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编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85页,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96页“试一试”及浙教版八年级上册50页例2,都介绍了“最短路径”问题,又称“将军饮马”问题,而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就经常出现求“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这类题型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相当一部分考生感到非常棘手,较易丢分.事实上,如果考生能抓住这类问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就会发现这类问题其实并非像想象的那么难.本文以2019年部分省市的中考题为例分类谈谈如何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关键词】探秘;平面图形;最小值
一、在三角形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1例1 如图1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边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则EM CM的最小值为.(运城市)
分析 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由等边三角形的对称性知CM=BM,要求EM CM的最小值,就是求EM MB的最小值,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当点M在线段BE上时,BM EM最小,从而“化折为直”为线段BE的长度即可.
解 如图1所示,因为CM=BM,所以EM CM=BM EM.当点M在BE上时,BM ME=BE.过点E作EF⊥BC,垂足为F.因为AE=2,AC=6,所以EC=4,在Rt△EFC中,因為∠ECF=60°,所以∠FEC=30°.又因为EC=4,所以FC=12EC=2.EF=EC2-FC2=42-22=23.因为BC=6,FC=2,所以BF=4.在Rt△BEF中,BE=BF2 EF2=42 (23)2=28=27.故填27.
二、在正方形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2例2 如图2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点E,F分别在AB,BC上,AE=3,CF=1,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求PE PF的最小值.(丽江市)
分析 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其对称轴,因此本题可作出点E关于AC的对称点E′,根据对称性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问题即可解决.
解 如图2所示,作点E关于AC的对称点E′,根据对称性,点E′必在AD上,连接E′F交AC于一点,这一点即为满足题设的点P.通过“化折为直”,此时PE PF的最小值恰好为线段E′F的长,故作E′G⊥BC于点G,则E′G=AB=8,FG=8-3-1=4,由勾股定理求得E′F=82 42=45,即PE PF的最小值为45.
三、在圆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3如图3,已知BC=6 cm,以BC为直径作⊙O,D是半圆BC的一个三等分点,E是半圆BC的一个六等分点,P是直径BC上一动点,连接DP,EP,则DP EP的最小值是cm.(西宁市)
分析 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即为圆的对称轴,因此本题可作出E点关于BC的对称点E′,再依据轴对称性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求出最小值.
解 如图3,根据圆的轴对称性,作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故EP=E′P,且点E′在圆上,故线段DE′的长即为DP EP的最小值,在这里,弧EC的度数为30°,则弧E′C的度数也为30°,弧DE′的度数为90°,故圆心角∠DOE′=90°.从而可得△DO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DE′=2OD=32,因此DP EP的最小值是32 cm.
四、在等腰梯形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4例4 如图4,已知四边形ABCD中,BD=4,直线MN为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P为MN上一动点,求PC PD的最小值.(锦州市)
分析 由于MN为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故连接对角线AC或BD均交于MN上,即交于P点,因此PA=PD,从而可知PC PD的最小值即为线段AC之长,也为BD之长.实现了折线PC PD转化为线段AC或BD的变化.
解 如图4,连接AC,交MN于P,再连接PD,则PD=PA,则PC PD=PC PA.易知BD=AC,所以(PC PD)min=BD=4.
五、在角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5例5 如图5,已知∠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枣庄市)
分析 点P是角内部的一个定点,要在角的两边各确定一点使三点连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小,只需将这三边的和转化为以两定点为端点的一条线段,求出线段长度即可.
解 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易知RP=RP2,QP=QP1.OP1=OP2=OP=10,∠P1OP2=2∠AOB=90°,因而PR RQ QP=RP2 RQ QP1=P1P2,从而实现了化三线段之和为直线段P1P2的长.因此P1P2=OP21 OP22=102 102=102,这就是△PQR周长的最小值.
