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访是促成家庭和学校两种教育形式互相关联一个重要环节,是互通学生在家、在校表现的信息,使家长和教师在教育中做到口径统一、行动统一、提高教育效果重要途径。但要是家访能得到圆满的效果,也要讲究家访艺术。
对学生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德、智、体、美、劳和正规教育是其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往往受家庭教育的制约和干扰,家庭教育虽然能促进学校教育的成效,有时也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能。因而,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而促成两种教育形式互相关联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家访。
当然,并非每一次家访都能得到圆满的效果,这里有一个家访的艺术问题。如果教师做好了,就能促进学生成才。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谈话时间要及时
教师家访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还在于及时,那么,何时家访为宜呢?我认为:
(1)当教师发现学生有不良的思想萌芽,就得通过家访及时阻止,使不良的情况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这样就避免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2)当学生犯了错以后,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通报情况。同时,教师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寻求学生犯错误的根源,共同商讨教育的方法。
二、谈话的方式要合适
教师家访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争取自己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这就是要求我们对家长交谈要讲究方法,首先要做的是与家长进行感情交流。有时不妨运用谈家常、说心里话的方式,使家长增强对我们的信任感。与家长谈话时,也可以留学生在场,以亲切坦率的态度询问或批评学生,使家长感到老师是热爱和信任自己孩子的,不使学生感到老师故意背着他讲他的短处,这样就容易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容易收到教育学生的好效果。其次是家访时,切忌向家长告状,企图通过“家访”借家长的口和手来打骂孩子,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这样的家访往往会造成师生关系对立,疏远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达到不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谈话的内容要得当
许多教师常抱怨与家长见了不如不见,谈了不如不谈,我自己也有过家访失败的感受。因此,教师与家长见面时谈话的内容要得当,要能起对症下药的作用,既要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在社会的生活情况,更重要的应该是与家长交换看法,商谈教育措施。
如有一次,我到国某家去家访,告诉国某家长,他在校胆子太小了,希望家长以后多多教育,培养胆量。谁知,家访后不久,我发觉那学生胆子反而越来越小,上课也不敢发言了。原来家访后,他爸爸并没有给孩子创造机会,锻炼他的胆量,而仅是责备孩子一次,“老师说你胆子太小了,以后大胆些。”孩子的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这一下“胆子太小了”无形地压在他的身上,成了他的心理负担,胆子反而变得更小了。于是,我又对这个孩子进行了第二次家访。这一次,我和孩子的父母一起与孩子谈心,大谈孩子在校的优点,然后又给孩子讲,男子汉要做到勇敢,并给他讲了一个勇敢的孩子的故事。这次谈话由于内容得当,教育效果很好,他变得有胆量了,上课能大胆发言了,课间活动也表现得勇敢了,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家访要随时随机对家长进行家教方法的指导
我们学生的家长不可能都懂得教育规律,尤其对农村的家长来说,他们大多数是教育的外行,常用的教育手段简单而粗糙。同时,他们不懂心理学,不知道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知道成人的行为修养对孩子的熏陶,更不懂怎样去指导孩子学习、生活,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磨炼孩子的意志。所以,教师除了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以外,还要承担一项不容推辞的责任——指导家长怎样开展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
如可才的爸爸脾气急躁、粗暴,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对可才又骂又打。我在几次的家访中,给可才的爸爸讲了很多粗暴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指出粗暴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孩子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学校正面教育的失效。并对可才的爸爸明确指出,要使可才成为好孩子,首先必须改变对可才的粗暴行为。这次家访实际上是对可才爸爸上了一堂家教方法指导课,很有实效。
再如朝阳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宠爱,孩子在家可以说是“小皇帝”,造成孩子在学校里只能听好话,批评不得。针对这一情况,我几次上朝阳家给他妈妈谈了许多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危害,并给其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使朝阳的妈妈逐渐改变了过分宠爱孩子的家教方法。
教师的家访走家串户,十分辛苦,但它是教好学生的重要途径。家访是门艺术,研究这门艺术,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家访既要付出体力,又要付出脑力,并且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家访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实际去了解家长的心声、学生的心声,不断研究这门艺术,力争找到最好的施教方案,促进学生早日成才。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一中)
