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凭借自身拥有的结构较为细致、硬度大,且具有较强的防腐力等优势特征,红豆杉在建筑、家具以及桥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所以,各地区也逐渐重视起了红豆杉幼苗的栽培管理工作,希望能够通过灵活引用更科学、新颖的栽培管理技术促进红豆杉经济价值显著提升。基于此,针对小陇山地区红豆杉幼苗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陇山地区;红豆杉;幼苗;栽培管理技术
红豆杉作为我国的特有树种,适应性强,在我国南北方均可以种植,在水土保护、园艺观赏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除了在园林景观方面的引用,红豆杉具有的药用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树皮及树叶的化学成分都能够在预防乳腺癌、卵巢癌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但由于其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缓慢,再加上市场需求量较大,所以,必须要重视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分析[1]。
1 红豆杉的幼苗培育
1.1 选地施肥
小陇山地区在进行红豆杉栽培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较为疏松且含有腐殖质、呈中性或者是微酸性的土壤,具体地点最好选择与沟谷溪相对较近的地点,也可以是山坡中下部有理想水湿条件的位置来进行栽培[2]。
1.2 繁殖措施
1.2.1 种子育苗
一般情况下,红豆杉在结了深红色的果实之后,就可以在10月份左右合理安排各项采收工作了。这一时期收获的种子通常都需要引用湿沙,给予90 d以上的有效存储才会能够发芽。在此过程中,大多采用室外自然变湿的处理方式,有一些地区也会选用沙藏层积的方式来完善种子处理,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理想的种植发芽率[3]。
1.2.2 选圃整地
苗圃地的选择要想体现出科学合理性,除了满足土壤肥沃、避免病虫害这些基本要求之外,还要尽可能选择坡度相对平缓,且上层能够发挥出良好排水性的地块。在8—9月份,要选择适当方式来进行各项杂草清除工作的有效安排,然后按照标准要求逐渐整理成水平梯面,然后深挖至20~30 cm,在11月浅翻细耙。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明确相关标准,床宽约1.2 m,床高15~20 cm,采用分厢作床的方式。结束厢面整平,需要采用合适的木板进行播种沟压。具体深度应合理控制在2 cm左右,而沟距则要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在20 cm左右。
1.3 适时播种
通常早春是最适合的播种时期。在种子藏储1年之后,出裂口显白的现象大约会在30%的种子上呈现出来。对于这一情况,应结合具体的播种要求来选择更适合的种子,然后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加入其中,由此来进行10 min的浸泡消毒 ,溶液浓度要控制在0.2%,之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再晾干在沟内均匀播种。主要以条播来进行,种子间距合理控制在5~7 cm。在顺利结束播种后,在种子上均匀地覆盖1层厚度适宜的土壤,上层可以用稻草来进行薄厚适宜的覆盖。
2 栽培管理技術
(1)幼苗期。红豆杉幼苗的避阳是否合理有效是极为重要的,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与有利条件来完善阴棚的搭建,由此来实现对透光度的合理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基于苔藓的铺植来更好地保护苗木,在尽可能减少苗床受到日晒雨淋之外,也可以使得土壤一直处于疏松、湿润的状态。同时,还要定期引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进行杀菌,在幼苗出土之后,可以通过百菌清500~600倍液来进行喷雾,杀菌次数要结合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调整。
(2)抚育期。除草、松土工作一定要按照标准要求定期开展,时间一般都是每年的8—9月份。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给幼树带来伤害。同时,为了尽可能避免因为被水浸泡,导致幼苗某些病症出现,减少高温损伤,排水工作也要及时有效。
(3)田间管理。在出苗之后,施肥量、次数要视情况而定。在多雨时期,要重视完善积水预防,避免出现烂根现象。在定植之后,每年进行两次的中耕除草。且在实际除草过程中,要基于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实现与中耕施肥的有机结合,使用农家肥的效果比较好,剪除萌蘖需要注意时间,这样可以确保树木的生长。
3 栽培红豆杉的注意事项
首先,红豆杉一般都是在冬末早春萌芽前栽培,大苗需要带土球。日常养护管理要做好松土除草、施肥、灌溉,然后在根部周围铺一些枯枝落叶,从而为土壤酸性提供良好维护。在秋末冬初要做好修剪,以此来保持良好的树姿,将枯枝、病枝、折断枝等及时剪去。其次,红豆杉浇水应对水质给予充分考虑,尽量以天然雨水为主,其次是流动的河水、湖水。若必须要引用井水,一定要对水质、水温作出合理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红豆杉营造出更理想的生长条件,取得理想栽培成果,避免出现植株生理性萎蔫等现象。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不论是良好生态效益的发挥,还是较高的经济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所以,红豆杉林的大力营造也获得了国家的有力支持。同时,采用承包、拍卖与租赁等方式优化造林绿化,获得了国家的积极提倡与鼓励。因此,为了促进苗木产量的大幅度提升,应充分重视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 1 ] 宋健,刘剑丛,戴小芬.红豆杉繁育管理与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7):103-104.
