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资料,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基督教的发展及调适加以认识。文章列举了当时德宏基督教的发展及变化概况,揭示基督教主要在景颇、傈僳两族中传播,以及盈江县教徒最多这两大特点,分析了基督教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概括了基督教积极调适、适应社会主义的主要措施,阐述了政府有关部门从积极引导到依法管理,根据基督教的活动情况,指出以族群名义裂变三自爱国会等是当前德宏基督教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云南;德宏州;基督教;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B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0)01—0134—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国以来基督宗教在川滇黔民族地区调适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秦和平,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 成都610041
德宏州是滇西沿边民族聚居区,与缅甸接壤,是跨界民族,与境外同族有密切联系,交往频繁。该区景颇、傈僳等族信奉基督教。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共产党进行拨乱反正,贯彻执行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在内的各项政策,德宏州基督教得以恢复及发展。受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境外教会借机进行渗透,试图影响以至控制该区教会。于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采取制止渗透、增强内向等措施显得非常重要。从80年代起,德宏教会主动请求内地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予以协助,接立牧师,任命人员,指导活动等。国内有关部门也采取措施,积极引导、依法管理。90年代以后,各地教会在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鼓励信徒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部分信徒,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尽管缩小以至消除了渗透的危害,但是来自境外的渗透将继续存在,我们必须保持警惕,积极应对。当前以族划教、裂变三自会等是德宏州基督教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坚持走三自道路、爱国爱教、抵制渗透不仅必需,而且必要。
一、德宏州基督教发展的概况
从1979年起,当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恢复,贯彻执行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基督教从“地下”升到“地面”,公开活动,趋于活跃,发展迅速,尤其是盈江县盏西、苏典等傈僳族聚居区,教徒持续增加,影响扩大。我们利用以下6个统计表,展现其发展轨迹(参见表1)。
应该说明,表1的统计数只是大约数,其中景颇族的教徒数不太可靠,我们且以盈江为例加以说明。云南省民族研究所雷宏安介绍:据盏西教会某教牧人员统计,1984年5月盏西区景颇族徒已增至872户、4377人[1],倘若加以扩大,计算盈江全县的景颇族信教群众,数量还可能翻一番[2]。我们承认,虽然表1的统计数不甚准确,但大体上能反映德宏州基督教的概况。1985年时,全州约有基督徒13811人,牧师6人,传道员15人,教堂103处。各县之中,以盈江县发展最快,有基督徒1669户、9228人[3]。其后,基督教在德宏州各县、尤其是沿边地带景颇、傈僳民众中继续发展,信教群众逐年增多(参见表2—表5)。
从1980年起,若干曾迁徙缅甸境内的天主教徒返回德宏,在陇川、瑞丽等地沿边景颇族村寨中开展传播,组织活动。因系从境外回归,他们的宗教信仰尚未得到政府有关部门明确,没有作为宗教徒登记在册,故表1中缺乏相关数据。1988年,德宏州及瑞丽等县有关部门在信教群众中宣布“天主教爱国会是合法的宗教组织”[4],信教群众的信仰受到尊重,允许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之后,相关统计表有了关于天主教情况的记载。
另据《德宏年鉴》(1992年)反映,1992年全州有基督教徒2万余人、140个活动点。年鉴记载的教徒及活动堂点与表2—表4的统计数基本吻合。
需要解释的有,20世纪80年代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刚刚恢复,基督教在德宏部分地方一度发展迅猛。之后,教会转入惯行发展的态势,全州年均增加一两千名信徒。当然,在这过程中也存在反复,时多时少。如陇川县,1988年有基督徒3366人,其中景颇族信徒2062人,傈僳族1304人。到1993年,该县基督徒有3554人,增加200人,但景颇族教徒仅有1038人,减少近半;反之,傈僳族信徒却增长迅猛①。从1998年以后,直到目前,德宏州基督教又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据《德宏年鉴》(2000年)记载:1999年,基督教有教堂209所,教职人员294人,其中牧师7人,传道员39人,长老31人,礼拜长及执事209人,信教群众32133人,入教者(受洗者)17749人。天主教有教堂7处,教职人员18人,信教群众1756人,受洗1031人。两教合计,教徒33889人,当中受洗者18780人。对照表5统计数,足能反映其细微之处。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各表相关数据出自于记载在册的教徒数,准确地讲,系官方认可的统计数。应该说,天主教徒的数量出入不大,基本准确;但基督徒的数量有所出入,估计差额在百分之二三十间,我们据此推论1999年德宏全州基督徒(受洗者、慕道友)约5万人②。
除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外,德宏州基督教还有两个鲜明特点:第一,信仰基督教者基本上是景颇和傈僳群众。如1983年,景颇族、傈僳族教徒分别占全州基督徒的53.1%和43.3%,合计96.4%;1999年分别占59.67%和38.65%,合计98.32%。其他民族群众少有接受,所占比较有限。第二,盈江县基督徒最多,超过全州总数一半。关于它们,我们将在下面加以分析。
二、德宏州基督教的部分特点
(一)主要在景颇族和傈僳族中传播
德宏州是云南西部沿边多民族地区之一,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崩龙族)和汉族等生活在这里。傣族及德昂族群众信奉小乘佛教,基本上不接受基督宗教,至少目前的情况是如此;在阿昌族及汉族群众中,也没有多少人信仰耶稣。接受基督宗教者,主要是傈僳族和景颇族群众。在他们中间,接受天主教者,全系景颇群众。除表1相关数据能有反映外,我们还制作了以下3个表格,试作进一步说明(见表7-表9)。
表7—9反映,在景颇族、傈僳族群众中,接受基督教信仰者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景颇族信教群众从占本民族人口5%(1982年)增至18.46%(1999年);同期傈僳族信教群众所占的比例亦从24.2%增至56.8%,而且这样增幅均超过两族人口的自然增长。
我们知道,傈僳群众中信仰基督教者多,并不奇怪。分析缘由,不胜枚举,但其中重要原因是历史上在傈僳族传播基督教的是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该会较早实现了自养及自传,教牧人员甚至教徒的传播动力较强劲③,乐于在同族民众中积极宣传福音,发展基督教;广泛开兴教牧人员或义工学习班,培训人员,灌输教义教规,扩张影响。这些现象不仅在德宏州傈僳族聚居区表现突出,在怒江、维西及耿马等地傈僳群众中也基本如此。
至于景颇群众接受基督教的原因,确有历史沿革等的影响,如20世纪40年代末基督教就传入陇川、瑞丽等沿边景颇族村寨,50年代中叶达到极盛[5],延续至今。不过,我们认为潞西、盈江的景颇教徒增多,则是近年之事,原因有待进一步认识。
当前,值得注意的有,在德宏州汉族群众中,接受基督教者有所增加。只因为德宏州的基督徒增加较快,暂时降低了汉族信教群众所占的比例而已。
(二)盈江县基督徒最多
在德宏州各县,以盈江县基督徒为最多,2002年已有25300余人,占全州基督徒总数一半以上。分析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盈江县的人口多④,该县的基督徒也就相应多。二是受地缘因素的影响。部分傈僳民众从怒江等地迁徙南下,途经腾冲等地来到盈江苏典、盏西等地,除部分再继续南徙,仍有若干傈僳民众留驻当地;傈僳族群众多,信教者也较多。盈江毗邻缅甸密支那,该地是基督教在缅北传教的重镇,设立众多的神学院,施加影响大;加上该县西北接壤缅甸克钦邦⑤,克钦支系多、人数多,接受基督教者也较多。缅甸克钦浸信会以我国景颇等族信教群众为发展对象,开办培训班,传播基督教。于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际,境外教会就对盈江沿边村寨的景颇、傈僳族群众积极活动,试图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成为信徒,扎根当地,逐步扩张。因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促成基督教在盈江的迅速传播。
不过,需要解释的也有,陇川、瑞丽也接壤缅甸土地,但因毗邻地不是缅甸基督教的主要传播区,受到的直接影响相对轻一些。
三、德宏州基督教发展原因的分析
肯定地讲,德宏州基督宗教的恢复及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贯彻执行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在内的各项政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各级政府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先前一度“消失”的基督教公开表现,结合形势变化、人文环境及族群特点等,调整传教内容,选择方式,影响群众,改变信仰,发展力量。还有,过去信教受到压制而外迁缅甸的部分边民返回家乡,组织活动,宣传耶稣。关于这些,多有介绍,不再重复。我们只想结合德宏接壤缅甸,以及景颇及傈僳是跨界民族这两大特点略加分析。