六、在直角坐标系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6例6 如图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的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6,4),点C(0,4),点D(6,2),P(2,4).点N为线段AO上的动点,又有点M为线段CO上的动点,求线段PM MN ND的最小值.(洛阳市)
分析 要求线段PM MN ND的最小值,只要作出P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P′,作出D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D′,使MN在P′D′上即可.
解 如图6所示,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作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P′,此时由轴对称性知MP′=MP,ND=ND′,连接P′D′,分别交y轴、x轴于M,N两点,此时线段PM MN ND的最小值=MP′ MN ND′=线段P′D′的长度,∴在Rt△P′BD′中,P′D′=BP′2 BD′2=82 62=10,因此线段PM MN ND的最小值为10. 七、在菱形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7例7 在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
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 PB的最小值是.(赤峰市)
分析 如图7,在菱形ABCD中,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设DE交AC于点P′,则点P运动到点P′时,PE PB的最小值就是线段DE的长,用勾股定理可求出DE的长.
解 因为在菱形ABCD中,AD=AB,∠BAD=60°,
所以△ABD是等边三角形,因为E是AB的中点,
所以∠DEA=90°,AE=12AB=1,
所以DE=AD2-AE2=
22-12=3,
所以PE PB的最小值是3.
八、在矩形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8例8 如图8,矩形ABCD中,AB=20 cm,BC=10 cm,
若在AC,AB上各取一点M,N,使得MB MN的值最小,求這个最小值.(湖州市)
分析 要使BM MN的值最小,应设法将折线“拉直”,于是从作出B点关于AC的对称点入手.
解 如图8,作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AB′,交DC于P,则点N关于AC的对称点为AB′上的N′点,这时BM MN的最小值等于BM MN′的最小值,显然等于B到AB′的距离BH.连接BP,则S△ABP=12×20×10=100(cm2),设AP=x,则PC=x,DP=20-x.由x2=102 (20-x)2,解得x=12.5.
过点B作BH⊥AP于H.
∵S△ABP=12·AP·BH=100,∴BH=100×212.5=16(cm).∴BM MN的最小值为16 cm.
综上所述,求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用得较多的依据是“轴对称性质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有时还可依据“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求解.
附练习题
图91.如图9,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ABC=120°,E是AB的中点,当F在对角线AC上时,FE FB的最小值是.(宿迁市)
(提示: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B,D两点关于直线AC对称.连接DE交AC于点F,则FE FB=FE FD=DE.因为∠ABC=120°,所以∠DAB=∠ABD=60°,所以△ABD是正三角形,不难求出DE=33,即FE FB的最小值是33.)
图102.如图10,已知点A是半圆MN上的一个三等分点,点B是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O的半径为1,则PA PB的最小值是 .(北海市)
(提示:作点A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A′,根据圆的轴对称性可知A′在⊙O上.连接A′B交MN于点P.不难求出弧A′B的度数等于90°.在Rt△A′OB中,OB=OA′=1,所以A′B=2,即PA PB的最小值是2.)
图113.已知点A是锐角∠MON内的一点,请分别在OM,ON上确定点B、点C,使△ABC的周长最小.如图11,若∠MON=30°,OA=8,则△ABC的周长的最小值是.(温州市)
(提示:仿例5解,△ABC的周长的最小值是8.)
图124.如图12,BC=6,以BC为边作△ABC,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且BC边上的高为4,BC边上有一动点P,使得△PDE周长最小,请求出△PDE周长的最小值.(信阳市)
(提示:作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求出DE′=5,即可求出△PDE周长的最小值.)
图135.如图13,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M,N,O,P分别在边AB,BC,CD,DA上.如果AM=BM,DP=3AP,求MN NO OP的最小值.(泉州市)
(提示:作点P关于CD的对称点P′,作点M关于BC的对称点M′,P′M′分别交BC,CD于点N,O,则MN NO OP的最小值=P′M′=1 342 1 122=854.)
【参考文献】
[1]于志洪.用抛物线轴对称性求线段和的最小值[J].初中生天地,2017(7):90-93.
