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哈尔滨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哈尔滨音乐比赛于2018年1月12日至1月26日在哈尔滨奏响。这是首次以哈尔滨城市命名的国际性、综合性音乐赛事,旨在通过打造国际高端精品音乐赛事,进一步推动高雅艺术与音乐之城的深度融合,为挖掘音乐人才、弘扬音乐文化、促进世界人文交流开辟新的宽广空间。
倾力打造国际音乐赛事 谱写华美乐章
哈尔滨是一座对音乐有热情、在音乐方面有悠久文化传统和底蕴的城市,诞生过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第一所音乐学校,培养过大批享誉中外的音乐艺术人才,拥有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音乐节。如今,这座在2010年便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的城市,在荣膺“东亚文化之都”之际,倾力打造了一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赛事——哈尔滨音乐比赛。
哈尔滨音乐比赛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亲自挂帅担任赛事组织委员会主席、艺术委员会主任。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年轻的哈尔滨音乐学院经过历时一年的筹备,在第34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之际,哈尔滨音乐比赛的战幕也正式拉开。当哈尔滨音乐厅和大剧院里回响起音乐家们奏响的华美乐章之时,赛事以极高的艺术水准,吸引了中外媒体的追踪报道。在赛事宣传上,大赛组委会聘请专业宣传团队,与全球最顶级、最专业的古典音乐播出平台Medici TV(古典音乐在线频道)合作,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视频网络直播。比赛期间,通过互联网观看比赛的人数达5万人次。
比赛设钢琴、小提琴和声乐三个组别,分别设一、二、三、四等奖各一名,奖金分别为5万美元、3万美元、2万美元和1万美元。钢琴和小提琴比赛采取四轮制,声乐比赛采取三轮制。大赛对演奏、演唱作品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如,在进入半决赛后演奏曲目需在赛事指定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和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中选择,决赛则需在大赛规定的13首难度系数极高的钢琴协奏曲中选择一首演奏;声乐组决赛则要求参赛选手演唱一首管弦乐伴奏的中国作品、一首歌剧咏叹调和一首音乐会咏叹调的部分乐章。
比赛设预选赛和现场比赛两个环节,吸引了31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選手参赛。其中,来自茱莉亚音乐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外一流音乐院校的选手占65%,有63%的选手曾在范·克莱本国际比赛、伊丽莎白女皇国际比赛、卡迪夫世界歌手大赛等国际著名音乐比赛中获奖。谈及为什么首次在哈尔滨举办国际音乐比赛就能够吸引这么多世界顶级选手前来参赛,大赛组委会一致认为,赛事设置的科学性、组织的规范性和国际级的艺术规格、评委阵容的公信力都是吸引他们参赛的重要原因。
在2017年8月进行的预选赛中,三个组别的9名国内外评委对所有参赛选手提交的文件及视频进行评估,选拔出32名钢琴选手、30名小提琴选手、41名声乐选手,共103名国内外选手入围2018年1月在哈尔滨进行的现场比赛。经过现场比赛4轮(声乐组3轮)14天27场的鏖战,11名选手脱颖而出。来自中国的潘林子、俄罗斯的亚历山大·潘菲洛夫、以色列的拉斐尔·斯科尔卡和英国的弗洛里安·米特雷亚分获钢琴组前四名;来自美国的周颖、韩国的朴奎闵、俄罗斯的里奥尼德·柴勒斯尼和中国的刘芳蕾,分获小提琴组前四名;来自俄罗斯的斯维特拉娜·莫斯卡连科、白俄罗斯的亚历山大·罗斯拉维次和中国的陈大帅分获声乐组第二、三、四名(一等奖空缺)。
汇聚世界音乐名家 “音乐之城”响亮全世界
本届比赛采用国际化标准的评审过程和评审规则,聘请29位来自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等16个国家的钢琴、小提琴和声乐领域内的国际顶级大师担任评委,阵容极具权威性和代表性。他们中既有2015年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审会主席凯齐纳·波波瓦·齐德伦(Katarzyna Popowa-Zydron)、以色列鲁宾斯坦国际大师比赛艺术总监伊迪丝·兹维(Idith Zvi)、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及其他多项比赛评委米哈拉·马丁(Mihaela Martin)、七次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大赛评委维克多·特列季亚科夫(Viktor Tretyiakov)、“世界第一女高音”奇里·特·卡娜娃(Kiri Te Kanawa),也有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及歌剧表演艺术家黄英,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评委、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徐惟聆,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吴迎教授等。
