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界,许多动植物,无论其个体的形象、色彩或者是它们的生活行为都是美丽可爱的,使得中学生物学具有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去挖掘和提炼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因素,并把这些美育因素实施于教学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审美修养、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加强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我认为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结合生物教育,体现语言美
教学语言是沟通师生之间感情、进行信息交流、实施知识传播和品德影响的纽带。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使语言在具体运用中体现美的内涵。美的教学语言,一方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语义信息,准确、简练、明白;另一方面做到了语言生动有趣,色彩丰富。例如:在探索生物奥秘一节中,把“自然界中有形形色色的多种多样的植物”描述为“植物界是一个趣味盎然的世界,在几十万种植物中,有的生活在水中,于‘水晶宫’落户;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含羞答答,有的竟能‘手舞足蹈’、翩翩起舞;在万绿丛中的鲜花,更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这样一来就把一个生机勃勃的植物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他们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最忌教师语言枯燥,语调平平,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沉闷,如和尚念经,必定会让学生进入梦乡或开小差走神,根本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就毫无美感可体验。
二、重视直观教学,渗透形象美
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认为,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于感官的眼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便应当和几种感官接触”。从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可知道,要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那么应尽可能把抽象的内容转换成为学生可利用感官去感知的形式。形象美是生物美育中的重要内容,能引起学生感知的愉快,增强审美意识。例如:人的心脏的结构、与其相连的血管,及体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由于肉眼直接观察不到心脏的内部结构,且这个知识很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如果结合心脏的结构模型图,并让学生亲自装置、拆卸,亲自操作实验,这样一来不但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易学易记,同时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加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丰富学生表象储存,开拓空间想象力,形成独立思考并构成新的意象。因此教师课堂上用的简单教具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造型美观的标本、教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三、合理安排课堂教,讲究艺术美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实施美育的主阵地,合理地安排课堂,不但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令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总之课堂节奏要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结构紧凑,疏密相间,驰张结合。作为生物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密设计、周密思考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之审美化、艺术化。生物学课堂教学结构切忌平直,必须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下,使信息量有疏有密,时间分配有少有多,使学生不致于感到疲劳乏味。而且课堂上重点突出、高潮迭起,会让学生处于既紧张又愉快的热烈气氛中学习、思考,并获得收益。
四、开展课外活动,领略自然美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开发他们的智力方面有着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祖国的锦绣山河、浩瀚的大海、茂密的森林、绚丽多姿的花草、形态奇异的鸟兽虫鱼等,无一不是生物教学中的活材料。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浏览风景区,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他们纯洁的心灵。采集动植物标本,也是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采集过程中,教育学生不要乱采标本,培养爱护自然美的意识。制作标本时,要注意标本的形态美,让每一种动植物标本成为美的艺术品。这样学生既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五、注意自身形象,树立榜样美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教师自身的道德、学问、情操、仪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心灵交流过程,它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交流,同时也有情感信息的交流。而且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求知和成才的愿望使他们具有“向师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们把自己尊敬与爱戴的教师,视为自己仿效的楷模。因此教师良好的教學和生活形象将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形象,这对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教书几年了,但第一次给学生上实验课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那节课的内容是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我把使用显微镜的要领演示完后,便把仪器按要求装置好,并把桌面收拾整齐。轮到学生操作时,我并不没有强调他们要怎样做,但学生们在实验完后都能自觉把仪器整理回原样,收拾干净桌面后才离开实验室。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教师的身教比言传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这件事也时刻鞭策着我要当好学生的表率。
为验证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我在所教的班中抽出两个总体素质相当的班做实验(A、B班),A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B班则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美育教学为原则。刚开始时两班情况相差不多,半年后两班的精神风貌便有了明显的差距:A班学生上课反应平淡,参与意识不强,甚至有小部分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而B班学生上课反应则越来越强烈,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意识,而且学生提出的观点也很新颖,表现出较强的创造力。
一、结合生物教育,体现语言美
教学语言是沟通师生之间感情、进行信息交流、实施知识传播和品德影响的纽带。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使语言在具体运用中体现美的内涵。美的教学语言,一方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语义信息,准确、简练、明白;另一方面做到了语言生动有趣,色彩丰富。例如:在探索生物奥秘一节中,把“自然界中有形形色色的多种多样的植物”描述为“植物界是一个趣味盎然的世界,在几十万种植物中,有的生活在水中,于‘水晶宫’落户;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含羞答答,有的竟能‘手舞足蹈’、翩翩起舞;在万绿丛中的鲜花,更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这样一来就把一个生机勃勃的植物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他们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最忌教师语言枯燥,语调平平,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沉闷,如和尚念经,必定会让学生进入梦乡或开小差走神,根本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就毫无美感可体验。
二、重视直观教学,渗透形象美
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认为,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于感官的眼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便应当和几种感官接触”。从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可知道,要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那么应尽可能把抽象的内容转换成为学生可利用感官去感知的形式。形象美是生物美育中的重要内容,能引起学生感知的愉快,增强审美意识。例如:人的心脏的结构、与其相连的血管,及体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由于肉眼直接观察不到心脏的内部结构,且这个知识很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如果结合心脏的结构模型图,并让学生亲自装置、拆卸,亲自操作实验,这样一来不但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易学易记,同时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加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丰富学生表象储存,开拓空间想象力,形成独立思考并构成新的意象。因此教师课堂上用的简单教具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造型美观的标本、教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三、合理安排课堂教,讲究艺术美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实施美育的主阵地,合理地安排课堂,不但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令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总之课堂节奏要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结构紧凑,疏密相间,驰张结合。作为生物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密设计、周密思考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之审美化、艺术化。生物学课堂教学结构切忌平直,必须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下,使信息量有疏有密,时间分配有少有多,使学生不致于感到疲劳乏味。而且课堂上重点突出、高潮迭起,会让学生处于既紧张又愉快的热烈气氛中学习、思考,并获得收益。
四、开展课外活动,领略自然美
在生物教学中,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开发他们的智力方面有着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祖国的锦绣山河、浩瀚的大海、茂密的森林、绚丽多姿的花草、形态奇异的鸟兽虫鱼等,无一不是生物教学中的活材料。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浏览风景区,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他们纯洁的心灵。采集动植物标本,也是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采集过程中,教育学生不要乱采标本,培养爱护自然美的意识。制作标本时,要注意标本的形态美,让每一种动植物标本成为美的艺术品。这样学生既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五、注意自身形象,树立榜样美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教师自身的道德、学问、情操、仪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心灵交流过程,它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交流,同时也有情感信息的交流。而且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求知和成才的愿望使他们具有“向师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们把自己尊敬与爱戴的教师,视为自己仿效的楷模。因此教师良好的教學和生活形象将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形象,这对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教书几年了,但第一次给学生上实验课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那节课的内容是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我把使用显微镜的要领演示完后,便把仪器按要求装置好,并把桌面收拾整齐。轮到学生操作时,我并不没有强调他们要怎样做,但学生们在实验完后都能自觉把仪器整理回原样,收拾干净桌面后才离开实验室。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教师的身教比言传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这件事也时刻鞭策着我要当好学生的表率。
为验证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我在所教的班中抽出两个总体素质相当的班做实验(A、B班),A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B班则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美育教学为原则。刚开始时两班情况相差不多,半年后两班的精神风貌便有了明显的差距:A班学生上课反应平淡,参与意识不强,甚至有小部分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而B班学生上课反应则越来越强烈,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意识,而且学生提出的观点也很新颖,表现出较强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