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加以理解。线段图,一、二年级时曾经引用过,但这堂课还是第一次将线段图、正式地介绍给学生。教学目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也就是说本堂课要让学生理解同一道题的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应用题,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语文上才学会最基础的“字”“词”“句”,刚刚接触“篇”,而应用题首先就要求把题目内容读顺,读清,读懂。更何况学生在理解题意后还要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运用已学过的一系列知识将条件、问题重组、内化。在头脑中再创造直至分析清楚,这条过程链其实包含了很多组合。三年级的同学也许会独立思考,会独立解答,但是要把思路表达清楚、完整,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中去,實属不易。更何况还要画出线段图,尽量学会使用两种方法解答。我感觉。这堂课“任重而道远”。备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问题,将教案改了又改,可谓“用心良苦”,但是上课的效果我还是无法预计。
上课了,出示例图,说说已知的条件,自己提数学问题。这些步骤都按部就班进行得有条不紊。
到重点了,例题展示: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上衣和裤子一共要多少钱?
读题后,我故作神秘地对大家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助手,它叫做(拉长尾音),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孩子们睁大眼睛等着我说出答案——‘线段图”’。我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教室里略有交谈的声音。孩子们满是疑问的眼神已经传达了讯息:线段图是什么?我不疾不侩地告诉他们:“线段图就是用线段表示数量。”随后我举了个例子:“如裤子28元就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看着我画出的线段和标出的文字说明,孩子们表示出了了解。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了线段图的结构、技巧和一些必要的注意点。孩子们第一次具体接触线段图的画法,觉得非常新奇,学得也特别认真。线段图画完整后,我请一名同学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它们的意思。第一个孩子磕磕绊绊,在加以纠正引导后。第二个孩子稍微熟练了一些,第三个孩子就流利多了,让全班说时更是异口同声。能看懂线段图是良好的开端。紧接着。我请学生按照题意和刚才画图的步骤也来画一画线段图。孩子们“埋头苦干”时,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地绘出线段图,有少数同学漏标文字的在我的提醒下也及时补上了。我心中暗自窃喜:画线段图就是分析理解题意的过程,能正确画出线段图其实就已经把题意弄清楚了。明确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接下来是列式计算。第一种方法是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和,策略很好理解,答案呼之欲出,人人会做。当我用探究的眼光逡巡,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我不由一阵气馁。确实,第一种方法比较符合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数量关系较易理解。但第二种方法,孩子们以前从未接触和思考过。于是。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线段图。由于他们刚刚亲手绘制了线段图,孩子们对图上的每个部分都了如指掌。当我的手指着线段图慢慢带着他们看“裤子是1个28元,上衣是几个28元”时,经过这番提示,马上就有孩子突然大叫:“我知道了。一共是4个28。”边喊边把手高高举起,这时我再不追究其“咆哮课堂”,反觉自己“引导有用”。用教鞭指着线段图。重复一遍问题后,教室里开始喧闹起来,小手纷纷举起。原先迷茫的眼神被兴奋的神色所替代。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看着线段图说出“1 3=4,4×28=112(元)”这种解法。他们是真的理解了,还是顺着同伴的意思回答的,我暂时无法判断。于是我追问:“‘1 3:4’表示什么意思?”稍加沉默,有一个孩子说:“裤子是一倍,上衣是三倍的数,合起来是四倍。”言不达意。但思路基本正确。又有孩子说:“裤子是1个28元。上衣是3个28元,一套衣服就是4个28元。”这个孩子回答得相当准确。“还可以怎么想?”我继续问。犹豫片刻后第三个孩子发言:“我觉得l就是1段,衣服有3段,一共是4段。”“对啊!”我带领孩子们再次观察线段图,发现确实如他所说。我补充说明:“每一段都表示28元,4段就有4个28元。”刚刚想总结,又有孩子举手。这个孩子的理解是:“把裤子看作一份。上衣就是这样的3份,一共有4份。”回答非常到位
听到这里,我非常高兴。从孩子们对“1 3=4”这道算式的解释,我感受到了:同样的线段图,同样的算式也能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彰显,使多样化的想法获得共享。我如释重负。我想,画线段图是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意确实十分有用。几根简单的线段,组合在一起,却焕发了奇妙的威力。原以为孩子们对于第二种方法的理解困难重重,哪知道他们通过看线段图,画线段图,稍加引导就理解了这种算法的含义,而且居然可以理解得这么深刻,这么透彻。因势利导,我问学生:“现在知道线段图的好处了吗?”学生踊跃发言,历数线段图的若干好处如“形象”“方便解答…‘直观”“清楚”“帮助分析”,等等。看来,不用我多说,孩子们已经从实际学习中了解到了线段图的作用。
朱德江老师在《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中》就指出:线段图既能呈现题目内容,又能揭示数量关系。使问题变得直观易解,教师要从学生低年级起就对学生进行线段图表征问题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看线段图,画线段图。从这节课来看,以线段图为教学手段和学习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重要策略和方法,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题,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语文上才学会最基础的“字”“词”“句”,刚刚接触“篇”,而应用题首先就要求把题目内容读顺,读清,读懂。更何况学生在理解题意后还要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运用已学过的一系列知识将条件、问题重组、内化。在头脑中再创造直至分析清楚,这条过程链其实包含了很多组合。三年级的同学也许会独立思考,会独立解答,但是要把思路表达清楚、完整,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中去,實属不易。更何况还要画出线段图,尽量学会使用两种方法解答。我感觉。这堂课“任重而道远”。备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问题,将教案改了又改,可谓“用心良苦”,但是上课的效果我还是无法预计。
上课了,出示例图,说说已知的条件,自己提数学问题。这些步骤都按部就班进行得有条不紊。
到重点了,例题展示: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上衣和裤子一共要多少钱?