[2]于志洪.应用轴对称变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J].现代中学生,2019(4):16-18.
[3]胡锦秀.智用轴对称巧求最小值[M].初中数学一点通,2016(2):12-14.
【关键词】探秘;平面图形;最小值
一、在三角形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1例1 如图1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边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则EM CM的最小值为.(运城市)
分析 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由等边三角形的对称性知CM=BM,要求EM CM的最小值,就是求EM MB的最小值,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当点M在线段BE上时,BM EM最小,从而“化折为直”为线段BE的长度即可.
解 如图1所示,因为CM=BM,所以EM CM=BM EM.当点M在BE上时,BM ME=BE.过点E作EF⊥BC,垂足为F.因为AE=2,AC=6,所以EC=4,在Rt△EFC中,因為∠ECF=60°,所以∠FEC=30°.又因为EC=4,所以FC=12EC=2.EF=EC2-FC2=42-22=23.因为BC=6,FC=2,所以BF=4.在Rt△BEF中,BE=BF2 EF2=42 (23)2=28=27.故填27.
二、在正方形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2例2 如图2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点E,F分别在AB,BC上,AE=3,CF=1,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求PE PF的最小值.(丽江市)
分析 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其对称轴,因此本题可作出点E关于AC的对称点E′,根据对称性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问题即可解决.
解 如图2所示,作点E关于AC的对称点E′,根据对称性,点E′必在AD上,连接E′F交AC于一点,这一点即为满足题设的点P.通过“化折为直”,此时PE PF的最小值恰好为线段E′F的长,故作E′G⊥BC于点G,则E′G=AB=8,FG=8-3-1=4,由勾股定理求得E′F=82 42=45,即PE PF的最小值为45.
三、在圆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3如图3,已知BC=6 cm,以BC为直径作⊙O,D是半圆BC的一个三等分点,E是半圆BC的一个六等分点,P是直径BC上一动点,连接DP,EP,则DP EP的最小值是cm.(西宁市)
分析 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即为圆的对称轴,因此本题可作出E点关于BC的对称点E′,再依据轴对称性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求出最小值.
解 如图3,根据圆的轴对称性,作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故EP=E′P,且点E′在圆上,故线段DE′的长即为DP EP的最小值,在这里,弧EC的度数为30°,则弧E′C的度数也为30°,弧DE′的度数为90°,故圆心角∠DOE′=90°.从而可得△DO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DE′=2OD=32,因此DP EP的最小值是32 cm.
四、在等腰梯形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4例4 如图4,已知四边形ABCD中,BD=4,直线MN为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P为MN上一动点,求PC PD的最小值.(锦州市)
分析 由于MN为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故连接对角线AC或BD均交于MN上,即交于P点,因此PA=PD,从而可知PC PD的最小值即为线段AC之长,也为BD之长.实现了折线PC PD转化为线段AC或BD的变化.
解 如图4,连接AC,交MN于P,再连接PD,则PD=PA,则PC PD=PC PA.易知BD=AC,所以(PC PD)min=BD=4.
五、在角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5例5 如图5,已知∠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枣庄市)
分析 点P是角内部的一个定点,要在角的两边各确定一点使三点连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小,只需将这三边的和转化为以两定点为端点的一条线段,求出线段长度即可.
解 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易知RP=RP2,QP=QP1.OP1=OP2=OP=10,∠P1OP2=2∠AOB=90°,因而PR RQ QP=RP2 RQ QP1=P1P2,从而实现了化三线段之和为直线段P1P2的长.因此P1P2=OP21 OP22=102 102=102,这就是△PQR周长的最小值.
六、在直角坐标系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6例6 如图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的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6,4),点C(0,4),点D(6,2),P(2,4).点N为线段AO上的动点,又有点M为线段CO上的动点,求线段PM MN ND的最小值.(洛阳市)
分析 要求线段PM MN ND的最小值,只要作出P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P′,作出D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D′,使MN在P′D′上即可.
