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不仅使媒体行业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也推动了教育行业的教学模式革新。在此基础上高校的传媒类专业就不再适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产教融合则给高校教学提供了新思路。随时代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将理论型人才转变为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未来发展之路。在教学中增加新的角色,以企业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实践能力成为高校未来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应用型大学华北科技学院为例,从产教融合背景概述出发,阐述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缺陷,并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求为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发展提供借鉴。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理念和物质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这一明显的发展变化给许多行业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传媒行业来说,纸质媒体时代逐渐没落,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使新闻的主体、表达形式、更新速度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媒体渐渐无法适应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不断冲击着旧的媒体形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风向标。对教育行业来说,尤其是高校,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实践能力较差的人才浪费了过多的社会资源,其在学校和社会两大环境中的对接并不顺利,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成为各大高校的发展方向,产教融合正是这一模式的最好体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既是传媒业的一种突破发展,也是教育行业的一种全新尝试,更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一种必然选择。
产教融合的概念
“产教融合”顾名思义指的是“产业”与“教育”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即是将企业的实践性和高校的科研性结合起来,以一种深度合作的方式使人才在高等教育中充分实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两种学习提升。企业与高校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资源共享、双向互动实现双赢,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符合需求的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为社会的转型升级服务。这一模式最早由美国赫尔曼·施耐德教授提出,其界定標准为:第一,高校与企业正式立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高校学生可以以员工身份在企业工作;第二,企业也要参与高校的课程教学,为教学内容提供建设性意见及辅助;第三,项目参与人员可按照一定标准获得薪资和相应保险。
高等学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一方面,这来自市场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科技更新换代较快,市场经济也在快速发展,高校要想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创造期望价值的人才,就需要产教融合模式的支持;另一方面,这来自高校发展的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和行业需求下,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发展自身特色,教学模式的更新就是必然选择,产教融合对高校来说有着多重优势,能推动高校教学模式发生巨大变革。
制约高等学校产教融合的因素
虽然产教融合对高校来说是建设应用型大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但当前我国的产教融合模式还不够成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产教融合意识不足,部分高校和企业对产教融合的理解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足,无法真正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二是产教融合内容导向性不明显,功能性不强,部分项目只流于表面,没有进行实际挖掘、推进;三是校企双方产教融合机制不完善,对权、责、利的认知不够明确;四是教师的能力不足,双重身份能够转换自如的师资较为匮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较少,无法满足产教融合需求;五是课程设置较为落后,无论是教材还是讲义大多都以理论知识为主,对实践内容的加入较少,从而无法与当前企业的发展顺利对接。
高等学校产教融合产权机制现状
当前高校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包括校企合作办班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以及市场选择模式。校企合作办班模式主要是企业配合学校,通过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制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课程形式达到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则是校企联合深度培养人才,根据市场急需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即将面向市场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市场选择模式主要是实体合作,高校创建实践环境,由企业参与选择,通过市场的筛选、竞争摸索出实用性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能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创新完善高等学校产教融合产权机制
1.培养师资队伍。相关教师引进时要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已有师资力量进行系统培训,使其充分满足产教融合需求。定期对教师能力进行考核评估,筛选出更适合产教融合模式的教师。
2.更新教学课程。课程设置应同时考虑实践要求,要符合产教融合需求,根据市场变动和市场风向,充分结合企业发展动向。实践课程设置不应拘泥于校园环境,而是要深入实践场地,以实际情况反馈提升教学效果。
