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時间11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可能非常接近”与中国达成一项贸易协定。开打了一年多的中美贸易战似乎出现了停火的希望,假如贸易战就此降温,中美战略竞争会走向何处?
即便中美在贸易领域达成一致,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并没有根本改变,未来,美国又会在哪些领域打压中国?如果中美两国在多个领域相继脱钩,这两个世界大国是否会滑向新冷战?这又会对国际形势造成什么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南风窗》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
中美脱钩
南风窗:最近,许多媒体报道,中美非常接近达成首阶段的贸易协议,如果这个协议达成,短期内中美关系会有哪些变化?
时殷弘:我认为,一项能长久贯彻的贸易协议,哪怕是小局部协议,也必须具体、细致。相反,能很快达成的只会是笼统含糊的协议,达成不久便会翻盘,导致“背信”“出尔反尔”的彼此指责和贸易战升级。
尽管第十三轮贸易谈判后,中美达成了一些积极成果,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迹象表明美国政府大幅降低了对中国的核心要求;中国也不可能大幅度修改自己的基本立场,特别是美国苛求的所谓结构性变革,美国要用高关税和其他压力迫使中国急剧改变很大一部分经济制度,说到底这是颠覆性的。
所以,中美贸易战不会这么早就休战。中美第十三轮贸易谈判的结果只是两国初步达成的“小协议”,或者叫局部协议。与中美两国各自再三宣告的核心要求相比,它涉及的只是一小部分。这个协议如果能达成,贸易战很可能首次显著降级,但我们还不知道中美各自的基本立场或核心要求有没有改变,或者有什么改变,所以贸易战降级以后还可能再升级。
南风窗:也就是说,哪怕中美达成了局部贸易协议,但美国针对中国的极限施压政策没有变,美国的打压遏制战略没有变,美国国内对中国的大致共识没有变,中美关系还会更紧张。既然这样,中美两国有没有全面脱钩的可能性?
时殷弘:美国不需要全面脱钩,也没有能力全面脱钩,而且美国不希望全面脱钩。但在几个关键领域,美国已经明显开始脱钩,还动员其他发达国家也这样做。这样的关键领域有五个:高技术,特别是战略性高技术和与其相关的各类交流;战略性武力和与其相关的军事交流;未来几乎对一切都至关重要的电讯网络空域;本币作为国际标准通货的垄断性场域;对国际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或“软权势”。
在这几个领域,美国已经或将要不顾一切地发力,阻止中国冲击和倾覆美国的头号优势,而有选择的脱钩就是美国的基本战略之一。
南风窗:美国想要实现遏制中国的目的,除了有选择性的脱钩,还有哪些手段?
时殷弘:可以说,美国政府新的对华行为体系已经浮现,它确实是个大战略体系,因为它囊括了多个维度。
第一,战略遏制,针对台湾、南海、东海等问题,也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关键地区以及南太平洋和加勒比。
第二,战略反推,集中于美国战略武力的近乎全面的技术升级和更新,连同陆基中程导弹的试验和部署。
第三,贸易高压,主要由旷日持久和多番升级的对华关税战构成,今后还有可能添加对华金融、货币战,主要旨在逼压中国经济体制“结构性变更”,加剧中国的经济、金融困难。
第四,高技术封锁,包括损伤中国较为迅猛的对美高技术竞争势头。
第五,前面说过,有选择的脱钩。
第六,外交孤立,尽可能争取其余发达国家及中国的某些邻国尾随美国孤立中国,还在中国某些较易动员的问题领域比如南海、新疆、香港这么做。
第七,意识形态颠覆,主要针对党领导的国家和社会的现行体制,长期目标就是颠覆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制度,使中国无法成为独立的强国。
终结贸易战,可能要靠“苦肉计”
南风窗:美国正在多个领域陆续跟中国脱钩,这对世界格局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会不会逼迫其他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从而形成两个阵营?
时殷弘:发达国家及其主要伙伴,特别是主要的海洋发达国家,比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墨西哥等等,这些国家虽然仍想保持同中国的关系,这样对他们有利,但在美国发起的一些关键行动中,他们基本站在了美国一边。
美国不需要全面脱钩,也没有能力全面脱钩,而且美国不希望全面脱钩。但在几个关键领域,美国已经明显开始脱钩,还动员其他发达国家也这样做。
欧洲大陆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法国、德国,他们会有所选择。在海洋问题上,这些国家基本站在美国一边;在军备竞赛问题上,他们基本不参与;面对5G技术,他们现在要抵抗美国的压力,虽然不会让华为参与他们国内5G的核心领域,但仍允许华为参与5G的边缘领域和4G建设;国家补贴、技术转让、意识形态等领域,他们还是跟美国走得更近,没少批评中国。
中国周边的国家,比如东南亚地区,基本也是根据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有所区别。新加坡、印度会更多站在美国一边,越南、缅甸这样既有海岸线又有陆地的国家,会在中美之间采取一种比较偏向美国的中立,而老挝、柬埔寨、泰国这样的内陆国家,则比较靠近中国。
中美产生纷争,实际上很多国家很不开心,但是他们又没有这么大影响力让中美停止纷争,所以他们的策略不是笼统地,而是有所选择地、根据具体问题看到底支持谁。
南风窗:未来的世界格局是两极的还是多极的?中美会滑入新冷战吗?
