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妈妈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听到别人喊你“大锦”,感觉是真难听呢,总以为他们是在叫你的绰号。未曾料到,你一直以自己的名字为豪。
  懂事以后才知道,你出生于一个大家族。“大”字是你的辈分。你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公,内心特别期待,你能给整个家庭锦上添花。
  “你知道吗?到了我这里,所有可以用‘大’字来取名的,几乎都被用光了。以至于后来,你二姨出生时,族里长辈实在想不出好名字来了,竟然给她取名为‘大大’。但是你外公外婆都觉‘大大’这个名字太难听了。你二姨上学时,就给她重新取了个学名,没用‘大’字,而用了我的‘锦’字。就这样,‘大大’成了你二姨的乳名,为了省事,我们都直接喊她‘大’了。再后来,你小姨的名字,也就不再用‘大’了,同样沿用了我的‘锦’字……”你说起自己的名字来绘声绘色,满脸的沾沾自喜,只因自己的名字沾了族人和两位哥哥的光,又给两位妹妹起了个头。
  如果你和二姨都还在,就会明白“大大”不但不难听,还是一个非常尊贵的称呼。
  二姨果然人如其名,长得十分高挑。只是,对于各种各样的体力活,她都应付不来。她是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读书人。家里所有的重活累活全都落到你一人身上。
  我不知道个头娇小的你如何挑起那一担一百来斤的东西。只是清楚地记得,哪怕已经各自为人妻为人母,同住一条街的二姨,每次遇到重体力活,第一个都会想到你。而你,总是乐呵呵地揽下了。
  身为长女,命运似乎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被决定了。也许,你无法像父母期待的那样为家庭锦上添花,却以吃苦耐劳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性格,默默地为家人雪中送炭。
  无私的你,把受教育的机会留给了两位哥哥和两个妹妹,毫无怨言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在你的支持下,舅舅和姨姨们成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过上了比同龄人更安稳舒适的生活。而你,一辈子的目不识丁,为了生活,只能拼尽全力。
  前段时间和女儿去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影片末尾屏幕上亮出了李焕英的照片,旁边的那句“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深深扎疼了我的心,让我泪雨滂沱地想起了你。
  我出生时,40岁的你,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年妇女,也是一个超高龄产妇。
  你曾略带羞愧地对我说过,我的到来就是个意外。因为你明明已经做过绝育手术。母体奶水不足,家庭生活水平低下,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因素,导致我营养不良,让我的身体素质一直都很差。
  作为家里的第七个孩子。很抱歉,我的意外到来,让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给你的生活增添了很多麻烦。
  小学二年级时,一场毫无征兆的胃肠炎后,胆囊炎又盯上了我。此后,六年的漫长岁月里,我在病痛的折磨里,在你无尽的泪水中,慢慢长大。
  看着我发病时痛苦地呕吐,听着我歇斯底里地叫喊声,你一边安抚我一边落泪,说只要能减轻我一丝丝痛苦,你宁愿折几年阳寿。
  到处求寻医问药无济于事后,一直相信科学,无神论的你,为了我能早日告别病魔,竟然学会了拜神求佛。只要能减轻我的痛苦,你什么都愿意去尝试。
  知道你活得特别不易,在不发病的日子里,时常会说些俏皮话逗你开心。你说不过我,只能调侃我“死得就剩下这张嘴了!”眼里写满疼爱和幸福。
  每每想起童年生活,那段你陪着我哭,跟着我笑的日子。我总是在庆幸,幸好有你,幸好是你。
  在我心目中,你最年轻的样子,也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但是,在年少的我眼里,你一直是个好看的女子,哪怕你的身材很娇小,哪怕你从不会打扮自己。
  中长发的你,甚至连辫子都不会绑。梳头发时,只是将头发简单地四六分,用两个最廉价的发夹把两鬓头发夹起来。右边六分的头发用的是一枚青铜色发夹,左边四分的用黑色发夹。日久年深,那支青铜色的发夹,竟然愈发的锃亮,曾被诸多亲戚朋友当成纯黄金。
  有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居然迷上了你的发型,觉得朴素又好看。于是开始东施效颦了,找不到你那独一无二的青铜色,就直接用黑色的发夹。没想到,当我摆弄了很长时间,对自己盗版的发型兴奋不已时,却被周围的同学嫌弃太老气了。
  目不识丁的你,深谙没文化的苦,为了避免我们走你的老路,总是倾尽全力地供我们读书。左邻右舍的孩子,特别是女孩,都早早辍学打工,而你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舍不得我们太早走出校园。
  作为你的子女,我们的幸福指数真的比其他孩子多出许多。如果没有你多年的负重前行,就不会有我们今日的岁月静好。
  临终前,躺在医院病床上的你,吃力又欣慰地对我说:“干护士这行真辛苦,女孩子还是当教师高贵些!”我背过身,拭去眼角的泪。我终于活成了你心目中的模样,成了你的骄傲,可是你却不肯为我再多停留些时日。
  今年是你离开的第九个年头。每次想起你,心中依然疼痛不止。在安静的夜里,会对着电脑里你的遺像发呆。这张照片是你离开前两年,我带你去办医保卡时拍摄的。没想到竟成了你的遗像,还好当时我带了U盘拷回来。如果知道这一天会这么快到来,我当时定会请求摄影师为我们母女俩拍一张合照,定格我们曾经走过的岁月。找不到一张与你同框的照片,成了今生的一大遗憾。
  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做你的女儿。只是不愿意让你活得那么累。我要给你说好多好多你喜欢听的俏皮话,我要听到你爽朗的笑声,我们还要一起拍很多很多好看的照片,纪念我们母女一场……
其他文献