全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现状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诞生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某一群体,而是变成了任一群体,新闻传播形式和载体也更多借助网络,新闻学的教学在这一转变下就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培养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全国高校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数量为140左右,着重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编码编程能力、图像处理能力以及融合创新能力等。在人才培养倾向性上,更多以高校自身资源优势为主,比如语言类高校以语言为主、理工类高校以算法为主、综合类高校以理论知识为主等等。目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成熟的人才较少,许多高校还处于第一批人才培养阶段,培养成果可借鉴性不强。培养方案实验性较强,不确定性较多,教材、讲义、课程设置等变动较大,主要以市场变化为教学风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越来越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相关学术性探讨也在日益增多。
华北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现状
华北科技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设置于2015年,是廊坊地区首家该专业获批成功的院校。目前有两批成熟人才走向社会,一批培养中人才,培养方向为复合型、应用型、个性化、融通化人才。师资方面拥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学者以及著名编辑记者等,保证了其科研性和实践性。华北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创意、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在线新闻编辑、网络与新媒体营销等,这使学生能够从事网络与新媒体内容的管理、策划、传播、新媒体营销以及网络舆情分析等工作。通过以上课程的教学,培养出的人才相较于新闻专业来说创新意识更强,对于网站的运营、设计以及网络营销手段更熟练,即对互联网运行规律把握更深刻。
学生积极性不高
1.招生情况不理想。当前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对该专业的各项认知不够清晰,不如已经体系成熟的新闻学等专业透明化。在专业报考时,因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知名度不如法学、会计学、医学等大类,招生情况常常不会太理想,人才吸纳能力不足。
2.教学情况不理想。报考时对该专业的模糊理解持续到课堂中,就会影响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此外还存在部分学生调剂到该专业,本身对该专业毫无兴趣的情况,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需要花费的精力更多,导致教学情况不够理想。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
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正确认识到该门课程的性质,依然遵从传统的理论型设置方式,使教学内容不符合市场需求或落后于市场需求。比如互联网自媒体发展主力军已由刚开始的微信公众号转移开来,大众阅读习惯快速由长文字向短文字再向图片、视频过渡,这就需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基础的制图能力和视频编辑制作能力,而部分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这一部分上的课程设置是较为薄弱的,往往只设置基础课程,课时也较短,导致学生掌握不精,运用时熟练度较低,审美水平也参差不齐。
课程内容不够稳定
因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属于新设专业,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系统教学体系,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就显得稳定性较低。往往会出现第一年使用的教材第二年就更换,或是上一年讲义上存在的内容第二年要纠正、更新甚至删除的情况。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极易产生混乱,培养出的人才也不稳定,知识体系不够扎实,也会影响使用效果。
产教融合模式运用不足
网络与新媒体虽然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专业,但因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大部分内容都在课堂上完成,教师与学生的学术交流也局限在理论上。也有部分高校虽然运用了产教融合模式,但只外聘了在任的媒体行业导师,没有安排具体互动情节,使外聘导师与学生交流不多,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浪费了机会。在实际操作方面,依然没有真实接触互联网媒体编辑,面对真实外界的营销经验较少,无法佐证理论课程的实际效果。
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严格把控师资力量,摒弃以往过分重视理论水平和学历学位的状态,多引入实践经验较多的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比如华北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师资方面不仅引进了许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还会定期举办课程大赛、授课大赛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估,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保持对前沿新媒体态势的掌控。此外还可以实施“双师制”,邀请企业、媒体的高管、总编为学生授课,将最前沿的、最实用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优化课程设置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要想拥有较高的综合能力,首先硬实力要过关,也就是说要合理安排摄影摄像、音视频编辑、编码编程、网站运营等课程,最大程度上保证技能学习的全面、熟练;其次软实力也要重视起来,大众审美水平和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人才培养也要将审美和常识作为必要能力着重提升。
注重产教融合
1.明确培养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目前发展体系尚不成熟,因此高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首先应确定培养方向,从而为专业发展提供指导。比如华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致力于构建“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一体”指的是“专博结合厚基础”;“两翼”指的是“多搭平台强实践、分流培养宽口径”。这种培养模式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使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更强、实践水平更高。
2.建立多方合作。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与企业或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只有与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进行资源共享,才能更好地为人才服务,使其获得更多的提升空间。比如华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不仅在内部建立了专属通讯社——大学生通讯社,方便学生自己制作、发表专业作品;外部还与京津冀各大知名媒体、机关单位如应急管理报等建立实训基地,并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方便学生进行实践实习,积攒经验,培养出更加对口的新媒体人才。
