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7年生于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07年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师从李金远教授。现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贵阳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2008年9月:作品《在水一方》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贵州选拔展;
2009年6月:作品《清寂》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贵州省美术大展暨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选拔展”;
2012年3月:作品《山水小品》获“巾帼风采——贵州省女美术家小幅作品展”优秀奖;
2013年10月:作品《山水四条屏》入选第六届贵州省青年美术作品展;
2015年10月:作品《春江清远图》入选2015年贵州省中国画学术作品展;
2016年10月:作品《红军走过的地方》入选“贵州首届青年美术双年展”,获优秀奖;
2018年7月:作品《山·迹》在贵州省首届高校教师作品展中获一等奖;
2019年5月:作品《古筑田园秀锦图》入选2019年首届全国山水画双年展。
在电脑屏幕上一幅一幅地翻看秦老师的作品。初看时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再仔细观察每一幅,没有了刚开始的沉重,仿佛一大片泥土的氣息扑面而来。秦老师在水墨作品的创作中用提炼过的流畅的线、错落的面、跳跃的点,共同塑造出和现实有差距的田园景象,也试图着用综合材料做更多的尝试,更自由的表达。
和很多走进艺术殿堂的艺术家一样,秦老师小时候非常喜欢美术作品和绘画。“在我的记忆中,我在各种能看见的平面上涂画,比如书上、墙壁上、地上……我非常幸运,后来走进了美术院校学习,现在的工作仍然和绘画相关。”她说道。秦老师出生于四川岳池,儿时的乡村沃土横列肥田交错,村庄炊烟缭绕,人们世世代代在坡上劳作田里耕耘,如在地面织锦绣花,汗水浇灌下的家园生机盎然活力满溢。那时的故乡虽然没有雄山奇峰,却是另一番朴实宽博之态。
我们在成长,乡村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乡村的人们一批接一批离开土地,沃土成荒坡,肥田变贫原,寂寥满目。“我的根在那里,深深眷恋却再也看不见她。”秦老师说道,“我试图找到一种语言来表现记忆中的乡村景象、田园生机,在创作的过程中寻找自己。”
“在学习绘画的道路上,李金远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从1997年到四川师大上学至今,认识老师已有22年的时间。老师执着、勤奋、严谨、勇敢的性格,很深地影响着我,是激励我前行的目标。”在谈到对未来的创作计划时,秦老师毫不犹豫地说道:“要在现有的题材基础之上继续探索下去,寻找属于我真实语言的表达方式。李金远老师的‘金水墨’是他性格本真的真实表达,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随心赋彩’之无我境界。‘浮生急驰电,物道险弦丝’,艺术的修行需要坚守属于自己的那份孤独,在一个个短暂但鲜活的艺术旅途中,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笔墨与我同呼吸,也许这是拨云见日之前,我上下求索的那种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方向。”
2008年9月:作品《在水一方》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贵州选拔展;
2009年6月:作品《清寂》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贵州省美术大展暨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选拔展”;
2012年3月:作品《山水小品》获“巾帼风采——贵州省女美术家小幅作品展”优秀奖;
2013年10月:作品《山水四条屏》入选第六届贵州省青年美术作品展;
2015年10月:作品《春江清远图》入选2015年贵州省中国画学术作品展;
2016年10月:作品《红军走过的地方》入选“贵州首届青年美术双年展”,获优秀奖;
2018年7月:作品《山·迹》在贵州省首届高校教师作品展中获一等奖;
2019年5月:作品《古筑田园秀锦图》入选2019年首届全国山水画双年展。
在电脑屏幕上一幅一幅地翻看秦老师的作品。初看时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再仔细观察每一幅,没有了刚开始的沉重,仿佛一大片泥土的氣息扑面而来。秦老师在水墨作品的创作中用提炼过的流畅的线、错落的面、跳跃的点,共同塑造出和现实有差距的田园景象,也试图着用综合材料做更多的尝试,更自由的表达。
和很多走进艺术殿堂的艺术家一样,秦老师小时候非常喜欢美术作品和绘画。“在我的记忆中,我在各种能看见的平面上涂画,比如书上、墙壁上、地上……我非常幸运,后来走进了美术院校学习,现在的工作仍然和绘画相关。”她说道。秦老师出生于四川岳池,儿时的乡村沃土横列肥田交错,村庄炊烟缭绕,人们世世代代在坡上劳作田里耕耘,如在地面织锦绣花,汗水浇灌下的家园生机盎然活力满溢。那时的故乡虽然没有雄山奇峰,却是另一番朴实宽博之态。
我们在成长,乡村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乡村的人们一批接一批离开土地,沃土成荒坡,肥田变贫原,寂寥满目。“我的根在那里,深深眷恋却再也看不见她。”秦老师说道,“我试图找到一种语言来表现记忆中的乡村景象、田园生机,在创作的过程中寻找自己。”
“在学习绘画的道路上,李金远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从1997年到四川师大上学至今,认识老师已有22年的时间。老师执着、勤奋、严谨、勇敢的性格,很深地影响着我,是激励我前行的目标。”在谈到对未来的创作计划时,秦老师毫不犹豫地说道:“要在现有的题材基础之上继续探索下去,寻找属于我真实语言的表达方式。李金远老师的‘金水墨’是他性格本真的真实表达,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随心赋彩’之无我境界。‘浮生急驰电,物道险弦丝’,艺术的修行需要坚守属于自己的那份孤独,在一个个短暂但鲜活的艺术旅途中,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笔墨与我同呼吸,也许这是拨云见日之前,我上下求索的那种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