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如何做好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笔者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积累和相关的归纳.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一些总结简要论述如下.
一、概念要讲透
函数的学习入门很难,笔者多年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函数的学习时就没有打好基础,没有认识清楚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导致后面的学习费力且效果差.因此,笔者认为要做好函数教学工作第一步就是要讲透概念.同时,还要注意对不同的函数概念进行区分.因为函数包含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内容的充实,学生很容易将这些概念混淆.针对这一点,就一定要在新课开始的时候将概念讲透讲清.例如,函数的现代定义为:设A,B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x→y是从A到B的一个对应法则,那么从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函数,记作y=f(x),其中x∈A,y∈B,原象集合A叫做函数f(x)的定义域,象集合B叫做函数f(x)的值域.
这样一个概念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到的时候都会觉得像在云里雾里,所以教师应该将概念进行拆分深化讲解:
1.函数的定义域(即原象集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对应法则:通俗说就是函数的计算方式;
3.值域:受定义域和从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的影响.
延伸讲解:
如何判定两个函数是不是同一个函数?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分别相同.换言之:
1.定义域不同,两个函数也就不同;
2.对应法则不同,两个函数也是不同的;
3.即使是定义域和值域都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它们也不一定是同一函数,因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不能唯一地确定函数的对应法则.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讲解,学生才能够认识清楚函数的概念,才能够搞懂什么是定义域、什么是值域、什么是对应法则以及如何判定两个函数等问题.同时,笔者认为除函数的定义外,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都可以采取这种分解式的方法来讲解,力求将每个函数概念讲通讲透.
二、学会画函数图像
在函数的学习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画函数图像,函数的图像对于观察函数的特点,理解的函数的性质以及解答函数的习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进行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教师就引导学生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然后依据二次函数的图像来认识二次函数的横坐标、纵坐标、对称轴、最大值、最小值、值域、定义域对值域的影响等知识点.
三、全面掌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
在函数的实际运用中,最基本的步骤就是求解函数的解析式.再深一步就是将函数解析式和平面几何混杂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所以,笔者认为在函数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解析式的求解,并且一定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多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有很多,有换元法、配变量法、待定系数法、解方程组法、特殊值代入法、相关点法和构造函数法等.但是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方法主要是待定系数法、解方程组法、特殊值代入法、相关点法.下面笔者就以函数在实际运用中的形式举例说明解析式的求法.
【例题】一个涵洞成一个抛物线.现在测得,当水面宽度为1.6米时,涵洞顶点与水面距离为2.5米.这时,离开水面1.5米处,涵洞宽多少?
解析:这是一个二次函数求解的问题,有以下思路:
1.画出抛物线图形,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x、y轴.以涵洞顶点为圆点,然后设置x、y轴是最合理的做法.
2.分别设涵洞地段的水面宽度1.6米时为AB,离开水面处的宽度为CD.
3.y轴与AB、CD的交点分别为E、F,根据已有数据分别算出E、F的坐标分为别(0,-1)、(0、-2.5).再根据这个坐标点计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4.最后求出符合条件的涵洞的宽度.
这是一道典型的以特殊坐标点来求解析式的例题.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借助特殊的例题来帮助学生掌握求解方法.
四、小结
函数教学是教学的难点,其中也包含着众多的知识点.上述只是笔者自己的一点心得,也只论述了有关函数的部分教学方法.同时,笔者认为只要每一个数学教师愿意从教学中吸取经验,总结特点,并且加以归纳总结,就一定可以做好函数教学,也一定可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黄桂坚)
一、概念要讲透
函数的学习入门很难,笔者多年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函数的学习时就没有打好基础,没有认识清楚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导致后面的学习费力且效果差.因此,笔者认为要做好函数教学工作第一步就是要讲透概念.同时,还要注意对不同的函数概念进行区分.因为函数包含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内容的充实,学生很容易将这些概念混淆.针对这一点,就一定要在新课开始的时候将概念讲透讲清.例如,函数的现代定义为:设A,B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x→y是从A到B的一个对应法则,那么从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函数,记作y=f(x),其中x∈A,y∈B,原象集合A叫做函数f(x)的定义域,象集合B叫做函数f(x)的值域.
这样一个概念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到的时候都会觉得像在云里雾里,所以教师应该将概念进行拆分深化讲解:
1.函数的定义域(即原象集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对应法则:通俗说就是函数的计算方式;
3.值域:受定义域和从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的影响.
延伸讲解:
如何判定两个函数是不是同一个函数?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分别相同.换言之:
1.定义域不同,两个函数也就不同;
2.对应法则不同,两个函数也是不同的;
3.即使是定义域和值域都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它们也不一定是同一函数,因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不能唯一地确定函数的对应法则.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讲解,学生才能够认识清楚函数的概念,才能够搞懂什么是定义域、什么是值域、什么是对应法则以及如何判定两个函数等问题.同时,笔者认为除函数的定义外,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都可以采取这种分解式的方法来讲解,力求将每个函数概念讲通讲透.
二、学会画函数图像
在函数的学习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画函数图像,函数的图像对于观察函数的特点,理解的函数的性质以及解答函数的习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进行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教师就引导学生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然后依据二次函数的图像来认识二次函数的横坐标、纵坐标、对称轴、最大值、最小值、值域、定义域对值域的影响等知识点.
三、全面掌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
在函数的实际运用中,最基本的步骤就是求解函数的解析式.再深一步就是将函数解析式和平面几何混杂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所以,笔者认为在函数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解析式的求解,并且一定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多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有很多,有换元法、配变量法、待定系数法、解方程组法、特殊值代入法、相关点法和构造函数法等.但是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方法主要是待定系数法、解方程组法、特殊值代入法、相关点法.下面笔者就以函数在实际运用中的形式举例说明解析式的求法.
【例题】一个涵洞成一个抛物线.现在测得,当水面宽度为1.6米时,涵洞顶点与水面距离为2.5米.这时,离开水面1.5米处,涵洞宽多少?
解析:这是一个二次函数求解的问题,有以下思路:
1.画出抛物线图形,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x、y轴.以涵洞顶点为圆点,然后设置x、y轴是最合理的做法.
2.分别设涵洞地段的水面宽度1.6米时为AB,离开水面处的宽度为CD.
3.y轴与AB、CD的交点分别为E、F,根据已有数据分别算出E、F的坐标分为别(0,-1)、(0、-2.5).再根据这个坐标点计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4.最后求出符合条件的涵洞的宽度.
这是一道典型的以特殊坐标点来求解析式的例题.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借助特殊的例题来帮助学生掌握求解方法.
四、小结
函数教学是教学的难点,其中也包含着众多的知识点.上述只是笔者自己的一点心得,也只论述了有关函数的部分教学方法.同时,笔者认为只要每一个数学教师愿意从教学中吸取经验,总结特点,并且加以归纳总结,就一定可以做好函数教学,也一定可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