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抓住它的特点进行研读,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扩展题目,分层阅读
有些课文的题目文字精炼,具有可扩展性。这类题目的课文大多是记叙文或说明文。教学这类课文时,可以在题目的前面、后面或中间添加成分,使之扩展成一个句子,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龙宫索宝》时,可启发学生将题目扩展为“神勇广大的孙悟空勇敢地去东海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之宝”;《看戏》可扩展为“首都人民到剧院观看梅兰芳表演的《穆桂英挂帅》之戏”;《苦练》可扩展为“陈招娣在袁伟民教练的指导下苦练垫球”;《松鼠》可扩展为“小巧玲珑的松鼠”;《核舟记》这一题目可以变换词序后再扩展,把它改成“记体积小、构思巧、工艺精、内容多的核舟”。在让学生对题目的扩展之前,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初读课文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扩展课文题目,最后深入阅读课文。这样层层深入地阅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种分层阅读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较好。
二、分析题目,整体阅读
研读课文题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体现文体类型的,有体现课文中心的,有体现课文主要写作方法的,也有体现课文结构的等等。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题目,通过分析,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对它提出质疑,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行阅读,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和特点。
《谈骨气》、《爱莲说》、《桃花源记》、《出师表》等课文题目中,应抓住体现文体特点的关键词“谈”、“说”、“记”、“表”等进行阅读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难忘寄园情》、《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反对自由主义》等题目中,应抓住关键词或短语“为中华崛起”、“难忘”、“要养成”、“反对”等,然后问个“为什么”、“怎么样”,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学课文《春笋》、《变色龙》时,可抓住题目的比喻意义来指导阅读。教学课文《炊烟》时,引导学生弄清题目是课文的线索后,再按照“盼望炊烟”“看见炊烟”“走进炊烟”“告别炊烟”的顺序来理清课文的结构,把握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添加题目,帮助阅读
大多数课文的题目没有全面概括课文的内容,或没有点明课文的中心。针对这些课文题目,可以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添加正标题或副标题,组成新的题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中心的能力。
《为学》是以论题为题目的,可以启发学生在题目后添加一个副标题“蜀鄙二僧之南海”或在题目前添加正标题“人贵立志,事在人为”,将“为学”改为副标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题目反映了课文叙述的事件以及线索,如果要求学生添加正标题“侯门深似海”,把原标题改为副标题,再让学生去阅读、体会,从而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豪华的贾府、复杂的人物关系等内容。《大禹治水》这一题目前可添加正标题“公而忘私,一心治水”。《从三到万》这一题目前添加正标题“学习要循序渐进”,则有利于把握课文的中心,方便阅读。
四、替换题目,比较阅读
有些课文直接分析题目进行阅读,往往对课文的内容、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难以把握。如果将题目替换成其他题目,再对两者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点,了解替换后的效果,再进一步阅读课文,那么学生就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若将《小桔灯》改为“一个小姑娘”,再比较两者的使用效果,就使学生理解用“小桔灯”做题目的好处。它能把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形象化了。同时又有含蓄美。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中心就有了较深的理解了。同理,若将《春笋》改为“一个放牛娃”后,再进行比较,学生就容易明白:用“春笋”做题目就能把当代少年不断成长、生气勃勃的鲜明形象表现出来,引起读者的想象,富有含蓄美。
替换题目中的部分词语,再比较它们的使用效果,这样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题目中的“走”字替换成“爬”字,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理解“走”字比“爬”字肜得好。“走”字不仅概括了文中的“我”爬悬崖的事,还暗含人们走人生之路的意思,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总之,研读课文题目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笔者只对几种常用的方法作些介绍。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深入探讨,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一、扩展题目,分层阅读
有些课文的题目文字精炼,具有可扩展性。这类题目的课文大多是记叙文或说明文。教学这类课文时,可以在题目的前面、后面或中间添加成分,使之扩展成一个句子,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龙宫索宝》时,可启发学生将题目扩展为“神勇广大的孙悟空勇敢地去东海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之宝”;《看戏》可扩展为“首都人民到剧院观看梅兰芳表演的《穆桂英挂帅》之戏”;《苦练》可扩展为“陈招娣在袁伟民教练的指导下苦练垫球”;《松鼠》可扩展为“小巧玲珑的松鼠”;《核舟记》这一题目可以变换词序后再扩展,把它改成“记体积小、构思巧、工艺精、内容多的核舟”。在让学生对题目的扩展之前,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初读课文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扩展课文题目,最后深入阅读课文。这样层层深入地阅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种分层阅读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较好。
二、分析题目,整体阅读
研读课文题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体现文体类型的,有体现课文中心的,有体现课文主要写作方法的,也有体现课文结构的等等。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题目,通过分析,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对它提出质疑,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行阅读,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和特点。
《谈骨气》、《爱莲说》、《桃花源记》、《出师表》等课文题目中,应抓住体现文体特点的关键词“谈”、“说”、“记”、“表”等进行阅读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难忘寄园情》、《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反对自由主义》等题目中,应抓住关键词或短语“为中华崛起”、“难忘”、“要养成”、“反对”等,然后问个“为什么”、“怎么样”,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学课文《春笋》、《变色龙》时,可抓住题目的比喻意义来指导阅读。教学课文《炊烟》时,引导学生弄清题目是课文的线索后,再按照“盼望炊烟”“看见炊烟”“走进炊烟”“告别炊烟”的顺序来理清课文的结构,把握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添加题目,帮助阅读
大多数课文的题目没有全面概括课文的内容,或没有点明课文的中心。针对这些课文题目,可以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添加正标题或副标题,组成新的题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中心的能力。
《为学》是以论题为题目的,可以启发学生在题目后添加一个副标题“蜀鄙二僧之南海”或在题目前添加正标题“人贵立志,事在人为”,将“为学”改为副标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题目反映了课文叙述的事件以及线索,如果要求学生添加正标题“侯门深似海”,把原标题改为副标题,再让学生去阅读、体会,从而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豪华的贾府、复杂的人物关系等内容。《大禹治水》这一题目前可添加正标题“公而忘私,一心治水”。《从三到万》这一题目前添加正标题“学习要循序渐进”,则有利于把握课文的中心,方便阅读。
四、替换题目,比较阅读
有些课文直接分析题目进行阅读,往往对课文的内容、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难以把握。如果将题目替换成其他题目,再对两者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点,了解替换后的效果,再进一步阅读课文,那么学生就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若将《小桔灯》改为“一个小姑娘”,再比较两者的使用效果,就使学生理解用“小桔灯”做题目的好处。它能把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形象化了。同时又有含蓄美。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中心就有了较深的理解了。同理,若将《春笋》改为“一个放牛娃”后,再进行比较,学生就容易明白:用“春笋”做题目就能把当代少年不断成长、生气勃勃的鲜明形象表现出来,引起读者的想象,富有含蓄美。
替换题目中的部分词语,再比较它们的使用效果,这样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题目中的“走”字替换成“爬”字,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理解“走”字比“爬”字肜得好。“走”字不仅概括了文中的“我”爬悬崖的事,还暗含人们走人生之路的意思,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总之,研读课文题目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笔者只对几种常用的方法作些介绍。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深入探讨,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