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老齡化背景下,农村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农村养老基于传统观念的养老方式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次之是极少数的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养老观念的改变、养老方式的选择、养老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养老现实问题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H村当前养老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与数据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能够对H村的当前养老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观念 养老方式 养老保障制度
基金项目: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S2015Y06)。
作者简介:薛志鹏,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072
一、调查村庄概况和基本情况分析
(一)H村概况
H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管辖的一个行政村H,巨鹿县属于国定贫困县,H村地处平原,全村主要以务农为主,其中耕地面积2500亩,全村的主要经济作物较为单一,主要经济作物是小麦、玉米和棉花,其中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缺乏,再加上气候条件的影响,粮食作物产量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一直很低。全村共有356户,人口1510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86人,占全村总人口比近1/5,属于严重的老龄化人口村,有1/3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者经商,剩下的全部在家务农。
(二)H村养老问题问卷调查与访谈基本情况与分析
年龄和文化程度构成。被调查者年龄在60-69岁的有50人,比例为51%;年龄在70-79岁的有30人,比例为37%;80-89岁的有15人,比例为9%;90岁以上的有5人,比例为3%。数据分析显示,8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9%,反映了H村的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并且H村的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老人占到85%。其中有配偶并与配偶一起生活的有70人,占到70%,丧偶的23人,占到25.22%。
经济收入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H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个人劳动所得以及财产性收入,占到36.5%;家庭其他成员的供养,占到52.8%;政府、社会的养老金和救助金仅仅占到25.2%,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主要是针对农村低保户和优抚对象,另外还有政府对农村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给予每人每月8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这在老年人的年收入水平里所占的比重相当少。主要是子女的资助,但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经济条件较为富裕的子女给老人的钱能达到好几千,但是大部分的子女能给到500元左右,主要是集中在2000元左右的水平。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收入水平在1000-3000元的占到29%,3000-5000元的占到32.5%,5000-10000元的占到26%。我们明显可以看出H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并且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现象。从我们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分析,H村老年人的消费水平结构不平衡,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年均在8000元左右,主要是物质消费,包括衣食住行,最主要的消费支出是用在看病项目上,少的就是光吃药就耗费2000元左右,多的就是有一些大病的需要花费上万元。我们可以看出H村老年人的经济负担是相当重的。因此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上最主要的是经济需求。
表1:老年人年收入水平分布表
医疗健康状况。从身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8%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半身不遂及老年痴呆等老年常见病,并且他们普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担忧。从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老年人用于医疗费用的支出在5000元左右,并且很多老年人的医疗费用都是由子女和家庭成员承担,新农合报销的比例很小,一般只会对需要住院的大病报销的比例还多,并且很多都是先付款再报销,这对很多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因此很多老年人知道看病的钱数太多就会选择放弃,有的直接在家等死,老年人非常担心看病花钱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从医疗资源看,在H村存在明显的医疗资源欠缺,并且医疗服务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看病需求。因此,H村老年人主要还是担心生病看不起的问题。如图1:
图1
生活照料状况。从调查结果显示,有46%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主要是靠自己或者配偶照顾,29%的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依靠子女的照顾,并且我们了解到,有56%的老人认为子女照顾得挺周到,有34%的老人认为子女照顾的还可以,只有10%的老人不满意子女的照顾。根据我们的调查,超过八成的老人依然愿意在家养老,得到家人的照顾,2%的老年人倾向于入住养老院,但是这种情况的都是农村五保户和子女都不在身边的老年人,他们也是不得已才去养老院的。但是随着很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工作和求学,造成家庭养老功能相对减弱,并且养老院等服务结构服务水平不高,给H村老年人的养老带来很多的问题。如图2:
图2
从笔者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出,H村80%的老年人担心养老问题,主要是没钱养老,没钱治病,没人照顾。这表明在当前H村老年人的养老在需求与供给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再加上H村长期的发展落后,村委会在养老问题上没有更多的谋划和思考,不能更好的满足H村的养老问题。
二、H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年轻流动家庭增多,留守家庭主要为老人和儿童
据笔者了解到H村有1/3的青壮年由于常年在外工作和求学,由于长期在城市生活,受到城市化的影响,很多的年轻家庭选择了在城市定居生活。流动家庭的增多对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尤其是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突出的表现为农村剩下大量的“空巢老人”,并且在很多家庭表现为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幼小的孩子, H村的留守家庭也越来越多。 (二)老年人個人储蓄少,自我养老保障能力有限
根据笔者的调查,受大气环境的影响该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只有棉花、玉米、小麦等传统经济作物,并且由于受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的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每年纯收入剩余只有10000元左右,但是这些收入还要平均在家庭成员的每个人头上,其中农民用于养老的钱非常有限,很多都是用于支持子女的家庭生活和子女在外求学和工作上,这就导致了农民个体自我养老保障功能的严重下降。
(三)“新农保”对养老保障起效甚微
根据调查,H村的新农保参保人数比率基本上达到100%。按照国家规定的新型农保制度,60周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不交钱基本上就可以拿到每月80元的国家规定的基础养老金 , 这对于处在贫困地区的H村来说,老年人用这些钱养老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尤其是用在医疗保障上的更是微乎其微,他们得了大病更是不敢去看。H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000元左右,即每月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0元左右。新农保养老金只占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1/6。所以,新农保养老金只能发挥它基础养老补贴的作用,可以说根本不能达到农村养老的保障作用。
