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警报:“偏科”恶疾来袭
不幸的是,我的班级,也染上了偏科病。
那天,期末考试成绩揭晓。我向往常一样到班级溜达,结果发现平时的欢声笑语不见了;孩子们或是默默呆坐,或是伏桌闷睡,即便是平时话多的同学,见到我,也只是铁着个脸小声说:“项老师。我数学和物理考砸了!……”门口涌进一帮女生,似乎在安慰谁,正想过去看看,肩膀却被轻轻拍了一下,一回头。原来是我们的学习委员姚智。
“怎麼了?”他不说话。只是往后门走。我紧随而出。
直至走廊尽头。沉默,沉默,他盯着灰蒙蒙的玻璃窗沉默。我有点不知所措:他一直是我班的种子选手啊,论工作能力、学习成绩、心理素质,都是班里的好手!即便这次没考好,也不会有什麼问题呀。“项老师,我真的不喜欢化学。”他抬起了眼睛,两眼迷离,“我真的努力想学好。可这次,这次化学真的拖后腿了……”你能想象吗?一大男孩,竟涕泪交下!让我又心疼又着急。
于是,我赶紧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调查,竟发现班级偏科现象极其严重:无论成绩好坏,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门或几门学科存在着想学但实在没有兴趣学的情况。
看来,我必须得深度介入了!
接招:矫正理科偏科心理
从哪入手昵?我决定从帮助姚智破解化学学科的偏科心理开始。以他的学习能力,一旦突破,效果一定明显,到时,也会给班级其他同学带来信心。
于是,第二天放学后,我邀请姚智到办公室交流。
他说,讨厌化学学科……连续一个星期背着书本回家,却硬是一页纸头都没翻。我赶紧打断。我更关心的是,他喜欢什麼,有多喜欢。因为,我坚信每个同学们都是天才!能力可以迁移,优秀可以复制。只要同学们有某一方面的强项,就存在着将强项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可能。只是需要被激发,被引导,被激励而已。
他说,他最喜欢数学,而且是“非常喜欢”。
我笑了:“非常喜欢是什麼样子呢?你想啊,如果能把非常喜欢和非常讨厌的区别之处给弄清楚,不就意味着有了消除差异的可能麼?”
我请他想象一下回家做数学题的场景,我不断提问,提醒他关注具体的细节。
最后发现,他在回忆做数学题时面带笑容,而且能看见自己做的是《专题训练数学卷》,能够看清楚试卷封面的字,能够在脑海中打开试卷,还能模糊地看到第一页上的数学符号。
为了达到更好复制的效果,我追问出了在他脑海中,数学卷的大小、远近、颜色。
比较有趣的是,这一切,都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通过对话和脑海想象完成的。
然后,我请他想象做化学题的场景。结果他非常紧张,努力了一下,说,在家里几乎没有做化学题的经历。
怎麼办?这样反而简单了。我请他在脑海中展现出做数学的画面,然后将数学作业本替换成化学作业本。
结果,他的表情非常扭曲:“试了几次,脑海中还是只有数学作业本。”——看来,这孩子偏科确实很严重。
于是,我只好帮他在脑海中先将化学书放到数学书上面,然后慢慢把数学书抽走。终于,他成功了。但,这还不够。还得帮助他复制更多的细节。
经过追问发现,虽然他能在脑海中把数学书变成化学书。但是,之前的数学书打开着,而现在的化学书合着;之前的数学书有点大。而现在的化学书却偏小:之前的数学书能模糊看到上面符号,而现在的化学书,却根本看不清上面有什麼;之前的数学书是45度角倾斜着,现在的化学书是平放着的……
我帮助他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调整,直到他真正能在脑海中像学数学一样去学化学了。由于他偏科程度太深,整个过程推进得比较艰难。
最后,我请他“做数学”,他马上能在脑海中浮现做数学题的样子,而且情绪愉快;请他“做化学”,他同样能迅速地在脑海中复制出做数学作业的画面,只是作业本替换成了化学学科的,情绪也很愉快。反复几次,越试越爽。
他很开心:“项老师,我现在就想做化学了……”
再后来,化学老师从他的作业中及时捕捉到了积极的信号,并给予鼓励与引导,帮助他把点燃的火焰持续了下去,终于在这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已将化学学科确立为自己的优势科目了。
再战:矫正文科偏科心理
在关注学习委员的同时,我也和班级其他同学一起研究不同学科的“偏科”现象。做了一些尝试。再与大家分享一个政治学科的例子。
学生周周,他会在语文写作时笑傲江湖,而在政治答题中败走麦城。最后,政治竟成了他最头疼的学科。他在电话中说,本想用寒假时间补背政治,但实在痛苦万分。是啊,不喜欢政治,不喜欢背诵,怎麼办?
