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育公平 平衡城乡教育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W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影响了教育公平。教育是否公平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这不仅关系到农村是否能缩小与城市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从而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全局。本文介绍了吴江教育在平衡城乡教育、加快区域教育发展方面的做法以及取得的实绩,同时提出推进教育公平需要系统思维,需要通过教育内外部协调性的制度建设实施稳步推进,这不仅是教育系统的期待,也是全社会的期待。
  关键词:吴江教育;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区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2-0044-04
  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至今,各地义务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城区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是在当前城乡二元化结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改革引发的一种必然的普遍的阵痛与无奈,其症结就在于多年来城乡义务教育天平的失衡。作为县域的吴江市,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在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进程中,对农村教育给予充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区域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逐步走上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近几年来,吴江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旗帜,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目标,以精致化管理、有效教学、特色建设为抓手,以“在均衡的基础上求特色,在有效地基础上求优教”为策略,健全教育经费保障、素质教育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三大机制,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教育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向优质均衡转型升级,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一)教育事业发展良好。至2009年,吴江市学前教育入园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200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已接近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超过97%,19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50%。
  (二)教育公平稳步推进。近年来,吴江市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对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给予了充分关注和保障。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6%以上,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学生已经全部实施免费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吴江全部能入学,其中在公办学校就学的占51.46%。从2010年暑假起,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合法外来务工人员其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享受本地学生同等待遇,按暂住地学区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公办校难的问题。全市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直至高中段教育的帮困助学机制和网络,采用减、免、补、奖等多种形式,确保吴江市每一位贫困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减免学杂费、补助困难学生寄宿生活费列入市、镇两级预算。
  
  二、区域教育体系完备,功能齐全,保证教育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一)基础教育设施装备到位。据最新资料显示,吴江目前有中小学幼儿园104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15所,共有中小学生近八万人。吴江市乡村学校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到2009年底,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水平位居该经济发达地区中上游水平,全市100%的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完成地级市现代化学校的评估验收。对农村小学实施“163”校园建设工程:建好一个整洁美观的校园;建好六室,即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室、艺术教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室;建好三场,即田径场、篮球排球场、乒乓球场;加快改善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装备。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吴江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实现光纤连通,形成市和学校两级资源中心,并逐年增加投入,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全市学校电脑生机比达7.8︰1、师机比2︰1。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方面,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中小学师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新版吴江市教育门户网站全面试用。目前还有VPN虚拟专网和教育管理系统尚未完成。
  (三)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备。吴江目前拥有综合性大学1所——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个镇(区)建有成教中心校10所,其中省级重点成教中心校6所,省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1个。吴江作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农村成人教育的年培训总量近年来一直保持在6万人次左右,其中培训对象主要是从业人员,统计数字显示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53.4%。
  (四)幼儿园建设上台阶。至2009年底,吴江建制幼儿园31所,其中省优质幼儿园23所、地级市优质园6所以及合格幼儿园2所,按照省统计口径,一类以上幼儿园为优质园,吴江市优质幼儿园比例为93.5%,2所合格幼儿园正在积极申报并争创地级市优质幼儿园。
  
  三、学校布局调整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安全保障体系完备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吴江非常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十多年来,全市先后进行了三轮农村教育布局大调整。一是从1992年开始全市451所小学调整到1996年的350所;二是从2001年全市165所小学调整到2006年的54所,2006年平均每所小学849人,每校服务人口为1.51万人;三是到2010年底小学减少到35所左右,初中在1996年完成调整,全市26所初中,平均每所学校1271.1人,每校服务人口3.01万人。
  (二)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一是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和管理制度。严格实施教师继续教育验证制度,加强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二是从政策上支持农村教育。为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政策支持和人文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鼓励区域内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实现教育共同体内教师交流的定期化、制度化;实施好支教制度,建立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开展定向为薄弱地区和相对薄弱学校,尤其是民工子弟学校输送和培养教师的工作。几年来,每年到民工子弟学校任教教师80人左右。四是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续聘、解聘、辞聘、辞退手续,努力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新机制,城乡师资力量基本均衡。目前,吴江小学教师本科率达48%,初中教师本科率达76%。吴江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师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4%、99.6%、95.1%、96.4%。职业中学方面,我市中等专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中级职称+高级技工)比例为51%。比较起来,初中高层次学历在所属地级市域内居中等位置,积极鼓励中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2009年录取70名在读研究生,2010年上半年,有24人通过了西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答辩。
  (三)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吴江建立了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的制度,确保了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积极开展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安全领导机构、学校安全制度、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及实施预案队伍。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安全防范力度,各中小学安装了技术防范设施,传达室和校园巡逻聘请了保安人员,实现了校园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防范格局。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经过几年的联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周边200米内的网吧得到了清理。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各学校均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四、区域教育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
  
