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通常的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们大多采取问答、讨论、练习、朗读、表演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体味文言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欣赏其表达艺术。这些手段固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转换角度,另辟蹊径,在课堂上有目的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笔写一写,以文字表达的方法来进行文言文教学,不仅可以避免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而且同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走入文本深处,体会其中蕴含的内容情感,把握文本的艺术特点。下面就结合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批注点评法
批注点评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常用的一种文本阅读方法,现在同样可以借用到文言文教学之中。
如在进行《兰亭集序》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批注点评”环节:自读全文,勾划出意味深长或富有文采的语句、语段,并加以点评;对文本中难以理解的词句或有疑问之处要做好标识,并联系具体语境,写出自己的思考;点评文字的表达要规范得体;点评的语言,要尽可能展示自己的才华,有一定的文采。
这一设计能够促使学生有指向性地阅读文本、选择文段词句,思考挖掘这些语段、语句的深刻内涵和精妙之处,在思考的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自然就会逐渐深入;而他们把自己思考的结果,用规范的文字表达出来,甚至是有创意地进行表达,这又是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就不是平时教学中采用的口头问答或朗读体验所能收到的效果了。
二、艺术性概括法
为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归纳概括的兴趣和能力,可以采取较有一定难度的,甚至有一定艺术性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其方式主要有: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重新拟定标题、拟写对联、用整句拟写提纲、为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写颁奖词等。这些方式改变了通常要求学生概括文章要点、分析人物性格等千篇一律的令学生生厌的常规做法。
如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时,为了促使学生有兴趣地阅读课文,全面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出上联:“郑文公知错能改纳谏任贤”,请学生就课文内容对出下联。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再依据文本的整体内容或某一部分内容,自拟对联。
为了对出像样的下联,他们就会自觉地去阅读课文,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要辨别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玩味、品评、思考和提炼的过程中,他们也就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本内容,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的掌握。
三、句段改写法
对文言文中精彩而又凝练的语句、语段,可以通过改写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入体会其佳妙之处。改写时要求学生在保持作品意境、基调、主题等要素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和体验,要注意发挥联想和想象,采用与文本不同的文学样式重新表达。这种改写是对文本深化后的鉴赏,既有感悟吸纳,也有创造性的表达,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苏轼《赤壁赋》中的夜景描写是全文精彩之处,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可以要求学生对文中描述夜景的语句,展开想象,适当加工,创造性地再现文本所描述的景象。并作如下要求:所写内容的基调氛围要与文本一致,要有艺术加工的成分,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文采性。
为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就必须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依据文本提供的语境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再现当时的场景,这就超越了通常让学生所作的语句、语段翻译。此举可谓既立足于对文本的理解,又有所突破,深化了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点的解读,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内容补写法
文本内容的补写指是以读懂、理解所学的文言文为前提,在保持原文主旨、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语境、脉络的透彻理解与把握,将文章的空缺处补充完整的一种教学手段。补写的位置可以是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正文的某一部分,甚至是文中没有的内容。学生要进行恰当的补写,就需要读懂全文,把握文本脉络、结构。而要将补写内容拟写得恰当得体,还需要学生研析上下文内容基调与作者的感情色彩,甚至还要考虑到文本的语言特色。
如在学习《项脊轩志》时,教师可以采用这一方法组织教学:先分发隐去了第二段的课文,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查阅工具书通读全文,然后根据作者行文的情绪变化、内容关系,确定所隐去的段落位置,并思考所隐去段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尝试用文言文来补写这一段。最后教师再出示原文,与学生讨论交流,以把握文本的脉络与中心。
这一设计促使学生首先必须理解全文内容,明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所隐去段落的位置,这就达到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作品之目的;然后学生动手补写所缺语段,又促使他们明确过渡段的作用,而用文言补写则又会让学生真切地体味到文言语言凝练的特点以及本文的语言特色,此设计对学生的锻炼是多方面的。
五、精彩处仿写法
文言文教学中的仿写往往是选取文本中精彩的语句和语段,着眼于句段的展开方法、表达手段和用语特点等。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仿写往往只是进行片段练习,是进行“短平快”式的训练,目的是求得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提高他们运用文本中精粹知识的能力。
如在学习《劝学》一文文后,教师出示仿写训练要求:借鉴《劝学》第四段中的论证手法、语言特色和句式特点,就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感悟,自选一个切入点,用文言文写一段文字。
要求:在写作前要根据仿写要求,进一步研读文本,对所仿写部分的内容与形式进行研读,要借鉴原文,又要突破原文,形成个性化文字。
