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的调查报告分析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xxhj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在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南亭村的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该村很大一部分转户并不愿意把户籍迁到城镇,占56.25%,仅有25.00%的转户会留在城市,还有18.75%的转户持观望态度。针对农村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有必要从个体特征因素、家庭因素、职业层次因素、个体收入因素、回农村就业意愿因素、住房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等7个方面,分析影响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湛江市;农村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
  1研究背景与意义
  日前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到各类城镇要健全农业转移转户口落户制度,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情况下,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势必阻碍了城镇化的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要先确定农村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和迁移意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政府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因此,调查组对湛江市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
  2问卷样本数据介绍
  2.1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的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湛江市工作的转移转户口,这里的转移转户口定义为在城镇居住一个月及以上的跨县市务工、经商的流入转户口。问卷调查时间是2015年1月到3月2日,调查地点包括各区建筑工地、购物区、车站等转移转户口比较集中的地方。我们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以保证问卷回答内容的可靠性。本次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1350份,收回1350份,收回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320份,有效率97.78%。问卷设计的户籍迁移意愿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因素、家庭因素、职业层次因素、个体收入因素、回农村就业意愿因素、住房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7个方面。
  2.2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影响因素与户籍迁移意愿的统计分析
  2.2.1个体基本特征与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统计分析
  个体基本特征中,男性愿意迁移户籍的比例为34.38%比女性(21.88%)稍大,说明男性更希望将户籍迁入到城镇,差别为13.50%。在户籍迁移意愿的态度上,男性(15.63%)比女性(9.38%)更加犹豫。不愿意的女性比例为6.25%,不愿意的男性比例为12.50%,其中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影响,女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男性决定好了生活在农村的时候,女性往往跟随丈夫的决定;而一小部分男性认为在农村生活比在城市生活更好,会不愿意迁移户籍。
  不同学历者不愿意将户籍迁到城镇的意愿分别为3.13%(初中以下)、21.88%(初中毕业)、25.00%(职业中专或高中毕业)、6.25%(高职、中专)、40.63%(大专以上)。大致上可以看出,学历越高的农村居民,迁移户籍到城镇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学历越高,其本身能力和专业素养越高,并且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就更多。说明不愿意转移户籍的意愿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减弱,但同时也更加犹豫(难以决定的占比越来越高),可能是因为学历越高者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导致他们难以做出明确的选择。而且因为学历较高者在城镇谋生的能力越强,并且受到的转户政策限制要小得多,所以更愿意将户籍迁到城镇。初中毕业(21.88%)、职业中专或高中毕业(25.00%)和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40.63%)的对象比例相对初中以下(3.13%)和高职、中专(6.25%)要高得多。但是其中的高职、中专的比例是异常点,原因可能是他们只愿意在城镇工作却不愿意将户籍迁移过来,他们不像公务员、教师等事业单位职工,工作落实后必须将户籍迁移到工作所在地。
  2.2.2家庭因素
