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是表意文字体系的典范代表。在汉字产生和使用的漫长时期里,汉字字形不断变迁。偏旁是汉字的组成部件,汉字字形的变化,主要是由偏旁形体的变化完成的。在变化后的汉字中,偏旁或简写,或变形,或与其他偏旁合为一体、难以分辨,分解了汉字的原有字形,破坏了汉字的表意性。本文选取了一些例字,并从中归纳、分析了其表意性的变化。
关键词:汉字;偏旁;演变;表意性;变化
一、灬
(一)表示火的简写:这是“然”的小篆字形。字形的左上部为月,代表肉;右上部为犬;下部为火。合起来表示在火上烤狗肉,这应当是“然”的本义。
(二)表示动物尾部的形状:鱼:小篆的“鱼”如同一幅简笔画,有鱼头,鱼身上还有鳞片,鱼的尾部描摹得也很传神。隶书的鱼写成了“魚”,草书的“鱼”成为最后的字形,鱼尾的形象已经没有了。
(三)表示动物蹄或爪的形状:为:这是“为”的小篆字形。字体的上部为“爪”,即手的变形。中间的纵撇表示象鼻。字体的中部如同象耳。字体的下部是四个象蹄。整个字合起来表示人牵着一头大象的鼻子向前走去,引申为“作为”之义。
隶变后,该字形变成“為”,现在的字形是草书楷化的结果,字体本初的表意性已经基本丧失。
二、罒
(一)表示气息:在《说文解字》中,对“四”的古文有所提及,如同鼻子所出气息之象,后来用以指称数字的概念。
(二)表示网的含义:买:我们根据字形可以看出,古人用网捕贝,贝是很珍贵的,因此可以买卖营利。
隶变后的“买”为“買”,简化字遵循书写简化的方法,字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字义的联系也就无从考究了。
三、人及相关偏旁
(一)“人”的演变:亻:保字的小篆字形,像一人引领、怀抱一个小儿的形状,从而引申出养育、保护的含义。
隶变后,保字的右半部变成了“呆”,依稀可见小儿状,表意性基本不变。
(二)“儿”的演变:弃:弃字的小篆字形,下部是一双手,上部是一个脚朝前的婴儿,总体表达把婴儿抛弃之义。隶变后的“弃”字,上半部已看不出是婴儿状,下半部保留了双手大概的轮廓,该字的形体与含义相去甚远。
(三)“大”的演变:夷:夷字是少数民族的意思。大代表人形,中间的曲线表示环绕在人身上的矰,即带有丝绳的短箭,这正是少数民族的象征。该字简化前后字形变化甚微,表意性不变。
四、手
(一)演变为“寸”:这是“对”的小篆字形。字的左半部分为烛台状,烛台上还有燃烧、跳跃的火苗。右半部分为“寸”,手也。此字表示在黑暗中,拿着点燃的蜡烛去看某种事物,所朝向的方向就是“对着”的意思。
简化后,字的左半部分由于过于复杂,而替之以符号“又”,即使寸的含义不变,该字也难以表示原本的字义了。
(二)演变为“又”:此为反也,是攀的本字。此字的外围原为“厂”,是山岩的意思。内部为一只放大的手。两部分合起来表示攀登之义。
简化字“反”,偏旁“厂”发生变形,手变为“又”,再加上字义的变化,其表意性流失了。
(三)演变为“爫”:左图是“受”的金文字形,右图是其小篆字形。该字上部分为爪,下部分为手,中间是“舟”的形状,整体表示用船运送物品,从一处人到另一处,因此就有了授予、接受的含义。
(四)演变为“”:这是羞的小篆字形,从羊从手,即用手抓羊肉进食,表示美味,是“馐”的本字。“手”形上有一纵笔,应当是指事性符号。该字简化前后表意性基本不变。
(五)演变为“尹”:尹,像手持棍状。在小篆“君”中,是用手持权杖表示权力,用口形表示君王的言语的重要。由于简化后字形变化不大,该字表意性基本不变。
(六)演变为“”:兵的本义是武器,如同小篆字形所示的那样,双手持着武器(或为斤)。隶变后的“兵”中看不出手的形状,表意性受到了损害。
(七)演变为“”:弄有把玩的意思。其小篆字形表示的是用双手把玩美玉。隶变后的“弄”中看不出手的形状,表意性受到了损害。
(八)演变为“”:舆,从小篆字形来看,是合力造车的意思,在车的四周环绕着四只手。隶变后,这四只手都发生了变形,表意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九)演变后难以辨认:贵:这是贵的小篆字形,上部分为双手捧起土,下部分为贝。土地与贝壳在古代都是很珍贵的。隶变后,手形与土形合为一体,难以辨认。
五、火
(一)演变为“灬”:此偏旁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此处举“羔”为例字:
该字从羊从火,表示炙烤羊肉,因小羊肉味鲜美,故常烤羔羊,羔字由此而来。
(二)演变为“山”:幽也。该字形本为火上有双糸,以丝线的形状比喻火苗的微弱,后引申为细微、昏暗等义。简化后“火”变成了“山”,如果不明就里、妄加解释,岂不笑哉?
