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日,备受关注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三农”再次成为关键词。联系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格外意味深长。
经济困难中,企业破产、减员,农民工受的冲击有多大?2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推算出一个答案: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了工作。
此次农民工大范围失业,根源在金融危机,但和农民工自身的劳动技能不无关系。改革开放30年,两代农民工就其谋生技能而言,并未发生质的飞跃。大部分农民工初中毕业,小学毕业的也有相当的比例,这决定了其从事的行业和应对外来风险的能力,加之一直疏于对这些为中国的GDP贡献良多的劳动人口的培训,危机一来,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他们。
失去工作后,返乡成为这2000万农民工的一个选择。但是,返乡之后,路在何方?有人甚至称,农民工所拥有的,只是“回不去”的故乡:习惯了城市中便捷的生活,农村的交通出行不便、公共卫生缺失、商业环境落后等,使得这些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感到诸多不适应。而更深层次的,是自身发展的困惑和选择:从事农业生产,有前途吗?在农村创业,从何着手?
在这种情况下,启动大规模的针对性强的、实用的农民工培训计划不仅是应对危机之举,更是中国模式转型的必然要素。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离不开对农民工的“换代升级”问题。“农民工2.0”不仅意味着在年龄上是80后或者90后的,更意味着在劳动技能上的跃迁,这是一个长效的工作,甚至决定着“中国制造”的未来。
一号文件也提到了农民工的培训问题,但尚需具体的政策扶持力度。从去年底各地农民工培训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要么将此作为稳定社会秩序的一个措施,要么针对性不强,要么资金、师资力量欠缺导致培训走过场和流于形式。
我们建议,在资金上,通过财政拨付成立“农民工培训专项基金”,不能“中央请客,地方买单”,而应将之纳入国家预算体系。
在师资和培训形式上,应该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高校的闲散师资力量,通过高校帮扶、结对的形式,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考虑到大量的农民工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欠缺,完全可以发挥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优势,让当地没有就业的大学生作为专业的培训老师进行文化课的培训,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又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属于双赢之举。
特别要指出的是,农村人才缺口巨大,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服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都是破解“三农”问题所必需。而返乡农民工,正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闯荡城市多年,经过市场经济和现代产业的磨练,他们有技术、有能力,也有一定的经济积累,见识更广、思路更活、视野更阔,是发展新农村、填补人才缺口的重要力量。
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留住这些返乡农民工?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城里人大多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即便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也往往不愿回到农村。越是艰苦就越留不住人才,越留不住人才发展速度就越慢,陷入了恶性循环。面对这样的状况,要留住并用好返乡农民工,至关重要。
“一号文件”显示出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与思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改善留住人才的物质环境;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等,稳定完善经营制度,则强化留住人才的政策信心……更为重要的是,连续6个“一号文件”,字字句句总关农,让人看到农业的大有可为,看到农村的天宽地阔。
“越是面临困难越要重视农业”,这是今年“一号文件”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对于亿万农民,尤其是那些失业返乡的农民工,这或许也是一次选择。期待返乡农民工看到留乡创业这个机会,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开辟发展新路。
经济困难中,企业破产、减员,农民工受的冲击有多大?2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推算出一个答案: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了工作。
此次农民工大范围失业,根源在金融危机,但和农民工自身的劳动技能不无关系。改革开放30年,两代农民工就其谋生技能而言,并未发生质的飞跃。大部分农民工初中毕业,小学毕业的也有相当的比例,这决定了其从事的行业和应对外来风险的能力,加之一直疏于对这些为中国的GDP贡献良多的劳动人口的培训,危机一来,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他们。
失去工作后,返乡成为这2000万农民工的一个选择。但是,返乡之后,路在何方?有人甚至称,农民工所拥有的,只是“回不去”的故乡:习惯了城市中便捷的生活,农村的交通出行不便、公共卫生缺失、商业环境落后等,使得这些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感到诸多不适应。而更深层次的,是自身发展的困惑和选择:从事农业生产,有前途吗?在农村创业,从何着手?
在这种情况下,启动大规模的针对性强的、实用的农民工培训计划不仅是应对危机之举,更是中国模式转型的必然要素。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离不开对农民工的“换代升级”问题。“农民工2.0”不仅意味着在年龄上是80后或者90后的,更意味着在劳动技能上的跃迁,这是一个长效的工作,甚至决定着“中国制造”的未来。
一号文件也提到了农民工的培训问题,但尚需具体的政策扶持力度。从去年底各地农民工培训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要么将此作为稳定社会秩序的一个措施,要么针对性不强,要么资金、师资力量欠缺导致培训走过场和流于形式。
我们建议,在资金上,通过财政拨付成立“农民工培训专项基金”,不能“中央请客,地方买单”,而应将之纳入国家预算体系。
在师资和培训形式上,应该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高校的闲散师资力量,通过高校帮扶、结对的形式,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考虑到大量的农民工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欠缺,完全可以发挥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优势,让当地没有就业的大学生作为专业的培训老师进行文化课的培训,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又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属于双赢之举。
特别要指出的是,农村人才缺口巨大,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服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都是破解“三农”问题所必需。而返乡农民工,正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闯荡城市多年,经过市场经济和现代产业的磨练,他们有技术、有能力,也有一定的经济积累,见识更广、思路更活、视野更阔,是发展新农村、填补人才缺口的重要力量。
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留住这些返乡农民工?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城里人大多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即便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也往往不愿回到农村。越是艰苦就越留不住人才,越留不住人才发展速度就越慢,陷入了恶性循环。面对这样的状况,要留住并用好返乡农民工,至关重要。
“一号文件”显示出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与思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改善留住人才的物质环境;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等,稳定完善经营制度,则强化留住人才的政策信心……更为重要的是,连续6个“一号文件”,字字句句总关农,让人看到农业的大有可为,看到农村的天宽地阔。
“越是面临困难越要重视农业”,这是今年“一号文件”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对于亿万农民,尤其是那些失业返乡的农民工,这或许也是一次选择。期待返乡农民工看到留乡创业这个机会,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开辟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