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与创新育人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w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欲求人人成才,先求人人成人。”而如何才能成“人”呢?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给人们指出了一个成才与做人的标准。这“五常”包含了为人处世应该具备的美德,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来。到今天,面对新的实际情况,如何把这种美德流传下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人手:
  
  一、学校应给学生打造和谐的环境,这是德育工作的前提
  
  古有“孟母三迁”,一个人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环境因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大“环境”也成为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我们学校周围的情况原来很复杂:学校附近有网吧,群众当街摆台赌博,时常有社会青年打群架的现象发生……这些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麻烦。学校领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孩子成长的需要出发,因地制宜,与当地派出所联系,制定出请社会上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加入到学校德育队伍中的策略,从而实现了学校周边环境变“杂”为“宝”的惊人转变。我们也经常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德育的电影和录像,让同学们了解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坚定他们努力学习的决心。
  和谐的环境不仅给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和“家长”对成长中孩子的教育来说,就好像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用好家长这块“资源’,|直接关系着办学效果的优劣。 学校应该经常召开家长会,会议应以班级、年级为单位。针对部分学生家长爱打牌赌博、夫妻易争吵、打骂孩子等现象进行剖析,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家长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这样的会议不仅使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增强了,也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的和谐。
  如小影同学的父母长期沉浸于六合彩的赌博中,不关心子女的学习甚至有时心情不好时对子女大打出手。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小影的成绩也一落千丈……后经过开家长会和班主任的多次家访。小影的父母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决心戒掉赌瘾,对孩子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三、与学生无隔阂地交流,掌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
  
  一直以来,传统观念下的师生地位不对等,老师总是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导致许多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碍于面子或其他原因而不敢向老师请教。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个不利的局面,我们学校的每个班都设有一个意见箱。用学生的话说“这样做对我们帮助很大,连一点小秘密都可以跟老师讲了。”意见箱的设立有助于老师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对一些不良行为能及时地矫正,有利于学生德育的发展。
  
  四、教会学生用爱传递真情
  
  初中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敏感的教育阶段,老师除了授予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学会关爱自己、关爱家人以及关爱他人。这也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关键。我们学校经常举办一些演讲会,内容都是如何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和社会;组织学生捐钱捐物给困难的同学;还经常组织学生到街上搞卫生,培养他们的公德心。前段时间我们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上林县城关中学录制的《感恩教育》,学生们个个泪流满面,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之恩、老师之恩的伟大,深深地感悟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五、让孩子互爱互助,共同进步
  
  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从而也造成农村“留守”子女人数日渐增多。由于“留守”子女远离父母,因而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断层和残缺。同其他同学相比,不少“留守”学生成绩差,对前途期望值偏低,厌学,甚至有打架、赌博等现象发生。为了使“留守”子女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学校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手段。其中,在同学间广泛开展互助、友爱的活动,使“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老师及同学的关爱,使他们能安心地在校读书。这种活动对其他同学来说是一堂深刻的德育课,对自己的品德修行垫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留守”学生来说,同学的行为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让他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爱的真谛。
  总之,初中学生正处在逆反心理比较强的阶段,老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情感教育、性格的塑造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打破了语文课“一部教材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在新课改下我们的老师应怎样去教语文?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应处理好那几个关系?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
无论哪个学校,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一定的后进生。后进生一般由于种种原因,成绩普遍较差,纪律上又较散漫,甚至个别学生还经常“惹是生非”,到处“捅娄子”,所以在一般的班主任眼中,这些学生多是眼中钉,也是最令班主任“头痛”的学生。班主任们花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时间确实太多太多,而且伤神又费力,但教育的效果甚微。武陵中学与其他学校一样,对班级、班主任的管理有一定的制度:学生违纪,班级被扣分,班级荣誉受损,牵涉班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运用史料作为探究历史问题证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特点。所以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史实,培养学生辨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试图从史料在教学中的分类、作用及运用,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史料的分类和作用    史料是我们了解过去,建立历史知识的媒介,它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帮
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贱师而轻傅。”中国振兴的关键在教育,而能否培养出优质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然而,由于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心态失衡,缺乏自信。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农村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与职业道德规范相背离的状况。有人赌博,有人语言粗俗,有人辱骂体罚学生,有些人忙于跳槽……  所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它以文字材料为对象,不断进行感知、记忆、联想、想像、思维等心理活动,伴以兴趣、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变化,不断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信息。阅读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那么,如何把学生引进书香世界?如何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呢?      一、倡导生活化、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      阅读
自2006年5月份以来我校组织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课题小组,我们的课题小组就“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这个课题进行了培训、观摩、制作、交流。这里主要就从观摩、制作和交流三方面谈谈心得。   在观摩阶段,我们主要观摩了兄弟学校的两堂示范课,一节语文的作文赏析课,一节物理课。我主要关注了语文课的教学。据课后这位老师介绍这是他上的第二节作文课。在第一节课上他先确定了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然后
课堂讨论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有效的讨论可以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思维、想象、判断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在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中,可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对课堂讨论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列课堂讨论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之一:“盲目”讨论      “盲目”讨论是指事先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教师忽视教案的
一直以来,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能够借助课改的契机,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究学习,我们的历史课堂将会是富有生机、活力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问题教学法呢?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入问题教学法有何意义?怎样开展问题教学法?实施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力图对此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在课堂上获得知识外,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学中获得,而学生自学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来实现的。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应养成一些相对固定的思维方式和具体的学习方法,使其在学习中知道自己应该怎样进行学习和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归纳概念。即要求在接触每一个基础知识点时都要给它下一个定义,以了解每个基础知识点的基本情况。基础知识点主要指历史
近几年来,英语教学涌现出一个新潮流,即提倡交际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淡化语法教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此,现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片面強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误认为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了,简单地认为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淡化语法就是不教语法,致使学生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