  (一)规范办学行为——促使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基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学校在办学行为中存在“乱收费、课程开设不齐、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业负担过重”等现象,吴江教育局自2005年始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均衡化发展的政策,采取理念引导、明察暗访、考核督导等有力举措,努力规范办学行为。尤其在2007年所属地级市素质教育“三项规定”和省“五严”政策出台后,吴江加大执行力度,成效显著,为吴江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致教育管理——实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之必需
  以往的中小学管理,尽管在不断地改进和优化,但是摆脱不了粗放的局限。跨入新世纪后,吴江开始探索实践精致化的教育管理。市教育局从精致化教学管理入手,着力抓好教学“六认真”精致管理,出台了《吴江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六认真”具体要求与细则》。全市中小学教师将精致教学“六认真”的重点放在“有效课堂和有效训练”上,在有效训练上坚持“五有五必”:有作业必精选、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评讲、有评讲必纠错,有纠错必订正。近年来,吴江高中教学质量的逐年提升与精致化教学密不可分,2010、2011年全市高考连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三)坚持有效教学——确保区域教育持续发展之根本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2004年吴江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提出有效教学实施的要求,颁发了相关文件,市教研室和教科室分别编印了有效教学的资料供全市中小学教师学习,把有效教学的研究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求教师把握好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关注、有效活动、有效评价、有效管理六个“教学细节”。多年的实践,有效教学深入教师之心,并且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教学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
  (四)强化校本科研——力争区域教育长足发展之途径
  教育科研是我市教育的一大特色,吴江被誉为“教育科研之乡”。进入新世纪以来,吴江教育科研呈现了进一步繁荣的特点。一是坚持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亲近教师、走进课堂、成长师生”为基本原则,教育科研进一步体现群众化、普及性的特点。二是整合资源,强化科研作用。吴江中小学均有地级市级及以上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这些课题大多与学校特色、整体发展规划整合,充分发挥了科研先导的功能。三是坚持“草根化”的行动研究方式,倡导中小学教师确立学年课题的研究,课题切合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有效教学目标,边实践、边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四是课题研究具有校本性。值得一提的是,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校本研修方式,已成为我市教育科研的一个新的亮点,初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成功经验已被众多教育媒体所认同。
  (五)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赢得区域教育高位发展之策略
  在推进素质教育征程中,吴江持久而执着地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建设,把创建特色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定位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多年来,全市在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预构于策划,落实于整合,体现于文化,呈现出新课程背景下创建特色学校的新思路。预构于策划——对特色学校建设的系统整合、推进机制、特色项目、科学评估等方面进行策划,引导中小学将特色建设置于学校整体发展之中;落实于整合——把学校特色建设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与校本课程整合,与教育科研整合,通过整合资源,聚焦特色;体现于文化——将学校特色建设与地域文化、校园文化相融合,引导中小学特色建设由外延走向内涵。我市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民教育》长篇通讯《走遍吴江看特色》对吴江的特色学校建设作了专题报道。“特色建设”成为我市教育走向全国的一大品牌、一张名片。
  教育是否公平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这不仅关系到农村是否能缩小与城市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从而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全局,更与每一个教育者及受教育者——教师、学生、家长息息相关。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要科学确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模、层次和速度,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全社会的期待。为此,吴江将采取有力措施,特别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平衡城乡义务教育,加快区域教育更好地发展。
  第一,尽快实行以县为主的经费管理模式。吴江将实行教育经费由县统一管理,赋予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经费预算和安排的职能,落实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合理投入。市政府按照省核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统筹安排,确保全部用于学校,保证学校建设与发展。市政府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投入上坚持向教育倾斜,深挖潜力,整合资源,积极采取财政拨款、增资增项、社会捐助、市场运作、土地置换等形式广筹教育资金,保证教育投入的不断增长。逐步将义务教育从9年延长至12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到高中毕业。
  第二,尝试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制度。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吴江将进一步规划好各镇农村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于地势较偏,学生人数多,办学基础较好的非独立建制的农村小学进行就地改造。对于上学路程较远、生源少、基础较差的农村小学,原则上予以撤并。因特殊原因无法撤并的,应统筹规划,易地新建。根据吴江实际,近三年内规划保留农村小学8—10所。农村小学撤并后,资产应用于教育设施添置,并考虑规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设置。在撤并村小时,妥善安排好学生安全乘车上学问题,同时注意不能降低中心小学的办学标准。
  第三,城市与农村教师适度流动并实行校长任期轮岗。我们将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实行校长和骨干教师定期相互轮岗。我们主张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地区间教师定期轮换,不是“跳槽”和“挖墙角”,不是名师去名校这种对于教育、对于社会、对于未来不负责任的“锦上添花”的流动,名师去“弱”校这样的“雪中送炭”的流动才是我们更需要的。我们提倡尊重个人发展的自我愿望,但并非鼓励优秀的教师都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学校去。充满生机的教师队伍需要在“流动——相对稳定——流动”的动态过程中运行。
  此外,进一步强化特色学校建设,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化,以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Educational Equity and Urban-Rural Education
  
