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希望,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无论如何渗透或培养,我们物理课堂中创新行为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为前提,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在思维能力的范围内,引导学生开始创新.而目前,我们在很多物理优课评比或者公开课中,却看到了很多老师为了创新而创新,甚至为了作秀而创新,直接歪曲了创新本身的价值取向.本文结合课堂的实际教学,将以下不妥之处透视出来,以更好地提升我们教学过程的创新性.
1跳跃学生的思维空间
物理教材中很多探究性的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教材编写组的专家进过深思熟虑、交流讨论、多次验证后得出的,这些探究性实验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逻辑性、可研究性,虽然不能保证教材中的每个实验都是极致完美的,但是却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更多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之中,收获一定的知识规律、实验体验,思维经验等,再在原先的基础之上,得到一定的创新提升,那是顺理成章的.比如学生在学习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时,我们要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凭借着生活中的经验以及对声音的初步认知,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凭借着初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很快设计出验证的办法,因此,在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实验中,我们完全可以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器材来完成,而不应该一开始就拿出声音传播演示仪这种神秘的物理创新实验设备,这种设备的出现,完全跳跃了学生的原有思维空间,抹杀了学生原先的思维成果,还会给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初中物理的学生实验原来要用这么高档的实验器材来完成,我们在家里或平时课余时间是无法研究有趣的物理了.”
2剥夺学生的创新机会
仍然以《声现象》为例,对于学生而言,学生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并不是很难的问题,很多学生经过思考,都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现象已经非常熟悉,这时的实验设计就是让学生再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中搜索相应的现象,并用他们常见的器材来验证这现象,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的创新的过程,苏科版教材中就引入了几个非常常见的实验器材,如衣架、水槽、石块或音乐电子铃等,这些简易的实验装置只是学生创新实验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学生最真实的课堂实际生成的创新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属于学生,任何教师都不能剥夺学生的这个创新机会,不能把我们课前预设好的精致装置来取代这个创新,可能某些精致的声音传播演示装置,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创新的实验,是一个改进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更进一步达成我们更好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个所谓的创新是建立在老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之上的,并不是你学生的创新,教师这种创新装置的引出直接剥夺了学生的创新机会.我们应该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新实验后,结合已有的结论,如学生已经知道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时,我们再次抛出这么一个问题:“声音在真空能传播吗?”这个问题的抛出,学生就会想尽办法找一个真空的环境,但是真空的环境在学生生活之中很难找到的,这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真空玻璃,让一个发声体在真空玻璃的一侧发声,同学在另一侧听,是否有声音,学生的这个实验就是学生原有知识层面上的设计,这时老师再请学生思考,真空玻璃中间是怎样做成真空的,这个问题的抛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想到用抽气机抽取其中的空气,这时我们再要引导学生逐层思考、设计,等学生把他们设计的方案呈现出来之后,我们预先设计的创新装置也可以展示给学生,并演示给学生.这个创新过程才真正留给了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正常的训练和提升.
3剥夺学生的失败体验.
课堂之中,学生设计的实验可能不是完美的,也正是学生设计实验的不完美,才能体现课堂的价值,才要求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的欲望.比如学生的实验中有不完美的元素时,学生如果能在老师的引领之下,设计出实验装置,并去完成实验的话,对于学生而言是最伟大的创新,而这个伟大的创新在教师的眼中可能还存在许多不足,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这都不能掠去学生真实体验的过程,即使这个过程之中有学生会失败,但是这个失败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大程度上,这个失败的体验比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比如,在苏科版《浮力》的学习过程之中,很多学生会设计如图1所示的一个实验装置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现行苏科版已经把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删去,但是笔者仍作为一个验证性的实验,来提升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这个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误差,在实际操作以后,学生会通过称重法测出的小石块受的浮力并不等于排开水的重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就这个实验失败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测量之后发现数据不等,而只有发现之后才会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不等,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误差,而这个分析留给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分析、交流和再验证.比如在图1c的过程中,学生要装满水,这个过程比较难控制,在图1c中,学生的手拉弹簧测力计,不能保证手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而手一旦晃动,就很容易把水晃出去.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溢水口离下面的小杯子较远,会导致部分水溅到杯子外面,这样就直接导致测量误差的增大.而这个实验操作的失败体验,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学生的真正创新打下了思维基础,激发学生进一步分析原生态素材,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装和创新.这样的创新是基于学生原先的认知和分析基础之上,这样的
创新才是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创新,才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创新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以学生的原有基础为准,充分考虑学生在原有知识层面上的突破和提升,并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注重原有知识层面上建的构新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跳跃学生的思维空间
物理教材中很多探究性的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教材编写组的专家进过深思熟虑、交流讨论、多次验证后得出的,这些探究性实验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逻辑性、可研究性,虽然不能保证教材中的每个实验都是极致完美的,但是却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更多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之中,收获一定的知识规律、实验体验,思维经验等,再在原先的基础之上,得到一定的创新提升,那是顺理成章的.比如学生在学习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时,我们要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凭借着生活中的经验以及对声音的初步认知,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且凭借着初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很快设计出验证的办法,因此,在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实验中,我们完全可以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器材来完成,而不应该一开始就拿出声音传播演示仪这种神秘的物理创新实验设备,这种设备的出现,完全跳跃了学生的原有思维空间,抹杀了学生原先的思维成果,还会给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初中物理的学生实验原来要用这么高档的实验器材来完成,我们在家里或平时课余时间是无法研究有趣的物理了.”