德宏州盈江、陇川、瑞丽和潞西诸县接壤缅甸,景颇、傈僳等族跨境分布,交往密切,语言相通,习俗相同。缅甸密支那以北广大地区俗称克钦地区(又称“野人”山),居民是克钦(景颇、载瓦、茶山及浪速各支系),以及傈僳、怒及独龙等族民众。19世纪中叶,当基督教传入缅甸后,英美传教士以密支那为据点,设立培训点或神学校等,训练人员,创制文字,翻译圣经,编撰赞美诗及传教宣传品等,深入克钦地区传播基督教,持续至今。于是,活跃在缅北的基督教各教会将对我国德宏景颇、傈僳等族产生影响,以至开展传播活动。
1978年12月,基督教浸礼会(Northern Baptist)在密支那召开万人大会,庆祝基督教传入克钦族130周年。会议声称要组织300名青年用3年时间到各克钦居住区宣传福音,扩张基督教,要求参与者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文艺才能,能言善辩,懂多种语言,身体健康。自愿报告,经过考试,择优录取⑥。在接受训练后,根据情况,结成小群,巡回传教。
当时,中国政府刚恢复及重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等政策,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种宗教团体逐步公开活动。部分巡回宣教队员便抓住这特定时机,利用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等优势,非法入境,渗透德宏沿边部分景颇村寨。“他们擅长歌舞和乐器,很能吸引一般年轻人。群众欢迎他们,向他们送钱、送米等。此外,境外教会常通过专人或回归的边民输入圣经、赞美诗、耶稣画像等宗教出版物。同时,接纳国内信徒到境外教会学校读书和培训数月不等,再回来定居传教”[6]。至今,境外基督教的渗透行为仍在继续,甚至加大,以求施加更大影响,图谋不轨。如2000年瑞丽县曾收缴了境外教会企图偷运入境的2吨宣教书刊等。
过去,缅甸傈僳基督徒属于克钦(景颇)基督教浸礼会。其后,傈僳信徒逐年增多,力量增强,萌生并发展了独立意识。1976年,经过协商,傈僳族教徒脱离克钦浸礼会,另行组织傈僳浸礼会。次年,该会发生了裂变,部分成员分裂出来,组织缅甸傈僳族教会,采用原内地会的方式开展活动。
傈僳族教会的形成及分蘖,与景颇族教会形成竞争,直接或间接加大对我滇西沿边地区的渗透活动。1981年底,缅甸磨谷举行数千人大会,庆祝基督教传入傈僳族75周年,邀请盈江等地傈僳群众出境参加活动。会后,该会派人潜入我境,传播基督教,藉教授傈僳文字为名,教唱赞美诗,识字查经,灌输教义,传教讲经,组织礼拜活动,开展赞美诗比赛等。进入90年代,这类活动更加频繁举行。1994年底,缅甸教会在木姐寨(毗邻瑞丽弄岛)举办基督教传入缅北地区百年庆典;次年底,克钦教会又在缅甸曼德勒举行克钦文创制一百周年庆典,邀请各国基督教会参加,藉同胞盛会,宣传克钦族民族大家庭等。据说在1995年至2004年间,缅甸克钦或傈僳族浸信会就举办了七八次宗教庆祝活动,对我国参加者提供免费运输及食宿等,方便其活动[7]。
为了配合这些渗透活动,境外各福音无线电台也迅速升级,增大播音功率、增加宣讲内容、延长播音时间等,用傈僳、景颇等语言开展福音宣传等,实施强大的“空中影响”。
除“走进来”,从事宣教活动外,境外教会还采取“请出来”方式,诱惑、动员及影响部分景颇、傈僳青年进入缅甸,在密支那、腊戌等地神学院学习,提供免费餐饮、住宿及书本学杂费等优惠条件,还用车辆接送,随到随接,学习时间数周或两三年。据保守估计,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德宏州个别县份擅自出境到缅甸接受神学培训的景颇、傈僳青年在数十人以上,多时达百余人⑦。典型者如1992—2003年间,仅盈江县到境外学习或接受培训者有372人。据统计,近年德宏州已有121人由缅北各教会学校毕业返国,但仍有112人在境外学习[8]。当这些受训者返回后,部分人又成为当地宗教活动的传播者或组织者,轮番推动基督教的传播。
当然,境外教会的活动刺激了国内部分教牧人员,力谋有所表现,予以回应。他们也擅自组织各类培训班等,培养教牧人员等。如盈江基督教,“在境外教会的影响下,80—82年8月,境内教会先后举办了7次基督教训练班,参加人数有345人次,学习内容主要是翻译讲解圣经,学唱赞美诗及洗礼、传教仪式等”[9]。这些行为还继续坚持,持续至今。其他各县的情况,大同小异,恕不赘言。
除传统的浸礼会、内地会外,缅甸克钦族神召会(Pentevostal Assemblies of the World)也传入德宏部分地点,有排斥甚至替代浸礼会的势头。神召会传教士采取各种方式,竭力宣传信教的好处,“耶稣现死去一千多年了,到二千年地球要毁灭,耶稣复活,要上天,大家赶快去信仰神召会,不然到时候死了,耶稣不能拉你上天堂去了”;“牛马不必看了,耶稣替我们看着,它们不会吃庄稼”;“地球快毁灭了,耶稣给我们信教的人盖好房子了,到地球毁灭时,我们就到耶稣盖的房子去住;信我们这种教的人,有病也不用吃药打针”等等。的确,这些恐吓的话语及包治百病的说教,在某些特定场合,影响甚至诱惑少数群众,接受其宣传。不过,因该会信徒礼拜时,“圣灵充满”,全身发抖,难以自己,呈现神灵附体等现象,部分群众对之难以理解,有所担忧,“信徒是自由祷告,祈祷中抖和哭,表示对耶稣的忠诚,心不虔诚的人,不会哭抖……”[10]
因为这些教派与族群相联系,教派的演变则又拉大了族群距离,无形之中呈现两个教会的面貌。“神召会(原注,浸信会)、内地会在这段时间里,在全县的景颇族和傈僳族村寨中各自发展自己的教派势力,有争取本教区教会领导权的迹象……由于两派信徒杂居其间,每个村寨都建有两个教堂,信徒们各去自己所属的教派教堂进行宗教活动”[11],等等。
境外教会的渗透,国内个别教牧人员擅自办班培训人员,以及三派教会争抢竞争,形成互动,加快了基督教的发展,其中在德宏傈僳族群众中,基督徒占该族人口比例之高,超过了怒江、维西、丽江等傈僳地区,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近年来,景颇族群众中接受基督教者明显增多,分析原因,与抵制缅甸毒品危害有些关联。20世纪50年代中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德宏各地基本禁绝了鸦片等毒品危害。但从80年代初起,境外毒品非法流入德宏,少数群众受到诱惑,吸食毒品,成为瘾君子,危害日益严重。在德宏等地禁毒行动中,基督教会开展福音戒毒曾起到有益的协助作用,借助宣传教义、依靠戒律约束及集体的心理抚慰等使一些受害者戒除毒瘾;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部分信教群众(主要是妇女)组成护村队,禁止毒贩进村,诱惑村民,并规劝受害家人,要求戒毒等。在榜样的影响下,一些景颇群众加入基督教,从宗教活动求得安慰,依靠教规的约束实施戒毒。他们在戒毒的同时,扩张了基督教的影响,加快其传播。
四、德宏州基督教主动调适,适应社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基督教恢复活动。其间,境外教会积极渗透,影响到境内教会,突出派别,划分界限,搞不团结。个别擅自出境学习神学的青年学成归国,跃跃欲试,积极活动。为了端正教会活动的方向,消除境外教会的影响,适应形势,接受政府的要求,与社会主义相协调,从80年代起,德宏教会主动请求内地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予以协助,接立牧师,任命人员,指导活动等。
鉴于德宏基督教发展迅速,但普遍缺乏引领者,活动不规范,教派存在,与境外教会有联系等。1981年,经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云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牧师张现州等人再来瑞丽、陇川、盈江等地,按立滚汤干、窦乔福等人为牧师,主持宗教活动,领导教会,掌握旗帜;各牧师也任命了传教员、礼拜长等,管理信徒,领导平常礼拜等活动⑧。
接着,各地教会以堂点为单位,建立三自爱国小组,制定了守则,规范活动。如陇川基督教会规定:“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服从人民政府的管理;2、遵守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宗教活动不能妨碍生产、工作和社会秩序,不能干预国家”等⑨。拒绝境外人员传教行为,“有了我们自己的牧师,我们搞宗教活动,就可以坚持‘三自’的方针,按照我们订的守则,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外国教牧人员就不需要……”⑩
1982年,全国基督教三自会爱国会牧师沈承恩、金陵神学院牧师赵志恩等人来德宏,巡回讲道,宣传爱国爱教,协助当地教会组织活动、培训人员,开展教育,抵制渗透。
经过广泛协商,充分讨论,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到1984年,德宏各县均先后成立基督教三自爱国会(11),选举了领导成员负责领导,制定了章程,规范活动,掌握旗帜,抵制境外的渗透。随后,部分各县建立起基督教协会,完成了“两会”的建制。德宏州及各县两级三自爱国会的成立,暂时消除了过去内地会、浸礼会及神召会等遗留的派系界限,举行联合礼拜,由爱国会的成员统一主持及管理。
各堂点在爱国会或协会的领导下,建立妇女、青年及儿童会等,开展相关活动,如妇女会负责调解教徒家庭纠纷,打扫活动堂点的卫生,开展接待及后勤工作,以及帮助病人祈祷(勉励会)等;青年组织帮助困难户开展生产劳动,传承道德,调解纠纷,组织唱诗班及识字班,传授民族语文,开展传教活动;儿童组织则开展学习文化,教育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看望病人,教唱赞美诗等等。各地教会的经费则以自养为主。一般来说,在每次礼拜后,教徒自发奉献,藉此解决堂点及教牧人员的日常开支;诸如圣诞等节日活动,则视其规模采取摊派方式加以解决。据调查,各教徒用于宗教的经济支出(主要是奉献),年均三五十元。当然,个别堂点、个别宗教活动的开支除外。
其间,州、县“两会”继续开办培训班,培训教牧人员,提高素质,在省“两会”的帮助下,考核及按立教牧人员;扩大培训对象,举办信徒培训班,传授圣经知识,以及根据情况,举办妇女培训班、青年歌谱等培训班等。从语种来说,培训班分有汉语、傈僳语或景颇语班。每期培训班开办之初,教会特别聘请有关部门干部向受训者宣传“三自爱国”方针,讲解相关政策,介绍邪教的特点及危害,以及境外渗透等,提高受训者的觉悟,有所抵制。同时,针对这些社会问题,开展“禁毒戒毒”或预防艾滋病等知识的宣传。为了抵制渗透,州、县“两会”还选派青年信徒到昆明、保山、大理等地神学院接受系统教育,培训爱国爱教的青年教牧人员。
