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布局直接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从组织生态学理论视角,以1991-2020年各省域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布局动态变迁发现,区域布局呈现分布空间广泛、集聚效应明显,地区分布不均等特征,并且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偏移.回归分析表明,省域高等教育基础、人均GDP、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政策实施等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区域集群竞
【机 构】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布局直接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从组织生态学理论视角,以1991-2020年各省域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布局动态变迁发现,区域布局呈现分布空间广泛、集聚效应明显,地区分布不均等特征,并且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偏移.回归分析表明,省域高等教育基础、人均GDP、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政策实施等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区域集群竞争与合作以及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个体自我成长共同形成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布局的演化机理.中央、地方和高校层面要通力合作,以服务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为出发点,优化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布局.
其他文献
教材工作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一流教材造就一流人才,成就一流学者,铸就一流大学.当下,社会各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全球化、智能化、新时代等挑战,高校教材建设应处理好知与魂、术与道、教与学、质与量、引与培、源与流等六个关系,提升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积极构建教材工作新格局,推动教材工作高质量发展.
基于某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级、2020级共1630个本科生样本,实证分析现场授课与网络授课两种授课方式造成的知识传播效果差异,以及网络授课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给定匹配样本其他特征相似的前提下,网络授课学生的卷面成绩显著低于现场授课学生;除了教学软环境特征和受教育者个人特征外,课程交互性是影响网络授课效果的重要原因,相比于完全无交互,教师通过音视频向学生直播教学、提升与学生互动的强度,均能显著提升网络授课的教学效果.基于实证结论,提出应审慎地在大学本科教育中推广网络教育模式、在网络教育试点试验过程
大学学术治理是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行动与学术治理在目标上的耦合意味着理论上的适用性,将集体行动理论引入大学学术治理议题,能够厘清学术治理集体行动实践逻辑并为走出集体行动困境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其中制度因素与组织因素在集体行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集体行动视阈下学术治理的实践逻辑主要包括,选择性激励: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核心动力,制度建构: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重要依托,学术创新:学术治理集体行动的价值导向.基于此,应从寻求学术道德共识、坚持优良的制度实践、完善评价规则标准层面构建学术治理
职业目标影响着本科生学习方式的选择,继而决定其学习质量的高低.引入求知欲和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内外部职业目标对本科生深层学习方式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就直接效应来看,内部职业目标正向影响本科生的深层学习方式,外部职业目标则负向影响深层学习方式;就中介效应而言,求知欲与自我效能感在内部职业目标影响深层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在外部职业目标影响深层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则发挥着遮掩效应.为此建议,高校发挥对大学生内部职业目标的引领作用,避免出现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大学生职业目
高校治理变革探索中,纵向、横向权力关系重塑关注“减权”“放权”,暗含“由治理体系到治理效能”的“以变促治”逻辑.实验主义治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聚焦“治权”问题,具有报酬递增撬动效应,实现了逻辑转换——“以治促变”.“最多跑一次”改革治理探索,为“由治理效能到治理体系”的变革路径提供了佐证.
“申请-考核”制已发展为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的主流通用制度,明确“入口端”的博士生核心能力是选拔高质量博士生候选人的基础和关键.以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2021年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利用Nvivo 11采用扎根理论建构了学术型博士生的核心能力框架.结论 表明:整体上,学术型博士生的核心能力框架包含3个维度、5种核心素养以及29个基本要求.其中,专深和通用知识是基础,政治态度与学术志趣是导向,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是核心.这对未来学术型博士生招生的启示有:第一,指标化的研究能力并非评价
历经60年演进,密歇根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形成了高效运行态势,该中心遵循的系统逻辑、项目逻辑和制度逻辑是其高效运行的关键所在.明确的功能定位、适切的结构变革和多重的组织协同形成其系统逻辑;丰富多样的项目种类、严谨科学的项目评价和影响广泛的项目成效呈现其项目逻辑;人员分工、资源供给和文化传承方面体现其制度逻辑.这三重逻辑存在目标、内容和过程的耦合,确保密歇根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高效运行.密歇根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的三重逻辑可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高效运行提供有益经验和启示.
非升即走近年来成为高校争相借鉴并引发学界热议的政策热点,但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其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制度移植存在耦合障碍,局部借鉴导致不规范的非升即走;合同修订缺少劳资博弈,青年教师议价能力较差;非升即走发挥筛选作用有余,提供支持作用不足;高校重视对教师“进”的管理,忽视对“出”的保障;审计激增引发无边界工作文化,发表还是出局文化蔓延;量化万能挤压共同体评价,国际期刊至上导致主体性失落.对策包括:慎定实施范围,以增量改革平衡老人新人利益;健全劳资博弈,提高教师议价能力;兼顾选优培优,强化资源倾斜与培养支持
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一个初具规模、渐趋稳定的职业教育研究场域业已形成,期刊质量在逐步优化,机构、研究者与期刊之间的互动趋于稳定.公办本科院校与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仍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在职业教育研究生态中的集聚和引领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高级和中级职称作者是论文发表的主要群体,职业教育研究参与者具有广泛性特征,区域聚集效应明显,核心参与者角色意识增强,基金资助比例较高.研究热点呈现传统议题与政策热点并重,传统议题研究热度保持稳定的特征.
由于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对具有应用型能力的外语人才需求强烈,各大专院校也将培养跨文化应用型外语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基于以成果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对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创新培养应用型跨文化的外语人才模式,培养适应发展需求的外语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