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前校后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qq11qq11qq11qq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前校后厂”是按照筑巢引凤的原则,将专业对口的企业引入校园,或利用现有的企业资源,把企业变成学校的“后院”,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为学校、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效益,形成利益驱动机制,从而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达到多赢的预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工学结合;前校后厂;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实行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前校后厂”的规划建设,有效地整合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形成利益驱动机制,为学校、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效益,能够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一、“前校后厂”模式的提出
  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是师父带徒弟的学徒制,徒弟的职业技能学习,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首先是看师父做,到一定阶段就学师父做,然后是自己独立操作。 这种学徒制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实践中进行,保证了技能传授的有效性,即使是现在,这种方式也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以社会和经济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向需求为导向的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主要从事成熟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和操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最为直接、最为强大的人力资源的责任。 它与传统精英模式的高等教育不同,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这就要求高职学院能够相应地提供“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与教学手段。 从 1991年10 月 17 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最早提出 “产教结合、工学结合 ”,到 2005年10 月 28 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再次强调提出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2006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又强调,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中要求,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二、机电一体化“前校后厂”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路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陕西省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邻西北首家新型都市工业示范园,占地面积40万余平方米。 根据教育部〔2006〕16 号文件的精神,结合学院“依托装备制造业, 立足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中小企业,培养基层一线骨干,提升竞争力 ”的办学定位,对整个学院进行科学的规划,突出学院坚持“人文素养润德,职业标准砺能”的办学理念,体现工整、严谨、务实、进取的氛围,实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 ”的发展目标,真正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 “前校后厂 ”规划发展的战略思路。
  学院目前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服务面向区域经济,立足西安,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培养目标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 “前校后厂”互利双赢的优势效应
  1“前校后厂”带给学院的效益
  “前校后厂”的教学模式,可以节约学生实训实习的成本;能够减少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建设更方便;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专业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技术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要求教学过程的工作化。 “前校后厂”,使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同开发,都具有了实际的操作条件。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车间的生产体验,去熟悉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促进教学改革,也有利于他们在教学中及时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借助“后厂”的优势,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 由企业提供工艺标准、 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由学生直接生产操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2“前校后厂”带给企业的效益
  企业是工学结合的具体承担方,没有企业的支持,工学结合就无法组织实施。 虽然优秀企业也会关心社会效益,愿意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但不可否认,企业主要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即成本能否下降、 收入能否上升,效益能否更好。 从根本上来说,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是利益机制的驱动。 目前,工学结合的瓶颈主要是企业的态度不积极, 参与度不高, 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关键在利益机制没有形成。 “前校后厂”形成的利益机制,给企业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比如:节约企业投资成本;拥有校园生活环境;可合理地使用学生进行辅助劳动;可以更好地联合进行技术创新和共同申报项目。
  总之,通过引进与学院重点专业对口、专业化程度高的企业,通过双方互补互助,企业与学院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 对学校来说能够提高办学效益, 对企业来说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对学生来说能够获得现实的职业能力,达到多赢的预期。
  参考文献:
  王治平基于“前校后厂”的渐进式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例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03).
  梁会智培养技工有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5).
  翟轰校厂一体产教结合——“前校后厂 ”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刘知芳校厂联合产教结合办出高职教育特色新西部,2007(07).
  孟蕴华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首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刍议教育与职业,2003(07):25—26.
  赵晰,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其他文献
近年来,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成为了高校乃至国家关注的对象。但是随着贫困大学生的不断增加,如何确保真正的贫困学生得到及时的补助成为了高校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奖贷体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2月初发表了第4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这份报告综合了全世界科学家6年来的科学研究成果,报告称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三千年的诗词精华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学习古诗词,是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
2001年春我们在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孟家庄村北的山前坡按株行距2m×3m定植二年生石榴扦插苗,品种为泰山红和大青皮两个品种,每个品种3333m^2,达到了二年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