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一方面涉及语言的直接的外在方面--语音、字形;另一方面也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有理性积淀融解其中。它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感受等。在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本文研究了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策略研究
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循序渐进,有的放矢,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呢?
一、加强朗读,感悟语感
1.教师的领读和范读
首先,语文教师平时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时时处处以规范的、正确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叙述事情、讲解道理,让学生在听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促进言语的发展,语感的形成。其次,教师要苦练基本功,练好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学生在听中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使语言形象迅速显现在眼前。从而培养学生的“即时语感”,达到“传染语感于学生”的目的。
2.教师要以情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意境深远的文章。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我们应该让学生走进去,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情感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美丽的情境,进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读课文。因此,朗读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上,要让学生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让我们的学生通过文字架起的感情的桥梁,去感悟作者的心灵,去感悟文章的时代背景,让他们以浓郁的情感投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之中。
3.读要体现目的、层次和过程
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交流、对话要以读为本的,“以读为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把书面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语文素质。
4.要学会品读
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体会。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篇篇的小学语文教材,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特征,而对词或句的品味揣摩,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的培养。
二、启发想象,丰富语感
1.以想象促理解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含蓄性。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通过启发想象寻找培养学生语感的突破口:首先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是让学生发生再造想象的题眼,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题眼,把握作品的意蕴,剖析其深刻含义。其次,借助标点想象理解。精彩的文章中,往往一个标点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在阅读这样的文章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标点符号展开合理想象,帮助理解课文。第三方面,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为刻画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作者总是要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抓住了这些词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闪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也深刻的理解了课文的语言。第四方面,结合插图想象理解。插图和课文的表现形式不同,强调的重点也小同,课文强调的是整体,插图强调的是局部,阅读时把课文和插图联系起来,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依据,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更好地理解课文。
2.以想象促思维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联想。想象是发散思维的源泉,教学中应有效利用课文中的发散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有不少童话、寓言,有的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有的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不能单靠查字典来理解,而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联想、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形象的感染,情境的熏陶,进而结合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三、积累运用,培养语感
1.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小学生記忆力强,小语材料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把课文中精彩片段背下来。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2.勤于动笔,训练语感
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可将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来强化语感。
3.语言实践,强化语感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是语感不断强化。如:课前两分钟说话练习,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演讲、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说中强化语感。
4.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要创设出一个浓郁的语感情境,让学生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些词句比较抽象,很难被学生理解。因此,教学中可巧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理解。
5.扮演角色,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的文章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课文生动有趣,人物活灵活现,为学生所喜爱。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人物境界,与之同喜忧、共哀乐、语感就自然而生。教师可依据学生天真活泼这一点,可凭借角色效应,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充当角色,引导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这样朗读起来不但抑扬顿挫,还会饱含深情,极富情趣与感染力,课堂气氛也会活跃与和谐。
总之,语感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诵读时入情入境,才能逐步培养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策略研究
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循序渐进,有的放矢,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呢?
一、加强朗读,感悟语感
1.教师的领读和范读
首先,语文教师平时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时时处处以规范的、正确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叙述事情、讲解道理,让学生在听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促进言语的发展,语感的形成。其次,教师要苦练基本功,练好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学生在听中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使语言形象迅速显现在眼前。从而培养学生的“即时语感”,达到“传染语感于学生”的目的。
2.教师要以情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意境深远的文章。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我们应该让学生走进去,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情感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美丽的情境,进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读课文。因此,朗读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上,要让学生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让我们的学生通过文字架起的感情的桥梁,去感悟作者的心灵,去感悟文章的时代背景,让他们以浓郁的情感投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之中。
3.读要体现目的、层次和过程
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交流、对话要以读为本的,“以读为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把书面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语文素质。
4.要学会品读
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体会。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篇篇的小学语文教材,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特征,而对词或句的品味揣摩,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的培养。
二、启发想象,丰富语感
1.以想象促理解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含蓄性。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通过启发想象寻找培养学生语感的突破口:首先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是让学生发生再造想象的题眼,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题眼,把握作品的意蕴,剖析其深刻含义。其次,借助标点想象理解。精彩的文章中,往往一个标点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在阅读这样的文章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标点符号展开合理想象,帮助理解课文。第三方面,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为刻画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作者总是要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抓住了这些词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闪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也深刻的理解了课文的语言。第四方面,结合插图想象理解。插图和课文的表现形式不同,强调的重点也小同,课文强调的是整体,插图强调的是局部,阅读时把课文和插图联系起来,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依据,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更好地理解课文。
2.以想象促思维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联想。想象是发散思维的源泉,教学中应有效利用课文中的发散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有不少童话、寓言,有的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有的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不能单靠查字典来理解,而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联想、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形象的感染,情境的熏陶,进而结合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三、积累运用,培养语感
1.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小学生記忆力强,小语材料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把课文中精彩片段背下来。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2.勤于动笔,训练语感
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可将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来强化语感。
3.语言实践,强化语感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是语感不断强化。如:课前两分钟说话练习,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演讲、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说中强化语感。
4.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要创设出一个浓郁的语感情境,让学生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些词句比较抽象,很难被学生理解。因此,教学中可巧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理解。
5.扮演角色,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的文章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课文生动有趣,人物活灵活现,为学生所喜爱。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人物境界,与之同喜忧、共哀乐、语感就自然而生。教师可依据学生天真活泼这一点,可凭借角色效应,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充当角色,引导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这样朗读起来不但抑扬顿挫,还会饱含深情,极富情趣与感染力,课堂气氛也会活跃与和谐。
总之,语感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诵读时入情入境,才能逐步培养良好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