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文章传统与先锋精神r——李修文的写作伦理与文体试验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_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李修文的写作在当代文学中具有异质性.他的写作既不同于古典时代那种自我完整性的生活与写作,也不同于现代社会需要在生活之外重建自我的写作,而是通过回到说书人的传统来重新激活文章传统的先锋精神.他的作品通常是将散文诗歌的抒情性、小说的叙事功能,乃至戏曲的语言特征融入写作之中,并结合说书人的叙事方式,形成一种更具开放性的文章格局.借助文体间的突破与冲撞,让写作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开拓,将个体命运重新回到共同体的想象之中.李修文由此开启了一种新的写作伦理,显示出文学回应时代新变做出的文体试验.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文城》的读法问题及《文城》与余华之前的创作差异性、作家创作姿态做一个全景分析,尤其通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的对照来理解余华的新作。对于《文城》的理解,主要从故事与情节、形式意味与叙述方式、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等几个层面展开,既是对《文城》作品的解读,实际也贯穿着对余华创作整体的理解。  关键词:《文城》;《活着》;余华;读法问题  当《文城》出版后,有学者认为“那个让我们激动
阿城的文学作品浸透了世俗情怀,虽有争议却体现了生活的底色:小人物自有其活法,那便是远离大话空话,实实在在靠本事吃饭而自得其乐.这样的人生观与道家朴素、低调的价值观一
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东南亚传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华语水平危机、华文报刊危机、“图像社会”挑战、社交媒体挑战等新的挑战。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为传媒多元化、强势传媒的影响、中国和平崛起和东南亚华人华侨力量的增强等方面。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在实践操作层面,中国文学东南亚传播的主要创新路径有“双语 文学”路径、“文学图像化”路径、“主体多元化”路径、媒体整合路径和“国别化 本土化”路径。中国文学东南亚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顾名思义就是由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既能使学生对课堂的内容更加感兴趣,也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
期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创造性地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两种类型,以“无我”这样一个具有深厚中国文化渊源的术语表达了不同于西方存在主义的主体观,更接近于纯粹的哲人
所谓研读教材,就是熟悉教材,重在“读”与“研”,也就是读懂教材并进行研析,促进学生由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发生,提高教师的认知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改变教材研读现
基础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好的成绩,而是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全方位的发展。教育先辈们早就考虑到这个方面,将实践活动纳入到基础教育范畴,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经过每
期刊
摘要:一些研究者认为,近代美国华侨容闳、李恩富和李周的英语自传文学是美国文学而非中国文学。这种仅从语种角度定性文学归属的做法过于武断也不够客观。本文通过分析容闳等人的中国国籍、语种选择以及文本彰显的强烈的中国认同,确证其英语自传文学创作是中国文学组成部分的事实。由此揭示中国文学新的地域边界和语种边界,有助于在全球化格局中重新认识、审视中国文学和海外华人文学。  关键词:近代美国华侨;英语自传文学;
外国作家的解放区书写如何界定,实际上关涉到解放区文艺的外延究竟如何确定的问题.以革命史与文学史的双重视角介入考察,可以有效地厘清这一问题,进而对解放区外国作家的创作
《雾行者》是一部难以被简单归类的“现实新类型”的创作,作者希望自己的写作不是对时代的简单再现,而是充满悖反和喧哗,具有一种超越感.这使得这部作品在阅读时既令人具有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