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品质影响很大。本文结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表现特征,对如何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出了一些看法,并认为在重视德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心理品质;竞争意识;体育教育与德育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育的同时心理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情绪易波动,情感丰富,渴望交往,对勇敢、果断、顽强、机智等心理素质高度认可。而体育运动恰恰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心理素质,对他们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点却常常被大家所忽略。
一、体育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正面影响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开设的大多数课程都是在教室里完成的,教室空间有限,因此,学生的学习环境就显得狭窄拥挤。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这种环境下容易使人产生压抑、紧张、焦躁的情绪,很难想象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学习能培养出学生宽广的胸怀。而体育教学是在室外,宽阔的视野和活动场地能有效调节学生的负面情绪,运动设施、器材与阳光、空气、草地、树木等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体育活动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无论体育课堂以何种形式组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人与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有互动就需要和人打交道,要将自己的想法意图表达出来或是响应别人请求,这种外向、开放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性格影响也是外向、开放的,从而造就学生开朗活泼的性格。
体育活动是一个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体育活动的教学要求学生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努力,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练。和其他学科不同,体育教育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必须由学生自己克服,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给予帮助、指导和鼓励,却不能代替其完成。因此,学生在运动中必须学会吃苦耐劳,疲劳时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要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要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要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当学生克服了这些看似不可能逾越的困难,实现了学习目标时,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坚强意志。体育活动的即时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体育活动往往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如篮球运动中,当接到球的一瞬间就要做出下一步的决定,是传球、带球、还是投篮,投篮时是上篮、跳投还是假动作,这些都要快速决定,稍有犹豫就可能使行动失败,并且要承担行动决策所带来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要勇于做出决策,要敢于做出决定,要敢做敢为,这对于培养学生坚毅果敢的性格是很有帮助的。
体育活动是竞争和合作的统一。体育是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体育运动是一种对抗游戏,是人的身体、意识、心理和智慧的对抗,也是技术、战术的技巧对抗。体育运动在体现对抗的同时又有合作,通过战术合作来共同克服困难,所以,体育同时也是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公平。在公平的前提下,学生会欣然接受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得到的成绩评价。而那些破坏规则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往往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会被群体所排斥,同时破坏规则的学生往往会遭遇更变本加厉的规则破坏,从而失去依靠作弊获胜的优势。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会自觉维护活动的公平,学会靠真才实学、真正实力、智慧技巧、人格精神去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这也使得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体育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负面影响
就像所有的事物一样,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有负面影响,如教学难度太大使学生更缺乏自信;难度较小使学生自信过度而自大,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有学生为了竞争而破坏公平,为了胜负而不择手段等。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密切留心观察,防微杜渐,尽量避免体育教学活动给学生心理品质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体育教育与德育
如果说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那么体育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就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实例,是融入教学活动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忽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认为体育仅仅是动作技能的教学的认识是片面的,在体育教学中只重视动作技能而忽略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在现今教育以分数论成败的大环境下,体育教育被边缘化,许多体育课被挤占,挪作他用,而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难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体育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对学生人格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对学生现在的学习、生活,还是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体育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体育教育方法,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心理品质;竞争意识;体育教育与德育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育的同时心理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情绪易波动,情感丰富,渴望交往,对勇敢、果断、顽强、机智等心理素质高度认可。而体育运动恰恰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心理素质,对他们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点却常常被大家所忽略。
一、体育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正面影响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开设的大多数课程都是在教室里完成的,教室空间有限,因此,学生的学习环境就显得狭窄拥挤。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这种环境下容易使人产生压抑、紧张、焦躁的情绪,很难想象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学习能培养出学生宽广的胸怀。而体育教学是在室外,宽阔的视野和活动场地能有效调节学生的负面情绪,运动设施、器材与阳光、空气、草地、树木等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体育活动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无论体育课堂以何种形式组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人与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有互动就需要和人打交道,要将自己的想法意图表达出来或是响应别人请求,这种外向、开放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性格影响也是外向、开放的,从而造就学生开朗活泼的性格。
体育活动是一个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体育活动的教学要求学生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努力,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练。和其他学科不同,体育教育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必须由学生自己克服,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给予帮助、指导和鼓励,却不能代替其完成。因此,学生在运动中必须学会吃苦耐劳,疲劳时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要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要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要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当学生克服了这些看似不可能逾越的困难,实现了学习目标时,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坚强意志。体育活动的即时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体育活动往往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如篮球运动中,当接到球的一瞬间就要做出下一步的决定,是传球、带球、还是投篮,投篮时是上篮、跳投还是假动作,这些都要快速决定,稍有犹豫就可能使行动失败,并且要承担行动决策所带来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要勇于做出决策,要敢于做出决定,要敢做敢为,这对于培养学生坚毅果敢的性格是很有帮助的。
体育活动是竞争和合作的统一。体育是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体育运动是一种对抗游戏,是人的身体、意识、心理和智慧的对抗,也是技术、战术的技巧对抗。体育运动在体现对抗的同时又有合作,通过战术合作来共同克服困难,所以,体育同时也是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公平。在公平的前提下,学生会欣然接受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得到的成绩评价。而那些破坏规则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往往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会被群体所排斥,同时破坏规则的学生往往会遭遇更变本加厉的规则破坏,从而失去依靠作弊获胜的优势。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会自觉维护活动的公平,学会靠真才实学、真正实力、智慧技巧、人格精神去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这也使得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体育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负面影响
就像所有的事物一样,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有负面影响,如教学难度太大使学生更缺乏自信;难度较小使学生自信过度而自大,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有学生为了竞争而破坏公平,为了胜负而不择手段等。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密切留心观察,防微杜渐,尽量避免体育教学活动给学生心理品质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体育教育与德育
如果说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那么体育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就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实例,是融入教学活动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忽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认为体育仅仅是动作技能的教学的认识是片面的,在体育教学中只重视动作技能而忽略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在现今教育以分数论成败的大环境下,体育教育被边缘化,许多体育课被挤占,挪作他用,而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难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体育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对学生人格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对学生现在的学习、生活,还是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体育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体育教育方法,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