解 如图6所示,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作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P′,此时由轴对称性知MP′=MP,ND=ND′,连接P′D′,分别交y轴、x轴于M,N两点,此时线段PM MN ND的最小值=MP′ MN ND′=线段P′D′的长度,∴在Rt△P′BD′中,P′D′=BP′2 BD′2=82 62=10,因此线段PM MN ND的最小值为10. 七、在菱形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7例7 在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
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 PB的最小值是.(赤峰市)
分析 如图7,在菱形ABCD中,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设DE交AC于点P′,则点P运动到点P′时,PE PB的最小值就是线段DE的长,用勾股定理可求出DE的长.
解 因为在菱形ABCD中,AD=AB,∠BAD=60°,
所以△ABD是等边三角形,因为E是AB的中点,
所以∠DEA=90°,AE=12AB=1,
所以DE=AD2-AE2=
22-12=3,
所以PE PB的最小值是3.
八、在矩形中求线段和的最小值
图8例8 如图8,矩形ABCD中,AB=20 cm,BC=10 cm,
若在AC,AB上各取一点M,N,使得MB MN的值最小,求這个最小值.(湖州市)
分析 要使BM MN的值最小,应设法将折线“拉直”,于是从作出B点关于AC的对称点入手.
解 如图8,作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AB′,交DC于P,则点N关于AC的对称点为AB′上的N′点,这时BM MN的最小值等于BM MN′的最小值,显然等于B到AB′的距离BH.连接BP,则S△ABP=12×20×10=100(cm2),设AP=x,则PC=x,DP=20-x.由x2=102 (20-x)2,解得x=12.5.
过点B作BH⊥AP于H.
∵S△ABP=12·AP·BH=100,∴BH=100×212.5=16(cm).∴BM MN的最小值为16 cm.
综上所述,求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用得较多的依据是“轴对称性质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有时还可依据“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求解.
附练习题
图91.如图9,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ABC=120°,E是AB的中点,当F在对角线AC上时,FE FB的最小值是.(宿迁市)
(提示: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B,D两点关于直线AC对称.连接DE交AC于点F,则FE FB=FE FD=DE.因为∠ABC=120°,所以∠DAB=∠ABD=60°,所以△ABD是正三角形,不难求出DE=33,即FE FB的最小值是33.)
图102.如图10,已知点A是半圆MN上的一个三等分点,点B是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O的半径为1,则PA PB的最小值是 .(北海市)
(提示:作点A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A′,根据圆的轴对称性可知A′在⊙O上.连接A′B交MN于点P.不难求出弧A′B的度数等于90°.在Rt△A′OB中,OB=OA′=1,所以A′B=2,即PA PB的最小值是2.)
图113.已知点A是锐角∠MON内的一点,请分别在OM,ON上确定点B、点C,使△ABC的周长最小.如图11,若∠MON=30°,OA=8,则△ABC的周长的最小值是.(温州市)
(提示:仿例5解,△ABC的周长的最小值是8.)
图124.如图12,BC=6,以BC为边作△ABC,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且BC边上的高为4,BC边上有一动点P,使得△PDE周长最小,请求出△PDE周长的最小值.(信阳市)
(提示:作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求出DE′=5,即可求出△PDE周长的最小值.)
图135.如图13,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M,N,O,P分别在边AB,BC,CD,DA上.如果AM=BM,DP=3AP,求MN NO OP的最小值.(泉州市)
(提示:作点P关于CD的对称点P′,作点M关于BC的对称点M′,P′M′分别交BC,CD于点N,O,则MN NO OP的最小值=P′M′=1 342 1 122=854.)
【参考文献】
[1]于志洪.用抛物线轴对称性求线段和的最小值[J].初中生天地,2017(7):90-93.
[2]于志洪.应用轴对称变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J].现代中学生,2019(4):16-18.
[3]胡锦秀.智用轴对称巧求最小值[M].初中数学一点通,2016(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