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自主课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我校的一个省级规划课题。近年来,围绕“自主阅读”这一核心内容,我校语文老师通过“星期二教研会”“三课一体”“同课异构”等校本教研活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为突出学生自主意识,实现教学转型,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尝试应用了“自读自问、自读自悟”的“自主性阅读”教学模式。
所谓“自读自问”,就是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在教《军神》一课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沃克赞美刘伯承的那段话,并进行自由朗读。读完后,我问学生:“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纷纷提出:“我想知道为什么沃克会惊呆了,还大声嚷起来?”“我想知道为什么沃克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我想知道为什么沃克说刘伯承堪称军神?”这些问题都非常有价值。梳理,师生共同整理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所谓“自读自悟”,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获得知识、自主发展思维的过程。通过自读自悟,可以实现理解语言的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学生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提高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二是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读懂课文意思的目的,在自主阅读中体验和表达情感。这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军神》时,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再去读课文,通过反复读课文,自己试着解决前面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朗读后,再请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见解,这时学生就能够理解沃克的评价了,对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品德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这样,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体验与感悟,而非以教师的分析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课堂实践中,自主型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加强对自读自问的调控。学生自主阅读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相机指导。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教学目标、课文内容相距甚远,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的主导作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时,我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由各小组的发言人在班上汇报该组提出的问题: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被毁灭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政府被英法联军抢去的文物现在哪里?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哪个问题最值得探讨研究。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当即解决;对一些较麻烦但又与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建议在课后解决;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则引导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花力气研究解决。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是掌握调控的策略。
二要注重“自读自悟”的时效。阅读教学应在什么前提下、在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说感悟,才能收到教学实效?我认为有两个关键点。
说感悟要以读与思为基础。感悟是指对课文有所了解后引发的思考。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朗读课文,并有所领悟,形成自己的思考。不然,学生说得再多,不过是套话,而非真正自己感悟、体验的东西,这样并非真正的“自读自悟”。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教学情形:学生只是粗略地读了一遍课文,教师就花很多时间让学生说感悟,这样做且不说收不到教学实效,还可能带来负面效应,让课堂变得浮躁。
说感悟要有层次有重点。多读课文不是傻读课文,而是让阅读层层推进,一遍一遍的要求和质量,教师对学生说感悟的要求也随之步步提高。学生还要选择重点说感悟,要改变面面俱到地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的状况。教师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段落,让学生说说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识,或对课文中的人与事、作者的立意和语言作出自己独特的评价,或多角度地谈自己对课文主旨的见解,等等。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六O小学)
责任编辑:王芸
为突出学生自主意识,实现教学转型,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尝试应用了“自读自问、自读自悟”的“自主性阅读”教学模式。
所谓“自读自问”,就是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在教《军神》一课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沃克赞美刘伯承的那段话,并进行自由朗读。读完后,我问学生:“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纷纷提出:“我想知道为什么沃克会惊呆了,还大声嚷起来?”“我想知道为什么沃克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我想知道为什么沃克说刘伯承堪称军神?”这些问题都非常有价值。梳理,师生共同整理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所谓“自读自悟”,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获得知识、自主发展思维的过程。通过自读自悟,可以实现理解语言的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学生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提高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二是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读懂课文意思的目的,在自主阅读中体验和表达情感。这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军神》时,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再去读课文,通过反复读课文,自己试着解决前面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朗读后,再请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见解,这时学生就能够理解沃克的评价了,对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品德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这样,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体验与感悟,而非以教师的分析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课堂实践中,自主型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加强对自读自问的调控。学生自主阅读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相机指导。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教学目标、课文内容相距甚远,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的主导作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时,我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由各小组的发言人在班上汇报该组提出的问题: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被毁灭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政府被英法联军抢去的文物现在哪里?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哪个问题最值得探讨研究。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当即解决;对一些较麻烦但又与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建议在课后解决;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则引导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花力气研究解决。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是掌握调控的策略。
二要注重“自读自悟”的时效。阅读教学应在什么前提下、在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说感悟,才能收到教学实效?我认为有两个关键点。
说感悟要以读与思为基础。感悟是指对课文有所了解后引发的思考。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朗读课文,并有所领悟,形成自己的思考。不然,学生说得再多,不过是套话,而非真正自己感悟、体验的东西,这样并非真正的“自读自悟”。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教学情形:学生只是粗略地读了一遍课文,教师就花很多时间让学生说感悟,这样做且不说收不到教学实效,还可能带来负面效应,让课堂变得浮躁。
说感悟要有层次有重点。多读课文不是傻读课文,而是让阅读层层推进,一遍一遍的要求和质量,教师对学生说感悟的要求也随之步步提高。学生还要选择重点说感悟,要改变面面俱到地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的状况。教师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段落,让学生说说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识,或对课文中的人与事、作者的立意和语言作出自己独特的评价,或多角度地谈自己对课文主旨的见解,等等。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六O小学)
责任编辑:王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