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两汉魏晋是训诂学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经典的训诂学著作,并确立了随文注解与通释语义的训诂方式,同时方言及少数民族、外国语的训诂研究均取得进展。且在当时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相互促进中,许多训诂学家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两汉魏晋训诂学从音、形、义统一的角度进行训诂分析,促使训诂学在理论和实践方法上的多方面成熟。本文从两汉魏晋训诂学成熟的原因、表现以及特点出发,探讨训诂学成熟期对于训诂学史的积极意义,并对其做一梳理。
关键词:随文注解;通释语义;方言;成熟期
[中图分类号]H131.5 [文献标志码]A
训诂,也叫“训故”,就是用“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以通俗的话解释难懂的话”的方法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训诂学起源于春秋,汉代时出现了郑玄、许慎等训诂大家及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训诂著作,实现了训诂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到魏晋时,训诂范围逐步扩大,训诂方式在两汉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因此,本文则将两汉魏晋统归为成熟期,就训诂学成熟期得形成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特点做一系统整理与研究。
一、训诂学成熟期的原因分析
训诂学的发展,首要且关键的因素在于其自身的发展进步,也就是语言的发展变化推动训诂学步入成熟期。人民的口头活语言是训诂学的新生动力,当时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不同方言,乃至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且文字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形体发生较大变化,增加人们对训诂的需求。因此,语言的变化及文字形体由古籀到隶书的变化,无疑推动训诂学成熟期的到来。其次,两汉魏晋的政治和文化因素成为促进训诂学成熟的重要原因。西汉以降,统治者崇尚经学,并利用经学作为稳定社会的手段,极大地促进了训诂学的繁荣。自上而下的全国范围内的尊经学经,更需要训诂学支撑解经的理论与实践。再次,两汉魏晋的训诂学的成熟,也与学术本身的演进密不可分。学术积累是促进训诂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古今经学之争及训诂学家的相继努力推动训诂学的发展。今文经学偏重于现实实用性,古文经学则侧重于从学术本身出发,两派相互推动,促进了学术理论与实践的繁荣,催生了诸多大家,也促进了两汉魏晋训诂学的成熟。
二、训诂学成熟的表现
两汉魏晋训诂学成熟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对诸家经典注释的大批出现,其次是通释语义的专著的出现和繁荣,这两方面都有助于训释范围的扩大。因此,在此基础上,两汉魏晋训诂学还呈现出理论与实践范围的扩大和方法的创新,无疑是训诂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具体论述如下:
第一,诸家经典的注释大批出现。两汉魏晋为儒家经典所作的注释,已涉及因聲求义、以形说义等多种训诂方式,并对经典中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较为科学客观的分析。尤推郭璞的《方言注》,其著作不仅较为严谨地体现了某些语音、词汇发展变化的特点,也合理利用当时的活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尤其是其“反训”理论的提出,对后世训诂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魏晋时,训诂呈现繁荣的局面,其范围继续扩大,并出现大量佛教经典的注疏,数量相当丰厚。
第二,出现了通释语义的专著。两汉魏晋出现了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如我国第一部字典《尔雅》,标志着训诂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尔雅》融合了春秋至秦汉丰富的训诂成果,为后世训释提供了范例。同时,扬雄的《方言》、刘熙的《释名》等都成为经久不衰的随文释义的训诂典范之作。此外,也有如班固的《白虎通义》总释群经的训诂专著。魏晋六朝时期的《诗》、《礼》、《春秋》、《论语》等都有数十家注解,佛教经典注疏也日益兴盛。
第三,实践范围扩大,方法有所突破。两汉魏晋的训诂学整体处于成熟且稳定的发展过程,不仅诸家经典训释成果极繁,而且加强了对于方言、外国语、俗字俗语的研究训释,加之这一时期义疏的出现,推动训诂学成熟期的研究范围的愈加广泛。汉代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就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方言训诂著作。该时期的训诂学不仅在方法上实事求是,注重活语言和文字材料的相互印证,并善于广罗众说、阐发哲理,使得两汉魏晋的训诂学在内容上也加以扩展。
三、训诂学成熟期的特点
两汉魏晋的训诂学发展在传承中日趋成熟,在训诂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重大创造,训诂的基本形式及训释方式均趋向完善。其随文注解与通释语义基本形式的确立,为后世训诂提供了科学的途径与研究角度,且结合文字本身特点,注重形、音、义三者结合的训释方式,有利于训诂的可靠与真实,实为一大进步。