三、H村农民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发展落后导致农民收入低
H村长期的发展落后是造成农民养老问题的主要原因。2016年H村的居民人均纯收入仅1500 元左右,主要收入来源来自土地,但是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来源依靠的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获得的,这都是基于当地经济发展的落后,很多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再者就是如果遇到家庭突发情况,很多家庭根本无力应对,只能靠外出打工来预防突发情况的发生,这样还可以解决家庭的基本开支,只有当地政府为当地农村百姓谋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土地难以保障农民养老
土地养老是H村老年人养老的基础保障。由于受历史的影响,土地可以说给农民提供了一辈子的可靠保障,更是代代家庭养老的维系基础。最近几年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产品的价格持续在低水平徘徊,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的提高,这就更加导致农业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 因此现在H村农民仅仅依靠土地的收入很难实现各方面的保障,农民发展处在极端的困境当中,土地已不再作为实质性的养老保障,农民应该重新思考对土地的进一步认识。
(三)子女赡养老人意识淡薄
“养儿防老”观念一直是H村养老的主流观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现代开放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受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包括家庭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进一步的改变,这就使得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的正常运行受到挑战并开始动摇。传统的伦理出现了偏差,还有舆论约束力的下降,养儿防老观念被逐渐弱化。
四、对H村的农民养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提高农民实际收入,尤其是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补助
H村养老问题的最终解决就是要加快当地的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H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现状才会有所缓解。当地政府应该根据H村实际情况,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使农民具备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农业的科技务农水平,确保农民保稳定保收入。国家还要通过多种举措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补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以家庭养老为主,建立邻里守望互助养老制度
“孝文化”在H村已经根深蒂固,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依然是H村的主要养老模式。政府通过组织开展农村孝老敬老评选活动,在H村树立孝老敬老道德模范,让H村的孝老敬老风气继续发扬传承下去。农村老年人大多数是希望在家里养老,所以通过建立邻里守望互助养老制度,这样可以解决很多空巢老人在家养老面临一些生活上的不便问题,还可以增加邻里老人之间的感情,让老年人在晚年能够感受到幸福。
(三)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以及深入的分析,建议村委会能够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农村经常开展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老年人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并提高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依的精神保障。
注释:
赖敏.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探讨.现代企业教育.2008(16).
朱悦诚.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探索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9(10).
张修现.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黑河学刊.2007(5).136-139.
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观念 养老方式 养老保障制度
基金项目: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S2015Y06)。
作者简介:薛志鹏,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072
一、调查村庄概况和基本情况分析
(一)H村概况
H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管辖的一个行政村H,巨鹿县属于国定贫困县,H村地处平原,全村主要以务农为主,其中耕地面积2500亩,全村的主要经济作物较为单一,主要经济作物是小麦、玉米和棉花,其中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缺乏,再加上气候条件的影响,粮食作物产量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一直很低。全村共有356户,人口1510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86人,占全村总人口比近1/5,属于严重的老龄化人口村,有1/3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者经商,剩下的全部在家务农。
(二)H村养老问题问卷调查与访谈基本情况与分析
年龄和文化程度构成。被调查者年龄在60-69岁的有50人,比例为51%;年龄在70-79岁的有30人,比例为37%;80-89岁的有15人,比例为9%;90岁以上的有5人,比例为3%。数据分析显示,8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9%,反映了H村的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并且H村的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老人占到85%。其中有配偶并与配偶一起生活的有70人,占到70%,丧偶的23人,占到25.22%。
经济收入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H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个人劳动所得以及财产性收入,占到36.5%;家庭其他成员的供养,占到52.8%;政府、社会的养老金和救助金仅仅占到25.2%,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主要是针对农村低保户和优抚对象,另外还有政府对农村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给予每人每月8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这在老年人的年收入水平里所占的比重相当少。主要是子女的资助,但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经济条件较为富裕的子女给老人的钱能达到好几千,但是大部分的子女能给到500元左右,主要是集中在2000元左右的水平。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收入水平在1000-3000元的占到29%,3000-5000元的占到32.5%,5000-10000元的占到26%。我们明显可以看出H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并且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现象。从我们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分析,H村老年人的消费水平结构不平衡,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年均在8000元左右,主要是物质消费,包括衣食住行,最主要的消费支出是用在看病项目上,少的就是光吃药就耗费2000元左右,多的就是有一些大病的需要花费上万元。我们可以看出H村老年人的经济负担是相当重的。因此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上最主要的是经济需求。
表1:老年人年收入水平分布表
