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or冒险?

来源 :科学Fan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长假来临,小伙伴们又有机会出去嗨一嗨了。一般来说,在这种欢乐的节日里,去游乐场几乎是必备活动,特别是过山车呀、海盗船呀,越是刺激的项目,越是大家的心头爱。可在今年暑假的时候,美国一家游乐场的突发事故却让游乐蒙上了些不愉快的阴影。那么,这类事故能不能避免呢?难道我们真要“珍爱生命,远离刺激”么?
  悲剧的“火球”
  7月时在美国游乐场内出事的项目被称为“火球”,是安装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展会游乐场的大型游乐机。“火球”的结构是一个由吊臂悬挂的转盘,游客坐在转盘周围的多排连椅上。根据视频,“火球”运行中,在吊臂上下挥舞的同时,转盘高速旋转,游客几乎完全悬空坐在椅子上,直面呼啸而来的大地,体会高速气流吹过身体的感觉和三维加速度的冲击。
  显然,“火球”的刺激性远远超过一般的过山车和海盗船,因此特别受欢迎。遗憾的是,在这次事故中转盘由于目前还不清楚的原因突然解体,一整排游客被甩飞出去,造成了严重的伤亡。
  保险和“冒险”
  任何机械设备都有出故障的概率,排除人为制造事故的情况(如《名侦探柯南》第一集那样利用游乐设施杀人的情况),游乐场事故都是安全措施失效或设备完全失效的结果,例如设备不正常运行、安全带/杆断裂、转轴/轨道断裂、断电、触电、失火等。“火球”的事故从表面看是座椅解体,然而根据视频推断,座椅可能撞到了栏杆,造成显然超出设计范围的冲击,也许是属于不正常运行。
  “火球”活动关节多,轨迹复杂,出现不正常运行的概率比在轨道上运行的过山车和只有二维运动的海盗船等传统设施高,但这并不是说事故必然会发生。作为载人机械,游乐设施在正式开放前应进行试运行和安全考核,排查各种隐患并做好应对措施。一般来说,长期固定营业的游乐设施因为有周期性維护和检查,有关部门也会针对性地进行考核,安全性比会展等临时安装、短期运行的设施高。然而长期运行的设施都存在一定的部件磨损、老化现象,发生故障的概率也会随运行年限增加而提高。总而言之,管理越严格,检查越仔细,维护越认真,出现故障的概率就越小,设备也就越安全。当然这需要付出管理成本,尤其展会上的设施往往免费向游客开放,主办方必然要考虑资金问题。
  脆弱的“关节”
  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游乐设施安全性和一旦出现故障后造成伤亡的概率也不同,有些项目相对“温和”,另一些则风险较高。
  仍然以“火球”为例,由于需要三维运动,其主要承力部件是吊臂顶端的关节和驱动转盘的转轴两部分,前者提供垂直面(游客的头—脚方向)运动,后者提供水平面(游客的胸—背方向)运动,二者组合就形成了三维运动轨迹。和固定安装的设备不同,虽然从这两个轴来看设备是在匀速转动,但设备轴心到重心连线和重力不重合,两个轴受力都是不均匀的,而且都要受到额外的加速度冲击。同时,为保证三维运动,这种轴不能采用常见的平面轴承,而是球形轴承,有点类似人类的肩关节,或是用一对交叉的十字轴构成的“万向节”。这种结构在受到不均匀冲击加速度时很容易出现不规则磨损和局部断裂,因为相对于平面轴承用整个圆环面积分散受力,这种三维轴承只能用很小的接触点受力。这样一来,原本应该足够“结实”的钢铁构架在多次使用后就可能不够结实了,工程师们需要对这些“弱点”进行加固,或在设计时就用比较厚实的尺寸和比较优质的材料,也就是留出“安全余量”。
  如何不“玩命”
  游乐设施是用来玩的,足够的安全性是必要条件。也许有人会自愿“冒险”,但多数人不会这样去“玩命”。因此,在设施开发、安装和运行上必须对安全性给予足够的关注。
  首先是设计,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凭经验去留安全余量,而是借助电脑,预先建立数字化的模型,在设备制造出来以前就对关节受力进行计算,并科学地确定结构和材料参数。当然,设计者必须考虑清楚实际运行轨迹,不能忽视某些极端情况,也不能盲目加码。
  其次是制造,根据设计方案加工材料并完成安装。很多时候,制造中会发现有些设计无法完美实现,这就要进行改动。为保证安全性,所有改动都要重新计算受力,如果不满足安全需要,就不能这样改。
  最后是考核实验(画重点!)。实验要覆盖所有运行状态,包括一些异常状态,并验证性能和安全性。考核实验通常要重复多次,周期较长,往往还要对设备进行一定的破坏性测试,因此是设备开发中成本最高的部分。
  只有完全通过实验的设备才能获得安全许可证并开放运行,如果同学们想体验“刺激”,请在买票前先查询一下将要搭乘的项目是否符合条件,不符合规定的设施千万不要搭乘。
  在此基础上,搭乘游乐设施还要遵守游乐场管理制度,并且服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能乱跑乱动,使用安全带等也要遵守规定,避免人为地不正常运行。
  好啦,本猫的小贴士到此为止,祝大家玩得快乐!