对学生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德、智、体、美、劳和正规教育是其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往往受家庭教育的制约和干扰,家庭教育虽然能促进学校教育的成效,有时也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能。因而,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而促成两种教育形式互相关联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家访。
当然,并非每一次家访都能得到圆满的效果,这里有一个家访的艺术问题。如果教师做好了,就能促进学生成才。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谈话时间要及时
教师家访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还在于及时,那么,何时家访为宜呢?我认为:
(1)当教师发现学生有不良的思想萌芽,就得通过家访及时阻止,使不良的情况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这样就避免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2)当学生犯了错以后,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通报情况。同时,教师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寻求学生犯错误的根源,共同商讨教育的方法。
二、谈话的方式要合适
教师家访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争取自己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这就是要求我们对家长交谈要讲究方法,首先要做的是与家长进行感情交流。有时不妨运用谈家常、说心里话的方式,使家长增强对我们的信任感。与家长谈话时,也可以留学生在场,以亲切坦率的态度询问或批评学生,使家长感到老师是热爱和信任自己孩子的,不使学生感到老师故意背着他讲他的短处,这样就容易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容易收到教育学生的好效果。其次是家访时,切忌向家长告状,企图通过“家访”借家长的口和手来打骂孩子,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这样的家访往往会造成师生关系对立,疏远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达到不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谈话的内容要得当
许多教师常抱怨与家长见了不如不见,谈了不如不谈,我自己也有过家访失败的感受。因此,教师与家长见面时谈话的内容要得当,要能起对症下药的作用,既要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在社会的生活情况,更重要的应该是与家长交换看法,商谈教育措施。
如有一次,我到国某家去家访,告诉国某家长,他在校胆子太小了,希望家长以后多多教育,培养胆量。谁知,家访后不久,我发觉那学生胆子反而越来越小,上课也不敢发言了。原来家访后,他爸爸并没有给孩子创造机会,锻炼他的胆量,而仅是责备孩子一次,“老师说你胆子太小了,以后大胆些。”孩子的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这一下“胆子太小了”无形地压在他的身上,成了他的心理负担,胆子反而变得更小了。于是,我又对这个孩子进行了第二次家访。这一次,我和孩子的父母一起与孩子谈心,大谈孩子在校的优点,然后又给孩子讲,男子汉要做到勇敢,并给他讲了一个勇敢的孩子的故事。这次谈话由于内容得当,教育效果很好,他变得有胆量了,上课能大胆发言了,课间活动也表现得勇敢了,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家访要随时随机对家长进行家教方法的指导
我们学生的家长不可能都懂得教育规律,尤其对农村的家长来说,他们大多数是教育的外行,常用的教育手段简单而粗糙。同时,他们不懂心理学,不知道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知道成人的行为修养对孩子的熏陶,更不懂怎样去指导孩子学习、生活,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磨炼孩子的意志。所以,教师除了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以外,还要承担一项不容推辞的责任——指导家长怎样开展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
如可才的爸爸脾气急躁、粗暴,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对可才又骂又打。我在几次的家访中,给可才的爸爸讲了很多粗暴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指出粗暴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孩子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学校正面教育的失效。并对可才的爸爸明确指出,要使可才成为好孩子,首先必须改变对可才的粗暴行为。这次家访实际上是对可才爸爸上了一堂家教方法指导课,很有实效。
再如朝阳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宠爱,孩子在家可以说是“小皇帝”,造成孩子在学校里只能听好话,批评不得。针对这一情况,我几次上朝阳家给他妈妈谈了许多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危害,并给其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使朝阳的妈妈逐渐改变了过分宠爱孩子的家教方法。
教师的家访走家串户,十分辛苦,但它是教好学生的重要途径。家访是门艺术,研究这门艺术,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家访既要付出体力,又要付出脑力,并且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家访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实际去了解家长的心声、学生的心声,不断研究这门艺术,力争找到最好的施教方案,促进学生早日成才。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