(三)演变后难以辨认:赤,本从大从火,用火的颜色指代赤,即红色。隶变后,“大”变成“土”,火也发生了变形,难以辨认。
总的来看,偏旁的演变,使汉字的表意性破坏较大或较小,或基本没有影响。
作为汉字的组成部件,偏旁长期以来不断变迁;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在形体方面还是在意义方面,偏旁的演变使汉字的表意性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然而,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往往把汉字当做简单的符号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只会书写简体字,而不懂得去分析汉字蕴含的表意性。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对传统的漠视和对简化字的过分推崇,汉文字学可悲地出现了大面积的断层。
事实上,汉字的演变就是偏旁的演变,很多偏旁的演变遵循汉字简化的方法,汉字简化的方法也是从偏旁的演变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对待这一批简化字,必须追根溯源,依据其本有的形体,才能和它们要表达的含义一一对应起来。
汉字学不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却是打开传统宝库大门的钥匙。故传统文化之衰,根在汉字学之衰;欲振兴传统文化并为现代所用,必先振兴汉文字学。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杨树达.文字形义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廖玉萍.徐志摩诗歌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46
关键词:汉字;偏旁;演变;表意性;变化
一、灬
(一)表示火的简写:这是“然”的小篆字形。字形的左上部为月,代表肉;右上部为犬;下部为火。合起来表示在火上烤狗肉,这应当是“然”的本义。
(二)表示动物尾部的形状:鱼:小篆的“鱼”如同一幅简笔画,有鱼头,鱼身上还有鳞片,鱼的尾部描摹得也很传神。隶书的鱼写成了“魚”,草书的“鱼”成为最后的字形,鱼尾的形象已经没有了。
(三)表示动物蹄或爪的形状:为:这是“为”的小篆字形。字体的上部为“爪”,即手的变形。中间的纵撇表示象鼻。字体的中部如同象耳。字体的下部是四个象蹄。整个字合起来表示人牵着一头大象的鼻子向前走去,引申为“作为”之义。
隶变后,该字形变成“為”,现在的字形是草书楷化的结果,字体本初的表意性已经基本丧失。
二、罒
(一)表示气息:在《说文解字》中,对“四”的古文有所提及,如同鼻子所出气息之象,后来用以指称数字的概念。
(二)表示网的含义:买:我们根据字形可以看出,古人用网捕贝,贝是很珍贵的,因此可以买卖营利。
隶变后的“买”为“買”,简化字遵循书写简化的方法,字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字义的联系也就无从考究了。
三、人及相关偏旁
(一)“人”的演变:亻:保字的小篆字形,像一人引领、怀抱一个小儿的形状,从而引申出养育、保护的含义。
隶变后,保字的右半部变成了“呆”,依稀可见小儿状,表意性基本不变。
(二)“儿”的演变:弃:弃字的小篆字形,下部是一双手,上部是一个脚朝前的婴儿,总体表达把婴儿抛弃之义。隶变后的“弃”字,上半部已看不出是婴儿状,下半部保留了双手大概的轮廓,该字的形体与含义相去甚远。
(三)“大”的演变:夷:夷字是少数民族的意思。大代表人形,中间的曲线表示环绕在人身上的矰,即带有丝绳的短箭,这正是少数民族的象征。该字简化前后字形变化甚微,表意性不变。
四、手
(一)演变为“寸”:这是“对”的小篆字形。字的左半部分为烛台状,烛台上还有燃烧、跳跃的火苗。右半部分为“寸”,手也。此字表示在黑暗中,拿着点燃的蜡烛去看某种事物,所朝向的方向就是“对着”的意思。