  在家庭因素当中,父母(46.88%)和兄弟姐妹(46.88%)是农村转移转户口市民化户籍迁移重要的影响因素,这说明直系亲属对家庭成员的户籍迁移的作用最大。此外,其他亲戚(34.38%),所占比例位居第二,旁系亲属对户籍迁移的影响仅次于直系亲属。二者结合可以说明在家庭因素当中,亲属的作用最大。这与中国传统中重视亲缘关系非常吻合。其次,配偶或者子女占28.13%,很多父母到城镇工作,子女留给家庭中的其他亲属照看,所以子女不是影响户籍迁移的关键因素;外加现在部分夫妻得到工作机会的城市有可能会不一样,所以配偶对户籍迁移意愿的影响力次于亲属。18.75%的调查对象选择“没有”,这部分转户一般是独自一个转户来到一个陌生城市打拼奋斗,这样的选择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因此这部分转户的比重不大。
  2.2.3职业层次因素与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统计分析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0%)、经理转户(6.25%)、私营企业主(6.25%)、专业技术转户(34.38%)、办事转户或文员(18.75%)、个体工商户(18.75%)、商业服务业转户(12.5%)、产业工人转户(6.25%)和农业劳动者(0%),显示随着职业层次的提高,转移转户口愿意将户籍迁入到城镇的意愿更强。原因可能是职业层次越高,工作更稳定,工资收入也更高,所以更有能力在城镇定居。但是,转移转户口转户意愿没有随着工作满意度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可能是因为转移转户口并不太在乎对工作的满意度(比如现在从事的工作相对于农村的要好,尽管收入一般,但感觉满意),而是更看重工作的收入,而这也是转移转户口离开农村,到城镇务工的主要原因。
  2.2.4个体收入因素与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统计分析
  总共分为五个阶梯,分别是每月1500元及以下(18.75%)、1501~2500元(18.75%)、2501~3500元(37.50%)、3501~4500元(6.25%)、4501元以上(18.75%),整体上,转移转户口愿意转户的意愿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强,说明收入对转移转户口的转戶意愿的影响十分强烈。原因可能是收入越高,越能承受城镇的高生活成本,从而在城镇生存的能力越强,所以转户意愿也越强。以获取较高的收入,因而更可能选择在城镇定居。并且,收入越高,在城镇生存能力更强,也更加愿意转户。而且当收入达到了2500元/转户/月时,形成了一个关键点,在这个收入水平以上的农村居民才能够在城市或者乡镇生活。每月转户消费的意愿划分成七个阶段,每月500元以下(3.13%)、501~800元(28.13%)、801~1200元(28.13%)、1201~1600元(6.25%)、1601~2000元(3.13%)、2001~2500元(9.38%)、2501元以上(21.88%),出现了两头比例大,中间比例小的“工”字形结构,其中消费水平在每月501~1200元的农村居民户籍迁移为56.25%,以及2501元以上的户籍迁移意愿为21.88%。其原因是,收入水平达到2500元每月每转户的农村居民,居于这个临界值附近超过不是很多的那部分转户在城市生活的支出不会太高,消费比例在20%~48%,因为他们要存钱租房或者存钱买房。从而我们可以知道801~1200元(28.13%)、1201~1600元(6.25%)、1601~2000元(3.13%)这三个段的样本的户籍迁移意愿为何会比前面三个少很多,因为他们消费数目过大。然而,在收入水平较高时,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户籍迁移,从而意愿水平降低使得2501元以上分段的消费者的户籍转移意愿相对前一阶段的更低。   2.2.5回农村就业意愿因素与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统计分析
  “如果在农村有一份工作能够赚取跟在城市打工相同的收入,您是否愿意回农村?”56.25%的转户愿意在同等报酬的情况下回到农村,仅有25.00%的转户会留在城市,还有18.75%的转户没有想过,要看情况而定,持观望态度。这就给农村转移转户口市民化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2.2.6住房因素与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统计分析
  在城镇工作的农村转移转户口自己家有房的转户户籍迁移的意愿相当高(59.38%),由单位提供宿舍的转户户籍转移意为21.88%,这两类属于有固定住处,当住处固定下来后,心理学上的归属感就成了主要要素,所以户籍转移意愿高达81.26%。寄住在亲戚家(3.13%)与预计的结果不太一样,原因通过访谈了解到,亲戚家里住在城市,从农村过来投靠亲戚普遍出现的问题是城乡生活习惯和三观差别太大,住在一起容易产生矛盾,这部分转户对城市生活适应能力较弱,因此对户籍迁移的意愿就会低很多。居住在单位工棚(0%)、活动板房的转户大多数在城市近郊居住,他们在城市打零工,零工结束后就直接回城市近郊,所以对户籍迁移没有兴趣和意愿。其他(15.63%)的居住方式,比如在网吧等场所通宵,或者长期在两地或者多地跑业务出差等,大多数住在酒店或者宾馆,这部分转户对户籍转移也有一定的意愿。
  2.2.7社会融合因素与转移转户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统计分析
  转户结交的朋友中,有很多本地转户的户籍转移意愿非常强烈,为71.88%,因为本地朋友的情谊,让转户更有归属感,同时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从而导致了超强的户籍转移意愿。而有一两个本地转户的转户户籍转移意愿要低很多,因为朋友少了,归属感少了,转移意愿自然就低了。几乎没有本地朋友的转户的转移户籍的意愿肯定会很低,但不排除小众转户喜欢在没有朋友干扰的城镇定居,或者这部分转户的住房购买力很强,仍然会愿意将户籍转移。当遇到困难时向亲属、老乡、同学求助的转户转移意愿为28.13%,向本地的朋友求助的转户户籍转移意愿为28.13%,向法院法院、公安等求助的转户户籍转移意愿很低,为6.25%。这很符合社会规律:与本地朋友之间的交流越多,融入得就越深。
  参考文献:
  [1]樊佩佩.江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困境[J].中国国情国力,2015(1).