我请他带上政治书与卷子面谈,看看他到底是如何背诵政治。
试卷上有一题是“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看他的回答,纯属胡诌,竟然还得了一分。
与他约定,就这题,重新背书,然后回答。
结果,他翻到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章节,口中念念有词,眼球上下翻动,表情十分丰富,但最终归于痛苦。检测背诵,果然还是丢三落四。
再问他背诵之前看了哪些内容。他说,就是几个小标题和老师考试前让我们画出的关键句。——原来如此!他以为通篇阅读教科书是浪费时间,直接背诵才是最佳选择。
而且,你不觉得奇怪吗?似乎我们都认为只有口头不断复述才算背诵。殊不知,如此背诵,虽然有嘴唇记忆、鼓膜记忆,但效果不佳,尤其落笔时易写同音别字,不利于书面作答。
怎麼办?陪他做游戏:你现在就是中国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阐释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准备答记者问。可以看书,但不可以照本宣科,丢了中国外交官的风度。给你两分钟时间准备。
他竟然不再念念有词,而是飞速浏览书本——有趣吧。
然后,请他演讲。他的语调竟从录音机似的“背诵腔”变成“陈述腔”。一边说,一边偷瞄书本;一经提醒,马上抬头。等他说完了五条,我就装成白痴记者提问:“为什麼强调‘互不干涉内政’?”“为什麼不能把‘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放到‘互不干涉内政’之后”……然后他手忙脚乱地在书本中找相应的文字,扫一眼后回答我……
而我做的,只是反复提醒他“尽量用书上词汇回答”。
第一轮表演结束,我直接要求他再花三分钟时间,准备接下来的正式新闻发布会。“啊,刚才的是模拟啊。”“当然,要是正式,我们国家的脸不都给丢光了。哈哈。”
三分钟后,他的表现更为精彩,思路更连贯,用语更专业,书上词语的出现频率也明显增加。
而答题,自然是小菜一碟。
末了,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最高的背诵就是不背诵。”“对,就是自己说话。”很高兴他找到了背诵政治的信心。
后来,他读了高三政治班。
献宝:克服偏科两大法宝
如果我们总结这两个故事,不难发现以下方法:
1、“情境替换法”:把最优秀的状态复制过来。把其中尽可能多的细节复制过来。稍加训练。就可以成为调节情绪的法宝。
2、“身份切换法”:把最能解决这一问题的人物想象出来,尽可能地模仿这位非常有能量的人物来面对问题。稍加训练,你自己也会增加很大能量的。
其实,方法还有很多,解决了偏科心理,还需要以自己的意志力和行动力进行科学学习。其实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及时主动地与老师、成绩优秀的同学交流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此,我们对于目前的偏科,也可以自信地喊出:想说爱你也容易!
不幸的是,我的班级,也染上了偏科病。
那天,期末考试成绩揭晓。我向往常一样到班级溜达,结果发现平时的欢声笑语不见了;孩子们或是默默呆坐,或是伏桌闷睡,即便是平时话多的同学,见到我,也只是铁着个脸小声说:“项老师。我数学和物理考砸了!……”门口涌进一帮女生,似乎在安慰谁,正想过去看看,肩膀却被轻轻拍了一下,一回头。原来是我们的学习委员姚智。
“怎麼了?”他不说话。只是往后门走。我紧随而出。
直至走廊尽头。沉默,沉默,他盯着灰蒙蒙的玻璃窗沉默。我有点不知所措:他一直是我班的种子选手啊,论工作能力、学习成绩、心理素质,都是班里的好手!即便这次没考好,也不会有什麼问题呀。“项老师,我真的不喜欢化学。”他抬起了眼睛,两眼迷离,“我真的努力想学好。可这次,这次化学真的拖后腿了……”你能想象吗?一大男孩,竟涕泪交下!让我又心疼又着急。
于是,我赶紧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调查,竟发现班级偏科现象极其严重:无论成绩好坏,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门或几门学科存在着想学但实在没有兴趣学的情况。
看来,我必须得深度介入了!
接招:矫正理科偏科心理
从哪入手昵?我决定从帮助姚智破解化学学科的偏科心理开始。以他的学习能力,一旦突破,效果一定明显,到时,也会给班级其他同学带来信心。
于是,第二天放学后,我邀请姚智到办公室交流。
他说,讨厌化学学科……连续一个星期背着书本回家,却硬是一页纸头都没翻。我赶紧打断。我更关心的是,他喜欢什麼,有多喜欢。因为,我坚信每个同学们都是天才!能力可以迁移,优秀可以复制。只要同学们有某一方面的强项,就存在着将强项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可能。只是需要被激发,被引导,被激励而已。
他说,他最喜欢数学,而且是“非常喜欢”。
我笑了:“非常喜欢是什麼样子呢?你想啊,如果能把非常喜欢和非常讨厌的区别之处给弄清楚,不就意味着有了消除差异的可能麼?”