3.打造“中央厨房”。所谓“中央厨房”,就是打通“报、网、端、微、屏”,实现全媒体传播。过去媒体资源较为分散,学生实践机会不多。而通过打造融媒体中心,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络制作媒体信息并发布出去,大大增加了实践机会。比如华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搭建了新闻传播教学实践中心,其中数字演播厅设有完备的演播室、导播间、录音师、后期编辑室,可以实现口播、访谈、讲坛等多种节目录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该演播厅实现真实专业的新闻内容产出,对学生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内容实践有着很大的帮助。
4.进行教学改革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不能再局限于简单的课堂理论教学,而应该着重增加实践内容,比如与企业对接后签订合约,将学生输送到企业或媒体的生产线上,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相关人才;再如华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进行的教学改革,以成立工作室的形式实现学生的特色发展,如新闻业务工作室、视频制作工作室等。工作室由一名指导教师与若干学生组成,学生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工作室,以共同完成实践作品为考核内容,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它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发展也是教育领域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产教融合是来自市场和高校的双重需求选择,但受种种因素制约,发展成果还不够显著,因此要从师资队伍和教学课程两方面入手,完善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来说,因尚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存在几方面的发展缺陷,包括:第一,学生兴趣不高,招生情况和教学情况都不理想;第二,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都不够成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稳定性也较差;第三,产教融合模式运用不足,重理论,轻实践。对此,要想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长足发展,一要提高教学水平,把控好师资力量;二要优化课程设置,贴合市场需求;三要重视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本文系基金项目:为廊坊市科技局2020年第一批自筹经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廊坊地区高校转型发展中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029043)的研究成果。]
(华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雷.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J].新丝路:中旬,2020(1).
[2]尹嵩.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化教学体系构建——以沈阳城市学院为例[J].记者摇篮,2021(1).
[3]叶红梅.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昌吉学院的探索[J].视听,2019(9).
[4]李金輝,张志荣.应用型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模式探索和改革研究[J].新闻传播,2019(5).
[5]安珊珊.建制激增、学科互渗与课程互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的结构性特征与关键问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8).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理念和物质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这一明显的发展变化给许多行业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传媒行业来说,纸质媒体时代逐渐没落,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使新闻的主体、表达形式、更新速度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媒体渐渐无法适应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不断冲击着旧的媒体形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风向标。对教育行业来说,尤其是高校,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实践能力较差的人才浪费了过多的社会资源,其在学校和社会两大环境中的对接并不顺利,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成为各大高校的发展方向,产教融合正是这一模式的最好体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既是传媒业的一种突破发展,也是教育行业的一种全新尝试,更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一种必然选择。
产教融合背景概述
产教融合的概念
“产教融合”顾名思义指的是“产业”与“教育”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即是将企业的实践性和高校的科研性结合起来,以一种深度合作的方式使人才在高等教育中充分实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两种学习提升。企业与高校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资源共享、双向互动实现双赢,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符合需求的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为社会的转型升级服务。这一模式最早由美国赫尔曼·施耐德教授提出,其界定標准为:第一,高校与企业正式立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高校学生可以以员工身份在企业工作;第二,企业也要参与高校的课程教学,为教学内容提供建设性意见及辅助;第三,项目参与人员可按照一定标准获得薪资和相应保险。
高等学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一方面,这来自市场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科技更新换代较快,市场经济也在快速发展,高校要想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创造期望价值的人才,就需要产教融合模式的支持;另一方面,这来自高校发展的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和行业需求下,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发展自身特色,教学模式的更新就是必然选择,产教融合对高校来说有着多重优势,能推动高校教学模式发生巨大变革。
制约高等学校产教融合的因素