第一,随文注解与通释语义基本形式的确立。随文注解和通释语义这两种基本形式的确立是训诂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以《尔雅》为例,共十九章,全书通过对字义性质及同义原分条释义,对古今方国的语言材料进行通释,实为经典。此后学者训释古书或研究训诂时,常查以此书。如:汉代毛亨就曾以《尔雅》为宗,对《诗》、《书》进行注释。
形音义结合的训释方式
第二,科学的训诂离不开对文字形、音、义三者的系统探究。徐铉等奉敕校订且今本流传的许慎的《说文解字》,不仅有许慎据形系联,对其形、义的分析,也有唐音反切,实为形、音、义的密切结合,不愧为“隐括有条例,剖析穷根源。”是一部集先秦两汉训诂成果和经验之大成的优秀训诂学著作,对帮助后人理解先秦典籍的许多字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许书的这种说解方法给以很高的评价:“许以形为主,因形以说音说义。其所说义与他书绝不同者,他书多假借,则字多非本义。许惟就字说其本义,知何者为本义,乃知何者为假借,则本义乃假借之权衡也。”
两汉魏晋训诂学是训诂学史上的成熟期,其政治文化因素,与训诂学家的自我努力,加之语言的发展融合,使这一时期训诂学成就斐然。大量经典的训诂新注涌现,前人的著作也在随文释义和通释语义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师承关系下的两汉魏晋训诂学,更是出现了以郑玄为代表的诸多人才。训诂学在成熟的语言环境和训诂学家的相继探索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两汉魏晋的训诂的成就,给后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及范式为后世所秉承。其深刻细致的训诂实践和理论探讨,更是指导后人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齐佩瑢.训诂学概论[M],中华书局,1984,05.
[2]张永言.训诂学史话训诂学简论[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3]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09.
[4]洪诚.训诂学[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5]周大璞.训诂学初稿(第3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6]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M],中华书局,2005,09.
[7]郭芹纳.训诂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许威汉.训诂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3.
注释:
1.齐佩瑢.训诂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4:6.
2.周大璞.训诂学初稿(第3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3.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4:116.
4.(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53.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随文注解;通释语义;方言;成熟期
[中图分类号]H131.5 [文献标志码]A
训诂,也叫“训故”,就是用“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以通俗的话解释难懂的话”的方法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训诂学起源于春秋,汉代时出现了郑玄、许慎等训诂大家及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训诂著作,实现了训诂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到魏晋时,训诂范围逐步扩大,训诂方式在两汉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因此,本文则将两汉魏晋统归为成熟期,就训诂学成熟期得形成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特点做一系统整理与研究。
一、训诂学成熟期的原因分析
训诂学的发展,首要且关键的因素在于其自身的发展进步,也就是语言的发展变化推动训诂学步入成熟期。人民的口头活语言是训诂学的新生动力,当时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不同方言,乃至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且文字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形体发生较大变化,增加人们对训诂的需求。因此,语言的变化及文字形体由古籀到隶书的变化,无疑推动训诂学成熟期的到来。其次,两汉魏晋的政治和文化因素成为促进训诂学成熟的重要原因。西汉以降,统治者崇尚经学,并利用经学作为稳定社会的手段,极大地促进了训诂学的繁荣。自上而下的全国范围内的尊经学经,更需要训诂学支撑解经的理论与实践。再次,两汉魏晋的训诂学的成熟,也与学术本身的演进密不可分。学术积累是促进训诂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古今经学之争及训诂学家的相继努力推动训诂学的发展。今文经学偏重于现实实用性,古文经学则侧重于从学术本身出发,两派相互推动,促进了学术理论与实践的繁荣,催生了诸多大家,也促进了两汉魏晋训诂学的成熟。
二、训诂学成熟的表现
两汉魏晋训诂学成熟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对诸家经典注释的大批出现,其次是通释语义的专著的出现和繁荣,这两方面都有助于训释范围的扩大。因此,在此基础上,两汉魏晋训诂学还呈现出理论与实践范围的扩大和方法的创新,无疑是训诂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具体论述如下:
第一,诸家经典的注释大批出现。两汉魏晋为儒家经典所作的注释,已涉及因聲求义、以形说义等多种训诂方式,并对经典中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较为科学客观的分析。尤推郭璞的《方言注》,其著作不仅较为严谨地体现了某些语音、词汇发展变化的特点,也合理利用当时的活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尤其是其“反训”理论的提出,对后世训诂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魏晋时,训诂呈现繁荣的局面,其范围继续扩大,并出现大量佛教经典的注疏,数量相当丰厚。
第二,出现了通释语义的专著。两汉魏晋出现了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如我国第一部字典《尔雅》,标志着训诂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尔雅》融合了春秋至秦汉丰富的训诂成果,为后世训释提供了范例。同时,扬雄的《方言》、刘熙的《释名》等都成为经久不衰的随文释义的训诂典范之作。此外,也有如班固的《白虎通义》总释群经的训诂专著。魏晋六朝时期的《诗》、《礼》、《春秋》、《论语》等都有数十家注解,佛教经典注疏也日益兴盛。
第三,实践范围扩大,方法有所突破。两汉魏晋的训诂学整体处于成熟且稳定的发展过程,不仅诸家经典训释成果极繁,而且加强了对于方言、外国语、俗字俗语的研究训释,加之这一时期义疏的出现,推动训诂学成熟期的研究范围的愈加广泛。汉代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就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方言训诂著作。该时期的训诂学不仅在方法上实事求是,注重活语言和文字材料的相互印证,并善于广罗众说、阐发哲理,使得两汉魏晋的训诂学在内容上也加以扩展。
三、训诂学成熟期的特点
两汉魏晋的训诂学发展在传承中日趋成熟,在训诂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重大创造,训诂的基本形式及训释方式均趋向完善。其随文注解与通释语义基本形式的确立,为后世训诂提供了科学的途径与研究角度,且结合文字本身特点,注重形、音、义三者结合的训释方式,有利于训诂的可靠与真实,实为一大进步。
第一,随文注解与通释语义基本形式的确立。随文注解和通释语义这两种基本形式的确立是训诂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以《尔雅》为例,共十九章,全书通过对字义性质及同义原分条释义,对古今方国的语言材料进行通释,实为经典。此后学者训释古书或研究训诂时,常查以此书。如:汉代毛亨就曾以《尔雅》为宗,对《诗》、《书》进行注释。
形音义结合的训释方式
第二,科学的训诂离不开对文字形、音、义三者的系统探究。徐铉等奉敕校订且今本流传的许慎的《说文解字》,不仅有许慎据形系联,对其形、义的分析,也有唐音反切,实为形、音、义的密切结合,不愧为“隐括有条例,剖析穷根源。”是一部集先秦两汉训诂成果和经验之大成的优秀训诂学著作,对帮助后人理解先秦典籍的许多字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许书的这种说解方法给以很高的评价:“许以形为主,因形以说音说义。其所说义与他书绝不同者,他书多假借,则字多非本义。许惟就字说其本义,知何者为本义,乃知何者为假借,则本义乃假借之权衡也。”
两汉魏晋训诂学是训诂学史上的成熟期,其政治文化因素,与训诂学家的自我努力,加之语言的发展融合,使这一时期训诂学成就斐然。大量经典的训诂新注涌现,前人的著作也在随文释义和通释语义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师承关系下的两汉魏晋训诂学,更是出现了以郑玄为代表的诸多人才。训诂学在成熟的语言环境和训诂学家的相继探索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两汉魏晋的训诂的成就,给后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及范式为后世所秉承。其深刻细致的训诂实践和理论探讨,更是指导后人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齐佩瑢.训诂学概论[M],中华书局,1984,05.
[2]张永言.训诂学史话训诂学简论[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3]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09.
[4]洪诚.训诂学[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5]周大璞.训诂学初稿(第3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6]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M],中华书局,2005,09.
[7]郭芹纳.训诂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许威汉.训诂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3.
注释:
1.齐佩瑢.训诂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4:6.
2.周大璞.训诂学初稿(第3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3.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4:116.
4.(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53.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