时殷弘:这么大的一个世界,完全的两极格局是不可能的,即便在美苏冷战时期,世界格局也不是严格的两极,有很多例外,也有许多中立的国家。我认为,还是要看关键领域,比如美国不会连中国生产的袜子、鞋子都不要了,但这个领域不具备决定性,靠着生产袜子,哪怕再多,中国也成不了世界强国。 这么说吧,在若干关键领域,未来这个世界就是两极的,我们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在他们那一极的国家可能较多,在我们这里的国家较少,中国要做好准备。
南风窗:如果请你作一个预测,未来中美贸易战会是怎样的走向,又会如何收场?
时殷弘:中美贸易谈判到今年10月初可分成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从 2018年7月6日特朗普将贸易战强加于中国开始,直到今年5月初中美贸易谈判暂时崩盘。这一阶段的特征是贸易谈判接连不断,双方举行了十一轮谈判,但是就停止互征高关税而言没有取得成果。
第二阶段从5月初中美贸易谈判暂时崩盘开始,中美贸易战三度严重升级。与此前大不一样,贸易谈判零星举行,而贸易战的严重升级则接二连三,这是第二阶段的特征。
目前,过渡性的贸易协议像一团“鬼火”一样,忽灭忽燃,由此可能开启中美贸易战和贸易谈判的第三个阶段。
未来,终结中美互征高关税,可能要靠“苦肉计”。世界经济衰退的可能越来越大,德国和新加坡的经济已大幅度掉下来,印度经济很糟糕,巴西经济显著衰退,中国经济“L型”下行更为显著等等。如果世界经济衰退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导致美国经济显著衰退,那特朗普就完了,中美互征高关税这个事情就会有一个了结。这是苦肉计,或者说是客观的博弈。
中国需要新形态的“有所作为”
南风窗:从2018年年初开始,中美的各种矛盾急剧增多,这是怎么发生的?中国的外交策略有哪些值得总结的地方?
时殷弘:美国的战略、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动向与中国的对外态势是有关系的。现在回想起来,过去五六年,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美国自身具备劣根性,又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严重病变,中国在战略阵线上的一些表现,就将美国动员了起来。
我的建议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应依据有张有弛、“进两步退一步”的常理,用五六年或更长些的时间实施新形态的“韬光养晦”和新形态的“有所作为”。换句话说,要大幅度的战略态势收缩和贸易调整奋进,后者以加速、加深和拓宽经济体制改革为基本条件。这么做的战略目的,是争取在相当程度上使中国的对手回到动员前的较松垮的状况,然后再谋求新的显著进取。这种退是一种战略性的退,现在形势有重大变化,跟原来不一样了。
南风窗: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形势是比较严峻的,那么国内的情况怎么样?
时殷弘:在中国国内,去杠杆和稳增长是最大的两个困难。杠杆不能不去,杠杆不去,迟早会发生金融危机,但是去杠杆过猛、过快,民营企业就要凋敝,中国的稳增长就不能实现。今年二三季度,一系列措施加重了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企业的债务,导致金融风险进一步增长;但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尤其是今年二三季度的制造业数据。也就是说,中国即使冒着金融风险增长的危险,仍没能有效稳增长。去杠杆与稳增长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这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两难。
还有,我们都知道,近七八年来,中国的财政收入是随着GDP增长率下行的,也就是说,相对而言中国的钱越来越少,可无论是强军、修复生态、供给侧改革,还是完善社保体制,都需要花大量的钱,这些支出是刚性的。总之,收入减少、支出增加,中国的能力和资源相对减少,这也会限制今后中国在全球治理当中能够发挥的实际作用。
中美产生纷争,实际上很多国家很不开心,但是他们又没有这么大影响力让中美停止纷争,所以他们的策略不是笼统地,而是有所选择地、根据具体问题看到底支持谁。
这是国内的实际困难。像我前面讲的,国外形势也变化很大。中国在外部世界面对的基本形势,是对手美国已经针对中国动员起来,而且近乎全面。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形势巨变不仅在贸易阵线上,也在战略阵线、政治阵线和意识形态阵线上。
南风窗:国内国外两个形势都发生了巨变,中国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调整?
时殷弘:中国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重新盘点,盘点后才能判定:在新形势下我们什么义务或事业是可承诺的;什么义务或事业要加大承诺,而且要付出实际行动;同时,在哪些方面要减少义务或事业承诺;在哪些方面要撤除既有的义务或事业承诺,因为很可能办不到。
在世界越来越需要全球合作的时候,各国愿意提供和能够提供的资源相对减少,这是“艰难时节”必有和正常的情况。所以要重新盘点一遍,重新判定必須的发力之处和轻重缓急的次序。比如产能合作,有些利润前景并不乐观。如果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合作伙伴长时间不能盈利,甚至亏本甚或亏大本,那么就难以经久持续。
还有,底线思维之一是,即使中国那么伟大、那么强大、那么有影响,但只有中国一根柱子,支撑不了那个快塌了的世界。应该首先将中国自己的事做好,首先关注中国自己的国内需要、国内能力和国内团结。我们管不了美国,也管不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但我们管得了我们自己,中国既然这么强大了,这么有影响力了,中国做得更好,会相应地使世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