90年代以后,各地教会响应当地政府发展生产,参与商品经济、勤劳致富等号召,在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鼓励信徒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部分信徒,尤其是景颇族青年,发展生产,办公司、搞贩运,学科技,从事特色农林及畜牧生产等,拓展市场,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五、德宏州有关部门从积极引导到依法管理
(一)组织参观,增强内向,协助建立三自会,抵制渗透
当德宏州基督教活动得到恢复后,受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境外教会实施渗透,试图影响以至控制境内教会,于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制止渗透、增强内向、引导活动等显得必要与重要。当地政府部门组织教牧人员或信徒群众到昆明等地参观(12),目睹改革开放以来内地的发展变化,增强内向观念;选送部分教牧人员到省三自会接受培训,正确认识及掌握教义教规,主持活动,管好教会;发放傈僳、景颇文圣经;联系全国及省三自会牧师来德宏州及部分县讲道授法,考核及按立牧师、长老等,协助建设教牧队伍,掌握宗教活动的旗帜,等等。
其间,各地有关部门还召开教牧人员和教徒代表座谈会,针对个别人请外国牧师入境主持圣事,在青少年中发展教徒;对教徒违反政策、法令的言行等予以批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各教职人员及教徒坚持三自革新精神,抵制外国教会渗透,自己办教会,自己主持圣诞节活动,以及正确处理宗教活动和生产关系;指出信教必须爱国,宗教活动必须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等等。
各地政府还出台相关规定,切实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团结、教育宗教上层,培养进步分子,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抵御渗透,打击非法活动。早在1980年初,盈江县有关部门针对基督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规定:
1、未经申请批准,任何地方、任何教会不得重建、新建、扩建教堂。
2、对各种正常的宗教活动不予干涉,但在活动中要有利于集体生产的发展,不得搞大的。集中仅限于以教堂范围内活动。(13)
3、任何教会和宗教职业者,必须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不准擅自建立非法组织,不得干涉社队行政事务,干涉文化教育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4、宗教职业者不得强迫群众信教,特别是不准诱骗青少年入教,不准干涉青年的婚姻自由,不得歧视和打击、陷害反对宗教的干部和群众。
5、要坚持自传、自信、自养的三自爱国运动原则,不允许内外勾结,禁止国外教会对国内教会的支持和指挥。
6、不准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摊派和封建资本主义剥削,对有违法活动的任何人员一律按国家法律处理。
7、任何人不准动用国家和集体财物搞宗教迷信活动,生产队不维给宗教活动的任何人记算工分报酬。
8、宗教活动只能在教堂内进行,不准到无宗教地区传教,发展教徒,扩大影响。
其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陇川,潞西、瑞丽、盈江等县教会召开基督教代表会议,成立了三自爱国会,制定了章程,选举了领导人,教会实现了统一,规范了言行,约束以至抑制了自由传教等不正常的活动;以及协助基督教会搞好自身的思想建设及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正常运行,制定约章,管理宗教活动,在政府与信教群众间起到桥梁作用,宣传法令或政策,传达政府的要求,反映群众的要求,等等。
(二)执行法规,依法管理
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宗教要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依法开展活动,宗教事务要依法管理等要求。根据中央的要求,1991年5月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民政部制定《宗教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开始建立了宗教团体必须登记备案的制度,制定了登记备案的等级、条件、手续和文件,以及年检报告与相关材料等规定。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以审批、登记及检查宗教活动场所为中心,用行政法规的形式,对宗教事务实施有效管理,确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执行。
1995年,德宏州有关部门依据这项行政法规,普查及登记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宗教活动场所,对符合条件者进行登记,发放了合格证、法人证、土地权属证;对条件不成熟的,予以缓登;对不符合条件,属于乱搭乱建者的不予登记,限期拆除。
在登记验收过程中,建立及健全宗教场所管理小组和规章制度,依法加强对宗教管理,保护合法、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取缔非法活动。还开办各种培训班,积极培训教牧人员,加强爱国守法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等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神学知识及管理教务的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及责任感。推荐部分青年到昆明、保山、四川,或南京神学院等院校学习,接受系统的神学等教育,培养新型的教牧人员,继续掌好旗帜,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抵制渗透;对境外接受培训的人员,加强教育,作好思想工作等。
(三)严格考评,明确责任
除州、县建立宗教事务管理机构外,相关各乡配备了宗教助理员,将宗教管理工作纳入州县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范围,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目标及责任,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保证对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
与此同时,各政府部门还注重对宗教干部队伍进行培训,加大力度,贯彻执行《宗教事务条例》等行政法规,提高宗教事务管理干部的政治水平及执法能力等,效果明显。
六、当前德宏州基督教活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德宏州是滇西沿边民族聚居区,与缅甸接壤,景颇、傈僳等族是跨界民族,与境外同族有密切联系,交往频繁。今天,当地基督教、天主教是从境外渗透而逐步发展,扩张开的。尽管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下(14),在当地教牧人员的抵制下,降低了渗透的影响,缩小以至消除了渗透的危害,但是来自境外的渗透将继续存在,必须保持警惕,继续予以抵制,积极应对。不过,与之比较,我们认为,以族划教、裂变三自会等是目前德宏州基督教会面临的最大问题。
由于历史及认知等因素的影响,清末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在划分中缅边界德宏段时(15),出现一地分两国、田坎水沟作边界等现象。缺乏必要的地理屏障,德宏等地有边无防,人员流动、物资进出等基本上不受限制,界线难以起到阻拦作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群众收入不高,当时境外多少还对我国边民产生诱惑,甚至有少数边民外迁……
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极改革、对外开放、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景颇、傈僳等族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改善,解决了温饱,逐步实现小康。反观缅甸边地,政局不稳,秩序混乱,经济落后等。于是,部分外迁的边民又返回故乡。毋庸讳言,在这些人中间,不乏基督徒,当他们返乡后往往传播宗教,开展活动。形势的改变,以及有关部门的管理及教会的约束,多数在外接受培训者还得顺应环境,服从管理,爱国爱教,服待教会。(16)
令人感到担忧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民族主义思潮也不同程度影响了缅甸克钦、傈僳等族群,产生相应的诉求及行动。于是,反映在基督教内,傈僳族信众独立于克钦浸信教会;接着,神召会从克钦浸信会裂变,傈僳族浸信中则分裂内地会……透视这些分裂或嬗变现象,固然有教理教规差别的因素,但民族意识等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缅甸克钦族要求实现独立,部分傈僳族何尝不是这样!尽管,境外部分克钦、傈僳传教人员进入德宏境内,从事活动,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征服民众思想、改变信仰,实现替代。然而,在极个别人的言行中,也有煽动族群情绪、谋求“独立”的成份作祟。
为了挫败阴谋,掌握宗教旗帜,爱国爱教。1984年,德宏相关各县成立了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组建统一的领导集体,制定共同遵守的章程,采取同一方式施洗,开展联合礼拜等活动,从形式上消除了教派的隔阂,挫败了渗透分子的阴谋,收到了积极的成效。“通过加强宣传培训,打击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目前已基本上不出现明显地传教渗透活动,宗教主动权始终掌握在爱国爱教骨干手中”。(17)
