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接受三氧化二砷(ATO)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154例初诊AP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确诊时间及诱导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全反式维甲酸(ATRA)+化疗诱导组(n=87,2012年以前确诊者)和ATRA+ATO双诱导组(n=67,2012年以后确诊者).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ATRA+化疗诱导组和ATRA+ATO双诱导组患者的早期死亡率、完全缓解(CR)率、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复发率、外周血原始粒细胞比例、骨髓原始粒细胞比例、PML/RARα融合基因表型、危险度分层、CD2及CD34表达情况等临床资料,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6~134个月).2组患者的早期死亡率、CR率、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等的比较,采取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2组患者的总体生存(OS)率及无复发生存(RFS)率的比较采用寿命表法.采用Log-rank检验对影响APL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均常规签署化疗及毒麻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 本研究154例初诊APL患者接受诱导治疗后,CR率为92.8%(143/154).ATRA+化疗诱导组患者CR率为89.6%(60/67),ATRA+ATO双诱导组CR率为95.4%(83/8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3,P=0.162).ATRA+ATO双诱导组和ATRA+化疗诱导组患者诱导治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98.9%和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患者诱导治疗过程中,早期死亡率为7.1%(11/154).②本研究154例初诊APL患者在巩固治疗及维持治疗过程中,复发患者为11例,死亡为6例.ATRA+化疗诱导组和ATRA+ATO双诱导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13.4%(9/67)和2.3%(2/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5,P=0.019).③ATRA+化疗诱导组5年OS率及RFS率分别为83.6%和85.0%,而ATO+ATRA双诱导组分别为95.4%和96.5%,2组OS及RFS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38,P=0.029;χ2=3.297,P=0.040).④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ATO累积使用时间≥84 d和84 d是APL患者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但是,其仍不能改变初诊原始细胞比例增高对APL患者长期生存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