在开幕式音乐会上,由活跃于国际乐坛的杰出中国指挥家汤沐海执棒哈尔滨交响乐团,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融贝多芬、普契尼、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等人经典作品的音乐视听盛宴。当勃拉姆斯《学院庆典序曲》奏响第一个音符,全场立刻被乐曲欢乐的情绪所感染;柴科夫斯基《d小调冥想曲》,独有的俄罗斯交响音乐气息,赋予这首曲目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现场观众们更是首次聆听了由叶小钢创作的《采桑子》,该曲目选自声乐交响作品《临安七部》,“无风水面琉璃滑”“一点沧州白鹭飞”……在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的精彩演唱中,体味悠然、快意之余,西湖的醉人风光、物华人文俨然浮现眼前。
叶小钢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哈尔滨音乐比赛荟萃了国内外卓越的评委、乐团、指挥家和高水平的选手,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准、高层次的比赛!举办这样一次音乐活动,势必再次擦亮哈尔滨‘音乐之城’的城市名片,势必使蓬勃向上的哈尔滨音乐学院更上一层楼,也会将哈尔滨人民对音乐的热情传向世界!我相信,美好的音乐能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交流,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一份迷人的力量。”
欢快热烈的闭幕式暨获奖者音乐会在哈尔滨大剧院隆重举行。音乐会邀请指挥家胡咏言执棒国内顶级乐团之一的深圳交响乐团,携钢琴组一等奖获得者潘林子、小提琴组一等奖获得者周颖及声乐组获奖选手斯维特拉娜·莫斯卡连科、亚历山大·罗斯拉维次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国际顶级水准的音乐会。闭幕式盛况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 搭建顶级交流平台 彰显独特魅力
获奖选手在比赛中收获了奖金、奖杯和掌声,然而落选者也不虚此行。本届音乐比赛在每一轮比赛后,都为落选者提供了与评委交流的机会,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每一位参赛者都能有所收获,这对于大部分参赛选手来说,更胜于奖金和奖杯,这在当前各类国际国内专业音乐大赛中是难能可贵的。比赛期间,世界最著名女高音、声乐组评委奇里·特·卡娜娃举办了她在中国的首个声乐大师班,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音乐爱好者前来学习。
本届音乐大赛在凸显“国际化”特点的同时,也注重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加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三个组别分别要求参赛选手演奏、演唱中国作品,并要求参赛在第二轮比赛中演奏中国作品:《纳木错》(钢琴组)、《太平鼓》(小提琴)、《圣山》(声乐组)。国内外参赛选手与评委、嘉宾对三首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三首作品既具有中国元素又合乎国际比赛的技术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哈尔滨音乐比赛的活动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音乐学院交流合作高层论坛也在哈尔滨音乐学院举行。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等中俄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家们,围绕音乐教育发展、音乐人才培养、音乐理论研究、音乐文化传播等畅所欲言,碰撞出思想火花。
纵观整场比赛,虽亮点频现,但也不乏需要深思之处。
1.音乐已逐渐成为哈尔滨聚焦世界目光、深化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气势恢宏的哈尔滨大剧院、历久弥新的犹太老会堂音乐厅、賡续传统的哈尔滨音乐学院等诸多音乐机构,成为彰显哈尔滨“音乐之城”深厚艺术底蕴和独特魅力风情的靓丽名片,而音乐比赛也为它们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举办哈尔滨音乐比赛等国际音乐赛事,将高雅艺术与音乐之城完美融合,赋予了城市高品质的文化基因。但如何能吸引更多的音乐爱好者真正走近比赛、聆听比赛,如何将音乐比赛的国际性与人民性有机结合,体现大赛“惠民—专业化”双向发展的理念,培养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这或许是在中国北方音乐名城倾力打造这样一届国际音乐盛事的更深层意义。
