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爱”的教育场,消除校园欺凌现象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ccxx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欺凌现象在学校时有发生,营造“爱”的教育场,倡导以爱育爱,才是消除这一不良现象的根本。校园里处处充满温暖与关怀,可以从面上消除了暴力欺凌的环境;给特殊的学生特别的关爱,用点对点的关爱及时浇灭暴力源,消除其变成校园暴力分子的可能性,让校园更安全、温暖、和谐。
  一、树立榜样,营造氛围,彰显爱
  积极上进的育人气氛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重视氛围的营造,树立“爱”的榜样和典范,注重爱心校园的营造,强化正向引导。
  1.义工垂范彰显爱
  “志愿者行动”“义工活动”越来越成为校园主流,参与这些爱心行动的人员可以是家长、学生和教师,活动内容也可以丰富多样。比如家长义工可以开展安保、环保、才艺、维护秩序等相关内容。安保义工每天早、午晚分三段时间守护校门,环保义工晨间指导学生清扫落叶,才艺义工陪伴学生坚持练习,每逢重大活动义工都参与服务等。学生义工可以是环保、维持秩序,还可以到图书馆、商场、等公共场所进行义工活动,教师义工也可以开展义务辅导、维持秩序、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活动让校园处处彰显爱的氛围。德育处每学期根据义工积分进行表彰,让参与活动的义工领奖,特别孩子们体验了当义工的光荣,收获了全体师生真诚的感谢。通过义工垂范,奉献爱心将会成为了全校师生家长的价值认同,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受感染。
  2.同伴欣赏培育爱
  在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这样的行为一旦蔓延,或将成为一种不良风气,强化了学生狭隘、报复甚至扭曲事实的心理。为了扭转这种习惯,让孩子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见善思齐,学校不妨开展“慧眼发现身边的少年美德活动”,号召全体师生家长用自己的“慧眼”把所发现美德事例写在指定用纸上,粘贴在学校门口的专栏版面上。德育处每月进行统计,以此评选出月度、季度、年度美德少年,并予以奖励。用“张榜”的形式强化良好行为,强化正面形象。同时,也倡导如果发现同伴的不足,应该予以善意的提醒,得到帮助的同学要表示感谢,学校对“助人为乐好伙伴”进行表彰。
  3.长幼帮扶传递爱
  培育爱心,需要教导,更需要行动。学校可以建设长幼帮扶的梯队,四年级对一年级、五年级对二年级、六年级对三年级,力争做到学生个体的一一对应。学长要对学弟妹作以下的服务:每年秋季新生入校进行始业课程培训,安排四年级的学长带领新生熟悉校园,指导学习校园规则;新学年开学典礼,组织“大手牵小手,文明路上齐步走”仪式;新队员入队仪式上,由老队员给新队员佩戴红领巾;始业课程家长培训会和毕业课程家长培训会上,请老家长作经验介绍,新老家长结队子共成长活动;还有日常的关注陪伴、相互激励等。
  一旦形成这样良好的传统,让每一届的学生届届相承,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事件就会没有生存的土壤和根基,校园里处处充满温暖与关怀的教育,从面上消除欺凌环境。
  二、聚焦个体,特殊关爱,传递爱
  心理学研究表明,十二岁以下儿童的心理品行问题都有浓厚的家庭烙印。校园欺凌、暴力的肇事者也不例外,往往他们的家庭教育、成长背景都存在偏差。为此学校的爱心培育,不仅要重视面,还要着力于点,尤其是要聚焦特别的学生,进行特殊的关爱,让“爱”洒在偏僻的角度。
  每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此类学生尤甚。学校可以建立特殊学生档案上报制度、特殊学生辅导三级支持制度。建班初期即由班主任筛查特殊个体,建立档案上报级组长和德育处。德育处定期组织级组长和正副班主任研究辅导方案,对在校辅导和家庭教育作统筹和追踪。特殊学生追踪教育记录表每学期上交德育处。追踪教育过程如果遇到困难,班主任可向级组长、德育处寻求支持。视其需要,再与家长、社区联系要求配台合;退休教师担任爱心爷爷、奶奶深入家庭;学校还可以召开单亲离异家长会,分批分类对其家长进行辅导。
  下面的案例,可以说明建立特殊关爱对个别特殊学生的重要意义。
  女生王某父母离异各自在外市再婚,自小与年迈行动不便的奶奶生活,严重缺乏亲情和关爱,进入青春叛逆期后,与中学生、社会青年结伴,行为出现了偏差,甚至现场观看打群架。学校及时关注该生,除了老师给子特别关爱外,学校还与家长签责任书,要求周五晚上父母一方必须回来与孩子一起共度双休日,寒、暑假要跟随父母生活,并制定了日常作息时间表和课外活动指南。老师经常与其父母联系,及时掌握她的状况。还取得了社区居委会的协助,王某的学习生活趋于正常,顺利毕业。
  三年级男生林某开学后表现反常,情绪烦躁,经常跟小伙伴发生小矛盾,甚至冲动起来对同学脚相向大打出手,班主任尝试了调整同桌,让其独立单桌,与其谈心等方法都不凑效,就把情况向德育处反应。德育处立马联系家长,得知一直常开出租车为生的林父在暑假中鲜有时间陪伴儿子,林母也终日照顾年幼的弟弟,开学前已经发现性情有变,开学后多由叔叔接送上放学,有时放学一个多小时还没回家。学校分析孩子出现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成长缺乏关爱,他在用极端的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于是,学校与其父亲签订了协议:上学,放学由父亲亲自按时接送,每天晚上在家父亲陪伴学习一小时,父亲抽空到校当义工关注孩子在校表现等。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林同学脸上有了笑容,对待同学也友善了许多,时常见到父子偶在学校有说有笑地做着义工,没有再发生暴力倾向的事件。他父亲也感慨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给特殊的学生特别的关爱,点对点的关爱能及时掐灭暴力源,消除了校园暴力分子。
  三、转换角色,感恩他人,回报爱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而受关爱对象通常处于弱势和被动的局面,如何使他们摆脱“价值不足”的感觉。不妨让受关爱的学生转换角色,通过感恩、回馈增强其价值认同。
  学校可以组织长幼结队子、慰问老人院、特殊教育学校等活动,让受助孩子去帮助学弟学妹,到老人院给公公婆婆过生日。他们由受助的客体转变成主体,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他们美好的情愫和才能被发现、被强化,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在特殊教育學校他们了解残疾儿童的生理、学习与生活,从另一个窗口去洞察人生,他们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改变。
  这种来源于爱的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可以增加了学生自我价值感的体验,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自己人生出彩的机会。
  诚然,教育是个反复的过程,为了巩固育人效果,学校在交接班时,原班主任要把特殊学生追踪教育记录表转交的新班主任,学生离校升学或转学,也可以暗中与新学校、新老师交接,使新老师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给他多一份不动声色的关怀。