  [2]姚洋.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3(31).
  [3]吴芳芳.我國户籍制度运行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4(16).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也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国网山西电科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了国有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内容、载体,对实现党建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单纯型”向“多元型”转变、“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出了
期刊
[摘要]互动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同样重要,并且应该赋予新的内涵和形式以提高互动的有效性。文章以《经济研究方法论》课程为例,从课程的地位与发展入手,阐述了新形势下研究生课程有效互动的必要性和适应性,提出了研究生课程教学互动的重要环节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课程教育;研究生;有效性  1《经济研究方法论》课程的地位和发展  《经济研究方法论》作为经济研究者的启蒙课程,是一门针对研究生开设的课程,目
期刊
[摘要]通过对426个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影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和自我实现最为重要;其次是日常工作、健康和外界因素(社会价值导向、学校管理、评价机制、生源状况),其中外界因素中,社会价值导向是决定性的因素,直接决定了生源素质,也对学校管理和评价机制产生影响。  [关键词]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影响着教师本人和群体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正处于心理
期刊
[摘要]西汉酷吏是为维护帝王统治而产生的,他们大多能坚守职业操守,在监督、惩处权贵违法犯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其中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当前党对权力滋生的腐败犯罪现象采取了强力措施,鉴于此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权力监督机制的不足及缺乏造成的。因此,应当在借鉴酷吏文化中所体现的监督惩处机制优点、抛弃其不足的同时,积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机制,为维护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努力。 
期刊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网络团购成为一种流行的营销渠道和购物方式,而网络团购中消费者购买偏好影响因素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电影团购为例,运用联合分析法探讨了网络团购中消费者购买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在网络团购时最关注的是电影类型,其次依次是电影出品地区、电影评分、电影明星、团购价格、到影院距离。同时,通过对模拟电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行预测,以期能为相关企业开发
期刊
[摘要]中国与东盟各国历来就是友好邻邦,从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双方的旅游业合作明显增多。中国与东盟的旅游业合作的发展更是为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起到了带头作用。文章使用AHP-SWOT法,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旅游业合作现有的优势、劣势与将要面对的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在与东盟的旅游合作中应采用多元经营战略,即ST战略。  [关键词]中国—东盟
期刊
[摘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基础,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公民分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铜陵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必须以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为抓手,以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为原则,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铜陵  《中共中
期刊
[摘要]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能增强建设市场招投标工作的可操作性。文章分析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优势,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工作程序,研究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单位在招标过程中、投标单位在投标过程中以及评标定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招标方;投标方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052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
期刊
[摘要]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教学技术的形成,是一种最新出现的教学模式,它探索了全新的教学形式和方向。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兴教学媒体,其出现无疑将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多媒体;虚拟技术;远程开放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067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继多媒体、仿真
期刊
[摘要]测控技术是建立在电路与计算机基础上的一门新兴技术。21世纪的测控将是一个开发的系统概念,信息交换共享这个时代主题也是测控系统的发展方向。因此,通过组建网络来形成使用测控系统已成为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文章根据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测控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关键词]测控技术;电路;计算机基础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059  1现代测控技术的现状  20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