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基础存在客观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教学,能有效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创新能力
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及所受教育的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需要、兴趣方式存在个别差异,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必然会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没法吃”、“吃不了”的现象。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正是从这些理论出发的。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初中语文日常教学应重视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的尝试。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意义。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先后达到大纲要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老师要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才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个个有特长,人人成大材”的成功愉悦。
二、目标分層,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不是负担”,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这是有道理的。当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学习任务对他来说都是很沉重的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若兴趣浓厚时,就会全身心投入,再艰巨的任务也会乐此不疲。我们常说:“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实际上,学生对学习也有这样的心态,他们如果觉得学习存在很大困难,通常会主动放弃,不去尝试。一旦养成了习惯,兴趣就慢慢消失了。如果我们这时能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采取教学目标分层的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他们可以实现的目标,就可以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策略”。该理论主张每位教师都应帮助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将具体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目标下。同时,不否认学生间的差异,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结合,为明确教学目标、确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提供依据。
2.分层递进教学理论。该理论注重从学生实际差异出发,提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对于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指导教学实践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学习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等。
四、评价分层,激起每位学生的学习信心。
评价是具有导向、激励功能的,它让学生渴望或乐意再次学习。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都是单一地以学生考试、作业为主,而忽略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种种表现的评价,这实际上是一种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公平评价,久而久之,势必打消某些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磨灭他们的进取精神,使其逐渐丧失热情。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每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然而很多时候课堂还处于“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被动局面。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评价标准可分清层次,不能强求统一。对平时少开口、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即使声音小、回答不全面,甚至答错,只要开口,我们都应给予鼓励、肯定;而对学习能力强、较活跃的学生,必须有独到见解,才能获得赞同或鼓励。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期待参与并得到鼓励,长此以往,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才会得到保证,课堂何愁不活跃,学习气氛何愁不浓呢?
五、训练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强弱之别。在教学中采用分层训练方法,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又能有因人而异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还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整体水平。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所选定内容由易到难形成阶梯。易题,学困生必做,中等生可选做。较易题,中等生必做,学困生和优生可选做。难题,学困生可不做,中等生可试做,优生必做。
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应当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按学习方式不同分层,又可以按学习基础不同分层;既可以按平时表现分层,又可以按具体学习任务分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使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实现最优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正是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体现,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达到在不同层面上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缩小班中优差生的差距的目的。这是初中语文教学更新观念的新课题,愿更多的语文教师积极尝试分层教学,“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关键词: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创新能力
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及所受教育的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需要、兴趣方式存在个别差异,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必然会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没法吃”、“吃不了”的现象。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正是从这些理论出发的。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初中语文日常教学应重视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的尝试。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意义。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先后达到大纲要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老师要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才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个个有特长,人人成大材”的成功愉悦。
二、目标分層,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不是负担”,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这是有道理的。当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学习任务对他来说都是很沉重的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若兴趣浓厚时,就会全身心投入,再艰巨的任务也会乐此不疲。我们常说:“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实际上,学生对学习也有这样的心态,他们如果觉得学习存在很大困难,通常会主动放弃,不去尝试。一旦养成了习惯,兴趣就慢慢消失了。如果我们这时能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采取教学目标分层的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他们可以实现的目标,就可以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策略”。该理论主张每位教师都应帮助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将具体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目标下。同时,不否认学生间的差异,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结合,为明确教学目标、确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提供依据。
2.分层递进教学理论。该理论注重从学生实际差异出发,提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对于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指导教学实践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学习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等。
四、评价分层,激起每位学生的学习信心。
评价是具有导向、激励功能的,它让学生渴望或乐意再次学习。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都是单一地以学生考试、作业为主,而忽略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种种表现的评价,这实际上是一种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公平评价,久而久之,势必打消某些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磨灭他们的进取精神,使其逐渐丧失热情。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每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然而很多时候课堂还处于“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被动局面。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评价标准可分清层次,不能强求统一。对平时少开口、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即使声音小、回答不全面,甚至答错,只要开口,我们都应给予鼓励、肯定;而对学习能力强、较活跃的学生,必须有独到见解,才能获得赞同或鼓励。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期待参与并得到鼓励,长此以往,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才会得到保证,课堂何愁不活跃,学习气氛何愁不浓呢?
五、训练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强弱之别。在教学中采用分层训练方法,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又能有因人而异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还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整体水平。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所选定内容由易到难形成阶梯。易题,学困生必做,中等生可选做。较易题,中等生必做,学困生和优生可选做。难题,学困生可不做,中等生可试做,优生必做。
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应当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按学习方式不同分层,又可以按学习基础不同分层;既可以按平时表现分层,又可以按具体学习任务分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使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实现最优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正是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体现,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达到在不同层面上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缩小班中优差生的差距的目的。这是初中语文教学更新观念的新课题,愿更多的语文教师积极尝试分层教学,“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