简化后,字的左半部分由于过于复杂,而替之以符号“又”,即使寸的含义不变,该字也难以表示原本的字义了。
(二)演变为“又”:此为反也,是攀的本字。此字的外围原为“厂”,是山岩的意思。内部为一只放大的手。两部分合起来表示攀登之义。
简化字“反”,偏旁“厂”发生变形,手变为“又”,再加上字义的变化,其表意性流失了。
(三)演变为“爫”:左图是“受”的金文字形,右图是其小篆字形。该字上部分为爪,下部分为手,中间是“舟”的形状,整体表示用船运送物品,从一处人到另一处,因此就有了授予、接受的含义。
(四)演变为“”:这是羞的小篆字形,从羊从手,即用手抓羊肉进食,表示美味,是“馐”的本字。“手”形上有一纵笔,应当是指事性符号。该字简化前后表意性基本不变。
(五)演变为“尹”:尹,像手持棍状。在小篆“君”中,是用手持权杖表示权力,用口形表示君王的言语的重要。由于简化后字形变化不大,该字表意性基本不变。
(六)演变为“”:兵的本义是武器,如同小篆字形所示的那样,双手持着武器(或为斤)。隶变后的“兵”中看不出手的形状,表意性受到了损害。
(七)演变为“”:弄有把玩的意思。其小篆字形表示的是用双手把玩美玉。隶变后的“弄”中看不出手的形状,表意性受到了损害。
(八)演变为“”:舆,从小篆字形来看,是合力造车的意思,在车的四周环绕着四只手。隶变后,这四只手都发生了变形,表意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九)演变后难以辨认:贵:这是贵的小篆字形,上部分为双手捧起土,下部分为贝。土地与贝壳在古代都是很珍贵的。隶变后,手形与土形合为一体,难以辨认。
五、火
(一)演变为“灬”:此偏旁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此处举“羔”为例字:
该字从羊从火,表示炙烤羊肉,因小羊肉味鲜美,故常烤羔羊,羔字由此而来。
(二)演变为“山”:幽也。该字形本为火上有双糸,以丝线的形状比喻火苗的微弱,后引申为细微、昏暗等义。简化后“火”变成了“山”,如果不明就里、妄加解释,岂不笑哉?
(三)演变后难以辨认:赤,本从大从火,用火的颜色指代赤,即红色。隶变后,“大”变成“土”,火也发生了变形,难以辨认。
总的来看,偏旁的演变,使汉字的表意性破坏较大或较小,或基本没有影响。
作为汉字的组成部件,偏旁长期以来不断变迁;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在形体方面还是在意义方面,偏旁的演变使汉字的表意性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然而,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往往把汉字当做简单的符号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只会书写简体字,而不懂得去分析汉字蕴含的表意性。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对传统的漠视和对简化字的过分推崇,汉文字学可悲地出现了大面积的断层。
事实上,汉字的演变就是偏旁的演变,很多偏旁的演变遵循汉字简化的方法,汉字简化的方法也是从偏旁的演变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对待这一批简化字,必须追根溯源,依据其本有的形体,才能和它们要表达的含义一一对应起来。
汉字学不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却是打开传统宝库大门的钥匙。故传统文化之衰,根在汉字学之衰;欲振兴传统文化并为现代所用,必先振兴汉文字学。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杨树达.文字形义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廖玉萍.徐志摩诗歌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