  XU Bing-rong & ZHANG Jian-zhong
  (Wuj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Wujiang 215200, China)
  
  Abstract: Despite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still exists, which has an effect on educational equity that is also the key to loc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his essay mainly presents the ways and achievements of balancing urban-rural education and expediting loc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city of Wujiang. Meanwhile, systematic ideas are necessary in promoting educational equity, and internal coordination of educational system is helpful to the gradual promotion.
  Key words: Wujiang education; educational equity; balance; local education
其他文献
沙棘在我国西北部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藏南隆子也有。  2017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我来到了海拔4000米的隆子河畔。老家四川自贡,来西藏已经27年的隆子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廖显才指着缠绕着隆子河谷绿色哈达般的沙棘林告诉我说,你别看隆子的沙棘灰头土脸、其貌不扬的,跟错那沙棘的高大挺拔、俊秀青翠没法比,但它在朴实无华中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这里栽下的杨树、柳树,头两年活得好好的,但第三年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沙棘
内容摘要:“教育是充满情感、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新教材给我们带来了激情和灵感,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们一种积极的、充满兴趣的情绪感染,那么,他们内心产生的学习动力将是无限的。体现语文人文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及新课标所特有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融为一体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才能深深吸引孩子们,让课堂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课堂;成为;学习;乐园  新课程改革
普布昌居:格央啦,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  我知道您和《西藏文学》渊源深厚,您的处女作《小镇故事》就是刊发在《西藏文學》上的,作品发表后得到了包括马丽华老师在内的西藏文学前辈作家、编辑的肯定,并因此获得西藏作协首届“新世纪文学奖”,能否请您结合自己的创作成长经历谈谈西藏文学之于西藏作家的意义?  格央:就如您所言,我的处女作发在《西藏文学》上,也获得了首届“新世纪文学奖”。作家的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数学教学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数学课堂中积极地思考和学习,通过自主探究知识内容,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效地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创设多样化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让他们在趣味
内容摘要:“慕课”“做为教育界的一个新名词,一出现就得到大众的拥护,本文从慕课的起源、内涵、特点和功能四个方面介绍慕课,期待为慕课的了解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慕课起源 慕课内涵 慕课特点 慕课功能  一、慕课的起源  慕课这一术语最初出现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柯米尔和人文教育研究院的布莱恩?亚历山大在教学实践创新中提出,后经阿萨巴斯卡大学的乔治?西门思与国家研究员斯
内容摘要:教育伴随社会发展,同时也伴随人的一生,教育包含社会、学校、家庭三种教育,它需要的不仅是单一的说教,而是内修精神品质,外练体能技能的过程,内修中的修身、修学使人走向文明与完美,更具昂扬的精神和斗志,外练中体质增强是干事创业的基础,技能掌握成为建功立业的手段,而在劳动创造中生命价值才得以充分展现。内修外练升华人的素养,提高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需不断充实加强。  关键词:教育内修外炼  人类进
内容摘要:语言与思维和文化紧密相联,是社会价值与社会态度的反映。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视角,通过中英文中描写女性的语言案例,分析对女性的社会低评价现象,并简单解析了现象背后的原因,指出语言的使用也往往强化了社会对女性的低评价心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   关键词:语言 社会 女性 低评价   近一个世纪以来,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现代文明社会中,女性平等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女
八月初,我去“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浙江西塘避暑。这片典型的江南水乡河汊纵横,造型各异的石桥跨河而立。民居多沿河而建,面对或背靠河道。石条铺设的街道紧挨河岸,河岸亦由工整的石条砌得方方正正,原生态的河水变成了池水,弯腰可掬,亲切可人。街道一侧是家家相接的店铺,一侧是悠然行驶着小船的河道。游人徜徉其间,恬静闲适的感受难以言表。   一天,我正在街头漫步,突然见到河对岸立有一碑:“赵宪初故居”。不由得停
新课程的推行,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教育行为转变的关键。如果发展没有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那么教师专业成长就步履维艰,新课改也将是一句空话。为此,我们明确提出了“改变,从阅读开始”的口号,开始了区域教师阅读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推动着铜山区中小学教师的读书文化之旅。  一、力求读书与发展有机结合  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我们积极指导学校做好教师读
“我们每个人都曾走过风雨,踏破乌云,守望明月,我们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个地方、一处风景与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一年前你来问那令我魂牵梦萦的所在,我会告诉你,是伴我走过青葱岁月的的故乡黑龙江,又或许是我的生命所深深扎根的美丽天津。但是现在,我会告诉你一个全新的答案:那是有无数教育人前赴后继,凭借不息的信念所点燃的教育火种的迭部。”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结束之时,来自天津市第一〇二中学教师王胜君在支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