  责任编辑 韦英哲
其他文献
从2011年开始,广东高考英语考试笔试不含听力,将听力独立出来,于高三学年三月份提前进行,即我们目前采用的人机对话形式,考察学生的听说能力。英语听力考试的变革将原有对学生的听力测试转变为对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综合体现,进一步体现了新高考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在听说考试PartA模仿朗读、PartB角色扮演和PartC故事复述三个部分中,PartB角色扮演部分难度系数最高,得分率最低,是整个听说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随着核心素养的深入,主题意义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识。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演讲”校本课程的意义  英语名篇演讲主题意义丰富、观点多元、逻辑缜密;演讲语言准确清晰、用词考究;语言运用得体礼貌;演
刚接到微课比赛任务,我心里有个疑问:比尔·盖茨把他的公司改名为“微软”,腾讯公司开发的社交软件“微信”,都是用“微”去创造了自己的王国,他们的产品为什么都用“微”去描述呢?于是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原来“微”除了是小的意思,还指小而轻,运行快。他们的产品的目标是,最好的一定是简单的,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而微课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强调的就是简洁有效。下面结合我的微课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收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去中职学校读书似乎成了部分学生最无可奈何的选择。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孩子常被人们认为是“问题孩子”,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然后这些孩子也真的越来越成为真正的“问题孩子”了,尤其是心理成长方面,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行为表现越来越令人失望。  连州市地处粤北贫困山区,许多劳动力都出外打工谋生,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教育状况也相对落后。该市目前有两个公办中职类学校,笔者在该市两所中
根据人物传记与小说这两类文体有其“形似”的特点,特别是它们都离不开“人物”这个关键要素,笔者尝试对人物传记以及与小说类现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的备考进行探究。着眼于能否在高考备考中立足人物传记的复习,然后将两类文体不同但相近度高的考查点进行微整合、微突破,以期提高复习效率。   一、人物传记与小说的概念及阅读要素  ①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作为一门学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体悟和方法总结,即理论要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用行动来完美诠释教师角色,联系实际、感知生活,通过活动来强化体验。   一、理论与现实有机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单纯是书本上的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生活中就有着各
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开展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7B04)。通过全程构建“四个五”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体系,逐渐形成新的办学模式,教师队伍和教学力量由相对分散的单兵突击转变为集团军式的整体协同作战,从而很好地发挥团队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实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轻教师思想负担的“轻负提质”总体目标。  一、“五练兵”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提出的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是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对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课堂上的优质提问就是最好的方法。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触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使学生向上,课堂就必须生长,犹如一棵树,让它扎根在肥沃的土地上,长得遒劲有力,郁郁葱葱。在展开数学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应当将数学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充分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并且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一、创设情境生活化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更应走进生活,根据教材的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目前校园足球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如何让足球运动焕发生机使学生爱上足球是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让足球、手球兼融训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有新意、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体育潜能,是本研究的核心。  一、体育兴趣的概念  运动兴趣是学生终身运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参加运动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运动没有兴趣,此项运动就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