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思考

来源 :中学文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审时度势,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决策。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农村建设,这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历史思考。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古代史上,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农村建设。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其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各朝统治者都采取措施来发展农业生产。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教训,“反秦之弊,与民生息”。唐太宗即位后,经常与大臣议论历代兴亡,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民本思想,实行轻徭薄赋。明中期张居正实行改革,推行“一条鞭法”。清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近代史上各阶级也注重农村建设。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平均地权”,试图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的社会现象。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关心农村建设。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3年起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是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矛盾。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
  
  二、发展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所决定的,生产力不断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古代史上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盛世局面,如西汉初的“文景之治”,东汉的“光武中兴”,唐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初的“康乾盛世”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实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科技兴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自古以来,人们很重视通过科技进步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如培育农作物新品种,革新生产工具,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等。商周时人们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等;春秋战国时已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东汉出现了双季稻;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明朝时岭南地区出现了三季稻,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如玉米、甘薯、烟草。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初期,政府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有“杂交水稻之父”称号的袁隆平率先在全世界成功地研制出杂交水稻,于1976年开始推广,至今仍在不断改进,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单产,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的粮食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初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加快了我国科技兴农的步伐。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科技兴农之路。当前要大力提高农村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推进农业机械化。
  
  四、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们很早就有了环境保护意识。周文王告诫周武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麝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要求对大自然不要过度开发,按自然规律合理使用。战国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思想。秦朝时人们对自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在《田律》里有记载。古人的环保意识,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大搞小高炉的土法炼钢铁,浪费了不少资源,破坏了环境。改革开放后,虽然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但森林与耕地减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农村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地盐碱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中心,走科技兴农之路,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预算的目的主要在于影响管理者的自由开支决策,以预算为基础的薪酬机制常常用于激励决策者在自由开支决策时充分考虑组织目标。本文拟探讨以预算为基础的薪酬机制是如何影响
Jim:我们今天的主题将是“精简敏捷和项目经理”这一话题的前半部分。众多公司利用项目经理来协助公司对开发流程进行管理,保证项目能够不超过预算按时完成。我不知道听众是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需要明确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进而创造“有价值的劳动关系”,将个人事业蓝图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所有员工,包括组织的领导人需要重视以共
目的回顾性分析眼科细菌培养中多重病原菌的分布及变化。设计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眼部细菌培养标本。方法对北京同仁医院眼科1994~2004年眼部7786份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
一个成功的企业就等于一个智慧的CEO加上一些能干的员工他瘦瘦黑黑的,银幕下其实并不怎么显眼。当然,他一定不会忘记小时候的光景,旧旧的村庄一侧,明黄色的阳光照着大得像整
企业能不能获得再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企业质量管理评审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并不是简单的企业年度总结会。本文介绍的内容对家禽及相关企业的质量管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Ente
或互相攻讦,或保持沉默,这大概是经理人离开企业时的常见模式。然而,近期远东副总裁卞华舵离开远东公司时,却出人意料地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双方分手不仅没有落入俗套,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的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优秀教师的心声,也是他们的行动指南。因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但是,怎样 “There is no education wit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