2剥夺学生的创新机会
仍然以《声现象》为例,对于学生而言,学生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并不是很难的问题,很多学生经过思考,都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现象已经非常熟悉,这时的实验设计就是让学生再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中搜索相应的现象,并用他们常见的器材来验证这现象,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的创新的过程,苏科版教材中就引入了几个非常常见的实验器材,如衣架、水槽、石块或音乐电子铃等,这些简易的实验装置只是学生创新实验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学生最真实的课堂实际生成的创新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属于学生,任何教师都不能剥夺学生的这个创新机会,不能把我们课前预设好的精致装置来取代这个创新,可能某些精致的声音传播演示装置,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创新的实验,是一个改进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更进一步达成我们更好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个所谓的创新是建立在老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之上的,并不是你学生的创新,教师这种创新装置的引出直接剥夺了学生的创新机会.我们应该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新实验后,结合已有的结论,如学生已经知道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时,我们再次抛出这么一个问题:“声音在真空能传播吗?”这个问题的抛出,学生就会想尽办法找一个真空的环境,但是真空的环境在学生生活之中很难找到的,这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真空玻璃,让一个发声体在真空玻璃的一侧发声,同学在另一侧听,是否有声音,学生的这个实验就是学生原有知识层面上的设计,这时老师再请学生思考,真空玻璃中间是怎样做成真空的,这个问题的抛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想到用抽气机抽取其中的空气,这时我们再要引导学生逐层思考、设计,等学生把他们设计的方案呈现出来之后,我们预先设计的创新装置也可以展示给学生,并演示给学生.这个创新过程才真正留给了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正常的训练和提升.
3剥夺学生的失败体验.
课堂之中,学生设计的实验可能不是完美的,也正是学生设计实验的不完美,才能体现课堂的价值,才要求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的欲望.比如学生的实验中有不完美的元素时,学生如果能在老师的引领之下,设计出实验装置,并去完成实验的话,对于学生而言是最伟大的创新,而这个伟大的创新在教师的眼中可能还存在许多不足,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这都不能掠去学生真实体验的过程,即使这个过程之中有学生会失败,但是这个失败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大程度上,这个失败的体验比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比如,在苏科版《浮力》的学习过程之中,很多学生会设计如图1所示的一个实验装置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现行苏科版已经把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删去,但是笔者仍作为一个验证性的实验,来提升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这个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误差,在实际操作以后,学生会通过称重法测出的小石块受的浮力并不等于排开水的重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就这个实验失败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测量之后发现数据不等,而只有发现之后才会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不等,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误差,而这个分析留给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分析、交流和再验证.比如在图1c的过程中,学生要装满水,这个过程比较难控制,在图1c中,学生的手拉弹簧测力计,不能保证手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而手一旦晃动,就很容易把水晃出去.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溢水口离下面的小杯子较远,会导致部分水溅到杯子外面,这样就直接导致测量误差的增大.而这个实验操作的失败体验,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学生的真正创新打下了思维基础,激发学生进一步分析原生态素材,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装和创新.这样的创新是基于学生原先的认知和分析基础之上,这样的
创新才是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创新,才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总而言之,创新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以学生的原有基础为准,充分考虑学生在原有知识层面上的突破和提升,并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注重原有知识层面上建的构新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