虽然产教融合对高校来说是建设应用型大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但当前我国的产教融合模式还不够成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产教融合意识不足,部分高校和企业对产教融合的理解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足,无法真正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二是产教融合内容导向性不明显,功能性不强,部分项目只流于表面,没有进行实际挖掘、推进;三是校企双方产教融合机制不完善,对权、责、利的认知不够明确;四是教师的能力不足,双重身份能够转换自如的师资较为匮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较少,无法满足产教融合需求;五是课程设置较为落后,无论是教材还是讲义大多都以理论知识为主,对实践内容的加入较少,从而无法与当前企业的发展顺利对接。
高等学校产教融合产权机制现状
当前高校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包括校企合作办班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以及市场选择模式。校企合作办班模式主要是企业配合学校,通过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制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课程形式达到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则是校企联合深度培养人才,根据市场急需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即将面向市场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市场选择模式主要是实体合作,高校创建实践环境,由企业参与选择,通过市场的筛选、竞争摸索出实用性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能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创新完善高等学校产教融合产权机制
1.培养师资队伍。相关教师引进时要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已有师资力量进行系统培训,使其充分满足产教融合需求。定期对教师能力进行考核评估,筛选出更适合产教融合模式的教师。
2.更新教学课程。课程设置应同时考虑实践要求,要符合产教融合需求,根据市场变动和市场风向,充分结合企业发展动向。实践课程设置不应拘泥于校园环境,而是要深入实践场地,以实际情况反馈提升教学效果。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现状
全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现状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诞生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某一群体,而是变成了任一群体,新闻传播形式和载体也更多借助网络,新闻学的教学在这一转变下就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培养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全国高校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数量为140左右,着重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编码编程能力、图像处理能力以及融合创新能力等。在人才培养倾向性上,更多以高校自身资源优势为主,比如语言类高校以语言为主、理工类高校以算法为主、综合类高校以理论知识为主等等。目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成熟的人才较少,许多高校还处于第一批人才培养阶段,培养成果可借鉴性不强。培养方案实验性较强,不确定性较多,教材、讲义、课程设置等变动较大,主要以市场变化为教学风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越来越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相关学术性探讨也在日益增多。
华北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现状
华北科技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设置于2015年,是廊坊地区首家该专业获批成功的院校。目前有两批成熟人才走向社会,一批培养中人才,培养方向为复合型、应用型、个性化、融通化人才。师资方面拥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学者以及著名编辑记者等,保证了其科研性和实践性。华北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创意、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在线新闻编辑、网络与新媒体营销等,这使学生能够从事网络与新媒体内容的管理、策划、传播、新媒体营销以及网络舆情分析等工作。通过以上课程的教学,培养出的人才相较于新闻专业来说创新意识更强,对于网站的运营、设计以及网络营销手段更熟练,即对互联网运行规律把握更深刻。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缺陷
学生积极性不高
1.招生情况不理想。当前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对该专业的各项认知不够清晰,不如已经体系成熟的新闻学等专业透明化。在专业报考时,因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知名度不如法学、会计学、医学等大类,招生情况常常不会太理想,人才吸纳能力不足。
2.教学情况不理想。报考时对该专业的模糊理解持续到课堂中,就会影响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此外还存在部分学生调剂到该专业,本身对该专业毫无兴趣的情况,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需要花费的精力更多,导致教学情况不够理想。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
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正确认识到该门课程的性质,依然遵从传统的理论型设置方式,使教学内容不符合市场需求或落后于市场需求。比如互联网自媒体发展主力军已由刚开始的微信公众号转移开来,大众阅读习惯快速由长文字向短文字再向图片、视频过渡,这就需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基础的制图能力和视频编辑制作能力,而部分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这一部分上的课程设置是较为薄弱的,往往只设置基础课程,课时也较短,导致学生掌握不精,运用时熟练度较低,审美水平也参差不齐。
课程内容不够稳定
因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属于新设专业,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系统教学体系,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就显得稳定性较低。往往会出现第一年使用的教材第二年就更换,或是上一年讲义上存在的内容第二年要纠正、更新甚至删除的情况。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极易产生混乱,培养出的人才也不稳定,知识体系不够扎实,也会影响使用效果。
产教融合模式运用不足