但是,境外教会对此并不甘心,力谋继续渗透,妄图分化及掌握。于是,它们除继续诱惑青少年出境接受培训,施加影响,培养明天的教牧人员;偷运宗教书籍,占领阵地,传播观念;还采取资助修建教堂、培训人员等方式,有意识地凸显族群,达到控制我方教会,影响信徒的思想,进而支配农村基层政权的目的。
多年来,德宏州及各县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抵御渗透,消除危害。州及相关各县基督教三自会也不断努力,站稳立场,拒绝诱惑,爱国爱教。仍有个别堂点却不履行三自爱国会等的规定,另行一套,“避开县三自爱国会的管理,举办一些未经‘两会’及有关部门批准的教会活动”。(18)
前面已述,历史上基督教内地会在傈僳族、浸信会在景颇族中开展活动,直到80年代初德宏州各地基督教仍有教派之痕迹。其间,神召会又从缅甸入境,秘密传播。尽管同为基督教,受教派等因素的影响,傈僳与景颇信众在信仰等方面的表现有所不同。概括言之,傈僳教徒的态度虔诚,信仰纯正,恪守教规,约束严格;部分景颇群众信仰淡漠,从众心理强烈,“似乎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大势所趋,信鬼则是不合时间的、是落后的表现。由于入教者并非完全真心虔诚而只是随大流,真正能够恪守教规的也就很少……大部分信徒只是把教堂当做一处娱乐和聚会的场所而已”[12]。其中一些青年人,尤其是那些曾出境接受培训的人,在追求宗教信仰的同时,更注重经济及教育等因素,利用掌握的知识、了解的信息及建立的人脉,从事商贸、加工制造及特色产业等……针对这些现象,为了规范活动,统一言行,抵御渗透,州及各县基督教三自会及协会先后建立,暂时消除了派系,开展同一形式的宗教等活动。然而,境外渗透仍在进行,派别潜在,对圣经认识差别,以及经济状况不平衡等,部分地点教会仍存在以族划教、分裂三自爱国会的苗头,值得重视:
教派纷争,有分裂为各自民族教会的苗头,主要是基督教表现比较明显。卡六朋(新派)、木东明(旧派)、NC朋(神召派)三派暗中争夺,发展各自教徒。目前,卡六朋人多势众,在教会班子中占有优势,但经济实力弱。木东明势力较小,但经济实力较强。NC朋活动诡密,属异端邪说,虽经整治,但仍未改邪归正,仍有活动。由于教派纷争的影响和民族心理因素、习俗差异,出现意见分歧,欲分为景颇族、傈僳族会的苗头。陇川县较为突出。(19)
如1999年,陇川县某教牧人员积极努力筹集经费、寻找场所、物色人员,请求政府资助,要单独开办××族基督教培训班,表面理由是尊重语言文字不同、习俗差别等,但实则寓有撕裂三自会的因素。当然,德宏各有关部门对此明确拒绝,要求各地基督教爱国爱教,抵御渗透,淡化影响,共同礼拜,加大培训,提高教牧人员及广大信教群众的思想觉悟,坚持三自办教、团结办教等,再次制止了这不正当的要求。
尽管,以族群名义裂变基督教三自会的要求被再次制止。因宗教渗透继续存在,教会内部存在对教理认识差别等,个别人还有可能借族群等名义,分裂基督教三自教会。加上德宏接壤缅甸北部,克钦、傈僳等族中有部分人要求独立,有所行动(20)。在这些势力中间,确有宗教的因素作祟,藉基督教凝聚、动员或组织等(21),以达到某特殊的目的……它们将是德宏州基督教继续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坚持走三自道路、爱国爱教、抵制渗透不仅必需,而且必要。
注释:
① 目前,在陇川县基督徒中,景颇族信徒超过了傈僳族信徒。如2007年该县6,400名基督徒中,景颇族信徒为3,076人,傈僳族信徒2,822人,汉族信众449人。
② 据张桥贵《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研究》(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记载,2003年德宏州登记在册的基督教有415,559人(第182页)。德宏州的实际基督徒是多少?读者不妨自行计算。
③ 据余文刚译《基督教在德宏传播概况问答》(《潞西市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如何传授福音”部分介绍,该派传受福音的特点是:义务传授;送礼不记帐,全部算功德;信教人作义务宣传,动员非信教人入教;反对基督教者,一律以乱人相待;自愿入本教者,给予妥善办理入教手续。
④ 当今的盈江县系原盈江、原莲山两县合并而成的。
⑤ 克钦是缅甸民众对景颇族民众等的称谓,克钦族中包括了景颇、载瓦、浪速和茶山等支系。基督教主要在景颇、载瓦支系中传播。再者,缅甸克钦邦内还居住有众多的傈僳族,他们中多数是基督徒,是从福贡、泸水等县迁来的,传教愿望迫切、动力强劲。
⑥ 德宏州档案馆藏1984年6月1日州统战部有关民族活动的一些情况反映。
⑦ 德宏州档案馆藏1998年州民宗局德宏州宗教工作基本情况汇报。
⑧ 如当时规定牧师的职责有主持圣诞等节日的活动,施洗教徒,发给圣餐等;礼拜长的职责,除日常引领教徒开展宗教活动外,还信教群众建新房、吃新谷及丧葬等时主持与之有关的宗教活动。
⑨ 陇川县民宗局存1982年11月25日陇川县基督教会守则。
⑩ 陇川县档案馆藏1983年7月统战部关于召开两教扩大会议的情况。
(11) 陇川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于1982年11月建立,12月底瑞丽三自会成立;盈江及潞西县三自会分别于83年6月及84年1月成立。
(12) 在1985年前,因我国边疆地区实行严格的边境通行证,边民要来内地,需要办证件,颇不容易。内地民众要进边疆地区,也是如此。
(13) 最初,有关部门规定开展宗教活动的范围是严格限于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内,即“定点”。其后,该规定根据形势而有所变化。如2004年,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第12条规定“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
(14) 如某地有关部门对私自出境接受培训者规定是“国内信徒未经批准私自出境参加宗教学习培训的,回来后其宗教学位不予承认,不得讲经布道,否则视为非法传教,由公安等部门依法处理”。
(15) 当时缅甸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地,因而划分边界由英国殖民地官员负责。
(16) 如陇川基督教培训中心校长欧尼西母、牧师李路得,潞西木城坡传道员余永强等人。参见朱发德主编《滇西基督教史》相关部分。
(17) 密秉兴:《盈江基督教概况》,载朱发德编:《滇西基督教史》。
(18) 县政协调研组:《盈江县宗教反渗透情况的调查报告》,《盈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
(19) 德宏州档案馆藏1999年月10月10日州政协德宏州宗教调查报告。所谓卡六朋(新派)指传播于傈僳群众中的内地会,木东明(旧派)指传播于景颇族群众中的浸信会,NC朋指在景颇群众中传播的神召会。
(20) 1988年元月怒江州边民胡××(傈僳族)在盈江活动时,被该县××局拘役。据胡××供述:怒江州出境人员在缅甸密支那干拉村等地接受宗教训练,一切经费由密支那教会供给。密支那教会之所以这样做……他们企图以信仰基督教的傈僳族教徒为主,把密支那、盈江、腾冲、怒江等地联为一体,建立傈僳国,进行宗教统治。载怒江州宗教局《情况反映》,1988年2月25日。
(21) 早在1985年云南省民族研究所雷宏安在盈江县盏西区开展调研时,目睹当地基督教的活跃情况,认为“到84年5月7日,盏西区景颇族徒已增加到872户、4,377人……难怪有的教徒狂妄地说:以盏西为突破口,占领德宏、昆明,几年内把十字架插到北京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今后三年之内(到1987年)盏西的基督教徒势必会从现在的4,377人增加到9,000人左右。这么多的教徒,又处在国境线上,确定是支不可小看的势力,而且,国境线那边就是缅甸‘克钦邦’。该邦70余万人口中,景颇族(大山支)就有36万多,占了50%以上。克钦邦景颇族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山兵),正在闹“独立”。一旦它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势必对我国景颇族各方面都带来更大影响。”(雷宏安:《盈江盏西区景颇族宗教调查》,《民族调查研究》专刊,第2辑)。对于该文作者的担扰心情,我并不完全认同。之所以将这番言语抽出来,只想说明情况而已。
参考文献:
[1]雷宏安. 盈江县盏西区景颇族宗教调查[A]//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民族调查研究(专刊,第2集)(德宏州盈江县盏西景颇族经济社会调查)[M]. 1984.
[2]1985年全县有基督教信徒1,669户、9,228人. 据盈江县志•宗教[M]. 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3]张建章. 德宏基督教[A]//朱发德编. 滇西基督教史[M]. 2008.
[4]编委会. 瑞丽市志•社会[M]. 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704.
[5]关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基督教在德宏景颇族中的传播情况,参见拙文《关于50年代德宏景颇族基督教调适与发展之认识》[A]//纳麒主编. 中国西南文化研究[C].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6]蔡家麒. 盈江县宗教信仰概述[A]//民族调查研究(专刊,第2集)[M].
[7]张桥贵主编. 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研究(之一)[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7-68.
[8]张桥贵主编. 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研究(之一)[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6.
[9]蔡家麒. 盈江县宗教信仰概述[A]//民族调查研究(专刊,第2集)[M].
[10]县政协、宣传部. 关于护国公社基督教活动的一些情况[J]. 州统战部《统一战线工作情况》,1981(4).
