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
1 各种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介绍
1.1 直观式: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的,而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必须以一定的感性材料为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而列举的典型实例,即为化难为易性举例。这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例证。设计运用这种例证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以便学生以头脑中的直观形象为支柱,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讲解《正确看待自己》这一框题时,为了增强直观效果,加深学生的自我认识,利用了课文中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羊与长颈鹿同在一围栏杆内,栏杆外边有一棵高树,栏杆还开有一个门洞,长颈鹿对羊说:“我的个子高,能够吃到树上部的叶子,你可吃不到!”羊说:“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杆外的草,你却吃不到!”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羊和长颈鹿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上违背了什么科学方法?②违背这种科学方法的具体表现及危害是什么?③请你谈谈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④这幅画给予了我们什么启示?这种例证对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观点、原理很有帮助,也便于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的观察,分析其中蕴涵的道理,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1.2 兴趣式:这是为了诱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产生求知的内在动力;或者为了缓释学生对学习的紧张畏难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而进行的教学方法。选用这类例证应使例证具有针对性,有感染力,激发起学生学习当前教材内容的兴趣。这种案例往往是以“穿插”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的,亦即临时中断讲课顺序,加入一段与教学“主题”有一定联系但显然有所偏离的“闲笔”式的知识信息,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因而可使学生处于相对放松的“无意注意”状态,从而起到调节讲课气氛,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的作用。
1.3 巩固式:这是为了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都喜欢听事例或看事例,在上课之前往往已将书上的事例看过,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搬教材事例,简单地讲读,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样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作灵活处理,把典型事例层层分析成若干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比如,在讲解依法制裁违法犯罪的课程,针对课本中的案例,在小黑板上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具体过程如下:师问:①黄某的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生答:勒索小同学钱财和冒充国家干部行骗是一般违法行为;他利用从劳教农场保外就医之机继续行骗,作案达79次,骗得公私财物价值达四万多元,这是犯罪行为。师问:②它们各受到怎样的处罚?生答:黄某一般违法后被公安机关收容6次,劳动教养3年;以诈骗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师问:③黄某的堕落以至犯罪说明了什么?生答:说明了一般违法到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的人若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师问:④它给我们什么启示?生答:它告诉我们“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所以,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经过一问一答,师生双边互动,强化了学生的理解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巩固了旧知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牢记了新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达到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学目的。
2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意义
2.1 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2.2 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2.3 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2.4 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也正是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精力集中,因此也容易强化学生的记忆,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1 各种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介绍
1.1 直观式: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的,而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必须以一定的感性材料为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而列举的典型实例,即为化难为易性举例。这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例证。设计运用这种例证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以便学生以头脑中的直观形象为支柱,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讲解《正确看待自己》这一框题时,为了增强直观效果,加深学生的自我认识,利用了课文中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羊与长颈鹿同在一围栏杆内,栏杆外边有一棵高树,栏杆还开有一个门洞,长颈鹿对羊说:“我的个子高,能够吃到树上部的叶子,你可吃不到!”羊说:“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杆外的草,你却吃不到!”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羊和长颈鹿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上违背了什么科学方法?②违背这种科学方法的具体表现及危害是什么?③请你谈谈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④这幅画给予了我们什么启示?这种例证对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观点、原理很有帮助,也便于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的观察,分析其中蕴涵的道理,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1.2 兴趣式:这是为了诱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产生求知的内在动力;或者为了缓释学生对学习的紧张畏难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而进行的教学方法。选用这类例证应使例证具有针对性,有感染力,激发起学生学习当前教材内容的兴趣。这种案例往往是以“穿插”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的,亦即临时中断讲课顺序,加入一段与教学“主题”有一定联系但显然有所偏离的“闲笔”式的知识信息,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因而可使学生处于相对放松的“无意注意”状态,从而起到调节讲课气氛,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的作用。
1.3 巩固式:这是为了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都喜欢听事例或看事例,在上课之前往往已将书上的事例看过,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搬教材事例,简单地讲读,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样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作灵活处理,把典型事例层层分析成若干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比如,在讲解依法制裁违法犯罪的课程,针对课本中的案例,在小黑板上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具体过程如下:师问:①黄某的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犯罪?生答:勒索小同学钱财和冒充国家干部行骗是一般违法行为;他利用从劳教农场保外就医之机继续行骗,作案达79次,骗得公私财物价值达四万多元,这是犯罪行为。师问:②它们各受到怎样的处罚?生答:黄某一般违法后被公安机关收容6次,劳动教养3年;以诈骗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师问:③黄某的堕落以至犯罪说明了什么?生答:说明了一般违法到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的人若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师问:④它给我们什么启示?生答:它告诉我们“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所以,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经过一问一答,师生双边互动,强化了学生的理解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巩固了旧知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牢记了新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达到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学目的。
2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意义
2.1 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2.2 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2.3 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2.4 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也正是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精力集中,因此也容易强化学生的记忆,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