我请他想象一下回家做数学题的场景,我不断提问,提醒他关注具体的细节。
最后发现,他在回忆做数学题时面带笑容,而且能看见自己做的是《专题训练数学卷》,能够看清楚试卷封面的字,能够在脑海中打开试卷,还能模糊地看到第一页上的数学符号。
为了达到更好复制的效果,我追问出了在他脑海中,数学卷的大小、远近、颜色。
比较有趣的是,这一切,都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通过对话和脑海想象完成的。
然后,我请他想象做化学题的场景。结果他非常紧张,努力了一下,说,在家里几乎没有做化学题的经历。
怎麼办?这样反而简单了。我请他在脑海中展现出做数学的画面,然后将数学作业本替换成化学作业本。
结果,他的表情非常扭曲:“试了几次,脑海中还是只有数学作业本。”——看来,这孩子偏科确实很严重。
于是,我只好帮他在脑海中先将化学书放到数学书上面,然后慢慢把数学书抽走。终于,他成功了。但,这还不够。还得帮助他复制更多的细节。
经过追问发现,虽然他能在脑海中把数学书变成化学书。但是,之前的数学书打开着,而现在的化学书合着;之前的数学书有点大。而现在的化学书却偏小:之前的数学书能模糊看到上面符号,而现在的化学书,却根本看不清上面有什麼;之前的数学书是45度角倾斜着,现在的化学书是平放着的……
我帮助他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调整,直到他真正能在脑海中像学数学一样去学化学了。由于他偏科程度太深,整个过程推进得比较艰难。
最后,我请他“做数学”,他马上能在脑海中浮现做数学题的样子,而且情绪愉快;请他“做化学”,他同样能迅速地在脑海中复制出做数学作业的画面,只是作业本替换成了化学学科的,情绪也很愉快。反复几次,越试越爽。
他很开心:“项老师,我现在就想做化学了……”
再后来,化学老师从他的作业中及时捕捉到了积极的信号,并给予鼓励与引导,帮助他把点燃的火焰持续了下去,终于在这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已将化学学科确立为自己的优势科目了。
再战:矫正文科偏科心理
在关注学习委员的同时,我也和班级其他同学一起研究不同学科的“偏科”现象。做了一些尝试。再与大家分享一个政治学科的例子。
学生周周,他会在语文写作时笑傲江湖,而在政治答题中败走麦城。最后,政治竟成了他最头疼的学科。他在电话中说,本想用寒假时间补背政治,但实在痛苦万分。是啊,不喜欢政治,不喜欢背诵,怎麼办?
我请他带上政治书与卷子面谈,看看他到底是如何背诵政治。
试卷上有一题是“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看他的回答,纯属胡诌,竟然还得了一分。
与他约定,就这题,重新背书,然后回答。
结果,他翻到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章节,口中念念有词,眼球上下翻动,表情十分丰富,但最终归于痛苦。检测背诵,果然还是丢三落四。
再问他背诵之前看了哪些内容。他说,就是几个小标题和老师考试前让我们画出的关键句。——原来如此!他以为通篇阅读教科书是浪费时间,直接背诵才是最佳选择。
而且,你不觉得奇怪吗?似乎我们都认为只有口头不断复述才算背诵。殊不知,如此背诵,虽然有嘴唇记忆、鼓膜记忆,但效果不佳,尤其落笔时易写同音别字,不利于书面作答。
怎麼办?陪他做游戏:你现在就是中国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阐释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准备答记者问。可以看书,但不可以照本宣科,丢了中国外交官的风度。给你两分钟时间准备。
他竟然不再念念有词,而是飞速浏览书本——有趣吧。
然后,请他演讲。他的语调竟从录音机似的“背诵腔”变成“陈述腔”。一边说,一边偷瞄书本;一经提醒,马上抬头。等他说完了五条,我就装成白痴记者提问:“为什麼强调‘互不干涉内政’?”“为什麼不能把‘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放到‘互不干涉内政’之后”……然后他手忙脚乱地在书本中找相应的文字,扫一眼后回答我……
而我做的,只是反复提醒他“尽量用书上词汇回答”。
第一轮表演结束,我直接要求他再花三分钟时间,准备接下来的正式新闻发布会。“啊,刚才的是模拟啊。”“当然,要是正式,我们国家的脸不都给丢光了。哈哈。”
三分钟后,他的表现更为精彩,思路更连贯,用语更专业,书上词语的出现频率也明显增加。
而答题,自然是小菜一碟。
末了,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最高的背诵就是不背诵。”“对,就是自己说话。”很高兴他找到了背诵政治的信心。
后来,他读了高三政治班。
献宝:克服偏科两大法宝
如果我们总结这两个故事,不难发现以下方法:
1、“情境替换法”:把最优秀的状态复制过来。把其中尽可能多的细节复制过来。稍加训练。就可以成为调节情绪的法宝。
2、“身份切换法”:把最能解决这一问题的人物想象出来,尽可能地模仿这位非常有能量的人物来面对问题。稍加训练,你自己也会增加很大能量的。
其实,方法还有很多,解决了偏科心理,还需要以自己的意志力和行动力进行科学学习。其实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及时主动地与老师、成绩优秀的同学交流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此,我们对于目前的偏科,也可以自信地喊出:想说爱你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