[11]蔡家麒. 盈江县宗教信仰概述[A]//民族调查研究(专刊,第2集)[M].
[12]王皎主编.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景颇族[M].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227.
收稿日期:2010-03-25 责任编辑 王珏
[关键词]云南;德宏州;基督教;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B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0)01—0134—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国以来基督宗教在川滇黔民族地区调适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秦和平,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 成都610041
德宏州是滇西沿边民族聚居区,与缅甸接壤,是跨界民族,与境外同族有密切联系,交往频繁。该区景颇、傈僳等族信奉基督教。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共产党进行拨乱反正,贯彻执行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在内的各项政策,德宏州基督教得以恢复及发展。受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境外教会借机进行渗透,试图影响以至控制该区教会。于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采取制止渗透、增强内向等措施显得非常重要。从80年代起,德宏教会主动请求内地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予以协助,接立牧师,任命人员,指导活动等。国内有关部门也采取措施,积极引导、依法管理。90年代以后,各地教会在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鼓励信徒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部分信徒,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尽管缩小以至消除了渗透的危害,但是来自境外的渗透将继续存在,我们必须保持警惕,积极应对。当前以族划教、裂变三自会等是德宏州基督教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坚持走三自道路、爱国爱教、抵制渗透不仅必需,而且必要。
一、德宏州基督教发展的概况
从1979年起,当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恢复,贯彻执行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基督教从“地下”升到“地面”,公开活动,趋于活跃,发展迅速,尤其是盈江县盏西、苏典等傈僳族聚居区,教徒持续增加,影响扩大。我们利用以下6个统计表,展现其发展轨迹(参见表1)。
应该说明,表1的统计数只是大约数,其中景颇族的教徒数不太可靠,我们且以盈江为例加以说明。云南省民族研究所雷宏安介绍:据盏西教会某教牧人员统计,1984年5月盏西区景颇族徒已增至872户、4377人[1],倘若加以扩大,计算盈江全县的景颇族信教群众,数量还可能翻一番[2]。我们承认,虽然表1的统计数不甚准确,但大体上能反映德宏州基督教的概况。1985年时,全州约有基督徒13811人,牧师6人,传道员15人,教堂103处。各县之中,以盈江县发展最快,有基督徒1669户、9228人[3]。其后,基督教在德宏州各县、尤其是沿边地带景颇、傈僳民众中继续发展,信教群众逐年增多(参见表2—表5)。
从1980年起,若干曾迁徙缅甸境内的天主教徒返回德宏,在陇川、瑞丽等地沿边景颇族村寨中开展传播,组织活动。因系从境外回归,他们的宗教信仰尚未得到政府有关部门明确,没有作为宗教徒登记在册,故表1中缺乏相关数据。1988年,德宏州及瑞丽等县有关部门在信教群众中宣布“天主教爱国会是合法的宗教组织”[4],信教群众的信仰受到尊重,允许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之后,相关统计表有了关于天主教情况的记载。
另据《德宏年鉴》(1992年)反映,1992年全州有基督教徒2万余人、140个活动点。年鉴记载的教徒及活动堂点与表2—表4的统计数基本吻合。
需要解释的有,20世纪80年代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刚刚恢复,基督教在德宏部分地方一度发展迅猛。之后,教会转入惯行发展的态势,全州年均增加一两千名信徒。当然,在这过程中也存在反复,时多时少。如陇川县,1988年有基督徒3366人,其中景颇族信徒2062人,傈僳族1304人。到1993年,该县基督徒有3554人,增加200人,但景颇族教徒仅有1038人,减少近半;反之,傈僳族信徒却增长迅猛①。从1998年以后,直到目前,德宏州基督教又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据《德宏年鉴》(2000年)记载:1999年,基督教有教堂209所,教职人员294人,其中牧师7人,传道员39人,长老31人,礼拜长及执事209人,信教群众32133人,入教者(受洗者)17749人。天主教有教堂7处,教职人员18人,信教群众1756人,受洗1031人。两教合计,教徒33889人,当中受洗者18780人。对照表5统计数,足能反映其细微之处。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各表相关数据出自于记载在册的教徒数,准确地讲,系官方认可的统计数。应该说,天主教徒的数量出入不大,基本准确;但基督徒的数量有所出入,估计差额在百分之二三十间,我们据此推论1999年德宏全州基督徒(受洗者、慕道友)约5万人②。
除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外,德宏州基督教还有两个鲜明特点:第一,信仰基督教者基本上是景颇和傈僳群众。如1983年,景颇族、傈僳族教徒分别占全州基督徒的53.1%和43.3%,合计96.4%;1999年分别占59.67%和38.65%,合计98.32%。其他民族群众少有接受,所占比较有限。第二,盈江县基督徒最多,超过全州总数一半。关于它们,我们将在下面加以分析。
二、德宏州基督教的部分特点
(一)主要在景颇族和傈僳族中传播
德宏州是云南西部沿边多民族地区之一,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崩龙族)和汉族等生活在这里。傣族及德昂族群众信奉小乘佛教,基本上不接受基督宗教,至少目前的情况是如此;在阿昌族及汉族群众中,也没有多少人信仰耶稣。接受基督宗教者,主要是傈僳族和景颇族群众。在他们中间,接受天主教者,全系景颇群众。除表1相关数据能有反映外,我们还制作了以下3个表格,试作进一步说明(见表7-表9)。
表7—9反映,在景颇族、傈僳族群众中,接受基督教信仰者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景颇族信教群众从占本民族人口5%(1982年)增至18.46%(1999年);同期傈僳族信教群众所占的比例亦从24.2%增至56.8%,而且这样增幅均超过两族人口的自然增长。
我们知道,傈僳群众中信仰基督教者多,并不奇怪。分析缘由,不胜枚举,但其中重要原因是历史上在傈僳族传播基督教的是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该会较早实现了自养及自传,教牧人员甚至教徒的传播动力较强劲③,乐于在同族民众中积极宣传福音,发展基督教;广泛开兴教牧人员或义工学习班,培训人员,灌输教义教规,扩张影响。这些现象不仅在德宏州傈僳族聚居区表现突出,在怒江、维西及耿马等地傈僳群众中也基本如此。
至于景颇群众接受基督教的原因,确有历史沿革等的影响,如20世纪40年代末基督教就传入陇川、瑞丽等沿边景颇族村寨,50年代中叶达到极盛[5],延续至今。不过,我们认为潞西、盈江的景颇教徒增多,则是近年之事,原因有待进一步认识。
当前,值得注意的有,在德宏州汉族群众中,接受基督教者有所增加。只因为德宏州的基督徒增加较快,暂时降低了汉族信教群众所占的比例而已。
(二)盈江县基督徒最多
在德宏州各县,以盈江县基督徒为最多,2002年已有25300余人,占全州基督徒总数一半以上。分析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盈江县的人口多④,该县的基督徒也就相应多。二是受地缘因素的影响。部分傈僳民众从怒江等地迁徙南下,途经腾冲等地来到盈江苏典、盏西等地,除部分再继续南徙,仍有若干傈僳民众留驻当地;傈僳族群众多,信教者也较多。盈江毗邻缅甸密支那,该地是基督教在缅北传教的重镇,设立众多的神学院,施加影响大;加上该县西北接壤缅甸克钦邦⑤,克钦支系多、人数多,接受基督教者也较多。缅甸克钦浸信会以我国景颇等族信教群众为发展对象,开办培训班,传播基督教。于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际,境外教会就对盈江沿边村寨的景颇、傈僳族群众积极活动,试图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成为信徒,扎根当地,逐步扩张。因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促成基督教在盈江的迅速传播。
不过,需要解释的也有,陇川、瑞丽也接壤缅甸土地,但因毗邻地不是缅甸基督教的主要传播区,受到的直接影响相对轻一些。
三、德宏州基督教发展原因的分析
肯定地讲,德宏州基督宗教的恢复及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贯彻执行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在内的各项政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各级政府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先前一度“消失”的基督教公开表现,结合形势变化、人文环境及族群特点等,调整传教内容,选择方式,影响群众,改变信仰,发展力量。还有,过去信教受到压制而外迁缅甸的部分边民返回家乡,组织活动,宣传耶稣。关于这些,多有介绍,不再重复。我们只想结合德宏接壤缅甸,以及景颇及傈僳是跨界民族这两大特点略加分析。