其他文献
地球·宇宙·人类  世界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它,在可预见的将来,答案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宇宙以百亿光年为单位,辽阔无边,而且正在继续膨胀。地球在宇宙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尘埃。这样的宇宙图景无法不让人心生敬畏,回过头来,也会更珍惜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所要大力提倡的,就是要让这样的宇宙观深入到每一个人内心。  然而渺小的人类面对无垠的宇宙仍旧雄心勃勃。霍金和
期刊
前不久,一条消息刷满了各大社交网站的首页:NASA出大招,把黄道十二星座变成了十三个!(快看看你变成了啥星座?)还煞有介事附上一张图表,详细列出了“黄道十三星座”的起止时间。消息引得网友一片惊呼的同时,难得地招致了天文学家和占星学家的一致“辟谣”,各路大V纷纷愤而表示“我们不管这个/他们管不着这个”。虽然现如今专家的话不一定可信,偶尔还会被骂“砖家”,但意见从来没一致过的两路专家忽然统一起来,那就
期刊
宇宙惊人的年龄和庞大的星体数量,让我们对地外文明的存在抱有希望,也许在茫茫宇宙中的生命,都在抬头望着星星,并怀疑“大家在哪里?”而当我们真的与外星生命接触之后,如何一步步了解他们的文明,又将是一个十分麻烦的事情呢。  接触技巧  “打好前站、信息充足”  想研究外星生命的文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准备工作不做好,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危及研究者的性命。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  不同地
期刊
明星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新书《未来简史》中放言:人类将迎来第二次认知革命,算法将战胜自由意志,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阶层!  在他的论述中,一切都是数据处理。如果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一个处理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整个人类历史,就是给这个系统增加效率的历史。  未来真的如此惊悚吗?事实上,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得不够均匀。  如果你错过了过去二十年间风起云涌
期刊
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到,民工流、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四流合一,在春运期间汇聚。城际交通压力剧增,陆路运输尤其是铁路,压力急剧增大。具有明显时间性和方向性的春运交通,从较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从周边城市到旅游景点的路线以及广东、北京、上海等站点纷纷扩散开来。搬运计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众多阻碍和困难接踵而来。  挑战一 “鸭梨”山大的人口数量  据统计,2016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约29.1亿人次,比2
期刊
更多的太空资源  因为地球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的不到万分之一,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和各种变化,这些能量以生物能量的方式儲存进化石中,变成了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而地球上的各种金属,更是完全无法再生的资源。所以地球上的资源其实是有限的。  然而随着人类征服太空脚步的加速,这些能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即便把太阳的所有能量全部利用完毕,比起宇宙中的其他大型恒星蕴含的能量来说
期刊
春节已经过去一段时日了,大家还记得“春晚”上蔡明和潘长江的小品《老伴》中的梗么?小品笑中有泪地讲述了一个唤起失忆老人记忆的温情故事。家中有老人,特别是和爷爷奶奶辈感情深厚的同学们一定有更切身的体会。岁月在见证我们不断成长的同时,也悄悄带走了他们最好的年华。而随之带来的,也许还有那些老年病。老年痴呆症可能是我们谈得最多的一种老年疾病了,尽管这个带有偏见的叫法流行已久,但我们对老年痴呆症其实知之甚少。
期刊
历史上,广阔的地球曾经有过两任霸主,一任是已经灭绝但曾叱咤风云的巨兽恐龙,一任则是现任的霸主——人类。  恐龙纪年  在三叠纪中期,恐龙的祖先——主龙类开始分化成不同的派系,其中就包含恐龙目。始盗龙(Eoraptor)被认为是世界上已被发现的最早出现的恐龙。在这个阶段,恐龙并不是陆地霸主,与它一同生存的还有其他生物。  進入侏罗纪之前,由于地壳运动、火山爆发、气候变化等原因,地球上至少一半的生物都
期刊
影像传感器  相信经历过“胶片相机”时代的人都知道,在以往,相机记录影像所用的是涂有感光材料的胶片,而在如今,影像传感器这一元件很好地取代了胶片的作用,它可以把镜头传来的影像记录下来,并保存到数码相机的存储卡之中。这样一来,影像传感器的素质便会直接决定最终影像的质量,称其为决定相机“硬素质”的首要因素也绝不为过。  为了适应不同类型摄影的需要,影像传感器往往具有多种尺寸,且不同尺寸的影像传感器往往
期刊
人类好不容易靠才华取得了霸主的地位,但突然有一天,他们就那样消失了,连一个影子都看不见。当其余物种发现人类消失时,地球的环境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变化。大陆还是七块,气候没有变化,没有战争,没有洪水,没有冰川期……一切都很平常。只是那些“两脚獸们”仿佛突然抽中了“银河星际联邦第三悬臂五日游”的豪华套票,一齐出门旅行了。  一转眼,距离人类消失的那天已经过了一年。  此时,地球上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母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