网络与新媒体虽然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专业,但因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大部分内容都在课堂上完成,教师与学生的学术交流也局限在理论上。也有部分高校虽然运用了产教融合模式,但只外聘了在任的媒体行业导师,没有安排具体互动情节,使外聘导师与学生交流不多,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浪费了机会。在实际操作方面,依然没有真实接触互联网媒体编辑,面对真实外界的营销经验较少,无法佐证理论课程的实际效果。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方向
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严格把控师资力量,摒弃以往过分重视理论水平和学历学位的状态,多引入实践经验较多的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比如华北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师资方面不仅引进了许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还会定期举办课程大赛、授课大赛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估,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保持对前沿新媒体态势的掌控。此外还可以实施“双师制”,邀请企业、媒体的高管、总编为学生授课,将最前沿的、最实用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优化课程设置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要想拥有较高的综合能力,首先硬实力要过关,也就是说要合理安排摄影摄像、音视频编辑、编码编程、网站运营等课程,最大程度上保证技能学习的全面、熟练;其次软实力也要重视起来,大众审美水平和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人才培养也要将审美和常识作为必要能力着重提升。
注重产教融合
1.明确培养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目前发展体系尚不成熟,因此高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首先应确定培养方向,从而为专业发展提供指导。比如华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致力于构建“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一体”指的是“专博结合厚基础”;“两翼”指的是“多搭平台强实践、分流培养宽口径”。这种培养模式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使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更强、实践水平更高。
2.建立多方合作。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与企业或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只有与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进行资源共享,才能更好地为人才服务,使其获得更多的提升空间。比如华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不仅在内部建立了专属通讯社——大学生通讯社,方便学生自己制作、发表专业作品;外部还与京津冀各大知名媒体、机关单位如应急管理报等建立实训基地,并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方便学生进行实践实习,积攒经验,培养出更加对口的新媒体人才。
3.打造“中央厨房”。所谓“中央厨房”,就是打通“报、网、端、微、屏”,实现全媒体传播。过去媒体资源较为分散,学生实践机会不多。而通过打造融媒体中心,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络制作媒体信息并发布出去,大大增加了实践机会。比如华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搭建了新闻传播教学实践中心,其中数字演播厅设有完备的演播室、导播间、录音师、后期编辑室,可以实现口播、访谈、讲坛等多种节目录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该演播厅实现真实专业的新闻内容产出,对学生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内容实践有着很大的帮助。
4.进行教学改革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不能再局限于简单的课堂理论教学,而应该着重增加实践内容,比如与企业对接后签订合约,将学生输送到企业或媒体的生产线上,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相关人才;再如华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进行的教学改革,以成立工作室的形式实现学生的特色发展,如新闻业务工作室、视频制作工作室等。工作室由一名指导教师与若干学生组成,学生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工作室,以共同完成实践作品为考核内容,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结 语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它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发展也是教育领域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产教融合是来自市场和高校的双重需求选择,但受种种因素制约,发展成果还不够显著,因此要从师资队伍和教学课程两方面入手,完善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来说,因尚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存在几方面的发展缺陷,包括:第一,学生兴趣不高,招生情况和教学情况都不理想;第二,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都不够成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稳定性也较差;第三,产教融合模式运用不足,重理论,轻实践。对此,要想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长足发展,一要提高教学水平,把控好师资力量;二要优化课程设置,贴合市场需求;三要重视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本文系基金项目:为廊坊市科技局2020年第一批自筹经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廊坊地区高校转型发展中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029043)的研究成果。]
(华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雷.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J].新丝路:中旬,2020(1).
[2]尹嵩.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化教学体系构建——以沈阳城市学院为例[J].记者摇篮,2021(1).
[3]叶红梅.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昌吉学院的探索[J].视听,2019(9).
[4]李金輝,张志荣.应用型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模式探索和改革研究[J].新闻传播,2019(5).
[5]安珊珊.建制激增、学科互渗与课程互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的结构性特征与关键问题[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