医疗健康状况。从身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8%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半身不遂及老年痴呆等老年常见病,并且他们普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担忧。从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老年人用于医疗费用的支出在5000元左右,并且很多老年人的医疗费用都是由子女和家庭成员承担,新农合报销的比例很小,一般只会对需要住院的大病报销的比例还多,并且很多都是先付款再报销,这对很多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因此很多老年人知道看病的钱数太多就会选择放弃,有的直接在家等死,老年人非常担心看病花钱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从医疗资源看,在H村存在明显的医疗资源欠缺,并且医疗服务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看病需求。因此,H村老年人主要还是担心生病看不起的问题。如图1:
图1
生活照料状况。从调查结果显示,有46%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主要是靠自己或者配偶照顾,29%的老年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依靠子女的照顾,并且我们了解到,有56%的老人认为子女照顾得挺周到,有34%的老人认为子女照顾的还可以,只有10%的老人不满意子女的照顾。根据我们的调查,超过八成的老人依然愿意在家养老,得到家人的照顾,2%的老年人倾向于入住养老院,但是这种情况的都是农村五保户和子女都不在身边的老年人,他们也是不得已才去养老院的。但是随着很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工作和求学,造成家庭养老功能相对减弱,并且养老院等服务结构服务水平不高,给H村老年人的养老带来很多的问题。如图2:
图2
从笔者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出,H村80%的老年人担心养老问题,主要是没钱养老,没钱治病,没人照顾。这表明在当前H村老年人的养老在需求与供给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再加上H村长期的发展落后,村委会在养老问题上没有更多的谋划和思考,不能更好的满足H村的养老问题。
二、H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年轻流动家庭增多,留守家庭主要为老人和儿童
据笔者了解到H村有1/3的青壮年由于常年在外工作和求学,由于长期在城市生活,受到城市化的影响,很多的年轻家庭选择了在城市定居生活。流动家庭的增多对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尤其是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突出的表现为农村剩下大量的“空巢老人”,并且在很多家庭表现为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幼小的孩子, H村的留守家庭也越来越多。 (二)老年人個人储蓄少,自我养老保障能力有限
根据笔者的调查,受大气环境的影响该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只有棉花、玉米、小麦等传统经济作物,并且由于受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的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每年纯收入剩余只有10000元左右,但是这些收入还要平均在家庭成员的每个人头上,其中农民用于养老的钱非常有限,很多都是用于支持子女的家庭生活和子女在外求学和工作上,这就导致了农民个体自我养老保障功能的严重下降。
(三)“新农保”对养老保障起效甚微
根据调查,H村的新农保参保人数比率基本上达到100%。按照国家规定的新型农保制度,60周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不交钱基本上就可以拿到每月80元的国家规定的基础养老金 , 这对于处在贫困地区的H村来说,老年人用这些钱养老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尤其是用在医疗保障上的更是微乎其微,他们得了大病更是不敢去看。H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000元左右,即每月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0元左右。新农保养老金只占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1/6。所以,新农保养老金只能发挥它基础养老补贴的作用,可以说根本不能达到农村养老的保障作用。
三、H村农民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发展落后导致农民收入低
H村长期的发展落后是造成农民养老问题的主要原因。2016年H村的居民人均纯收入仅1500 元左右,主要收入来源来自土地,但是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来源依靠的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获得的,这都是基于当地经济发展的落后,很多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再者就是如果遇到家庭突发情况,很多家庭根本无力应对,只能靠外出打工来预防突发情况的发生,这样还可以解决家庭的基本开支,只有当地政府为当地农村百姓谋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土地难以保障农民养老
土地养老是H村老年人养老的基础保障。由于受历史的影响,土地可以说给农民提供了一辈子的可靠保障,更是代代家庭养老的维系基础。最近几年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产品的价格持续在低水平徘徊,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的提高,这就更加导致农业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 因此现在H村农民仅仅依靠土地的收入很难实现各方面的保障,农民发展处在极端的困境当中,土地已不再作为实质性的养老保障,农民应该重新思考对土地的进一步认识。
(三)子女赡养老人意识淡薄
“养儿防老”观念一直是H村养老的主流观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现代开放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受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包括家庭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进一步的改变,这就使得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的正常运行受到挑战并开始动摇。传统的伦理出现了偏差,还有舆论约束力的下降,养儿防老观念被逐渐弱化。
四、对H村的农民养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提高农民实际收入,尤其是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补助
H村养老问题的最终解决就是要加快当地的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H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现状才会有所缓解。当地政府应该根据H村实际情况,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使农民具备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农业的科技务农水平,确保农民保稳定保收入。国家还要通过多种举措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补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以家庭养老为主,建立邻里守望互助养老制度
“孝文化”在H村已经根深蒂固,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依然是H村的主要养老模式。政府通过组织开展农村孝老敬老评选活动,在H村树立孝老敬老道德模范,让H村的孝老敬老风气继续发扬传承下去。农村老年人大多数是希望在家里养老,所以通过建立邻里守望互助养老制度,这样可以解决很多空巢老人在家养老面临一些生活上的不便问题,还可以增加邻里老人之间的感情,让老年人在晚年能够感受到幸福。
(三)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以及深入的分析,建议村委会能够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农村经常开展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老年人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并提高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依的精神保障。
注释:
赖敏.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探讨.现代企业教育.2008(16).
朱悦诚.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探索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9(10).
张修现.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黑河学刊.2007(5).136-139.
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