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教会学生使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的新型人才,作为教师,我们理应责无旁贷地进行如下的工作:正视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的现实,不断探索教学过程的新改善,引导学生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技术,培养出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加工、信息表达的能力,学会高效率的学习。
教师只有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在深刻地理解了它的强大功能后,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是“信息整合”的核心所在。“信息整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教师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将计算机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这种想法实现起来比想象中要困难。教师对计算机相关软件使用不熟练,还有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软件故障,都是实现“信息整合”的障碍。人们对有关教育观念的转化和教学过程的改革,就其“理论的、现实的意义”都已充分讨论过了,如今应该认真他讲究一下它的操作技术和实现的方法。故而,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下,应如何切切实实地改善教学过程呢?
这里所谓“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支持,目前主要强调:除多年来已为人们认识并应用的硬、软教育技术以外,还有计算机、网络环境以及富源知识库。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已经让人们深深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何等的重要,而就其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而言,校园局域网更是何等的重要。对于各类学校来说,它几乎是实现本文所述的教学过程改善的期望的第一重要资源环境。有了它,有了对它的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有了对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的基础,也就有了实现如下目标的可能:在当今班级教学制度下,构建一个有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的、以“以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的、有“下保底,上不封顶”的较为高瞻性的教学期望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子学习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知识的海洋”就在每个师生的身边。在这个环境中,有可能促成教师和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改善,从而让今日的教育向明日的教育靠拢,力争寻找到一条通往明日教育的较好路径,尽量早一点地、多一些地培养出今后能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人才。
一、围绕学生学习主题。进行阶段(或单元)教学设计。建造主动、自主的学习空间
由于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意义建构的这一认知过程,一般不可能准确地限定在一节课内显现出它的阶段性效果,所以有必要打破以课时为单位进行思考的备课程式,强调进行阶段(或单元)的整体设计和时间的整体安排。在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渐把教学的价值取向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的质量,即分析几乎所有学生在这一个阶段中的学习过程,以判断阶段教学期望的真实实现程度。“几乎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实况,才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写真。教师的教学艺术价值的重心,被主要地表现在指导几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路径方面的谋略艺术上,再也不是把教师的表演艺术放在第一重要位置。在评价的过程中,尤其不去计较教师在表演、传播中的一时的缺憾。这种价值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认可。
在教师和学生逐渐具有了相对较大的自主空间之后,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会很快呈现出另样的学习局面。自主地进行学习,理应是具有学生自我判断、自我决策的主动学习行动。它的养成是需要良好的环境、一定的时间和必要的操作技术的。说到“良好的环境”,远远不只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环境,它必然涉及构建“良好环境”的原则。例如,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不以教案和听课教师为本,每时每刻都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这是第一条构建“良好环境”的根本性原则。为此,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其教与学的内容而言,往往教科书的内容范围、顺序和各类程度水平,均屡屡被师生所突破;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当时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和学生实际需要,运用教师的智慧,适时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恐怕是很寻常的现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既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需求分析。面临世界与周边环境的发展变化,对学生进行的需求分析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这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其实际操作中,由被动的学习,逐渐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进而逐渐转化为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的渐变中,逐步取得“获得自信”和“进行较高效率学习”的经验,逐步学会适应自己和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身处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共享资源环境的学生,在他们实现问题解决式和任务完成式的学习过程中,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明显地显现和更有意义地养成学生的主动、自主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学会在自主的学习空间中生活。
二、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研究”式的学习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题并组建了主题知识库(或主题知识网站)之后,在策划几个课时、十几个课时,以至几十个课时的具体安排时,各种各样教法、学法的运用,各种类型技术、媒体的利用,以及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它们进行选择、进行组织,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很伤脑筋的事情。其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至少在现阶段,是我们应予以较大关注的事情。
勇于独立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提倡和培养,是要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探究环境里,在进行独立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创造这种宽松的探究环境,大体包含四个条件:人间关联的规则是平等的;有可共享的丰富的知识资源;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评价独立探索的成果时,要予以分析和肯定。
进行独立探究式的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对于某个具体的学生而言,并不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即有自信地进行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产生的问题和看法的习惯。鼓励学生在各种学习环境,尤其是个别学习环境中,独立地、有目的地在知识海洋中去获取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被培养起来。这是一个过程,它的第一资源前提是有知识海洋的存在,有互联网或校园局域网技术资源的存在。这又是一个因人而易的过程,故而它的第二资源前提是学生有在知识海洋中获取知识的技术和欲望。
提倡“合作研究”,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人在人间生存和参与构筑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只有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在深刻地理解了它的强大功能后,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是“信息整合”的核心所在。“信息整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教师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将计算机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这种想法实现起来比想象中要困难。教师对计算机相关软件使用不熟练,还有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软件故障,都是实现“信息整合”的障碍。人们对有关教育观念的转化和教学过程的改革,就其“理论的、现实的意义”都已充分讨论过了,如今应该认真他讲究一下它的操作技术和实现的方法。故而,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下,应如何切切实实地改善教学过程呢?
