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招聘的事情,贵阳市修文县曾艳种植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林一脸无奈。“想招聘一个管病虫害防治的、一个管培土施肥的,找了一年多了,年薪开到十万元。到现在都没有合适的。”
“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突破7亿。
现在,只要走进农村就可以发现,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反而是那些留守的老弱病残。当前,农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少地方农村正面临着“人才难觅”的困境。农村劳动力“青黄不接”的情况,在各地相当普遍,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近日举办的首次采茶能手大赛,参赛选手基本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一打听缘由,是农村里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已外出务工,在家采茶的基本是老年人和妇女。徽州区是中国名茶黄山毛峰的原产地,茶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外出闯荡,也不愿在农村,一到茶季,茶园多的农户不得不到处请人采摘,还经常是出高价也雇不到人。人们担心,再过20年,当现在这些留守人都采不动茶时,我们还有茶喝吗?
另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正发生两大转变:一是由候鸟式的迁徙打工转变为常年外出,举家外出、完全脱离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民已接近30%: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农闲打工、农忙务农”的兼业化特征正在逐步淡化,大多数转移劳动力即使农忙时也不再返乡帮工,成为专职打工者。这种转变造成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抛荒、撂荒现象日益蔓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素质较低,接受新生事物和新技术的意识、能力差,影响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使用,并使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及老人赡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出来。
现在谁来种地?将来谁还会干农活?这确实是当前“三农”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借鉴日本“富农政策”,“把钱留在农村”则是缓解我们农业生产“用工荒”的有效途径。进而让农民在农村“稳下来,富起来”。
政府应像扶持产业工人一样,向农民提供工作机会、资金补贴和金融支持。令人欣喜的是,全国各地已经有了实践:重庆市为帮农民找“票子”,实行“两翼”万元增收工程,即三年时间使“两翼”地区(山区)95%的农户都要实现一万元的增收,每年的农民纯收入大概年均增长18%~19%,这必将让广大农村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专家建议,要补齐农村发展中的人才“短板”,满足转型时期农民迫切的人才需求,全力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开展好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更是解决好当地中等专业技术素质劳动者供不应求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突破7亿。
现在,只要走进农村就可以发现,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反而是那些留守的老弱病残。当前,农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少地方农村正面临着“人才难觅”的困境。农村劳动力“青黄不接”的情况,在各地相当普遍,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近日举办的首次采茶能手大赛,参赛选手基本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一打听缘由,是农村里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已外出务工,在家采茶的基本是老年人和妇女。徽州区是中国名茶黄山毛峰的原产地,茶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外出闯荡,也不愿在农村,一到茶季,茶园多的农户不得不到处请人采摘,还经常是出高价也雇不到人。人们担心,再过20年,当现在这些留守人都采不动茶时,我们还有茶喝吗?
另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正发生两大转变:一是由候鸟式的迁徙打工转变为常年外出,举家外出、完全脱离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民已接近30%: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农闲打工、农忙务农”的兼业化特征正在逐步淡化,大多数转移劳动力即使农忙时也不再返乡帮工,成为专职打工者。这种转变造成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抛荒、撂荒现象日益蔓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素质较低,接受新生事物和新技术的意识、能力差,影响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使用,并使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及老人赡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出来。
现在谁来种地?将来谁还会干农活?这确实是当前“三农”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借鉴日本“富农政策”,“把钱留在农村”则是缓解我们农业生产“用工荒”的有效途径。进而让农民在农村“稳下来,富起来”。
政府应像扶持产业工人一样,向农民提供工作机会、资金补贴和金融支持。令人欣喜的是,全国各地已经有了实践:重庆市为帮农民找“票子”,实行“两翼”万元增收工程,即三年时间使“两翼”地区(山区)95%的农户都要实现一万元的增收,每年的农民纯收入大概年均增长18%~19%,这必将让广大农村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专家建议,要补齐农村发展中的人才“短板”,满足转型时期农民迫切的人才需求,全力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开展好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更是解决好当地中等专业技术素质劳动者供不应求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