2.为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哈尔滨乃至中国在国际音乐艺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本届哈尔滨音乐比赛无论是在项目设置、比赛日程上,还是在比赛曲目、评委规则上,都参照了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华沙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等久负盛名的国际音乐赛事。从组委会获悉,赛事预期每两年举办一届,在积累办赛经验的基础上,第二届大赛时还将增设管乐组别。但在当前国内外音乐赛事遍地开花,并已形成一系列音乐界权威赛事品牌的背景下,哈尔滨音乐比赛要持续举办并在诸多音乐比赛中“突出重围”、独树一帜,需要抢抓机遇。哈尔滨对黑龙江省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音乐是哈尔滨鲜明而重要的文化传承,哈尔滨音乐比赛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文化品牌,要借助哈尔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进程,让比赛真正成为中国连结世界乐坛的纽带,进一步提升哈尔滨在全国音乐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与实力。一项赛事的意义不在于比赛后拿奖走人,而在于为参赛选手、为广大音乐爱好者真正留下了什么,并以此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希望哈尔滨音乐比赛能乘胜远行。
3.目前世界上的重大音乐比赛存在的可贵之处,除了使我们期待看到、听到精彩的演奏,更重要的是一种传统的传递和继承。纵观整个比赛,虽然不乏平稳、专注、冷静、清晰、流畅的演奏,但同样遗憾地看到了很多选手的演奏存在明显的表演成分,并没有真正将人带进音乐本身。比赛并不单纯以技术作为衡量标准,选手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以及自身综合音乐文化素质的展现,更是角逐胜负的关键。因此,我国音乐教学和对表演人才的培养要实现音乐表演与音乐理论知识的相互交融,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近年来,我国许多年轻的音乐家已经在国际音乐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赢得世界的瞩目。为了不断地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音乐演奏人才,我们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解决音乐教育中的不足。
[本文为2017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下的艺术类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7B083)和2017年度黑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音乐类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促进作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曹丽丽 哈尔滨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萌)
倾力打造国际音乐赛事 谱写华美乐章
哈尔滨是一座对音乐有热情、在音乐方面有悠久文化传统和底蕴的城市,诞生过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第一所音乐学校,培养过大批享誉中外的音乐艺术人才,拥有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音乐节。如今,这座在2010年便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的城市,在荣膺“东亚文化之都”之际,倾力打造了一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赛事——哈尔滨音乐比赛。
哈尔滨音乐比赛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亲自挂帅担任赛事组织委员会主席、艺术委员会主任。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年轻的哈尔滨音乐学院经过历时一年的筹备,在第34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之际,哈尔滨音乐比赛的战幕也正式拉开。当哈尔滨音乐厅和大剧院里回响起音乐家们奏响的华美乐章之时,赛事以极高的艺术水准,吸引了中外媒体的追踪报道。在赛事宣传上,大赛组委会聘请专业宣传团队,与全球最顶级、最专业的古典音乐播出平台Medici TV(古典音乐在线频道)合作,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视频网络直播。比赛期间,通过互联网观看比赛的人数达5万人次。
比赛设钢琴、小提琴和声乐三个组别,分别设一、二、三、四等奖各一名,奖金分别为5万美元、3万美元、2万美元和1万美元。钢琴和小提琴比赛采取四轮制,声乐比赛采取三轮制。大赛对演奏、演唱作品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如,在进入半决赛后演奏曲目需在赛事指定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和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中选择,决赛则需在大赛规定的13首难度系数极高的钢琴协奏曲中选择一首演奏;声乐组决赛则要求参赛选手演唱一首管弦乐伴奏的中国作品、一首歌剧咏叹调和一首音乐会咏叹调的部分乐章。