学生要完成这一仿写,其前提就是必须钻研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章相关部分的主旨、论证手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这样就改变了平时他们学习文言文时,只是记忆词句或只是了解写作方法,而不去运用之不足,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采用动笔写一写作为文言文教学手段,丰富了文言文教学手段,有利于改变文言文教学难以深入之不足,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在促进学生深入主动钻研文本、走进文本的同时,又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一、批注点评法
批注点评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常用的一种文本阅读方法,现在同样可以借用到文言文教学之中。
如在进行《兰亭集序》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批注点评”环节:自读全文,勾划出意味深长或富有文采的语句、语段,并加以点评;对文本中难以理解的词句或有疑问之处要做好标识,并联系具体语境,写出自己的思考;点评文字的表达要规范得体;点评的语言,要尽可能展示自己的才华,有一定的文采。
这一设计能够促使学生有指向性地阅读文本、选择文段词句,思考挖掘这些语段、语句的深刻内涵和精妙之处,在思考的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自然就会逐渐深入;而他们把自己思考的结果,用规范的文字表达出来,甚至是有创意地进行表达,这又是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就不是平时教学中采用的口头问答或朗读体验所能收到的效果了。
二、艺术性概括法
为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归纳概括的兴趣和能力,可以采取较有一定难度的,甚至有一定艺术性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其方式主要有: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重新拟定标题、拟写对联、用整句拟写提纲、为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写颁奖词等。这些方式改变了通常要求学生概括文章要点、分析人物性格等千篇一律的令学生生厌的常规做法。
如在进行《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时,为了促使学生有兴趣地阅读课文,全面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出上联:“郑文公知错能改纳谏任贤”,请学生就课文内容对出下联。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再依据文本的整体内容或某一部分内容,自拟对联。
为了对出像样的下联,他们就会自觉地去阅读课文,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要辨别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玩味、品评、思考和提炼的过程中,他们也就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本内容,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的掌握。
三、句段改写法
对文言文中精彩而又凝练的语句、语段,可以通过改写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入体会其佳妙之处。改写时要求学生在保持作品意境、基调、主题等要素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和体验,要注意发挥联想和想象,采用与文本不同的文学样式重新表达。这种改写是对文本深化后的鉴赏,既有感悟吸纳,也有创造性的表达,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苏轼《赤壁赋》中的夜景描写是全文精彩之处,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可以要求学生对文中描述夜景的语句,展开想象,适当加工,创造性地再现文本所描述的景象。并作如下要求:所写内容的基调氛围要与文本一致,要有艺术加工的成分,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文采性。
为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就必须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依据文本提供的语境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再现当时的场景,这就超越了通常让学生所作的语句、语段翻译。此举可谓既立足于对文本的理解,又有所突破,深化了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点的解读,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内容补写法
文本内容的补写指是以读懂、理解所学的文言文为前提,在保持原文主旨、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语境、脉络的透彻理解与把握,将文章的空缺处补充完整的一种教学手段。补写的位置可以是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正文的某一部分,甚至是文中没有的内容。学生要进行恰当的补写,就需要读懂全文,把握文本脉络、结构。而要将补写内容拟写得恰当得体,还需要学生研析上下文内容基调与作者的感情色彩,甚至还要考虑到文本的语言特色。
如在学习《项脊轩志》时,教师可以采用这一方法组织教学:先分发隐去了第二段的课文,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查阅工具书通读全文,然后根据作者行文的情绪变化、内容关系,确定所隐去的段落位置,并思考所隐去段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尝试用文言文来补写这一段。最后教师再出示原文,与学生讨论交流,以把握文本的脉络与中心。
这一设计促使学生首先必须理解全文内容,明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所隐去段落的位置,这就达到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作品之目的;然后学生动手补写所缺语段,又促使他们明确过渡段的作用,而用文言补写则又会让学生真切地体味到文言语言凝练的特点以及本文的语言特色,此设计对学生的锻炼是多方面的。
五、精彩处仿写法
文言文教学中的仿写往往是选取文本中精彩的语句和语段,着眼于句段的展开方法、表达手段和用语特点等。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仿写往往只是进行片段练习,是进行“短平快”式的训练,目的是求得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提高他们运用文本中精粹知识的能力。
如在学习《劝学》一文文后,教师出示仿写训练要求:借鉴《劝学》第四段中的论证手法、语言特色和句式特点,就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感悟,自选一个切入点,用文言文写一段文字。
要求:在写作前要根据仿写要求,进一步研读文本,对所仿写部分的内容与形式进行研读,要借鉴原文,又要突破原文,形成个性化文字。
学生要完成这一仿写,其前提就是必须钻研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章相关部分的主旨、论证手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这样就改变了平时他们学习文言文时,只是记忆词句或只是了解写作方法,而不去运用之不足,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采用动笔写一写作为文言文教学手段,丰富了文言文教学手段,有利于改变文言文教学难以深入之不足,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在促进学生深入主动钻研文本、走进文本的同时,又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