德宏州盈江、陇川、瑞丽和潞西诸县接壤缅甸,景颇、傈僳等族跨境分布,交往密切,语言相通,习俗相同。缅甸密支那以北广大地区俗称克钦地区(又称“野人”山),居民是克钦(景颇、载瓦、茶山及浪速各支系),以及傈僳、怒及独龙等族民众。19世纪中叶,当基督教传入缅甸后,英美传教士以密支那为据点,设立培训点或神学校等,训练人员,创制文字,翻译圣经,编撰赞美诗及传教宣传品等,深入克钦地区传播基督教,持续至今。于是,活跃在缅北的基督教各教会将对我国德宏景颇、傈僳等族产生影响,以至开展传播活动。
1978年12月,基督教浸礼会(Northern Baptist)在密支那召开万人大会,庆祝基督教传入克钦族130周年。会议声称要组织300名青年用3年时间到各克钦居住区宣传福音,扩张基督教,要求参与者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文艺才能,能言善辩,懂多种语言,身体健康。自愿报告,经过考试,择优录取⑥。在接受训练后,根据情况,结成小群,巡回传教。
当时,中国政府刚恢复及重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等政策,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种宗教团体逐步公开活动。部分巡回宣教队员便抓住这特定时机,利用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等优势,非法入境,渗透德宏沿边部分景颇村寨。“他们擅长歌舞和乐器,很能吸引一般年轻人。群众欢迎他们,向他们送钱、送米等。此外,境外教会常通过专人或回归的边民输入圣经、赞美诗、耶稣画像等宗教出版物。同时,接纳国内信徒到境外教会学校读书和培训数月不等,再回来定居传教”[6]。至今,境外基督教的渗透行为仍在继续,甚至加大,以求施加更大影响,图谋不轨。如2000年瑞丽县曾收缴了境外教会企图偷运入境的2吨宣教书刊等。
过去,缅甸傈僳基督徒属于克钦(景颇)基督教浸礼会。其后,傈僳信徒逐年增多,力量增强,萌生并发展了独立意识。1976年,经过协商,傈僳族教徒脱离克钦浸礼会,另行组织傈僳浸礼会。次年,该会发生了裂变,部分成员分裂出来,组织缅甸傈僳族教会,采用原内地会的方式开展活动。
傈僳族教会的形成及分蘖,与景颇族教会形成竞争,直接或间接加大对我滇西沿边地区的渗透活动。1981年底,缅甸磨谷举行数千人大会,庆祝基督教传入傈僳族75周年,邀请盈江等地傈僳群众出境参加活动。会后,该会派人潜入我境,传播基督教,藉教授傈僳文字为名,教唱赞美诗,识字查经,灌输教义,传教讲经,组织礼拜活动,开展赞美诗比赛等。进入90年代,这类活动更加频繁举行。1994年底,缅甸教会在木姐寨(毗邻瑞丽弄岛)举办基督教传入缅北地区百年庆典;次年底,克钦教会又在缅甸曼德勒举行克钦文创制一百周年庆典,邀请各国基督教会参加,藉同胞盛会,宣传克钦族民族大家庭等。据说在1995年至2004年间,缅甸克钦或傈僳族浸信会就举办了七八次宗教庆祝活动,对我国参加者提供免费运输及食宿等,方便其活动[7]。
为了配合这些渗透活动,境外各福音无线电台也迅速升级,增大播音功率、增加宣讲内容、延长播音时间等,用傈僳、景颇等语言开展福音宣传等,实施强大的“空中影响”。
除“走进来”,从事宣教活动外,境外教会还采取“请出来”方式,诱惑、动员及影响部分景颇、傈僳青年进入缅甸,在密支那、腊戌等地神学院学习,提供免费餐饮、住宿及书本学杂费等优惠条件,还用车辆接送,随到随接,学习时间数周或两三年。据保守估计,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德宏州个别县份擅自出境到缅甸接受神学培训的景颇、傈僳青年在数十人以上,多时达百余人⑦。典型者如1992—2003年间,仅盈江县到境外学习或接受培训者有372人。据统计,近年德宏州已有121人由缅北各教会学校毕业返国,但仍有112人在境外学习[8]。当这些受训者返回后,部分人又成为当地宗教活动的传播者或组织者,轮番推动基督教的传播。
当然,境外教会的活动刺激了国内部分教牧人员,力谋有所表现,予以回应。他们也擅自组织各类培训班等,培养教牧人员等。如盈江基督教,“在境外教会的影响下,80—82年8月,境内教会先后举办了7次基督教训练班,参加人数有345人次,学习内容主要是翻译讲解圣经,学唱赞美诗及洗礼、传教仪式等”[9]。这些行为还继续坚持,持续至今。其他各县的情况,大同小异,恕不赘言。
除传统的浸礼会、内地会外,缅甸克钦族神召会(Pentevostal Assemblies of the World)也传入德宏部分地点,有排斥甚至替代浸礼会的势头。神召会传教士采取各种方式,竭力宣传信教的好处,“耶稣现死去一千多年了,到二千年地球要毁灭,耶稣复活,要上天,大家赶快去信仰神召会,不然到时候死了,耶稣不能拉你上天堂去了”;“牛马不必看了,耶稣替我们看着,它们不会吃庄稼”;“地球快毁灭了,耶稣给我们信教的人盖好房子了,到地球毁灭时,我们就到耶稣盖的房子去住;信我们这种教的人,有病也不用吃药打针”等等。的确,这些恐吓的话语及包治百病的说教,在某些特定场合,影响甚至诱惑少数群众,接受其宣传。不过,因该会信徒礼拜时,“圣灵充满”,全身发抖,难以自己,呈现神灵附体等现象,部分群众对之难以理解,有所担忧,“信徒是自由祷告,祈祷中抖和哭,表示对耶稣的忠诚,心不虔诚的人,不会哭抖……”[10]
因为这些教派与族群相联系,教派的演变则又拉大了族群距离,无形之中呈现两个教会的面貌。“神召会(原注,浸信会)、内地会在这段时间里,在全县的景颇族和傈僳族村寨中各自发展自己的教派势力,有争取本教区教会领导权的迹象……由于两派信徒杂居其间,每个村寨都建有两个教堂,信徒们各去自己所属的教派教堂进行宗教活动”[11],等等。
境外教会的渗透,国内个别教牧人员擅自办班培训人员,以及三派教会争抢竞争,形成互动,加快了基督教的发展,其中在德宏傈僳族群众中,基督徒占该族人口比例之高,超过了怒江、维西、丽江等傈僳地区,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近年来,景颇族群众中接受基督教者明显增多,分析原因,与抵制缅甸毒品危害有些关联。20世纪50年代中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德宏各地基本禁绝了鸦片等毒品危害。但从80年代初起,境外毒品非法流入德宏,少数群众受到诱惑,吸食毒品,成为瘾君子,危害日益严重。在德宏等地禁毒行动中,基督教会开展福音戒毒曾起到有益的协助作用,借助宣传教义、依靠戒律约束及集体的心理抚慰等使一些受害者戒除毒瘾;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部分信教群众(主要是妇女)组成护村队,禁止毒贩进村,诱惑村民,并规劝受害家人,要求戒毒等。在榜样的影响下,一些景颇群众加入基督教,从宗教活动求得安慰,依靠教规的约束实施戒毒。他们在戒毒的同时,扩张了基督教的影响,加快其传播。
四、德宏州基督教主动调适,适应社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基督教恢复活动。其间,境外教会积极渗透,影响到境内教会,突出派别,划分界限,搞不团结。个别擅自出境学习神学的青年学成归国,跃跃欲试,积极活动。为了端正教会活动的方向,消除境外教会的影响,适应形势,接受政府的要求,与社会主义相协调,从80年代起,德宏教会主动请求内地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予以协助,接立牧师,任命人员,指导活动等。
鉴于德宏基督教发展迅速,但普遍缺乏引领者,活动不规范,教派存在,与境外教会有联系等。1981年,经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云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牧师张现州等人再来瑞丽、陇川、盈江等地,按立滚汤干、窦乔福等人为牧师,主持宗教活动,领导教会,掌握旗帜;各牧师也任命了传教员、礼拜长等,管理信徒,领导平常礼拜等活动⑧。
接着,各地教会以堂点为单位,建立三自爱国小组,制定了守则,规范活动。如陇川基督教会规定:“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服从人民政府的管理;2、遵守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宗教活动不能妨碍生产、工作和社会秩序,不能干预国家”等⑨。拒绝境外人员传教行为,“有了我们自己的牧师,我们搞宗教活动,就可以坚持‘三自’的方针,按照我们订的守则,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外国教牧人员就不需要……”⑩
1982年,全国基督教三自会爱国会牧师沈承恩、金陵神学院牧师赵志恩等人来德宏,巡回讲道,宣传爱国爱教,协助当地教会组织活动、培训人员,开展教育,抵制渗透。
经过广泛协商,充分讨论,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到1984年,德宏各县均先后成立基督教三自爱国会(11),选举了领导成员负责领导,制定了章程,规范活动,掌握旗帜,抵制境外的渗透。随后,部分各县建立起基督教协会,完成了“两会”的建制。德宏州及各县两级三自爱国会的成立,暂时消除了过去内地会、浸礼会及神召会等遗留的派系界限,举行联合礼拜,由爱国会的成员统一主持及管理。
各堂点在爱国会或协会的领导下,建立妇女、青年及儿童会等,开展相关活动,如妇女会负责调解教徒家庭纠纷,打扫活动堂点的卫生,开展接待及后勤工作,以及帮助病人祈祷(勉励会)等;青年组织帮助困难户开展生产劳动,传承道德,调解纠纷,组织唱诗班及识字班,传授民族语文,开展传教活动;儿童组织则开展学习文化,教育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看望病人,教唱赞美诗等等。各地教会的经费则以自养为主。一般来说,在每次礼拜后,教徒自发奉献,藉此解决堂点及教牧人员的日常开支;诸如圣诞等节日活动,则视其规模采取摊派方式加以解决。据调查,各教徒用于宗教的经济支出(主要是奉献),年均三五十元。当然,个别堂点、个别宗教活动的开支除外。
其间,州、县“两会”继续开办培训班,培训教牧人员,提高素质,在省“两会”的帮助下,考核及按立教牧人员;扩大培训对象,举办信徒培训班,传授圣经知识,以及根据情况,举办妇女培训班、青年歌谱等培训班等。从语种来说,培训班分有汉语、傈僳语或景颇语班。每期培训班开办之初,教会特别聘请有关部门干部向受训者宣传“三自爱国”方针,讲解相关政策,介绍邪教的特点及危害,以及境外渗透等,提高受训者的觉悟,有所抵制。同时,针对这些社会问题,开展“禁毒戒毒”或预防艾滋病等知识的宣传。为了抵制渗透,州、县“两会”还选派青年信徒到昆明、保山、大理等地神学院接受系统教育,培训爱国爱教的青年教牧人员。
