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年级历史教学点滴心得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历史教育要重视人文主义的教育,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以“人”为中心展开教育和教学
  
  从历史和文学的互补性来看,只有高度重视历史人物教学的过程及其意义,才能使学生在中考答题中充满人性的流露、充满理性的思考、充满灵性的张扬、充满人文的终极关怀。实际上许多历史人物蕴涵着丰富的精神价值,因此历史人物教学中也就会蕴含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历史人物本身所具备的光彩和精神财富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称道的,所以利用历史人物对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内涵的挖掘、思想感情的渗透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课件突出的是同教材、同学生、同教师的相关性和紧密结合,除了软件使用水平之外,还要充分考虑教师讲课的个人特点以及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为主导进行教学。
  
  三、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具体要求是打实基础,突出重点;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及时总结,触类旁通;循序渐进,效率第一。
  学习历史要掌握三种知识: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和整体知识结构,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具体学习的方法:理解知识,一是掌握历史事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区分历史事物的表层现象和内涵本质。如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字面表意是学习西方和抵御侵略,隐含的目的是“强国”;二是不同概念之间的隐性联系,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扩大了学习西方的内容,但两派都不懂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更不懂得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这一制度,这要挖掘的隐性联系。课本小字是对大字的延伸和补充,它更具体、翔实,可视情况掌握:知识性记述,浓缩成要点;情节性描述,转化为理性认识;观点结论性分析,与大字同等掌握。总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能够做到把握好基础,然后在基本知识夯实的情况下加强重点知识的训练。
  
  四、重视教学和科研的统一
  
  历史教学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共同认识历史的过程,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新课程给师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使历史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并且变得比较复杂。在新教程背景下,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毕业年级教师更需要不断增强教学研究意识,既要重视研究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也要研究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问题,才能正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我国就社会保障法全民征求意见后,现在又就教育改革的问题“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征求意见,无疑我国的民主化又向前迈进了一程。  作为一名在基层教育工作近30年的普通老师,真是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想说的话,希望能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制定作一些贡献。在这里我想就“教育应当让学生健康成长”的话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学生现状    1.视力方面  目前,近视在青少年学生中发病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