比赛设预选赛和现场比赛两个环节,吸引了31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選手参赛。其中,来自茱莉亚音乐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外一流音乐院校的选手占65%,有63%的选手曾在范·克莱本国际比赛、伊丽莎白女皇国际比赛、卡迪夫世界歌手大赛等国际著名音乐比赛中获奖。谈及为什么首次在哈尔滨举办国际音乐比赛就能够吸引这么多世界顶级选手前来参赛,大赛组委会一致认为,赛事设置的科学性、组织的规范性和国际级的艺术规格、评委阵容的公信力都是吸引他们参赛的重要原因。
在2017年8月进行的预选赛中,三个组别的9名国内外评委对所有参赛选手提交的文件及视频进行评估,选拔出32名钢琴选手、30名小提琴选手、41名声乐选手,共103名国内外选手入围2018年1月在哈尔滨进行的现场比赛。经过现场比赛4轮(声乐组3轮)14天27场的鏖战,11名选手脱颖而出。来自中国的潘林子、俄罗斯的亚历山大·潘菲洛夫、以色列的拉斐尔·斯科尔卡和英国的弗洛里安·米特雷亚分获钢琴组前四名;来自美国的周颖、韩国的朴奎闵、俄罗斯的里奥尼德·柴勒斯尼和中国的刘芳蕾,分获小提琴组前四名;来自俄罗斯的斯维特拉娜·莫斯卡连科、白俄罗斯的亚历山大·罗斯拉维次和中国的陈大帅分获声乐组第二、三、四名(一等奖空缺)。
汇聚世界音乐名家 “音乐之城”响亮全世界
本届比赛采用国际化标准的评审过程和评审规则,聘请29位来自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等16个国家的钢琴、小提琴和声乐领域内的国际顶级大师担任评委,阵容极具权威性和代表性。他们中既有2015年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审会主席凯齐纳·波波瓦·齐德伦(Katarzyna Popowa-Zydron)、以色列鲁宾斯坦国际大师比赛艺术总监伊迪丝·兹维(Idith Zvi)、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及其他多项比赛评委米哈拉·马丁(Mihaela Martin)、七次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大赛评委维克多·特列季亚科夫(Viktor Tretyiakov)、“世界第一女高音”奇里·特·卡娜娃(Kiri Te Kanawa),也有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及歌剧表演艺术家黄英,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评委、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徐惟聆,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吴迎教授等。
在开幕式音乐会上,由活跃于国际乐坛的杰出中国指挥家汤沐海执棒哈尔滨交响乐团,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融贝多芬、普契尼、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等人经典作品的音乐视听盛宴。当勃拉姆斯《学院庆典序曲》奏响第一个音符,全场立刻被乐曲欢乐的情绪所感染;柴科夫斯基《d小调冥想曲》,独有的俄罗斯交响音乐气息,赋予这首曲目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现场观众们更是首次聆听了由叶小钢创作的《采桑子》,该曲目选自声乐交响作品《临安七部》,“无风水面琉璃滑”“一点沧州白鹭飞”……在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的精彩演唱中,体味悠然、快意之余,西湖的醉人风光、物华人文俨然浮现眼前。
叶小钢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哈尔滨音乐比赛荟萃了国内外卓越的评委、乐团、指挥家和高水平的选手,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准、高层次的比赛!举办这样一次音乐活动,势必再次擦亮哈尔滨‘音乐之城’的城市名片,势必使蓬勃向上的哈尔滨音乐学院更上一层楼,也会将哈尔滨人民对音乐的热情传向世界!我相信,美好的音乐能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交流,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一份迷人的力量。”
欢快热烈的闭幕式暨获奖者音乐会在哈尔滨大剧院隆重举行。音乐会邀请指挥家胡咏言执棒国内顶级乐团之一的深圳交响乐团,携钢琴组一等奖获得者潘林子、小提琴组一等奖获得者周颖及声乐组获奖选手斯维特拉娜·莫斯卡连科、亚历山大·罗斯拉维次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国际顶级水准的音乐会。闭幕式盛况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 搭建顶级交流平台 彰显独特魅力
获奖选手在比赛中收获了奖金、奖杯和掌声,然而落选者也不虚此行。本届音乐比赛在每一轮比赛后,都为落选者提供了与评委交流的机会,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每一位参赛者都能有所收获,这对于大部分参赛选手来说,更胜于奖金和奖杯,这在当前各类国际国内专业音乐大赛中是难能可贵的。比赛期间,世界最著名女高音、声乐组评委奇里·特·卡娜娃举办了她在中国的首个声乐大师班,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音乐爱好者前来学习。