90年代以后,各地教会响应当地政府发展生产,参与商品经济、勤劳致富等号召,在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鼓励信徒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部分信徒,尤其是景颇族青年,发展生产,办公司、搞贩运,学科技,从事特色农林及畜牧生产等,拓展市场,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五、德宏州有关部门从积极引导到依法管理
(一)组织参观,增强内向,协助建立三自会,抵制渗透
当德宏州基督教活动得到恢复后,受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境外教会实施渗透,试图影响以至控制境内教会,于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制止渗透、增强内向、引导活动等显得必要与重要。当地政府部门组织教牧人员或信徒群众到昆明等地参观(12),目睹改革开放以来内地的发展变化,增强内向观念;选送部分教牧人员到省三自会接受培训,正确认识及掌握教义教规,主持活动,管好教会;发放傈僳、景颇文圣经;联系全国及省三自会牧师来德宏州及部分县讲道授法,考核及按立牧师、长老等,协助建设教牧队伍,掌握宗教活动的旗帜,等等。
其间,各地有关部门还召开教牧人员和教徒代表座谈会,针对个别人请外国牧师入境主持圣事,在青少年中发展教徒;对教徒违反政策、法令的言行等予以批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各教职人员及教徒坚持三自革新精神,抵制外国教会渗透,自己办教会,自己主持圣诞节活动,以及正确处理宗教活动和生产关系;指出信教必须爱国,宗教活动必须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等等。
各地政府还出台相关规定,切实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团结、教育宗教上层,培养进步分子,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抵御渗透,打击非法活动。早在1980年初,盈江县有关部门针对基督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规定:
1、未经申请批准,任何地方、任何教会不得重建、新建、扩建教堂。
2、对各种正常的宗教活动不予干涉,但在活动中要有利于集体生产的发展,不得搞大的。集中仅限于以教堂范围内活动。(13)
3、任何教会和宗教职业者,必须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不准擅自建立非法组织,不得干涉社队行政事务,干涉文化教育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4、宗教职业者不得强迫群众信教,特别是不准诱骗青少年入教,不准干涉青年的婚姻自由,不得歧视和打击、陷害反对宗教的干部和群众。
5、要坚持自传、自信、自养的三自爱国运动原则,不允许内外勾结,禁止国外教会对国内教会的支持和指挥。
6、不准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摊派和封建资本主义剥削,对有违法活动的任何人员一律按国家法律处理。
7、任何人不准动用国家和集体财物搞宗教迷信活动,生产队不维给宗教活动的任何人记算工分报酬。
8、宗教活动只能在教堂内进行,不准到无宗教地区传教,发展教徒,扩大影响。
其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陇川,潞西、瑞丽、盈江等县教会召开基督教代表会议,成立了三自爱国会,制定了章程,选举了领导人,教会实现了统一,规范了言行,约束以至抑制了自由传教等不正常的活动;以及协助基督教会搞好自身的思想建设及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正常运行,制定约章,管理宗教活动,在政府与信教群众间起到桥梁作用,宣传法令或政策,传达政府的要求,反映群众的要求,等等。
(二)执行法规,依法管理
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宗教要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依法开展活动,宗教事务要依法管理等要求。根据中央的要求,1991年5月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民政部制定《宗教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开始建立了宗教团体必须登记备案的制度,制定了登记备案的等级、条件、手续和文件,以及年检报告与相关材料等规定。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以审批、登记及检查宗教活动场所为中心,用行政法规的形式,对宗教事务实施有效管理,确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执行。
1995年,德宏州有关部门依据这项行政法规,普查及登记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宗教活动场所,对符合条件者进行登记,发放了合格证、法人证、土地权属证;对条件不成熟的,予以缓登;对不符合条件,属于乱搭乱建者的不予登记,限期拆除。
在登记验收过程中,建立及健全宗教场所管理小组和规章制度,依法加强对宗教管理,保护合法、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取缔非法活动。还开办各种培训班,积极培训教牧人员,加强爱国守法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等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神学知识及管理教务的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及责任感。推荐部分青年到昆明、保山、四川,或南京神学院等院校学习,接受系统的神学等教育,培养新型的教牧人员,继续掌好旗帜,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抵制渗透;对境外接受培训的人员,加强教育,作好思想工作等。
(三)严格考评,明确责任
除州、县建立宗教事务管理机构外,相关各乡配备了宗教助理员,将宗教管理工作纳入州县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范围,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目标及责任,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保证对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
与此同时,各政府部门还注重对宗教干部队伍进行培训,加大力度,贯彻执行《宗教事务条例》等行政法规,提高宗教事务管理干部的政治水平及执法能力等,效果明显。
六、当前德宏州基督教活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德宏州是滇西沿边民族聚居区,与缅甸接壤,景颇、傈僳等族是跨界民族,与境外同族有密切联系,交往频繁。今天,当地基督教、天主教是从境外渗透而逐步发展,扩张开的。尽管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下(14),在当地教牧人员的抵制下,降低了渗透的影响,缩小以至消除了渗透的危害,但是来自境外的渗透将继续存在,必须保持警惕,继续予以抵制,积极应对。不过,与之比较,我们认为,以族划教、裂变三自会等是目前德宏州基督教会面临的最大问题。
由于历史及认知等因素的影响,清末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在划分中缅边界德宏段时(15),出现一地分两国、田坎水沟作边界等现象。缺乏必要的地理屏障,德宏等地有边无防,人员流动、物资进出等基本上不受限制,界线难以起到阻拦作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群众收入不高,当时境外多少还对我国边民产生诱惑,甚至有少数边民外迁……
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极改革、对外开放、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景颇、傈僳等族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改善,解决了温饱,逐步实现小康。反观缅甸边地,政局不稳,秩序混乱,经济落后等。于是,部分外迁的边民又返回故乡。毋庸讳言,在这些人中间,不乏基督徒,当他们返乡后往往传播宗教,开展活动。形势的改变,以及有关部门的管理及教会的约束,多数在外接受培训者还得顺应环境,服从管理,爱国爱教,服待教会。(16)
令人感到担忧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民族主义思潮也不同程度影响了缅甸克钦、傈僳等族群,产生相应的诉求及行动。于是,反映在基督教内,傈僳族信众独立于克钦浸信教会;接着,神召会从克钦浸信会裂变,傈僳族浸信中则分裂内地会……透视这些分裂或嬗变现象,固然有教理教规差别的因素,但民族意识等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缅甸克钦族要求实现独立,部分傈僳族何尝不是这样!尽管,境外部分克钦、傈僳传教人员进入德宏境内,从事活动,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征服民众思想、改变信仰,实现替代。然而,在极个别人的言行中,也有煽动族群情绪、谋求“独立”的成份作祟。
为了挫败阴谋,掌握宗教旗帜,爱国爱教。1984年,德宏相关各县成立了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组建统一的领导集体,制定共同遵守的章程,采取同一方式施洗,开展联合礼拜等活动,从形式上消除了教派的隔阂,挫败了渗透分子的阴谋,收到了积极的成效。“通过加强宣传培训,打击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目前已基本上不出现明显地传教渗透活动,宗教主动权始终掌握在爱国爱教骨干手中”。(17)
