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欲求人人成才,先求人人成人。”而如何才能成“人”呢?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给人们指出了一个成才与做人的标准。这“五常”包含了为人处世应该具备的美德,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来。到今天,面对新的实际情况,如何把这种美德流传下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人手:
一、学校应给学生打造和谐的环境,这是德育工作的前提
古有“孟母三迁”,一个人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环境因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大“环境”也成为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我们学校周围的情况原来很复杂:学校附近有网吧,群众当街摆台赌博,时常有社会青年打群架的现象发生……这些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麻烦。学校领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孩子成长的需要出发,因地制宜,与当地派出所联系,制定出请社会上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加入到学校德育队伍中的策略,从而实现了学校周边环境变“杂”为“宝”的惊人转变。我们也经常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德育的电影和录像,让同学们了解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坚定他们努力学习的决心。
和谐的环境不仅给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和“家长”对成长中孩子的教育来说,就好像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用好家长这块“资源’,|直接关系着办学效果的优劣。 学校应该经常召开家长会,会议应以班级、年级为单位。针对部分学生家长爱打牌赌博、夫妻易争吵、打骂孩子等现象进行剖析,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家长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这样的会议不仅使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增强了,也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的和谐。
如小影同学的父母长期沉浸于六合彩的赌博中,不关心子女的学习甚至有时心情不好时对子女大打出手。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小影的成绩也一落千丈……后经过开家长会和班主任的多次家访。小影的父母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决心戒掉赌瘾,对孩子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三、与学生无隔阂地交流,掌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
一直以来,传统观念下的师生地位不对等,老师总是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导致许多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碍于面子或其他原因而不敢向老师请教。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个不利的局面,我们学校的每个班都设有一个意见箱。用学生的话说“这样做对我们帮助很大,连一点小秘密都可以跟老师讲了。”意见箱的设立有助于老师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对一些不良行为能及时地矫正,有利于学生德育的发展。
四、教会学生用爱传递真情
初中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敏感的教育阶段,老师除了授予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学会关爱自己、关爱家人以及关爱他人。这也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关键。我们学校经常举办一些演讲会,内容都是如何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和社会;组织学生捐钱捐物给困难的同学;还经常组织学生到街上搞卫生,培养他们的公德心。前段时间我们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上林县城关中学录制的《感恩教育》,学生们个个泪流满面,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之恩、老师之恩的伟大,深深地感悟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五、让孩子互爱互助,共同进步
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从而也造成农村“留守”子女人数日渐增多。由于“留守”子女远离父母,因而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断层和残缺。同其他同学相比,不少“留守”学生成绩差,对前途期望值偏低,厌学,甚至有打架、赌博等现象发生。为了使“留守”子女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学校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手段。其中,在同学间广泛开展互助、友爱的活动,使“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老师及同学的关爱,使他们能安心地在校读书。这种活动对其他同学来说是一堂深刻的德育课,对自己的品德修行垫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同学的行为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让他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爱的真谛。
总之,初中学生正处在逆反心理比较强的阶段,老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情感教育、性格的塑造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
一、学校应给学生打造和谐的环境,这是德育工作的前提
古有“孟母三迁”,一个人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环境因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大“环境”也成为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我们学校周围的情况原来很复杂:学校附近有网吧,群众当街摆台赌博,时常有社会青年打群架的现象发生……这些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麻烦。学校领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孩子成长的需要出发,因地制宜,与当地派出所联系,制定出请社会上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加入到学校德育队伍中的策略,从而实现了学校周边环境变“杂”为“宝”的惊人转变。我们也经常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德育的电影和录像,让同学们了解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坚定他们努力学习的决心。
和谐的环境不仅给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和“家长”对成长中孩子的教育来说,就好像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用好家长这块“资源’,|直接关系着办学效果的优劣。 学校应该经常召开家长会,会议应以班级、年级为单位。针对部分学生家长爱打牌赌博、夫妻易争吵、打骂孩子等现象进行剖析,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家长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这样的会议不仅使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增强了,也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的和谐。
如小影同学的父母长期沉浸于六合彩的赌博中,不关心子女的学习甚至有时心情不好时对子女大打出手。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小影的成绩也一落千丈……后经过开家长会和班主任的多次家访。小影的父母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决心戒掉赌瘾,对孩子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三、与学生无隔阂地交流,掌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
一直以来,传统观念下的师生地位不对等,老师总是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导致许多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碍于面子或其他原因而不敢向老师请教。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个不利的局面,我们学校的每个班都设有一个意见箱。用学生的话说“这样做对我们帮助很大,连一点小秘密都可以跟老师讲了。”意见箱的设立有助于老师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对一些不良行为能及时地矫正,有利于学生德育的发展。
四、教会学生用爱传递真情
初中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敏感的教育阶段,老师除了授予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学会关爱自己、关爱家人以及关爱他人。这也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关键。我们学校经常举办一些演讲会,内容都是如何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和社会;组织学生捐钱捐物给困难的同学;还经常组织学生到街上搞卫生,培养他们的公德心。前段时间我们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上林县城关中学录制的《感恩教育》,学生们个个泪流满面,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之恩、老师之恩的伟大,深深地感悟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五、让孩子互爱互助,共同进步
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从而也造成农村“留守”子女人数日渐增多。由于“留守”子女远离父母,因而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断层和残缺。同其他同学相比,不少“留守”学生成绩差,对前途期望值偏低,厌学,甚至有打架、赌博等现象发生。为了使“留守”子女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学校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手段。其中,在同学间广泛开展互助、友爱的活动,使“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老师及同学的关爱,使他们能安心地在校读书。这种活动对其他同学来说是一堂深刻的德育课,对自己的品德修行垫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同学的行为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让他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爱的真谛。
总之,初中学生正处在逆反心理比较强的阶段,老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情感教育、性格的塑造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