生对生活、生命有更深入的感悟,能以有情有理的目光看待自我、社会、世界与人生,从而写出自己独特的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真知灼见”,实现自我的精神成长。
三、用习惯的养成为语文生命化之航护航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与基础,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更是语文学习母语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生命意识的渗透最主要的是需要学生生命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充分发挥,这固然要求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平等一员,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生命感悟中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己养成自觉生命领悟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地开专题课对学生进行细致的生命化指导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学会在课堂外能够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意识到语文的学习就是与自我人生对话的过程,应该是习惯性的自觉行为。
当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那就是积累和感悟。积累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对积累的升华和运用,所以踏踏实实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积累是每个学生学习的根本。
总之,在语文生命化的探索之路中,教师要做的、能做的还有很多;怀有一颗爱心,用“润物细无声”的生命化教育,从课堂实践出发,前面的路还很远!
一、用激情,用褒扬,用素养为语文生命化之航扬帆
叶圣陶曾经说过:“有一事可言者,语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水平关系至巨;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所以要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生命化,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从自己做起,更新教育观念:
1.激情是语文生命化的源头。
语文教学生命化的前提是对语文返璞归真的信任、热情、挚爱,面对语文教材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生命感悟思想的文字,教师理所当然要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去感动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走进文本深处,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灵动,我们的学生也才能够真正与生命对话,真正领悟生命,不断成长。
2.表扬是语文生命化的润滑剂。
冷峻的面孔,严厉的指责,往往会使学生丧失成就感,从而丧失学习的热情;学生上课词不达意,观点稚嫩浅显,写文章语句不通等等都是正常现象,而这恰恰就是生命化语文最真实的地方。对此,我们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动辄批评,学生就有可能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写了,这也是很多教师弃掷生命化教学,样式百出,收获却甚少的症结所在。
3.素养是语文生命化的必备基础。
语文的底气灵气来源于过硬的专业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命体验,语文的生命化教学更需如此。只有具有一定语文素养、对文字有良好感觉、储备必要专业底蕴的施教者,才能让学科内在的魅力充分地显现出来,也才能很好地驾驭语文生命化的课堂,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带动更多的学生喜欢并爱上语文,真正领悟语文生命化之美。
二、用课堂、课外实践为语文生命化之航掌舵
如何在高中语文读写教学中实施生命化影响,如何结合课内外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命化教育,我们可以从阅读教学、课外指导、作文训练等几个方面着手。
1.课堂阅读教学要彰显生命意识。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文。无论是作品中塑造的典型人物,还是作者本身,很多都是很好的生命化学习典型。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就地取材对学生进行思考生命、感悟生命等人生意义的引导教育。同时,语文教学要依据课程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课本本身的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悟,结合文本去思考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进而培养并丰富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
2.课外阅读指导会奠实生命底蕴。
教师要结合高中语文各阶段的相关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为学生量身制定课外读书计划,帮助引导他们列出相关的阅读书目;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具有效性和审美性。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关生命感悟的读书活动,如开展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自主阅读大讨论;举行中外名著阅读“大推荐”的读书交流会;举办“精读、略读、赏读、泛读”经验介绍会;还有诸如读书沙龙、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阅读方式中感悟内涵、品味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我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为自己奠定厚实的生命底蕴。
3.随笔作文训练能提升生命境界。
语文课时有限,可以将生命感悟教学延伸到随笔写作中;而后对随笔进行运用、整合、提升;通过三年的训练积累,使学生的随笔从目标、主旨、题材等各方面形成系统化;从而变小为大,为高考大作文建立起自己独有的素材库和思想库,厚积薄发,最终能顺利地写出感情真挚、思想深刻的考场大作文。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读写课堂的系列训练指导,使学生对生活、生命有更深入的感悟,能以有情有理的目光看待自我、社会、世界与人生,从而写出自己独特的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真知灼见”,实现自我的精神成长。
三、用习惯的养成为语文生命化之航护航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与基础,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更是语文学习母语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生命意识的渗透最主要的是需要学生生命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充分发挥,这固然要求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平等一员,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生命感悟中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己养成自觉生命领悟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地开专题课对学生进行细致的生命化指导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学会在课堂外能够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意识到语文的学习就是与自我人生对话的过程,应该是习惯性的自觉行为。
当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那就是积累和感悟。积累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对积累的升华和运用,所以踏踏实实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积累是每个学生学习的根本。
总之,在语文生命化的探索之路中,教师要做的、能做的还有很多;怀有一颗爱心,用“润物细无声”的生命化教育,从课堂实践出发,前面的路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