本届音乐大赛在凸显“国际化”特点的同时,也注重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加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三个组别分别要求参赛选手演奏、演唱中国作品,并要求参赛在第二轮比赛中演奏中国作品:《纳木错》(钢琴组)、《太平鼓》(小提琴)、《圣山》(声乐组)。国内外参赛选手与评委、嘉宾对三首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三首作品既具有中国元素又合乎国际比赛的技术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哈尔滨音乐比赛的活动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音乐学院交流合作高层论坛也在哈尔滨音乐学院举行。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等中俄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家们,围绕音乐教育发展、音乐人才培养、音乐理论研究、音乐文化传播等畅所欲言,碰撞出思想火花。
纵观整场比赛,虽亮点频现,但也不乏需要深思之处。
1.音乐已逐渐成为哈尔滨聚焦世界目光、深化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气势恢宏的哈尔滨大剧院、历久弥新的犹太老会堂音乐厅、賡续传统的哈尔滨音乐学院等诸多音乐机构,成为彰显哈尔滨“音乐之城”深厚艺术底蕴和独特魅力风情的靓丽名片,而音乐比赛也为它们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举办哈尔滨音乐比赛等国际音乐赛事,将高雅艺术与音乐之城完美融合,赋予了城市高品质的文化基因。但如何能吸引更多的音乐爱好者真正走近比赛、聆听比赛,如何将音乐比赛的国际性与人民性有机结合,体现大赛“惠民—专业化”双向发展的理念,培养和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这或许是在中国北方音乐名城倾力打造这样一届国际音乐盛事的更深层意义。
2.为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哈尔滨乃至中国在国际音乐艺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本届哈尔滨音乐比赛无论是在项目设置、比赛日程上,还是在比赛曲目、评委规则上,都参照了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华沙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等久负盛名的国际音乐赛事。从组委会获悉,赛事预期每两年举办一届,在积累办赛经验的基础上,第二届大赛时还将增设管乐组别。但在当前国内外音乐赛事遍地开花,并已形成一系列音乐界权威赛事品牌的背景下,哈尔滨音乐比赛要持续举办并在诸多音乐比赛中“突出重围”、独树一帜,需要抢抓机遇。哈尔滨对黑龙江省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音乐是哈尔滨鲜明而重要的文化传承,哈尔滨音乐比赛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文化品牌,要借助哈尔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进程,让比赛真正成为中国连结世界乐坛的纽带,进一步提升哈尔滨在全国音乐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与实力。一项赛事的意义不在于比赛后拿奖走人,而在于为参赛选手、为广大音乐爱好者真正留下了什么,并以此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希望哈尔滨音乐比赛能乘胜远行。
3.目前世界上的重大音乐比赛存在的可贵之处,除了使我们期待看到、听到精彩的演奏,更重要的是一种传统的传递和继承。纵观整个比赛,虽然不乏平稳、专注、冷静、清晰、流畅的演奏,但同样遗憾地看到了很多选手的演奏存在明显的表演成分,并没有真正将人带进音乐本身。比赛并不单纯以技术作为衡量标准,选手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以及自身综合音乐文化素质的展现,更是角逐胜负的关键。因此,我国音乐教学和对表演人才的培养要实现音乐表演与音乐理论知识的相互交融,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近年来,我国许多年轻的音乐家已经在国际音乐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赢得世界的瞩目。为了不断地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音乐演奏人才,我们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解决音乐教育中的不足。
[本文为2017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下的艺术类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7B083)和2017年度黑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音乐类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促进作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曹丽丽 哈尔滨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