[摘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资料,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基督教的发展及调适加以认识。文章列举了当时德宏基督教的发展及变化概况,揭示基督教主要在景颇、傈僳两族中传播,以及盈江县教徒最多这两大特点,分析了基督教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概括了基督教积极调适、适应社会主义的主要措施,阐述了政府有关部门从积极引导到依法管理,根据基督教的活动情况,指出以族群名义裂变三自爱国会等是当
期刊
[摘要]城市空间形制包括城市地域空间的外部整体形态与规模、以及内部空间构成与布局的形式与特征,它是城市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基础。分析清代四川民族地区宁远府城西昌的空间形制发现,其空间形制具有军事性、政治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其代表了民族城市、山地城市、沿江城市空间发展的特征与模式,折射了清代四川民族地区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相对于民族冲突导致的城市空间形制的
期刊
《说文解字》:“碑,竖石也。”从古至今只有那些具有纪念意义、警示标志和教育意义的文字才会镌刻在石碑上永久保存,以激励和启迪后人。中国古代传统书院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碑刻遗存,或叙述营造过程,或表现运行情况,或反映办学理念,或说明四至地界……它们内容丰富,功能多样,意蕴深远,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和对“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书院建筑景观中的灵魂,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社会
期刊
[摘要]民族服饰通常被视作一个民族十分重要的外在标识,体现并强化着族群内部的认同及与他族的区分。然而,在一些多族杂居或不同民族相邻而居的地区,族属的不同很难通过服饰的形质来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失去了认同的依据。一方面,想象中的差异帮助他们确认彼此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事实上的共通之处又使他们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于是,在族际交流的情形下,服饰的“大同小异”更多地成为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
期刊
袁隆平骤然离世,我不由想起了在南靖土楼景区接待过袁隆平夫人邓哲的往事,据说那回袁隆平也是要一起来的……  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是被称为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男人。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践行了他“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宗旨,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
期刊
[摘要]巫达教授在访谈中从他个人成长历程出发,谈到他在西南地区对彝族和藏族的研究以及对西南地区研究的看法,并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族群研究、语言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心得,探讨人类学和其他学科互动的实际意义以及人类学实践性操作的问题。  [关键词]西南研究;族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2)06—0008—07  巫达简介:巫达(19
期刊
[摘要]印度东北与中国西南在地域上山水相连,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是非常密切的。这个区域里居住着众多的民族或族群,他们的文化相似性和可比性是很明显的。从跨国的视角来探寻文化互动或文化个性,这是一个理想的地域。这些不同民族或族群身份的诗人写作的民族志诗歌是探寻各自文化共性和个性的较好途径:虽然诗歌创作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语言,印度东北的土著诗人通常用英语写作,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诗人经常用汉语写作,但是这些诗人
期刊
某个假期,忽然多出了一天时间没有安排活动,我坐在久违的电视机前,拿起遥控器,偶然搜到一部以前一直想看而又因各种原因未能观看的都市剧,于是,昏天黑夜地追了一天,过足了电视瘾。想起以前的种种,真是不胜感慨。  曾经,我是个超级电视迷,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个“电视控”。一天到晚守著电视剧不放。未有宽带、移动数据之前,哪个频道有好看的,哪个频道有重播,什么时间段,同事们问我,包准满意而归,是公认的典型“电
期刊
如果把人生的智慧比作努力成长的茂密植物,这种植物上会点缀着美丽纯真的三色花,一瓣是红色的,代表着无私的爱;一瓣是蓝色的,代表着炙热般的梦想;还有一瓣是黄色的,代表着坚强的笑。  为爱而生  每一个出生的婴儿都是爸爸妈妈的小天使,他们单纯漂亮,在爱的灌溉下幸福健康地成长。只因有爱,善待自己,帮助别人亦是他们长大后的真实写照。不仅是在爸爸妈妈平平凡凡的爱情下诞生,同时父母潜移默化的关爱也教会了他们爱自
期刊
噜噜打一出生,就注定要走和其他狗狗不一样的路线。先是兄弟姐妹五个,他排行老二,呱呱落地不长时间,就被主人送到弟弟家,作为礼物,它被新主人关在新房子楼下的旧瓦房四年。直到2019年底,新主人的侄儿回到老家,看到这一幕,动了恻隐之心,劝叔叔大发慈悲把套在狗脖子的铁链解掉,噜噜才迎来人生的转折。  先来说说它的身世。噜噜的母亲是进口哈巴狗,最早是在厦门岛内出生长大的,一位漂亮的未婚的上班族美女带着它的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