读题后,我故作神秘地对大家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助手,它叫做(拉长尾音),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孩子们睁大眼睛等着我说出答案——‘线段图”’。我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教室里略有交谈的声音。孩子们满是疑问的眼神已经传达了讯息:线段图是什么?我不疾不侩地告诉他们:“线段图就是用线段表示数量。”随后我举了个例子:“如裤子28元就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看着我画出的线段和标出的文字说明,孩子们表示出了了解。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了线段图的结构、技巧和一些必要的注意点。孩子们第一次具体接触线段图的画法,觉得非常新奇,学得也特别认真。线段图画完整后,我请一名同学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它们的意思。第一个孩子磕磕绊绊,在加以纠正引导后。第二个孩子稍微熟练了一些,第三个孩子就流利多了,让全班说时更是异口同声。能看懂线段图是良好的开端。紧接着。我请学生按照题意和刚才画图的步骤也来画一画线段图。孩子们“埋头苦干”时,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地绘出线段图,有少数同学漏标文字的在我的提醒下也及时补上了。我心中暗自窃喜:画线段图就是分析理解题意的过程,能正确画出线段图其实就已经把题意弄清楚了。明确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接下来是列式计算。第一种方法是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和,策略很好理解,答案呼之欲出,人人会做。当我用探究的眼光逡巡,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我不由一阵气馁。确实,第一种方法比较符合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数量关系较易理解。但第二种方法,孩子们以前从未接触和思考过。于是。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线段图。由于他们刚刚亲手绘制了线段图,孩子们对图上的每个部分都了如指掌。当我的手指着线段图慢慢带着他们看“裤子是1个28元,上衣是几个28元”时,经过这番提示,马上就有孩子突然大叫:“我知道了。一共是4个28。”边喊边把手高高举起,这时我再不追究其“咆哮课堂”,反觉自己“引导有用”。用教鞭指着线段图。重复一遍问题后,教室里开始喧闹起来,小手纷纷举起。原先迷茫的眼神被兴奋的神色所替代。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看着线段图说出“1 3=4,4×28=112(元)”这种解法。他们是真的理解了,还是顺着同伴的意思回答的,我暂时无法判断。于是我追问:“‘1 3:4’表示什么意思?”稍加沉默,有一个孩子说:“裤子是一倍,上衣是三倍的数,合起来是四倍。”言不达意。但思路基本正确。又有孩子说:“裤子是1个28元。上衣是3个28元,一套衣服就是4个28元。”这个孩子回答得相当准确。“还可以怎么想?”我继续问。犹豫片刻后第三个孩子发言:“我觉得l就是1段,衣服有3段,一共是4段。”“对啊!”我带领孩子们再次观察线段图,发现确实如他所说。我补充说明:“每一段都表示28元,4段就有4个28元。”刚刚想总结,又有孩子举手。这个孩子的理解是:“把裤子看作一份。上衣就是这样的3份,一共有4份。”回答非常到位
听到这里,我非常高兴。从孩子们对“1 3=4”这道算式的解释,我感受到了:同样的线段图,同样的算式也能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彰显,使多样化的想法获得共享。我如释重负。我想,画线段图是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意确实十分有用。几根简单的线段,组合在一起,却焕发了奇妙的威力。原以为孩子们对于第二种方法的理解困难重重,哪知道他们通过看线段图,画线段图,稍加引导就理解了这种算法的含义,而且居然可以理解得这么深刻,这么透彻。因势利导,我问学生:“现在知道线段图的好处了吗?”学生踊跃发言,历数线段图的若干好处如“形象”“方便解答…‘直观”“清楚”“帮助分析”,等等。看来,不用我多说,孩子们已经从实际学习中了解到了线段图的作用。
朱德江老师在《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与案例中》就指出:线段图既能呈现题目内容,又能揭示数量关系。使问题变得直观易解,教师要从学生低年级起就对学生进行线段图表征问题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看线段图,画线段图。从这节课来看,以线段图为教学手段和学习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重要策略和方法,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