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柯耳为当今鼓吹“行团社会主义”(GuildSocialism)最有学力的人,年纪虽是很青,然出的书已算不少。以前的书,现在可以不必提及。我们所应该知道的,从大的方面看来,不外两层思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柯耳为当今鼓吹“行团社会主义”(GuildSocialism)最有学力的人,年纪虽是很青,然出的书已算不少。以前的书,现在可以不必提及。我们所应该知道的,从大的方面看来,不外两层思想:
其他文献
诺奇克的国家学说和分配正义的资格理论都基于其对“自由”概念的推崇,然而,在具体的论证中诺奇克不是以“自愿”曲解“自由”,就是用“自由”曲解“自愿”,从根本上混淆了“自由”与“自愿”两个概念。这些混淆揭示了诺奇克最小国家理论和持有正义理论存在重大漏洞,有必要对其进行澄清。
梅洛-庞蒂言语生成理论认为应从言语现象返回最初“沉默”的知觉世界,研究说话主体即有知觉能力的身体主体如何在知觉世界背景中生成意义,并在开放体验中形成强烈的意义意向,最终表现为动作姿势的变形方式,即说话行为。本文试图以梅洛-庞蒂身体理论为基石,将言语生成理论视为生长、发展的动态系统,以身体之维到言语之维的纵向过渡为主线,同时关注身体对言语生成各个环节的横向影响,从而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梅洛-庞蒂言语生成理论。
在北大汉简《老子》第二十五章中,“道者,万物之[木帚]也”的“[木帚]”字被整理者按照通行本厘定为“奥”字。但从文字学和思想内涵来讲,这种解释都是不能成立的。从字形来看,“[木帚]”字或可释为“归(歸)”字。从思想内涵上看,这种解释与《老子》思想更为契合:从物的角度讲,“归”与万物复归于“道”的思想一致;从道的角度看,“归”的思想则反映了“道”在产生万物过程中的“无为”性征。而且“归”的解释还能与《老子》“道”的水喻思想联系在一起,从而与马王堆帛书的“注”字统一起来。
“国体”一词从日本明治时期开始,作为显示日本国家正统性的词语被频繁地使用。日本近代的“国体论”。要求实行“万世一系”的皇统,是一种强调国民对天皇绝对效忠支撑着“国体”的理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近代的“国体论”与中国的儒学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日本近代采用了儒学的某些词汇嫁接了“国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嫁接了中国儒学的日本近代“国体论”,后来被日本法西斯主义者利用,滑向了军国主义,演变成了对外扩张的理论依据,偏离了中国儒家思想的主旨。
组合结构与收敛结构的区分是当代论证分析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组合与收敛结构的支持方式问题、否定测试法的适用性问题以及组合~收敛论证与多重一并列复合论辩的关系问题可谓阻碍相关研究的三大疑难。通过梳理、分析学界在这三个问题认识方面存在的争议不难看出,前提合起来支持结论并非组合结构的独有特征,在收敛论证中任一前提薄弱、假或不可信同样会弱化全部前提作为一个整体对结论的支持;否定测试法遭遇的一系列质疑,表明它没有抓住组合与收敛结构之分的关节点;组合一收敛论证与多重一并列复合论辩并不相互对应,其间的差异正
断定规范问题是当代知识论的研究热点。威廉姆森对于断定的知识规范提出了一种纯粹认知导向的解释,即“人们必须:断定P仅当他知道P”。这种解释面临着脱离言语实践、约束性过强和理论观点自相矛盾等质疑。通过对威廉姆森的解释进行弱化和发展,断定的知识规范可以解释为:“人们断定P是认知上可允许的,当且仅当他知道P”。这种新解释强调它是一种认知规范,与此同时,断定行为被理解为一种言说者对于聆听者的承诺。生活世界决定了断定规范的多元化,但是断定的认知规范才是根本的、原初的断定规范。
大战之际,霍氏遗书其子曰:“国之存亡,在此一举。尔既委身于国矣,吾焉能袖手旁观。尔年少,枪林弹雨之中,力之所及,责无旁贷。吾年老矣,干戈之事,心有余而力不足,故尔之战德也以力,而吾之战德也乃不能不以笔。黑格耳主义(Hegelianism)之为患于德,尔素知之。
大战之后,学者对于德国政治学说,十有八九均不赞成。以为一国之内,政府之政权太大,不特有碍世界之和平,而且不足以达利国福民之宗旨。故有赞成社会主义者,有提倡无政府主义者。学者之心理,均以为近数十年来,经济之状况,大异于昔。而政府之组织,大略与昔相同。二者之间,
关于此七篇书评的介绍,请参考本文的(上)。需要指出的是,这七篇书评所体现的是金岳霖先生20世纪前期的相关认识,其中一些看法难脱时代之局限,且有可商榷之处,望读者分析甄别。
皮尔士谜题关注的是自然语言及其形式化表达式真值不一致的问题。本文在概述皮尔士谜题的基本构造及其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借助范畴类型逻辑的技术手段,给出这一谜题的语言学解析方案,以便于进一步说明皮尔士谜题出现的语言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