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与套路。笔者的治班“法宝”则是“听证”, 用听证方式管理班级,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一、制度听证——让制度也迷人
  许多班主任在接手新的班级后都会制定相应的班级制度,实现常规管理制度化,以此应对学生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但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今天的孩子更是个性十足。班级制度要得到学生的“拥护”,制定时就要遵重学生的意愿。为此,笔者在班级制度制定前,都会先充分了解情况,然后再进行“听证”。
  1.设立“意见征询箱”,聆听孩子们的心声
  班主任要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就必须先充分掌握班级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了解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倾听他们真实的内心感受。唯有如此,班主任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从而为班级的正确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制定班级制度之前,都会在班级设立“意见征询箱”,让学生畅所欲言,放下所有的负担和顾虑,袒露心声。
  2.向任课教师征求意见,全面掌握班级情况
  任课教师大多兼任几个班的教学任务,对整个年级学生的动向会有比较宏观的了解,在对比中更容易发现各班学生的典型问题。因此,制定制度之前,笔者会主动和每一位任课教师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班级学生的看法和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如此,不仅可以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班级管理中所隐藏的问题。
  3.主动家访,顺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的孩子总是较为了解,因此,制度制定之前,笔者都会与家长认真沟通,争取对每个学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方案。
  4.制度听证
  在充分征询学生、任课教师、家长三方意见后,笔者会初步制定出班级发展规划和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之后,利用班会课时间,广泛邀请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参会进行听证,确保制度科学有效,保证制度能顺利实施。
  在听证会上,笔者首先对各项班级政策进行简要说明,之后邀请任课教师、列席家长代表、班级学生对班级制度草案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此对班级制度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制定的班级制度自然会被学生、任课教师、家长所接受和认可。任课教师、家长在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上自然会与班主任保持高度一致,带头执行规章制度;学生也会主动对照集体制定的条例来要求自己、检测自己,促进自我成长。
  二、违纪处理听证——还学生自我教育的权利
  学生难免犯错误,对此,简单、粗暴的批评或找家长反映问题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主动改正错误,反而会引起其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家长的反感,不利于問题学生的转化。为此,笔者在处理违纪问题时也常采取听证的方法,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受到教育。
  1.填写情况记录单,书写违纪心理报告
  许多学生犯错后总会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有些家长也喜欢对老师软磨硬泡,恳请老师不要处罚自己的孩子,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对孩子实施有效教育,必须要紧紧揪住他们的“小辫子”,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
  学生出现违纪行为,笔者会在第一时间内查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让违纪学生填写违纪情况记录(如果违纪情况有目击同学,目击者也要填写一份证明记录),写出一则违纪心理报告(不是检讨书也不是保证书,字数不限) 并反思内省。这一过程旨在让学生自我反思,认清自己的行为,自我检讨、自我教育。同时,也能让班主任对学生的违纪心理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惩戒教育。
  2.申诉、听证
  违纪事件调查、取证结束后,笔者会利用班会时间召开事件的“申诉、听证会”,并邀请违纪学生家长到校参加。
  在“申诉、听证会”上,先由违纪学生向同学、老师以及家长陈述违纪事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违纪前后真实的心理变化。之后,班级同学和家长就此次违纪事件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你如何看待此次违纪事件?这次事件给班级带来了哪些影响?你认为此次违纪是不可避免的吗?如果你是违纪者,你当时会怎么处理呢?作为家长,你怎么看待自己孩子的这次违纪?听到孩子违纪后,你有什么感受?你现在想对孩子说些什么呢……这样不仅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而且还会激起他们内心的愧疚,产生强烈的悔错、改错意识。同时,其他同学也会从事件中汲取教训,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3.补救措施
  认识错误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成长、真正改正错误才是终极目标。所以,违纪学生在听证会上,除了要对自己的错误诚心悔悟之外,还必须拿出相应的改正措施,及时消除此次违纪给自己、班级和同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改正措施制定后,由班级同学、老师和家长共同负责监督实施,违纪学生本人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要及时向老师、家长、同学就改正进度作出及时汇报,不断反馈,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三、个人发展听证——给孩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班集体的发展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发展的集中体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扬每一位学生的优点,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其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为此,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了个人发展听证制度。
