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两兄弟》 课例 赏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A-0042-01
笔者听过吉春亚老师上的《两兄弟》一课,感触颇深。吉老师先介绍了文章的作者,然后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
一、训练倾听和概括的能力
吉老师亲切地对孩子们说:“我来读第一段话,考查你们的听力。”学生一下子静下来,专注地倾听着。吉老师读完后,学生比较准确地复述了内容。吉老师又请学生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有学生说得比较复杂,吉老师及时指导:“用一句话概括主要说谁什么时候干什么。”于是学生很快把握了这段的主要内容。
倾听是一种能力和思维方式。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本功。一个会倾听的人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得很多信息,能够随时学到知识。上课伊始,吉老师就以倾听故事情节的方式,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故事中来,正因为有了倾听这一基础,学生概括段意才会水到渠成。
二、训练捕捉信息的能力
吉老师出示了第二段话,给学生提了要求:两分钟时间读,思考写了什么,再用一分钟时间画。两分钟时间一到,吉老师果断地关掉多媒体,让学生将最关键的内容画出来。笔者看了旁边的孩子,他画了房子、一个笑脸、几棵树,还画了熊。接着吉老师就跟他们交流画了什么。这时笔者才明白,吉老师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吉老师还让孩子们画“!”表示对自己表扬,捕捉到几个信息,就画几个“!”表扬自己,学生兴趣盎然。然后吉老师问学生:怎么画“幸福”?幸福在哪儿?要找到幸福怎么走?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环节简洁、流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是我们吸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掌握一定的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有必要训练学生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筛选、整合和推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三、训练说话条理清晰的能力
《两兄弟》中兄弟俩的对话很有特色,辩论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吉老师先让学生选择做兄弟俩中的其中一个,对于去不去寻找幸福迅速思考各自的理由,列下提纲,用几个词表示。交流完后,吉老师带领孩子们欣赏大作家的语言,体会语言表达好在哪里。分析弟弟的话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有哪些,让学生知道说话要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处理哥哥的话时,吉老师又是不同的方式。哥哥的话中一句富有哲理,一句是俗语“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吉老师让学生速记。吉老师请学生回答,准确率很高。笔者旁边的孩子速记了6个字:“一鸟手,二鸟林。”
速记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学生快速提炼信息的能力。学生提高书写效率,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保证学习的质量。另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会写更多课堂笔记,如果能够速记,边听课边作记录,一定会轻松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训练读懂作者的心声
吉老师读故事时,总是在紧要关头戛然而止,让孩子充满阅读期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和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在读到弟弟由皇帝变成流浪汉,与哥哥再次相遇时,吉老师又留下悬念,设计了一次对话练习。先请孩子们想象弟弟和哥哥再次相见时会说什么,猜他们的幸福是什么?同桌分角色说,每个孩子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最后,吉老师请学生听托尔斯泰的心声。听完哥哥和弟弟的对话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交流。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积极抒发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孩子们读书常常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吉老师却层层递进地让孩子们走进作者的内心,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心声,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们传递阅读时需要达到的高度和深度。
五、训练总结的能力
课到这儿已经接近尾声。按照我们平时的做法将由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吉老师却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学生。学生根据板书条理清楚、精炼地总结了这节课的内容。
吉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内容丰富,训练形式多样,发展了学生多种能力,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责编 黄鸿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A-0042-01
笔者听过吉春亚老师上的《两兄弟》一课,感触颇深。吉老师先介绍了文章的作者,然后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
一、训练倾听和概括的能力
吉老师亲切地对孩子们说:“我来读第一段话,考查你们的听力。”学生一下子静下来,专注地倾听着。吉老师读完后,学生比较准确地复述了内容。吉老师又请学生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有学生说得比较复杂,吉老师及时指导:“用一句话概括主要说谁什么时候干什么。”于是学生很快把握了这段的主要内容。
倾听是一种能力和思维方式。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本功。一个会倾听的人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得很多信息,能够随时学到知识。上课伊始,吉老师就以倾听故事情节的方式,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故事中来,正因为有了倾听这一基础,学生概括段意才会水到渠成。
二、训练捕捉信息的能力
吉老师出示了第二段话,给学生提了要求:两分钟时间读,思考写了什么,再用一分钟时间画。两分钟时间一到,吉老师果断地关掉多媒体,让学生将最关键的内容画出来。笔者看了旁边的孩子,他画了房子、一个笑脸、几棵树,还画了熊。接着吉老师就跟他们交流画了什么。这时笔者才明白,吉老师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吉老师还让孩子们画“!”表示对自己表扬,捕捉到几个信息,就画几个“!”表扬自己,学生兴趣盎然。然后吉老师问学生:怎么画“幸福”?幸福在哪儿?要找到幸福怎么走?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环节简洁、流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是我们吸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掌握一定的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有必要训练学生捕捉语言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筛选、整合和推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三、训练说话条理清晰的能力
《两兄弟》中兄弟俩的对话很有特色,辩论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吉老师先让学生选择做兄弟俩中的其中一个,对于去不去寻找幸福迅速思考各自的理由,列下提纲,用几个词表示。交流完后,吉老师带领孩子们欣赏大作家的语言,体会语言表达好在哪里。分析弟弟的话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有哪些,让学生知道说话要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处理哥哥的话时,吉老师又是不同的方式。哥哥的话中一句富有哲理,一句是俗语“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吉老师让学生速记。吉老师请学生回答,准确率很高。笔者旁边的孩子速记了6个字:“一鸟手,二鸟林。”
速记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学生快速提炼信息的能力。学生提高书写效率,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保证学习的质量。另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会写更多课堂笔记,如果能够速记,边听课边作记录,一定会轻松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训练读懂作者的心声
吉老师读故事时,总是在紧要关头戛然而止,让孩子充满阅读期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和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在读到弟弟由皇帝变成流浪汉,与哥哥再次相遇时,吉老师又留下悬念,设计了一次对话练习。先请孩子们想象弟弟和哥哥再次相见时会说什么,猜他们的幸福是什么?同桌分角色说,每个孩子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最后,吉老师请学生听托尔斯泰的心声。听完哥哥和弟弟的对话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交流。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积极抒发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孩子们读书常常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吉老师却层层递进地让孩子们走进作者的内心,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心声,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们传递阅读时需要达到的高度和深度。
五、训练总结的能力
课到这儿已经接近尾声。按照我们平时的做法将由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吉老师却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学生。学生根据板书条理清楚、精炼地总结了这节课的内容。
吉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内容丰富,训练形式多样,发展了学生多种能力,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责编 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