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
形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04—0463(2017)09—0075—01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为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
一、教师要做好角色转变
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把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转化为自身有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养,要呈现导学的角色;学生不再是“配角”,是活动的“主体”; 师生应平等相处,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学过程也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二、要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1. 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体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要通过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将体育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
2. 建立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特征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教师要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改变。首先,要了解、掌握和分析学生之间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差异,用科学的方法诊断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并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育的资源,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特点,为他们的定位和选择做好参谋。其次,依据学生之间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进行因材施教。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再次,积极贯彻执行“合班分组选项”的同时,建立合作学习共同体,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学生练习时扮演合作伙伴,努力创办适合每个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还可采用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参与、高活力、高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交往品质、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等。
3. 做好体育课堂学习形式的创新。(1)“问题化学习”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如,课题组在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教学中提出两个设疑:如何使传出的球不旋转?如何更稳、更准确地将球传给同伴?教师可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收效很好。(2)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情景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在集体性运动和运动竞赛中,教师可通过规则约束、协助配合、胜负体验、战胜困难等情景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比如,可在排球比赛教学时放映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的视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向往,深刻领悟当代女排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3)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活动化”学习。学生的体育学科能力和体育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如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可在具体的游戏和比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精神、意志品质以及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等。
4. 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一是要注意健康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例如,我在开展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接球“缓冲”技术指导,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够避免手指挫伤的问题。二是在学校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学生健康行为的良好培养。
5. 探索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不仅要针对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和运動能力的掌握程度,更要针对学生如何将所学体育知识、技能和运动能力运用到真实和复杂情境中进行评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重点考察兴趣值、容量值、方法值、意义值,突出课堂的动力价值、方法迁移,努力将体育教学真正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通过科学评价使每个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GS[2016]GHB0098)编辑:王金梅
形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04—0463(2017)09—0075—01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为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
一、教师要做好角色转变
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把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转化为自身有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养,要呈现导学的角色;学生不再是“配角”,是活动的“主体”; 师生应平等相处,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学过程也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是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二、要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1. 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体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要通过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将体育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
2. 建立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特征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教师要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改变。首先,要了解、掌握和分析学生之间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差异,用科学的方法诊断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并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育的资源,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特点,为他们的定位和选择做好参谋。其次,依据学生之间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进行因材施教。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再次,积极贯彻执行“合班分组选项”的同时,建立合作学习共同体,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学生练习时扮演合作伙伴,努力创办适合每个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还可采用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参与、高活力、高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交往品质、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等。
3. 做好体育课堂学习形式的创新。(1)“问题化学习”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如,课题组在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教学中提出两个设疑:如何使传出的球不旋转?如何更稳、更准确地将球传给同伴?教师可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收效很好。(2)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情景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在集体性运动和运动竞赛中,教师可通过规则约束、协助配合、胜负体验、战胜困难等情景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比如,可在排球比赛教学时放映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的视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向往,深刻领悟当代女排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3)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活动化”学习。学生的体育学科能力和体育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如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可在具体的游戏和比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精神、意志品质以及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等。
4. 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一是要注意健康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例如,我在开展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接球“缓冲”技术指导,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够避免手指挫伤的问题。二是在学校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学生健康行为的良好培养。
5. 探索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不仅要针对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和运動能力的掌握程度,更要针对学生如何将所学体育知识、技能和运动能力运用到真实和复杂情境中进行评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重点考察兴趣值、容量值、方法值、意义值,突出课堂的动力价值、方法迁移,努力将体育教学真正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通过科学评价使每个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GS[2016]GHB0098)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