[ 2 ] 朱新华.红豆杉的繁殖方法及栽培养护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200.
[ 3 ] 谢淑红,唐太平,王鸿宝.红豆杉引种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4):114.
(收稿日期:2019-10-13)
关键词:小陇山地区;红豆杉;幼苗;栽培管理技术
红豆杉作为我国的特有树种,适应性强,在我国南北方均可以种植,在水土保护、园艺观赏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除了在园林景观方面的引用,红豆杉具有的药用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树皮及树叶的化学成分都能够在预防乳腺癌、卵巢癌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但由于其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缓慢,再加上市场需求量较大,所以,必须要重视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分析[1]。
1 红豆杉的幼苗培育
1.1 选地施肥
小陇山地区在进行红豆杉栽培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较为疏松且含有腐殖质、呈中性或者是微酸性的土壤,具体地点最好选择与沟谷溪相对较近的地点,也可以是山坡中下部有理想水湿条件的位置来进行栽培[2]。
1.2 繁殖措施
1.2.1 种子育苗
一般情况下,红豆杉在结了深红色的果实之后,就可以在10月份左右合理安排各项采收工作了。这一时期收获的种子通常都需要引用湿沙,给予90 d以上的有效存储才会能够发芽。在此过程中,大多采用室外自然变湿的处理方式,有一些地区也会选用沙藏层积的方式来完善种子处理,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理想的种植发芽率[3]。
1.2.2 选圃整地
苗圃地的选择要想体现出科学合理性,除了满足土壤肥沃、避免病虫害这些基本要求之外,还要尽可能选择坡度相对平缓,且上层能够发挥出良好排水性的地块。在8—9月份,要选择适当方式来进行各项杂草清除工作的有效安排,然后按照标准要求逐渐整理成水平梯面,然后深挖至20~30 cm,在11月浅翻细耙。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明确相关标准,床宽约1.2 m,床高15~20 cm,采用分厢作床的方式。结束厢面整平,需要采用合适的木板进行播种沟压。具体深度应合理控制在2 cm左右,而沟距则要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在20 cm左右。
1.3 适时播种
通常早春是最适合的播种时期。在种子藏储1年之后,出裂口显白的现象大约会在30%的种子上呈现出来。对于这一情况,应结合具体的播种要求来选择更适合的种子,然后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加入其中,由此来进行10 min的浸泡消毒 ,溶液浓度要控制在0.2%,之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再晾干在沟内均匀播种。主要以条播来进行,种子间距合理控制在5~7 cm。在顺利结束播种后,在种子上均匀地覆盖1层厚度适宜的土壤,上层可以用稻草来进行薄厚适宜的覆盖。
2 栽培管理技術
(1)幼苗期。红豆杉幼苗的避阳是否合理有效是极为重要的,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与有利条件来完善阴棚的搭建,由此来实现对透光度的合理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基于苔藓的铺植来更好地保护苗木,在尽可能减少苗床受到日晒雨淋之外,也可以使得土壤一直处于疏松、湿润的状态。同时,还要定期引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进行杀菌,在幼苗出土之后,可以通过百菌清500~600倍液来进行喷雾,杀菌次数要结合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调整。
(2)抚育期。除草、松土工作一定要按照标准要求定期开展,时间一般都是每年的8—9月份。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给幼树带来伤害。同时,为了尽可能避免因为被水浸泡,导致幼苗某些病症出现,减少高温损伤,排水工作也要及时有效。
(3)田间管理。在出苗之后,施肥量、次数要视情况而定。在多雨时期,要重视完善积水预防,避免出现烂根现象。在定植之后,每年进行两次的中耕除草。且在实际除草过程中,要基于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实现与中耕施肥的有机结合,使用农家肥的效果比较好,剪除萌蘖需要注意时间,这样可以确保树木的生长。
3 栽培红豆杉的注意事项
首先,红豆杉一般都是在冬末早春萌芽前栽培,大苗需要带土球。日常养护管理要做好松土除草、施肥、灌溉,然后在根部周围铺一些枯枝落叶,从而为土壤酸性提供良好维护。在秋末冬初要做好修剪,以此来保持良好的树姿,将枯枝、病枝、折断枝等及时剪去。其次,红豆杉浇水应对水质给予充分考虑,尽量以天然雨水为主,其次是流动的河水、湖水。若必须要引用井水,一定要对水质、水温作出合理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红豆杉营造出更理想的生长条件,取得理想栽培成果,避免出现植株生理性萎蔫等现象。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不论是良好生态效益的发挥,还是较高的经济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所以,红豆杉林的大力营造也获得了国家的有力支持。同时,采用承包、拍卖与租赁等方式优化造林绿化,获得了国家的积极提倡与鼓励。因此,为了促进苗木产量的大幅度提升,应充分重视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 1 ] 宋健,刘剑丛,戴小芬.红豆杉繁育管理与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7):103-104.
[ 2 ] 朱新华.红豆杉的繁殖方法及栽培养护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200.
[ 3 ] 谢淑红,唐太平,王鸿宝.红豆杉引种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4):114.
(收稿日期:20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