但是,境外教会对此并不甘心,力谋继续渗透,妄图分化及掌握。于是,它们除继续诱惑青少年出境接受培训,施加影响,培养明天的教牧人员;偷运宗教书籍,占领阵地,传播观念;还采取资助修建教堂、培训人员等方式,有意识地凸显族群,达到控制我方教会,影响信徒的思想,进而支配农村基层政权的目的。
多年来,德宏州及各县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抵御渗透,消除危害。州及相关各县基督教三自会也不断努力,站稳立场,拒绝诱惑,爱国爱教。仍有个别堂点却不履行三自爱国会等的规定,另行一套,“避开县三自爱国会的管理,举办一些未经‘两会’及有关部门批准的教会活动”。(18)
前面已述,历史上基督教内地会在傈僳族、浸信会在景颇族中开展活动,直到80年代初德宏州各地基督教仍有教派之痕迹。其间,神召会又从缅甸入境,秘密传播。尽管同为基督教,受教派等因素的影响,傈僳与景颇信众在信仰等方面的表现有所不同。概括言之,傈僳教徒的态度虔诚,信仰纯正,恪守教规,约束严格;部分景颇群众信仰淡漠,从众心理强烈,“似乎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大势所趋,信鬼则是不合时间的、是落后的表现。由于入教者并非完全真心虔诚而只是随大流,真正能够恪守教规的也就很少……大部分信徒只是把教堂当做一处娱乐和聚会的场所而已”[12]。其中一些青年人,尤其是那些曾出境接受培训的人,在追求宗教信仰的同时,更注重经济及教育等因素,利用掌握的知识、了解的信息及建立的人脉,从事商贸、加工制造及特色产业等……针对这些现象,为了规范活动,统一言行,抵御渗透,州及各县基督教三自会及协会先后建立,暂时消除了派系,开展同一形式的宗教等活动。然而,境外渗透仍在进行,派别潜在,对圣经认识差别,以及经济状况不平衡等,部分地点教会仍存在以族划教、分裂三自爱国会的苗头,值得重视:
教派纷争,有分裂为各自民族教会的苗头,主要是基督教表现比较明显。卡六朋(新派)、木东明(旧派)、NC朋(神召派)三派暗中争夺,发展各自教徒。目前,卡六朋人多势众,在教会班子中占有优势,但经济实力弱。木东明势力较小,但经济实力较强。NC朋活动诡密,属异端邪说,虽经整治,但仍未改邪归正,仍有活动。由于教派纷争的影响和民族心理因素、习俗差异,出现意见分歧,欲分为景颇族、傈僳族会的苗头。陇川县较为突出。(19)
如1999年,陇川县某教牧人员积极努力筹集经费、寻找场所、物色人员,请求政府资助,要单独开办××族基督教培训班,表面理由是尊重语言文字不同、习俗差别等,但实则寓有撕裂三自会的因素。当然,德宏各有关部门对此明确拒绝,要求各地基督教爱国爱教,抵御渗透,淡化影响,共同礼拜,加大培训,提高教牧人员及广大信教群众的思想觉悟,坚持三自办教、团结办教等,再次制止了这不正当的要求。
尽管,以族群名义裂变基督教三自会的要求被再次制止。因宗教渗透继续存在,教会内部存在对教理认识差别等,个别人还有可能借族群等名义,分裂基督教三自教会。加上德宏接壤缅甸北部,克钦、傈僳等族中有部分人要求独立,有所行动(20)。在这些势力中间,确有宗教的因素作祟,藉基督教凝聚、动员或组织等(21),以达到某特殊的目的……它们将是德宏州基督教继续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坚持走三自道路、爱国爱教、抵制渗透不仅必需,而且必要。
注释:
① 目前,在陇川县基督徒中,景颇族信徒超过了傈僳族信徒。如2007年该县6,400名基督徒中,景颇族信徒为3,076人,傈僳族信徒2,822人,汉族信众449人。
② 据张桥贵《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研究》(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记载,2003年德宏州登记在册的基督教有415,559人(第182页)。德宏州的实际基督徒是多少?读者不妨自行计算。
③ 据余文刚译《基督教在德宏传播概况问答》(《潞西市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如何传授福音”部分介绍,该派传受福音的特点是:义务传授;送礼不记帐,全部算功德;信教人作义务宣传,动员非信教人入教;反对基督教者,一律以乱人相待;自愿入本教者,给予妥善办理入教手续。
④ 当今的盈江县系原盈江、原莲山两县合并而成的。
⑤ 克钦是缅甸民众对景颇族民众等的称谓,克钦族中包括了景颇、载瓦、浪速和茶山等支系。基督教主要在景颇、载瓦支系中传播。再者,缅甸克钦邦内还居住有众多的傈僳族,他们中多数是基督徒,是从福贡、泸水等县迁来的,传教愿望迫切、动力强劲。
⑥ 德宏州档案馆藏1984年6月1日州统战部有关民族活动的一些情况反映。
⑦ 德宏州档案馆藏1998年州民宗局德宏州宗教工作基本情况汇报。
⑧ 如当时规定牧师的职责有主持圣诞等节日的活动,施洗教徒,发给圣餐等;礼拜长的职责,除日常引领教徒开展宗教活动外,还信教群众建新房、吃新谷及丧葬等时主持与之有关的宗教活动。
⑨ 陇川县民宗局存1982年11月25日陇川县基督教会守则。
⑩ 陇川县档案馆藏1983年7月统战部关于召开两教扩大会议的情况。
(11) 陇川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于1982年11月建立,12月底瑞丽三自会成立;盈江及潞西县三自会分别于83年6月及84年1月成立。
(12) 在1985年前,因我国边疆地区实行严格的边境通行证,边民要来内地,需要办证件,颇不容易。内地民众要进边疆地区,也是如此。
(13) 最初,有关部门规定开展宗教活动的范围是严格限于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内,即“定点”。其后,该规定根据形势而有所变化。如2004年,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第12条规定“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
(14) 如某地有关部门对私自出境接受培训者规定是“国内信徒未经批准私自出境参加宗教学习培训的,回来后其宗教学位不予承认,不得讲经布道,否则视为非法传教,由公安等部门依法处理”。
(15) 当时缅甸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地,因而划分边界由英国殖民地官员负责。
(16) 如陇川基督教培训中心校长欧尼西母、牧师李路得,潞西木城坡传道员余永强等人。参见朱发德主编《滇西基督教史》相关部分。
(17) 密秉兴:《盈江基督教概况》,载朱发德编:《滇西基督教史》。
(18) 县政协调研组:《盈江县宗教反渗透情况的调查报告》,《盈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
(19) 德宏州档案馆藏1999年月10月10日州政协德宏州宗教调查报告。所谓卡六朋(新派)指传播于傈僳群众中的内地会,木东明(旧派)指传播于景颇族群众中的浸信会,NC朋指在景颇群众中传播的神召会。
(20) 1988年元月怒江州边民胡××(傈僳族)在盈江活动时,被该县××局拘役。据胡××供述:怒江州出境人员在缅甸密支那干拉村等地接受宗教训练,一切经费由密支那教会供给。密支那教会之所以这样做……他们企图以信仰基督教的傈僳族教徒为主,把密支那、盈江、腾冲、怒江等地联为一体,建立傈僳国,进行宗教统治。载怒江州宗教局《情况反映》,1988年2月25日。
(21) 早在1985年云南省民族研究所雷宏安在盈江县盏西区开展调研时,目睹当地基督教的活跃情况,认为“到84年5月7日,盏西区景颇族徒已增加到872户、4,377人……难怪有的教徒狂妄地说:以盏西为突破口,占领德宏、昆明,几年内把十字架插到北京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今后三年之内(到1987年)盏西的基督教徒势必会从现在的4,377人增加到9,000人左右。这么多的教徒,又处在国境线上,确定是支不可小看的势力,而且,国境线那边就是缅甸‘克钦邦’。该邦70余万人口中,景颇族(大山支)就有36万多,占了50%以上。克钦邦景颇族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山兵),正在闹“独立”。一旦它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势必对我国景颇族各方面都带来更大影响。”(雷宏安:《盈江盏西区景颇族宗教调查》,《民族调查研究》专刊,第2辑)。对于该文作者的担扰心情,我并不完全认同。之所以将这番言语抽出来,只想说明情况而已。
参考文献:
[1]雷宏安. 盈江县盏西区景颇族宗教调查[A]//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民族调查研究(专刊,第2集)(德宏州盈江县盏西景颇族经济社会调查)[M]. 1984.
[2]1985年全县有基督教信徒1,669户、9,228人. 据盈江县志•宗教[M]. 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3]张建章. 德宏基督教[A]//朱发德编. 滇西基督教史[M]. 2008.
[4]编委会. 瑞丽市志•社会[M]. 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704.
[5]关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基督教在德宏景颇族中的传播情况,参见拙文《关于50年代德宏景颇族基督教调适与发展之认识》[A]//纳麒主编. 中国西南文化研究[C].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6]蔡家麒. 盈江县宗教信仰概述[A]//民族调查研究(专刊,第2集)[M].
[7]张桥贵主编. 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研究(之一)[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7-68.
[8]张桥贵主编. 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研究(之一)[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6.
[9]蔡家麒. 盈江县宗教信仰概述[A]//民族调查研究(专刊,第2集)[M].
[10]县政协、宣传部. 关于护国公社基督教活动的一些情况[J]. 州统战部《统一战线工作情况》,1981(4).
[11]蔡家麒. 盈江县宗教信仰概述[A]//民族调查研究(专刊,第2集)[M].
[12]王皎主编. 云南民族村寨调查•景颇族[M].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227.
收稿日期:2010-03-25 责任编辑 王珏