这里所谓“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支持,目前主要强调:除多年来已为人们认识并应用的硬、软教育技术以外,还有计算机、网络环境以及富源知识库。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已经让人们深深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何等的重要,而就其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而言,校园局域网更是何等的重要。对于各类学校来说,它几乎是实现本文所述的教学过程改善的期望的第一重要资源环境。有了它,有了对它的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有了对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的基础,也就有了实现如下目标的可能:在当今班级教学制度下,构建一个有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的、以“以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的、有“下保底,上不封顶”的较为高瞻性的教学期望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子学习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知识的海洋”就在每个师生的身边。在这个环境中,有可能促成教师和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改善,从而让今日的教育向明日的教育靠拢,力争寻找到一条通往明日教育的较好路径,尽量早一点地、多一些地培养出今后能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人才。
一、围绕学生学习主题。进行阶段(或单元)教学设计。建造主动、自主的学习空间
由于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意义建构的这一认知过程,一般不可能准确地限定在一节课内显现出它的阶段性效果,所以有必要打破以课时为单位进行思考的备课程式,强调进行阶段(或单元)的整体设计和时间的整体安排。在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渐把教学的价值取向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的质量,即分析几乎所有学生在这一个阶段中的学习过程,以判断阶段教学期望的真实实现程度。“几乎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实况,才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写真。教师的教学艺术价值的重心,被主要地表现在指导几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路径方面的谋略艺术上,再也不是把教师的表演艺术放在第一重要位置。在评价的过程中,尤其不去计较教师在表演、传播中的一时的缺憾。这种价值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认可。
在教师和学生逐渐具有了相对较大的自主空间之后,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会很快呈现出另样的学习局面。自主地进行学习,理应是具有学生自我判断、自我决策的主动学习行动。它的养成是需要良好的环境、一定的时间和必要的操作技术的。说到“良好的环境”,远远不只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环境,它必然涉及构建“良好环境”的原则。例如,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不以教案和听课教师为本,每时每刻都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这是第一条构建“良好环境”的根本性原则。为此,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其教与学的内容而言,往往教科书的内容范围、顺序和各类程度水平,均屡屡被师生所突破;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当时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和学生实际需要,运用教师的智慧,适时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恐怕是很寻常的现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既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需求分析。面临世界与周边环境的发展变化,对学生进行的需求分析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这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其实际操作中,由被动的学习,逐渐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进而逐渐转化为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的渐变中,逐步取得“获得自信”和“进行较高效率学习”的经验,逐步学会适应自己和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身处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共享资源环境的学生,在他们实现问题解决式和任务完成式的学习过程中,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明显地显现和更有意义地养成学生的主动、自主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学会在自主的学习空间中生活。
二、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研究”式的学习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题并组建了主题知识库(或主题知识网站)之后,在策划几个课时、十几个课时,以至几十个课时的具体安排时,各种各样教法、学法的运用,各种类型技术、媒体的利用,以及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它们进行选择、进行组织,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很伤脑筋的事情。其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至少在现阶段,是我们应予以较大关注的事情。
勇于独立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提倡和培养,是要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探究环境里,在进行独立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创造这种宽松的探究环境,大体包含四个条件:人间关联的规则是平等的;有可共享的丰富的知识资源;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评价独立探索的成果时,要予以分析和肯定。
进行独立探究式的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对于某个具体的学生而言,并不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即有自信地进行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产生的问题和看法的习惯。鼓励学生在各种学习环境,尤其是个别学习环境中,独立地、有目的地在知识海洋中去获取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被培养起来。这是一个过程,它的第一资源前提是有知识海洋的存在,有互联网或校园局域网技术资源的存在。这又是一个因人而易的过程,故而它的第二资源前提是学生有在知识海洋中获取知识的技术和欲望。
提倡“合作研究”,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人在人间生存和参与构筑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在教学设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