  1.学生自定奋斗目标
  鲁迅先生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所取得的成果就越大。每学期初,笔者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本学期的奋斗目标,并请家长帮助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目标必须要让自己比上学期的表现或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实施计划也必须具体、可操作。
  2.措施听证
  为了确保每位同学制定的目标、措施都能科学有效并真正发挥激励作用,笔者会安排“我努力、我进步”系列主题班会。班会课上,每个学生都要向全体同学公布自己本学期的奋斗目标,以及实施计划和措施,由全体同学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审议,最后由学生自己进行修订。如此便可集思广益,用集体的力量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目标。
  3.汇报、答辩
  对于孩子来说,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难的是如何执行和落实这些目标。为了让目标激励作用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进步的喜悦,笔者在每个月末都会利用班会时间举行“个人发展汇报会”,会上要求每个学生对照自己学期初制定的目标,汇报自己近期的发展情况,如取得了哪些进步,有哪些地方还存在缺陷,下一步将如何改正和克服,等等。其他同学则根据汇报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真正执行了计划,对于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加以提醒。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客观看待自己的情况,调整方向,不断努力,促使其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奋力向前。
  听证治班,使班主任在充分关注孩子内心需求的基础上,能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巧妙施加引领,让每个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为其他同学做出良好表率,实现整个班级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海阳市育才小学
  山东烟台265100 )
  责任编辑毛伟娜
其他文献
“在老师眼中,你不是1/52,你就是100%……”  “真的!”办公室内,一个小姑娘抬起头,泪水未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千真万确!”一个柔和的声音响起,话语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没有你的成功,我们班级的成功永远也不会是100%。记住,在老师眼中,你就是100%,你是老师的100%,你是你爸妈的100%,你更是你自己的100%!……”  眼前的一幕让我想起一节晨会课。  “让你学习是为你好,
2002年12月16日中午,一醉汉摇摇晃晃行至省话剧团门前的人行道上时,一时性起,飞起一脚,竟把道上一个消火栓咔嚓一声踢倒,吓得目瞪口呆的醉汉在诸多围观者帮助下想扶起这个消火栓时
利用门诊可控的环节平衡眼科门诊的患者分布和医疗资源分配,合理安排复诊患者是重要手段,医务人员引导预约患者分肘段就诊是关键,为患者提供优质及时的医疗服务是最终目标。
“洞房花烛夜”是人生一大喜事,然而粉刷一新、家具满屋、沉浸在即将做新郎喜悦之中的小董及其家人那能料到:子夜时分,咣咣两声巨响,罪恶的火球破窗而入,洞房突然烟雾弥漫,大火熊熊
摘 要基于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偏重外在形式而忽视教育功能的现状,有必要重构新型课堂合作学习小组,让小组合作充满活力,在学习过程中情智共生共融,提升实效,最终转识成智,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智慧提升。  学习小组;微班管理;模式建构;教育功能  G41  A  2095-1183(2016)09-00-02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  文章编号  小组合作学习是常见的学习形式,但实践中我们发
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地处广州郊区的荔湾区龙溪小学,由一所生源和师资流失严重的薄弱校转变成为受到社会各界赞誉的特色学校,其“华丽”转身正是源自学校扎实的德育工作。“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挖掘当地的龙舟文化资源打造校园文化,通过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推动学校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立足地域特色文化,寻求发展契机  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薄弱学校往往因为长期缺乏办学活力和凝聚力,导致办学质
刘丙元在《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23期撰文指出,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割裂人性的伦理传统至今仍在支配着现实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成为当代道德教育无以自证进而难以获得令人信
自己选择的才是最好的。我们惊喜地看到,在打造邓稼先班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那么的巧妙。而孩子们呢,同样没有辜负老师的信赖,他们自主自为,把班级文化演绎得如此精彩!
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锁闭是火灾发生后导致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这已为近年来多起血淋淋的火灾教训所证实。近日国务院向全国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而品德教材是从儿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中生成教育话题和范例,所遵循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教师在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引领下,巧妙地把课堂负载的世界与儿童生活的世界打通,以此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意义。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事件”是一种常用的呈现方式。  例如,中图·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